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彝族新年(一)

彝族年是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的傳統祭祀慶賀節日,有其獨特神秘的傳統習俗和古老方式。

彝族年是彝族人最獨特、最古老、最神聖的傳統節日。彝族年與漢族的春節一樣,都有辭舊迎新的意義,但彝族年是彝族人自己的傳統節日,過年的時間、過節的傳統、形式以及意義都與漢族的春節有很大區別,在中國各民族的節日中也是一個富有鮮明民族特點的年節。

隨著社會發展,彝族年已賦予更多豐富內涵。在2010年5月18日,“彝族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民俗項目。

那麼彝族年,在什麼時候進行?有什麼習俗?它又有什麼來歷呢?

不一樣的彝族新年(一)

彝族年的來歷

彝族年,涼山彝語稱為“諾蘇庫斯”,意思是彝族過年。諾蘇,是彝族人的自稱,也意為黑色的民族。庫史,意為過年。庫,即年,有著迴轉、輪迴之意。史,即過,有著祭祀、慶賀之意。

關於彝族年的來歷,是彝族先民準確記錄秋去冬來的結果。古時候人們發現四季更替無始無終,彝族人便定下一個送走當年年末的日子,叫“庫史”。

不一樣的彝族新年(一)

彝族年的日期

彝族年由於歷史的種種原因,在不同地區往往以家族或村寨為單位,各地過彝族年的時間也不一致。一般選在農曆十月,莊稼收割完畢的季節。時間一般為三天。彝族年的頭夜叫“覺羅基”,過年第一天叫“庫斯”,第二天叫“朵博”,第三天叫“阿普機”。

彝族年是根據古老的太陽曆而來,在遙遠的過去,彝族社會的歷法計算方法是:一年十個月,一個月三十六天,十個月三百六十天,剩下的五天是過年的日子。而這五天就是一年中第十個月的年終歲首,也就是農曆的十月和公曆的十一月中旬左右,正當過年。所以,彝族人把彝族年稱之為“過十月年”。這種曆法計算方式在彝族民間沿用至今,有些地區也用曆法來計算彝族人的吉凶禍福等等。

改革開放後,通過人民代表大會決定,把彝族年的時間定在每年公曆的11月20日。但在彝族民間,時間至今無法統一。

不一樣的彝族新年(一)

覺羅基

彝族年跟我們漢族的春節一樣,有許多大大小小的習俗。涼山彝族年,整個過程大體分為三個階段:即年前的準備階段、年節的活動階段和尾聲階段。

彝族年的頭夜叫“覺羅基”,這一天全家團聚,殺豬、殺雞,來慶賀當年人丁興旺,來年吉祥安康等事宜。

不一樣的彝族新年(一)

庫斯

過年的第一天稱為“庫斯”,意為新年,主要儀式有搓年豬繩、除穢、煮過年粑、捉殺過年豬、討要年粑、占卜、獻祭、吃年飯,每一個儀式都有極其嚴格的規定。

早晨雞叫以後,全村就要宰殺年豬,年豬要從同村同寨年長或德高望重的人家開始,依次序宰殺。年豬的膽、胰、膀胱表示主人家的吉凶,豬膽飽滿、色澤好,無缺陷,膀胱豐滿為吉祥,預示著來年人畜興旺,家人安康,糧食豐收。同時分“舍富”、“舍民”兩餐進餐,“舍富”主要是祭奠祖先,取豬腎、肝、舌、胰與蕎粑一同煮熟,敬奉先祖。“舍民”是全家人集體餐。吃完“舍民”後,男子們要將豬肉切割成條塊,婦女們則要灌製好香腸,在當天要將豬肉和香腸掛在火塘上烤烤,以展示主人家的年豬肥,人吉祥,並且顯示出主人的富裕。

不一樣的彝族新年(一)

朵博

第二天稱為“朵博”,意為月首,主要以娛樂活動為主。不同地區活動也各有相異。主要為偷青菜、拔蘿蔔、玩磨爾秋、唱串門酒、看年豬肉、唱年歌、摔跤、玩豬腳、小孩聚肉、彈月琴、賽馬、摔跤、鬥牛、鬥羊、鬥雞、賽豬膘肉等活動。

不一樣的彝族新年(一)

上午婦女們組織全村孩子祭果樹,即“社日”儀式。每個兒童要帶豬蹄和意節粑,選一棵長勢豐茂的果樹,由一個孩子上樹伴樹神,其他孩子在樹下祈求樹神要多結果子,然後將孩子們帶來的肉切成小片放在樹枝上或樹皮之中,為的是讓孩子們分享,保佑孩子們健康成長。

不一樣的彝族新年(一)

阿普機

第三天“阿普機”意為送走祖靈。雞鳴時分,做好薄蕎餅,將祭獻品盛於餐具,在火塘上轉三圈之後祭獻祖先。同時,在門上掛上有炒麵的口袋,意為讓祖先在路上食用。下午要煮豬腸青菜吃,由婦女們拜年,男子們在家接待拜年隊伍。

不一樣的彝族新年(一)


Points

  • 彝族年沒有固定的日期,一般選在農曆十月,擇吉日。
  • 彝族年大致分為三個階段:覺羅基、庫斯和阿普機。
  • 涼山彝族年中許多儀式均與祖先崇拜相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