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教仁能够翻起什么大波浪?为什么要刺杀宋教仁?

鬼马历史


宋教仁非一般人,他是近代著名的革命团体华兴会的第二号人物,第一号人物是黄兴。华兴会与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合并,成立了同盟会。

黄兴的军事才能很突出,宋教仁则有着出色的政治才能,尤其精通法律。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建立之后,宋教仁担任法制局局长。包括《临时约法》等民国初期重要法律,都是由宋教仁负责编订的。

民国政体为共和制,有国会制约政府权力。而且民国施行责任内阁制,总统并不直接处理国政,直接处理国政的是国务总理(总统有提名、罢免总理的权力,可间接施政)。

在1913年的国会大选中,宋教仁带领国民党大获全胜,取得了近半数的席位(国民党为392席,支持袁世凯的党派只有223席)。国民党只需再拉拢一些中间派,就足以控制国会。

国民党控制国会,则袁世凯的大总统就很难当了。如任命总理、制定法律、发布财政预算、签订条约、对外借款、宣战等重大事项,都是需要国会通过才合法。让国民党控制了国会,袁世凯就有被架空的危险。

比如,大总统虽可以提名总理,但总理人选需要国会通过后才合法。国民党控制了国会,袁世凯就很难任命自己的中意的人为总理。宋教仁去北京,就是想去担任国务总理。因为其他人想当总理,很难过国会这一关。

宋教仁才华出众、年轻气盛(去世时年仅31岁),有强烈的限制总统权力、施行责任内阁的意愿。在国会选举期间,他就多次在全国各大城市发表演讲,猛烈抨击袁世凯政府的财政、内政、外交政策。他绝对不会成为一个傀儡总理,任凭袁世凯摆布。他跟袁世凯必有冲突。有国民党和国会的支持,宋教仁将会是袁世凯的一大政敌。


国史拾遗


小编就自己专业所长,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大的暗杀事件,宋教仁被刺一案,宋教仁被暗杀,不仅冲击了本来已经非常脆弱的南北关系,还在很大程度上面改变了中国近代史的走向,许多民国初年的悲剧性事件都是从宋教仁被刺之后发生的。

首先来回顾一下宋教仁被刺杀的过程。宋教仁被刺杀主要包括这么几个背景,首先是国民党在1913年的国会选举中获得了大多数选票,成为国会第一大党,宋教仁正准备北上组阁,出任内阁总理,他自己也做好了准备,准备成为民国第一大党的领袖;其次是1913年还是袁世凯准备成为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的一年,而宋教仁所主张的议会政治与袁世凯的集权倾向是相违背的。再者就是孙中山在当时已经忙于民生建设,南方的革命军已经裁撤了很多,南北军事实力对比早已经失衡。而宋教仁就是于1913年3月20日在准备启程赴北京前被刺客暗杀于上海火车站。

至于暗杀宋教仁的幕后凶手,这么多年以来已经有很多种说法,包括袁世凯、赵秉钧、洪述祖等,甚至还有人认为是孙中山和陈其美,小编觉得最有可能的就是洪述祖(原因在这里不详细叙述,可以参见北大尚小明教授的相关著述)。

而宋教仁被刺一案的影响则是非常大的。

首先,宋教仁被刺之后,民初的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被打破,自孙中山、黄兴北上之后形成的民主的氛围不复存在。袁世凯虽然也极力为自己辩解,不过孙中山等人并不相信他的解释,孙中山执意要开展二次革命,而黄兴等人则反对孙中山这样做,坚持在法律框架内解决宋教仁被刺一案。最终,二次革命爆发,南北之间再次爆发战争,中国近代史在民初走向偏差。

其次,宋教仁被刺还开创了民初一个非常不好的先例,那就是以暗杀来解决政治分歧,所以后来有陈其美被暗杀,汤化龙被暗杀等等,实际上许多政治分歧是可以通过法律甚至可以通过政治协商解决的,一旦开了暴力解决的先例,许多事情就很难再圆回头。


青年史学家


宋教仁能翻起的不叫波浪,叫海啸。

宋教仁是中国近代的议会政治第一人,如果他没死,中国在北洋时代很可能实现一定程度的议会政治,历史可能会完全改写。

宋教仁死的时候年龄很小,仅仅只有31岁,以极年轻的年龄成为了影响中国的大人物,不可谓不优秀。

我们的国父孙中山,虽然是中国革命先驱第一人,但是在能力上讲,实在难以算是杰出。一辈子大小革命近百次,无一次获得成功。而他的组织同盟会,虽然听起来像是近代政党,但实际上更像是一个帮会,组织结构不明确,成员之间多江湖气息,也没有明确的组织发展方针。早在民国建立之前,就有很多革命人士不服同盟会,比如江浙光复会,湖广共进会,各种革命组织各自为政。

民国建立以后,从法律上讲,力求实行宪政议会政治。而宋教仁意识到,同盟会的组织,根本无法适应民国的体制,所以他决定改组同盟会,创立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组织——国民党。

宋教仁组织的国民党,除了包括同盟会以外,还有诸多小党派小团体,以及众多革命志士社会贤达,有明确的党纲党纪,一时间在北京风头无两。1913年国会选举,众议院里596人中国民党得269人,参议院274人中国民党当选123席,获得绝对胜利。

按照选举结果,国民党党魁宋教仁应给进京担任总理,与袁世凯并肩成为中国最有权力的两个人。在出发之前,宋教仁在上海发表讲话,透露了两个信息——1.对孙中山的“五权分立”理论持消极态度,2.对袁世凯政府的内政外交政策全面否定。

这样就得罪了两大集团,孙中山之前已经久不满于被宋教仁架空,而袁世凯则更不用说,以袁世凯权欲之强,怎么肯跟别人分享权力呀?

但是我认为,袁世凯没有杀宋教仁,从宋教仁给袁世凯的遗言就能看出来,连宋自己都不认为是袁世凯杀了他。因为暗杀对于袁世凯实在不是个好选择,有兵有钱的袁世凯大可以跟宋教仁周旋,唯独不应该杀他。宋教仁一死,全天下人都会认为是他杀的,嫌疑躲不掉。

而孙中山更不可能,孙中山虽然能力不济,人品却很高尚。暗杀同志这种事他是无论如何干不出来的。

那么凶手是谁呢?

袁世凯方面,国务总理赵秉钧有很大嫌疑。因为他是现任总理,宋教仁就是要取他而代之。出于保护自己的地位的考虑,他有可能会暗杀宋教仁。

孙中山方面,陈其美嫌疑最大。陈其美蒋介石的拜把子大哥,对孙中山极度忠诚,而且是上海黑帮大哥。而且陈其美与宋教仁素来有隙,之前还有过暗杀的黑历史(派蒋介石暗杀陶成章),嫌疑极大。

总之,宋教仁之死,是一笔糊涂账。这场影响中国近代史的枪击案,也许随着尘封的历史,我们永远也不会知道真相了。


小约翰


宋教仁闹革命时才20几岁,被刺杀时才32岁,宋比较推崇责任内阁制(总理制)。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南京建立的临时政府却是美式总统制,总统直接领导各部总长,不设总理,当时总理呼声最高的宋教仁只担任了有名无实的法制院院长,连议会都没进,临时参议院的院长是林森。孙中山把临时大总统让给袁世凯,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才提出责任内阁制,而议会选举,国民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宋教仁将要出任总理,而这个结果袁世凯不想见到,孙中山也不想看到。所以宋教仁被刺杀死了,普遍的说法是袁世凯派人刺杀了宋教仁,也有的说法是孙派人刺杀了宋,宋教仁被谁派人刺杀了,成了一个迷案。

中国从清末到民国,一共进行了四次国会选举:第一次是1909年,由清政府推动,建立了咨议局和资政院;第二次是1913年,民国建国后的第一次国会;第三次是1918年,民国第二届国会;第四次在1947年,是国民党治下的国会。中间两次都是复式选举,就是两次投票,先由选民直接投票产生选举人,再由选举人互选产生定额议员。民国六年底公布的国会选举法规定,作为选民必须具备下列资格:

1.男性;

2.年满25岁;

3.居住投票地点二年以上;

4.年纳4元以上直接税,或有五百元以上不动产;

5.小学以上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在北洋时期,文盲率高达80%,而真正小学毕业或同等学历的人那是少之又少,而且排除女性投票,只有不到10%的人有投票权。


输入密码有误


问题问得很巧妙,没有杀宋教仁的“主语”。袁世凯说了一句话,也许是这个问题最好的答案:“我不怕国民党用暴力来夺取政权,我只怕他们会以合法手段赢得政权!”

宋教仁的能量有多大?可以用数据做个比较。

袁世凯上任初期,北京参议院的政党120席位组成是这样的:同盟会40席,共和党40席,其他各党合起来才40席。同盟会大伙儿都知道,共和党是什么来头?居然与同盟会分庭抗礼。共和党的理事长是黎元洪,理事包括张謇、章炳麟、伍廷芳等。

1912年12月,参议院发展为拥有参、众两院的国会,重新进行选举,数据如下:众议院共569席,国民党得269席(共和党120席);参议院共274席,国民党得123席(共和党55席)。

总体上看,国民党在国会870个席位中独得392席,而其他三大党共和党、民主党、统一党加起来才223席。也就是说,不到一年时间,国民党已远远超越当初与自己分庭抗礼的共和党,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大党,有影响甚至左右国会的力量。进一步说,国民党在理论上拥有了决定国家大事的决策权!

当时,国家究竟采用总统制还是总理制,尚未最终拍板。袁世凯当然最不想看到总理制——当年他复出时,向清廷提的条件就是组织责任内阁,全权负责镇压革命,成功架空摄政王载沣,最后逼得清帝退位。所以,老袁不希望自己也被新总理逼得退位。看到宋教仁改组国民党后发展势头迅猛,老袁曾开出条件:只要宋教仁不坚持总理制,就提名其为总理。但是,宋教仁根本不理会。

宋教仁被杀一事,长期以来都认识是袁世凯干的,近年虽有不同声音(比如说是陈其美主谋),但不可否认的是袁世凯的确嫌弃极大。奇怪的是,宋教仁中枪后并未立即死去,但在神志清醒的情况下并未指出自己怀疑的凶手,还给袁世凯发电陈述被刺经过。

不管谁杀了袁世凯,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个人不喜欢内阁制,也不喜欢国民党成为宋教仁的党。


脑洞大开的历史


宋教仁不得不说很让人倾佩。他能掀起的也应该可以成海啸了。

宋教仁,与“黄兴,孙中山”并称中国宪政之父。主持改组国民党,是中国国民党的主要筹建人。民国初期第一位倡导内阁制的政治家。

应袁世凯北上召电,在汽车检票口遇枪击不治身亡,享年三十一岁。

他遇刺后,举国悲痛,要求尽早抓住凶手。刺杀他的人据调查是袁世凯的亲信。在1913年中华民国大选,国民党大获全胜,宋教仁由此倡导内阁制,而分析此时袁世凯的内心,他是想当皇帝的,这样内阁制的管理让他的独行统治有所限制,更加是想要分割他的权利。

另外,此前袁世凯想要拉拢他,而他不为所动,更是让袁世凯大为恼火,这也是引发的一个原因。

刺杀宋教仁的子弹被涂了毒药,可见,这是一场精心的刺杀,目的只有一个,置宋教仁于死地。


冷繁星465


宋教仁的死是个必然!

宋教仁在革命党内,一直与天王不合,天王主张边远偏稀处起义放冷枪,宋主张中部起事,宋在革命党内限止革命党总统权力,早就让革命党总统不满,宋教仁到处造革命党总统谣言,说革命党总统早晚会被彻底淘汰,攻击革命党总统专制独裁,宋教仁组建国民党时,把革命党原来领袖权力架空,,,,不杀宋教仁,就没天王戏,也没蒋岛主戏,日本黑龙会也不干!

日本侵华势力,不惜血本培植亡华汉奸,目的就是按日本意志宣传日本麻醉中国思想,瓦解中国民族凝聚力,制造内乱互害,放松对日本惊惕,迎合日本侵华目的。

宋教仁以老子天下第一,意外窜红,那套反民主宋家天下宋家党,压根不具操作的宪政路线,几百个政治团体不会接受,北洋政府不会接受,总统不会接受,连宋教仁的革命党里野心家也不接受。

(宋在革命党内部党搞这一套,自已想当内阁负责制总理,不但彻底惹怒革命党总统,而且也被革命党总统扔到垃圾堆里,理所当然做实权总统制。在革命党一党内部都无法操作的那一套,故技重演拿到几百个政治团体的正统名正言顺的北洋民国政府,有成功可能吗??)

内阁总理负责制的宋教仁,亲手缔造了国民党,是不可置疑的党父,国民党操控了国会,革命党正是用这种手段,目的是先彻底搞倒袁始凯的民主北洋,由革命党控制中华民国北洋政府。

退一万步说,革命党这次主动利用宋教仁的膨胀权欲,重打内阁总理负责制这张旧牌,这招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把戏,即便全天下人都是傻子,宋教仁这招宋家天下宋家党,一厢情愿的美梦,万一侥幸成功,善于暗杀的革命党内,也决不容许他宋家天下宋家党存在下去,会像除掉陶成章一样除掉他,然后取而代之!



当时被刺杀的背景是国内各股势力错中复杂,宋教仁就成为了牺牲品:

国民党在一九三一年的国会大选中获得了大多数的选票,宋教仁准备组织成员北上组建内阁,自己出任内阁总理来制约大总统的权利。这和当时袁世凯崇尚的中央集权制度相违背,自然而然就成为了袁世凯的眼中钉肉中刺,在出任内阁之前也做了充分的准备,准备风风光光上任的时候,不幸遇害。


孙中山当时对形式的过于乐观预,基本上已经在政治上撒手,全身心的投入到民生工程建设中,实现他的三民主义思想而做不懈的努力。当时的南方革命军在这种情况之下已经裁员了很多,而北方革命军事力却有增无减,南北的平衡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宋教仁就是在一九一三年准备启程前往北京的火车站被刺客暗杀。

宋教仁在当时的政治影响力并不大,但如果任由他出任内阁总理的话,将会是新制度改革后的第一位权力掌控者。当时与宋教仁不对头的有很多人,包括了准备当大总统的袁世凯,赵秉钧,洪述祖。岂今为止也没有一个特别实锤的说法。

宋教仁遇害之后,本来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一下子就被打破了。为了维护大革命的成果,孙中山和黄兴等人就此发生了争执,孙中山主张用暴力手段执意展开二次革命,而黄兴想在法律的框架内制裁刺杀宋教仁的人。最终二次革命爆发,南北之间的政治形式再次陷入僵局,民国初年的和平局面被打破。宋教仁遇害一事,成为了政治中暴力解决的先例,后来的很多事情也就开始用血腥手段来镇压。


品读武器装备


宋教仁在遇刺之前,中国的政治局面出于一种危险的稳定之中。他在当时的政治影响力并不是非常显著的,但是一旦让他的下一步计划得到实现,他将会成为新政权的掌控者。而宋教仁死后的直接受益者,表面上看就是袁世凯。所以很多人猜测是袁世凯派人暗杀的宋教仁,就是这个依据。


孙中山在辞去了大总统的职务之后,宋教仁则成为了同盟会的实际掌控者。袁世凯在北京就任大总统时曾经将宋教仁任命为农林总长,但是对于袁世凯的独裁政治宋教仁坚持不敢苟同,他仅仅在这个位置上待了4个月就愤怒辞职。

1912年,同盟会和其他的一些小党派合并成为国民党,并且在国会选举席位之中占有了近一半的比重,数目远远甩掉了拥护袁世凯的共和党。国民党的成立并非轻而易举,而是宋教仁在征得孙中山的同意之下,以放弃“平均地权”的同盟会纲领为代价换来的党派合并。国民党的迅速壮大不得不提醒袁世凯去提防宋教仁,他不怕国民党动用暴力,就怕他利用合法手段。因为此时此刻的国民党已经成为了第一大党,绝对有了左右国会的实力。

宋教仁虽然和孙中山有着矛盾冲突,但是两人归根结底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实现自由民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宪政。真正在大方向上和他有冲突的只能是想要做终身“皇帝”的袁世凯。宋教仁希望能通过左右国会限制他的专政,他想依靠议会所占的多数席位,由国民党来组织内阁,通过内阁达到限制总统管理政务的权力。他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前往南方各省游说,希望最终能当上国务总理。

袁世凯和宋教仁,一个想要终身总统制,一个想要总理制。国会还未最终决定到底是使用总统制还是总理制,袁世凯已经坐不住了,他找到宋教仁商量,只要他能答应不建立总理制,那么袁世凯就能提名他为总理。袁世凯甚至拿了五万元交给宋教仁,想要以金钱诱惑之。但是宋教仁面对袁世凯的提议,毫无兴趣,竟然以“我有钱也没处使”这种理由搪塞了袁世凯。

1913年,年仅31岁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他被枪击之后并未立刻死去,在神志清醒的情况之下,他还给袁世凯发了电报说了自己被暗杀的经过。宋教仁被谁指使杀害不得而知,即便是宋教仁尚在清醒的这数个小时之内,他也没有明确地指出到底是谁想要对他赶尽杀绝。

很快,刺杀宋教仁的武士英被查了出来,还是对于背后的真正指使,后人的猜测一直不断。袁世凯首当其冲是最被怀疑的一个,另外还有赵秉钧、孙中山、陈其美等政坛名人,皆在怀疑之列。不过毫无疑问,这个指派杀手暗杀他的人一定是反对他的内阁制度,或者根本不想他坐上国名党一把手的位置。宋教仁的死打破了当时的虚假平衡,开启了各党派暴力解决冲突的序幕。

宋教仁的刺杀案并未得到开庭审理,二次革命爆发,这个案子最终不了了之。

以上


木剑温不胜


宋教仁可不是能掀起什么大浪,他是差一点没把袁世凯拍在地上的人。宋教仁其实是一个能力很强的人,在孙中山将临时总统的宝座让给袁世凯后,对政治失落的他投身实业。(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袁世凯成人之美,把事业部长的位子让给他,而在政治方面,孙中山创立的国民党并没有淡出政治舞台,而是经过重组,由宋教仁主持日常工作。

孙中山离职前,留了三个紧箍咒给袁世凯:一是“临时”,袁世凯虽然位高权重,而且手段凌厉霸道,但孙中山让给他的还是个“临时大总统”;二是责任内阁,就是有了总统也不灵光,总统想要干什么,签署文件后还需要内个总理附署才能成效;三是《临时约法》,对袁世凯从各方面进行规范。


作为正当首领的宋教仁,有意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参加竞选,成为国会第一大党,组织内阁,与袁世凯并驾齐驱。

宋教仁死就死在了与袁世凯并驾齐驱这事上,但是这事到底与袁世凯有多大关系,到现在都没个正经说法。

先是上海滩法租界通过线人举报,抓获了行凶者武士英,武士英供出了国务总理赵秉钧,后来武士英死于大牢,赵秉钧干脆来个死无对证,直接否认前面自己说的一切。

后来追责到袁世凯的秘书洪述祖,可行凶人死了,逮谁谁不认,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宋教仁的活动的确挡了袁世凯的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