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案!農產品發票也可以逃稅

背景知識介紹;

神馬是農產品發票?在說清楚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解釋下,啥叫農產品。按照現行政策,農產品具體分為兩類,初級農產品以及非初級農產品。所謂初級農產品,是指種植業、畜牧業、漁業未經過加工的產品,也就是通過簡單的曬乾、醃製、切片等粗略的方式製成的農業產品。與之相對應,經過加工的這類產品,就屬於非初級農產品。

按照我國現行的增值稅政策,則將農產品進一步劃分為銷售自產初級農產品,銷售非自產的初級農產品,銷售非初級農產品三大類。其中,對於銷售自產初級農產品(對農民專業合作社銷售本社成員生產的農業產品,視同農業生產者銷售自產農業產品免徵增值稅),對應適用的是農產品收購發票和農產品銷售發票。

大案!農產品發票也可以逃稅

農產品收購發票

有的朋友可能要問,那農產品收購發票和銷售發票又是啥回事呢。這裡的收購發票是指收購單位向農業生產者個人(不包括從事農產品收購的個體經營者)收購自產農業免稅產品時,由付款方向收款方開具的發票;而銷售發票則是農場和農村合作社等銷售自產農產品適用免徵增值稅政策而開具的普通發票。

根據我國以前的增值稅政策的規定,企業購進農產品,除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海關進口增值稅專用繳款書外,按照農產品收購發票或者銷售發票上註明的農產品買價和13%的扣除率計算的進項稅額,准予從銷項稅額中抵扣(現在扣除率改為11%)。

有的朋友對此產生了疑惑,為啥免稅發票發票還能計算抵扣呢,這裡是什麼邏輯?

其實,這是對特定情形下准予農產品計算進項稅額抵扣銷項稅額的規定。因為我國農業生產者數量眾多,稅源分散,不便徵管,同時增值稅實行憑發票註明稅款抵扣制,要求有健全的會計核算制度,要求農民做到這一點很困難,因而國際上對農業一般採取了特殊的增值稅政策。

我國對農業生產者銷售的自產農產品免徵增值稅。按道理,購進免稅的農產品,因為購買方沒有向農民支付增值稅額,也就無稅款可供抵扣。但是,生產農產品需要投入如農機具、燃料、動力等生產資料,農民在購買這些農業生產資料時,是支付了增值稅的,也就是說,農業生產的投入物是含有增值稅的。

這樣購進農產品時,購買方雖未直接支付增值稅款,卻已負擔了農業生產投入物的增值稅,如果不允許扣除農產品中所含的增值稅,就會造成一定程度的重複徵稅。

為解決這一矛盾,減輕農民負擔,所以原來的增值稅暫行條例把購進免稅農產品所負擔的增值稅款,作為一種特殊的進項稅額按10%扣除率計算抵扣。為進一步扶持農業發展,經國務院批准,從2002年1月1日起,購進農業生產者銷售的免稅農業產品的進項稅額扣除率由10%提高到13%。2017年7月1日,扣除率又被調整到11%。

但是,這種自開自抵政策在解決了進項抵扣的問題,也帶來很大的弊端。由於它違背了增值稅徵扣稅一致的基本原則,破壞了增值稅徵扣稅鏈條對購銷雙方的內在制約機制。“自開自抵”的方式使得稅務機關對農產品收購發票無法通過稽核比對來檢驗收購行為的真實性,客觀上給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導致利用農產品收購發票偷騙稅的案件時有發生。

我們的故事就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始了。

2014年底,甲市國稅稽查部門接到風險排查指令,要求對甲市某棉業有限公司有關涉稅風險進行檢查。稽查部門立即安排專人實施了調賬檢查。

大案!農產品發票也可以逃稅

棉花

通過查賬,很快發現一個奇怪現象:該公司在回籠銷售貨款後,基本上即在當天就將貨款轉賬到一些個人賬戶上,賬面反映為借出款項增加,然而幾天後賬面又反映收到了這些個人歸還的資金,只不過歸還的是現金,公司賬面繼續反映將這些現金又用於支付棉花收購。稅務人員進一步上網查詢得知,這些借款人所持銀行卡主要分佈在河南、陝西、廣東、廣西、天津等地。檢查人員懷疑該公司涉嫌虛假收、支貨款,對外無貨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

為證實判斷,檢查人員趕赴河南,對一些主要個人卡的資金流向進行調查。

經調查發現,所謂的借出款,實際是通過這些個人卡流回到了票單位(該棉業公司的銷售客戶)手中。且流回的幅度,與開票總額或所售皮棉數量之間有一個相對固定的比例。表明這些票單位是以支付一定比例的好處費,來取得該公司開具的增值稅專用發票。

同時,也佐證該公司用所歸還現金收購棉花情況是子虛烏有。該公司無貨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違法問題進一步浮出水面。

原來,由於農產品稅收政策設計上存在的不足,甲企業自行開具收購發票自行抵扣稅款,隨意性較大。收購發票由企業自行單向填開,自行抵扣稅款,不涉及其他單位和個人,大量對外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收取開票費,同時利用多開農產品收購發票獲得非法收益,多計抵進項稅額,達到少交或不交增值稅的目的,同時多開收購發票可以增加企業的成本和費用,人為調減利潤、達到少交或不交企業所得稅的目的。

但是致命的問題是,由於企業虛開是偽造現金流,必然在交易完成後將貨款迴流到對方手中,從而在賬面上留下了破綻。加上金稅三期大力推行風控,只要動態數據比對不符,稅負率偏低,系統會自動預警,從源頭上有效防範了偷騙稅和腐敗行為。

我們再把視線轉回甲市。甲市國稅稽查部門與甲市公安局組成聯合專案組。通過技偵手段,迅速抓獲犯罪嫌疑人汪某(棉業公司法定代表人),並根據汪某交代,赴河南某縣將犯罪鏈條的中間人崔某某抓獲。崔某某歸案後,如實供述了自己虛開增值發票的罪行。

至此,全案告破:為牟取非法利益,該棉業公司經中間人崔某某介紹,向全國各地10餘家企業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277份、數量1697.49噸、金額2749.88萬元、稅金357.48萬元,其中崔某某介紹虛開247份,數量1525.01噸,金額2451.48萬元,稅金318.69萬元,虛開貨物均為皮棉,從中非法收取開票費。

為了將虛開產生的應納稅金抵扣,該公司盜用所取得的近千戶棉農身份證件信息,虛擬自制“棉花收購”業務,自開自抵收購發票進項稅金以逃避繳納稅款,涉案金額高達3100餘萬元。

甲市中級人民法院今年3月做出終審裁定:被告人汪某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罪,判處有期徒刑11年,並處罰金人民幣30萬元,追繳違法所得人民幣40萬元;被告人崔某某犯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罪,判處有期徒刑10年,並處罰金30萬元,追繳違法所得人民幣6萬元。

最後再次強調一句,隨著金稅三期的全面上線,依託強大的數據分析能力,涉稅違法行為將無藏身之地,企業只有合法經營才是人間正道。

大案!農產品發票也可以逃稅

納稅光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