影視劇裡的城牆又高又大,全是假象,明朝以前的城牆都是土質

在古代戰爭的時候,為了防備軍隊的偷襲,一般都會修建高高的城牆作為城市的守衛。在防備北方遊牧的南下侵略的時候,城牆也對那些不擅長攻堅的遊牧民族帶來極大的困擾。秦始皇在統一天下之後,為了防備匈奴部落的侵擾,在原來燕趙的長城和自己的長城之上進行連接,和後方的城鎮一起構築成了攻防兼備的體系工程。

在影視劇中,我們看到在攻城的時候,進攻方踩著高高的雲梯爬上城牆。而守城的時候則利用各種方式去毀壞雲梯。十分熱鬧,高聳的城牆根成了雙方對戰,尤其是進攻方的血肉磨坊。那麼在歷史上,真的有如此高的城牆嗎?

影視劇裡的城牆又高又大,全是假象,明朝以前的城牆都是土質

其實,現在的大部分歷史劇很少進行深度考究,大量磚石的城牆被廣泛套入各個歷史時期。其實在明代以前,磚石成本很高,是根本不可能被大量應用到又高又厚的城牆上的。也只有在那些重要的城市和都城上的重要部分少量用城磚來製造。而在東晉十六國之前,就連這點待遇都享受不到,所有的城牆一律是夯土城牆,撐死了往夯土中加入一些石子。

而在歷史上,夯土城牆早在原始社會便已經有了。不過那時候的土都是普通的土質,想要壘到很高的範圍內是不太容易的。因此在當時,先通過壘1.2米的小城牆來打好基礎,進行加固之後才能去壘加第二層的城牆。但是當時的城牆,由於技術原因,只能是設置成外邊陡峭,而內部為緩坡的這麼一個狀態。這時候的高度一般也就是8-10米左右。

影視劇裡的城牆又高又大,全是假象,明朝以前的城牆都是土質

到了周代,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夯土技術的改良,已經在土中加入了黃砂土和膠泥的材料就已經遠勝過那些普通土質城牆。而當時版築的技術則使得城牆的的建造不用設計成外陡內緩的樣式,可以內外統一。但是此時的城牆也不會很高,受限於成本原因能達到15米左右就可以了。

此後歷代都在對築城技術和材料進行改進,但是一般高度都不太高。在加入磚石輔助之後,城牆的高度可以又有了一些增長,但是也不會太高,還是受制於土質的原因。一直到了明代,磚石被大批量製造,可以將城牆全部進行磚石製造,從那裡開始,城牆的高度就在不斷的增高。天安門城樓的高度就能達到34米。

影視劇裡的城牆又高又大,全是假象,明朝以前的城牆都是土質

總而言之,城牆的高度的確是在不斷變化的。在明代之前,城牆的高度受制於成本,不會太高。而那些幾十米的城牆,在夯土時代是不會出現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