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如果日本和德国共同夹击苏联,苏联会灭亡吗?

勇敢的罗


粗略看了下,部分答主都明确表示:苏联在日德夹攻下不会灭亡,并不停的分析!我只想说:你们这帮纸上谈兵的人,比当时的斯大林还牛逼?你们就没有听说过:

日苏中立条约

斯大林为了不被德国和日本东西夹击,在1941年签订《日苏中立条约》,就是为了避免东西夹击的境地。那些说苏联不会灭亡的人,你们比斯大林还牛!佩服!

诺门罕战役中的苏军BT坦克


简单分析下二战前后的局势:

1、1939年苏德秘密签订《苏德互补侵犯条约》。希特勒上台后,英法采用绥靖政策安抚希特勒,希望德国成为攻打苏联的桥头堡;斯大林想要和英法结盟,共同对付德国,但被英法拒绝,当年5月日本发动诺门罕战役攻打苏联,迫使斯大林在西方僵局、远东开打的情况下转而和希特勒结盟,共同瓜分波兰;希特勒想要吞并波兰,但不想苏联干涉,就让去苏联谈判的里宾特洛甫接受苏联的所有条件,签署苏德条约。

即:以德国进攻波兰闪电战为标志的二战,其实是德国和苏联共同发起的。

2、1941年日本和苏联签订《日苏中立条约》。1939年日本在诺门罕战役中受挫后,日本放弃北进政策,改为南进政策。苏联若是晚两个月和日本签约,早就陷入被德日东西夹击的境地:

1941年4月,日本和苏联签订《日苏中立条约》;6月,希特勒发动巴巴罗萨计划,攻打苏联。

苏联在远东采取的是防御战略,因此在诺门罕战役胜利后也不追击日本,因为斯大林急于在欧洲和英法结盟。

日本签约而进行南进政策的原因,除了诺门罕战役的挫折外,还有当时保持中立的美国渐渐对德国和日本实行禁运。作为外贸进口大国的日本,为了保证海洋贸易航线的安全,日本不得不重拾在一战之后就开始的南进政策,进攻东南亚和印度,确保日本原材料和海洋贸易路线的安全,甚至还不惜主动发起意图摧毁美国太平洋海军航母的偷袭珍珠港之战。

诺门罕战役中日本的89式中型坦克


关于诺门罕战役

1、诺门罕战役是地方开阔的平原,这个地理形势决定了只能采取决战形势。这就让人数和飞机、坦克都出于劣势的日本,在形势上不利。

2、苏联能够取胜的原因是人数和飞机、坦克上的优势。到8月20日截至,苏联是51950人参战,498辆坦克,809架飞机;日本表面上有75000人参战,但实际参战的只有23师团的25000人,其他人都是后来调集过来的,没有进入战争;日本的坦克是135辆,飞机是450架。无论是人数(苏联多一倍多),坦克(苏联是2.6倍),飞机(苏联是一倍多),苏联都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曾在GRU任职参与过该战役的瓦西里·诺沃布拉涅兹上校在回忆中认为苏军的战斗有很多缺陷,是靠巨量的人力伤亡和兵器优势打胜的。

3、诺门罕战役停战协议签署2天后,德国和苏联瓜分波兰。也就是说:诺门罕战役是苏联专心和日本作战的。在没有受到东西夹攻的情况下,苏联只能以人数优势得到惨胜的结果:苏联战死8000人,日本战死7696人,基本达成平手。

诺门罕战役中的蒙古士兵


4、日本在诺门罕战役的战略目标实现。诺门罕战役发生的重要原因是苏联和日本兵力部署的严重失衡:

“1934年6月,远东苏军有11个步兵师、2个骑兵师、650辆坦克、500架飞机,总兵力约23万就;日军驻满兵力只有3个师、1个机械化旅、骑兵集团、3个独立守备队、约80架飞机,兵力约5万人,加上日军驻朝兵力,也不及远东苏军的十分之三”

本发动诺门罕战役的战略目标是震慑苏联,并非夺取土地:

1936年关东军《满苏国境纠纷处理纲要》明确说明了作战目的:

“对满苏国境之苏军非法行为,经周密准备予以彻底膺惩,使其慑服,粉碎其野心”

日本仅仅是震慑苏联,以平衡苏联和日本部署军力失衡的情况,并未为了夺取苏联土地。如果是为了夺取土地,海嵾威等外东北就会成为日本的首要目标,而非满蒙边境。

诺门罕战役中的蒙古骑兵

总结

1939年5月11日,日本发动诺门罕战役意图改变日苏兵力部署的不均衡局面;8月23日,斯大林和英法结盟不成,和德国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941年4月13日苏联和日本签署日苏互不侵犯条约;6月22日,德国发动巴巴罗萨行动,攻打苏联。

苏联就这么2次轻松逃过被德日东西夹击。那些说苏联被德日东西夹击不会灭亡的人,还要用诺门罕战役来说明苏军的强大吗?

苏联的现实是:人口和工业都在欧洲,远东很多地区基本上就是荒漠。在欧洲作战,人员调集、动员,物资的生产和运送,效率都很高。在远东作战,人员和物资基本上都要从欧洲调拨,导致效率就非常低。

德国攻打苏联是整个国家攻打,调集所有力量。日本的诺门罕战役,只是关东军单挑整个苏联。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历史哨声


二战中假如德日同心,做好配合,苏联必亡!

单一个德国,把苏联都已经逼到绝境了,莫斯科保卫战,如果不是德军缺乏应付寒冬的装备,更关键的是如果没有从西伯利亚调来的25个步兵师和9个装甲旅前来助阵,莫斯科很难守住。

莫斯科一旦失守,苏联军队最后的归宿就是乌拉尔山区甚至以东,实际上苏联高层也做出了这样的打算,战前已将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向东部大转移,后来的转折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甚至无点可转。

莫斯科保卫战的意义重大,经此一役,德国不败神话破灭,苏联卫国决心大炽,同期,美国因为珍珠港事件入局,海量援助苏联各类战争物资,最终使得苏联倒上来一口气,支撑到了斯大林格勒的“
转折点”。

来说说日本的“北进路线”和“南进路线
”。

当时的苏联(之前的沙俄)是日本唯一的世仇,打苏俄,不用动员,士气有保证。1939年5月,北进计划第一步在“满”蒙边境诺门坎打响,结果是苏军惨胜,死亡人数9700多人,日军死亡8717人,苏联军官自己也承认这种战果“是靠人力和武器弹药优势”取得的。该地地势开阔,相对适合苏联人的机械化兵团作战方式,苏军参战人数、飞机重炮坦克装甲车都多于日军,获胜是在情理之中。
日本方面,大量关东军后续部队已经源源不断赶往交战地点,这个时候,欧洲传来噩耗——苏联德国签定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日军大本营高官反应:这帮德国人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只好叫停诺门坎战役,也就是说,德国与日本的步点不一致,希特勒当时是想声东击西,日本则是希望德国当时打响对苏战争,双向夹击。

反过来说,假如诺门坎战役扩大化,持续打下去,且日军能取得一定成效,德军也不见得会与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入侵波兰乃至苏联的战争可能打响的更早,绝不会坐视日本专美——从这个角度说起来,日本的诺门坎表现,在希特勒看来,太不够给力。

当1941年夏天,希特勒打响苏德战争后,德国倒是热切的盼望着日军能在远东给苏联裹乱,但日本人手里已经挥舞着“苏日中立条约”,开足马力备战南线,开始作死历程。步点仍然不一致。

如果德日同心,步调一致,苏联前景非常黯淡:

  • 日本坚持北进路线,且能与德国人战略目标协调一致,把准备南进的力量全部放到北路,不去招惹美国,美国人自然不会吃饱撑的去援助苏联110多亿美元的战争物资,德国与日本的海军实力足以切断任何可能运往苏联的军事援助,以日本的海军实力,能在苏联远东地区刷足存在感。

  • 靠苏联本身的实力说话,德日双线的夹击会使苏军顾此失彼,无法形成有效支援。

  • 双线夹击会摧垮苏俄抵抗意志,成为苏内的少数民族和沙俄旧势力水涨船高的催化剂。可以说,这部分势力痛恨苏俄统治已久,带有“见风倒”的攀附性质,只会押宝未来的胜利者,只要胜负天平倾斜,他们绝不吝啬做压垮苏俄的最后一根稻草。

  • 苏联人口绝大部分集中在伏尔加河流域等欧洲部分,少数在远东,而乌拉尔山地区很少,总说二战期间苏联兵源丰富,但真正兵源丰富的的西部地盘都落于敌手,死一个少一个,即便顺利跑到大后方乌拉尔山区,拿什么去反扑翻盘?这跟国府稳居兵源丰富的四川地区性质大不一样。

  • 国际方面,土耳其会放弃打酱油立场,墙倒众人推,打响对俄国的第十二次、很可能也是最后一次战争,这将会是一次瓜分俄国的盛宴。


盛宴中可能会有华夏VIP坐席,这视乎华倭双方从高层到军队、再到民间的政治智慧。


历来现实


很多人一直有疑问,既然日本和德国结盟,为什么当年德军攻打苏联,日本没有在远东地区和德国形成呼应,如果当时日本和德国互相帮忙,苏联会不会就败了?一点通认为,这有点难。



第一,实力不够。

日本内部原本就有北进和南下两派,并不十分团结,双方争的比较激烈,直到诺门坎战役,让日本彻底认识到,自己不是苏联的对手,光靠着效忠天皇的精神撑着,跑出来和苏军拼刺刀,显然在火力强劲的苏军面前不堪一击,于是日本掉头南进,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苏日之间非常默契的没有宣战,估计也是互相试探实力,也怕真的开战,所以诺门坎一战,让日本认识到苏联不好惹。



第二,目的不同。

资源是日本急需要的东西,特别是在战争中,日本的石油储备都支撑不了日本半年,所以能源问题非常重要,如果没有石油,日本就无法继续战争,单靠进口石油,一旦对方禁运,日本毫无办法,所以必须要掠夺石油,既然苏联打不过,就必须南进获取最重要的石油,而且日军在希特勒开战时,已经有大批日本士兵被拖在了中国战场,而太平洋战场上,同样需要大量日本兵,日本战线拉的太长,自顾不暇,根本帮不上德国。



当时希特勒还曾经援华(中国提供德国稀有资源,德国提供武器,德国一战后也被武器禁运,资源也少的可怜),在日本的强烈要求下,只能停止合作。


军事一点通


二战中如果日本和德国共同夹击苏联,苏联会灭亡吗?答案是不会的,如果日本和德国共同夹击苏联,最大的可能是日本在中国东北的殖民统治会迅速崩溃,中国东北会更快得到解放。


日本的北进尝试

其实日本是很认真地考虑过与德国联手夹击苏联的,而且也进行过认真的试探。1938年和1939年,日军在中苏边境的张鼓峰和中蒙边境的诺门罕主动对苏军进行过两次试探,但结果日军都败的很惨。虽然近年来有些统计数字显示现场战役日军的伤亡人数都少于苏军,有人以此想证明日军和苏军的差距并不大。但其实这种角度也是非常片面的。

苏军在诺门罕战役中在BT-7坦克的掩护下发起进攻

因为在二战以及二战之前的各场战争中,日军的伤亡统计水分极大在世界上是出名的。比如中日甲午战争里,日本公布的阵亡人数只有1000人出头,但同时在同一期间战斗部队病死的人数却高达1万多人,至于这两个数字哪个更能代表日本的实际伤亡恐怕有正常思维的人都会判断。另外一个例子是同样发生在二战之中的台儿庄战役,中国方面认为在那场战役中打死了2.4万日军,而日本的统计则是整个战役总伤亡只有1.1万人,注意这是伤亡数字,不是阵亡数字,而真正阵亡的数字在日军那里的统计中只有3000多人。但从台儿庄战役的规模和对后续战事的影响看,这完全是不可能的。

日军在诺门罕战役中手划充气艇渡河

所以尽管在苏联解体之后一些人根据所谓的苏联解密材料说张鼓峰和诺门罕两次战役日苏伤亡情况相当,甚至苏军稍高一些,但日本公布的材料和苏联的机密材料人数相当,其实本身就说明日本的伤亡要比苏军伤亡高出数倍。而经过这两次试探,日本人也知道了自己的陆军和苏联陆军是没法正面对抗的,所以在二战德苏打的最激烈的时候也没敢轻举妄动。

日军与苏军差距在哪里?

二战期间日本陆军与苏军的差距是非常明显的。这其中的主要原因一是日本当时的军力发展重点是海军,因为日本是个岛国,所以海军是其立国之本,要保证日本的本土安全,海军的重要性始终都是高于陆军的。

其次是日本虽然参加了一战,但主要是在亚洲地区和德国进行了一些小规模的殖民地争夺战,因此对发生在一战期间的火力革命没有直观感受,其陆军的变革相对来说要迟缓的多。因此到1940年前后时,日本陆军的装备被普遍认为还停留在一战期间欧洲陆军的水平,其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日本陆军的重装备严重不足。

苏军T-25坦克

比如当时虽然苏联也还没装备T-34那样在二战后期大显身手的坦克,但也已经普遍装备了T-26和BT-7型坦克,而其装甲厚度和坦克炮的口径也都显著强于日本的95式和97式坦克,而且日军坦克数量极少,直到二战结束,日军在所有战场装备的坦克累计总数都没有超过5000辆,而苏军1943年7月12日一天在库尔斯克战役的子战役普罗科霍罗夫卡战役出动的坦克就达到850辆。

日军97式坦克

而坦克还是苏军相对的短板,在苏军强项火炮方面日苏两军的差距就更大,基本上没有可比性,比如直到二战结束时,日本都陆军都还基本没有装备反坦克炮。

有些人说单兵作战能力日本要强于苏联,但对于二战这样的大军团作战来说,单兵作战能力无异屠龙之术,其实在有了代差的两军面前对实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在1938年和1939年两次试探之后,日本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绝对没有在陆上挑战苏联的实力,因此在苏德战场最激烈的时刻,日本也没有对苏联采取任何行动,因为他们很清楚,如果与苏联开战,即使德国最后有可能获胜,自己也会在苏联真正跨掉之前被苏联反手打跨,会使自己在中国东北40多年的苦心经营毁于一旦。与其如此,还不如专心在东北肃清抗联的力量,稳固统治,同时用自己相对较强的海军发动太平洋战争,通过东南亚油田缓解自己在战时的能源匮乏。


桃花石杂谈


其实当时日本想把战争进行下去,都有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那就是有石油的供给。日本如果占据东北后,选择北攻苏联,那么美国也是会发动对日本的制裁。


美国对法西斯势力扩张,有巨大的警惕

美国在当时就明白,如果苏联被灭亡,那么欧洲形势将变得无法控制。而且美国当时就有讨论,是早参战好还是晚参战。如果日本占据东北,不选择继续南下进攻中国和东南亚。那么苏联陷入两面夹击,美国一定会暗中帮助苏联,制裁日本是一定的。

假如美国一制裁,那么日本又不得不进攻东南亚,获取油田。那么结局都差不多,还是日本冒险偷袭珍珠港,最后美国参战。

比起苏联远东,中国富饶的土地对日本更具有吸引力

诺门坎一战,日本陆军部认为苏联在远东的实力,日本至少需要动用150万人才有可能胜利,而且远东地区地处极寒,物资匮乏。所以为了一片这样的土地去投入大量的兵力,根本不值得,日本的目标是富饶的中国大地。

而且当时日军自信的认为,三个月解决中国问题,然后便可以腾出手来再做打算。然而中国人民的抵抗力度超过了他们的想像,百万大军深陷中国战争泥潭。所以当时希特勒叫日本进攻苏联的时候,日本在东北只有70万关东军,根本没有很大的胜算。

加上美国制裁,日本索性利用自己的舰队力量,开展南下作战。


小司马迁论史



二战中如果日本和德国共同夹击苏联,苏联会危险,但是否灭亡还很难下定论。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军界就分成两派,南进与北进。南进就是南下马来半岛,伺机占领整个东南亚,把英美势力赶出这个区域。北进就是与苏联开战,与德军会合在南高加索地区。德国一直希望日本北进,既可以为德国分担压力,又可以南北对进在战略上遏制苏联。


日本本身也是一直摇摆不定,所以从张古峰到诺门坎都是日本在试探苏联红军的实力。如果说张古峰是日军没有准备好的话,诺门坎就是日本精心策划的进攻,试图给苏军一个下马威。但是面对有朱可夫的苏军,日军落后的武器脆败,这次参加进攻的部队是日军关东军的精锐,而对方是苏联红军远东部队的精锐。在强大的苏联面前,日军第一次感觉到了屈辱。所以日本陆军从原来积极北进,到后来的消极北进。之后,苏联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日本认为德国不会进攻苏联,这样就把战略完全放在南方。


如果苏联与德国没有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日军或许会等一下,坐山观虎斗。并且,在苏联把远东军队调往西线作战时突然袭击。因为之前的国际干涉时,日军曾经在西伯利亚作战。有当地的作战经验。但是,日军的装备较差,战车也是致命弱点,就算日军进攻苏联,但没有好的战车,光靠骡马在西比利亚上进攻,最后还是会失败。但是日军的出手可以牵制苏联,如不增援斯大林格勒的话,德军会占领这座城市,也会获得巴库,高加索地区的所有资源。所以是不是共同夹击苏联很重要,两面作战会使苏军疲于奔命,最终失败。一战俄罗斯军队就有这样的教训。


桥本看日本


即使日本和德国同时进攻苏联,苏联也不可能灭亡。可能有人会说:“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当然,我们今天暂不讨论战争正义性上的问题,只从军事上看看为什么苏联不会灭亡。

可能很多人会提到诺门坎战役。的确,诺门坎一仗,苏军是在绝对绝对优势下惨胜,伤亡和消耗大大超过日军。但这并不能够说明日本可以在西伯利亚为所欲为。诺门坎一役,只是一场规模不大的战役,朱可夫临战之后,指挥装甲部队突破敌人防线来了一个大包围。所以日本若想凭借它那些机器人般的小坦克跟苏联的装甲集群去刚,这是鸡蛋碰石头。

空中的力量对比也是如此,诺门坎战役初期日军还稍微有点儿优势,但随着苏军新型战机的加入和战机数量不断增多,优势逐渐落在了苏军这一方。

即使是在1941年下半年苏联远东部队回师莫斯科的情况下,苏联在远东仍然驻有130万大军,而能够用于进攻苏联的关东军就算全算上,也不过几十万。而且,日本人奉行的是“以战养战”的战略方针,就算关东军有能力横扫西伯利亚,真要到了那些一片蛮荒、资源尚不能有效开发的大平原上,日本人也得饿死。

还有,俄国人由于信奉东正教,他们对“苦难”有一种天生的亲切感,所以任何想要通过施加“苦难”来让老毛子屈服的做法都是痴心妄想。


兵说


苏联有一种厉害的武器叫极寒天气谁都打不赢,不管是如日冲天的拿破仑还是不可一世的希特勒都折在这上面了,


日本早在1939年就有这个想法了,但是诺门坎战役后,日本就不和苏联打了,日本当时攻打农业国家还行,可苏联属于欧洲,工业化程度比日本还高,武器不比日本差,诺门坎一战,打得相当惨烈,就算当时日本勉强打赢了,进入苏联面对的不仅是百万兵力啊,还有呵气成冰的西伯利亚大地,日本人到那了,枪都能给你冻上。日本的机动部队,尤其是汽车坦克都是不防冻的,到了西伯利亚是根本就发动不了。

德国的坦克才到了莫斯科就冻得发动不了。何况是西伯利亚那地方都零下四十度了,日本的坦克质量没有德国的好,只能用步兵跑,后勤补充不上,就算没有中国拖住,给日本全力进攻苏联,估计也难。 为什么那谁选择重庆,就是看重那里地理环境,果然日本久攻不下被迫转南下太平洋,而日本要和德国汇合莫斯科,战线比到重庆长得多多了,环境恶劣程度不知高几倍。只要把远东铁路一破坏,根本就没有路走,当地人大部分是游猎,坐狗撬的,还有用驯鹿拉。


就算是把远东百万兵力调走,留下几万游击队,采用的柴堆战术对付日本大军都绰绰有余,当年苏联攻打别国的时候也吃尽这种战术的亏!还有假设日本和德国打下苏联,然后莫斯哥以西这边归德国,给你日本莫斯哥以东西伯利亚大片地方。这结局是日本愿意吗?分赃不均两国在苏联打起来,说不定反被苏联红军杀个回马枪趁机全歼。
所以对日本最好战略,由德国牵制苏联,反正靠近日本这边没有什么油水,日本重点发展满洲以此为基础,南下发展更有希望,就算德国打败苏联,离日本还远着呢!日本如此狡猾不会想不到这些!它才会搞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


悟空生活


如果日德夹击苏联,结果还是输,因为日本打不赢远东的俄罗斯红军,且在远东地区苏联一直驻扎着超过130万的部队,虽然斯大林调了30万支援莫斯科,但还有百万之众的红军,可是让日本关东军发怵的。

诺门坎战役苏联缴获日本武器。

日本深刻知道苏联不好惹,早在1939年日本在满洲里和蒙古边界,诺门坎与苏联交战,但是各自没有宣战,日本以伪满洲的名义,苏联以蒙古的名义。那时候苏联的工业水平远高于日本,日本的坦克在苏联面前像纸糊的一样,不堪一击。结果日本伤亡6.1万人,损失飞机646架,日本第一战车团几乎覆灭,被迫和苏联签订了《苏日停战协议》,诺门坎战役以日本惨败告终。

图为苏联红军和中国军人在松花江畔。

在欧洲战场打得如火如荼时,在苏联的远东地区,还驻扎着超过130万的苏联红军,他们装备精良,善于冬季作战,这是为了预防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的,1941年德国集团军群进攻莫斯科时,斯大林下令30万远东红军日夜兼程支援莫斯科,而剩下的100万红军依然可以阻挡日本关东军的进攻。

图为俄罗斯军人穿二战苏联制服游行,纪念当年苏联红军奔赴前线。

再补充一句,希特勒把苏联的兵力预估严重不足,本以为打败苏联140个师即可赢得战争,谁知苏联常备军就有360个师,在后期的日本已经分身乏术,无法和希特勒配合。如果必须配合,日本只能放弃在中国内地的部队全力支援东北,那这样更好,中国肯定会集中兵力北上,配合苏联灭了日本,所以日本敢和德国夹击苏联,中国就会和苏联夹击日本!


图文绘历史


苏德战争的头两年,德国还是略占优势的。特别在莫斯科会战和斯大林格勒会战这两场事关苏联存亡的关键战役时,日本始终无动于衷,袖手旁观。结果是苏联人得到了美英的援助,顺利渡过了难关,扭转了战争的颓势。



德国和日本的盟友关系也算比较奇葩了。1939年5月13日到9月16日,日苏之间发生了诺门坎战役,双方正打的不可开交时,作为日本盟友的德国却在8月23日和苏联签订了中立友好条约。有希特勒不仁义在先,到了1941年4月份,日本已知道德军将要进攻苏联,索性先和苏联签订了中立条约。捞点好处再说,让苏联停止了对中国的军援,同时承认满的独立。



等到苏德战争爆发,日本看到德军势如破竹,看样子苏联撑不了多久。又忙不迭地想北上征苏,搞了个“关特演”计划。该计划的要义是待苏军远东方面军向西线战场调动后,集结25个师团大约70万兵力横扫苏联远东地区,想背后偷一波,捡便宜去。奈何70万人所需的武器与冬季装备,弹药、油料、备品都严重不足。计划之草率与异想天开弄的昭和天皇都极为郁闷,接连质问东条陆相“此为何意”,而东条陆相的回应更加爆炸:“进攻苏联的目的我们还没开始想好”。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攻击苏联的事就再也没人提了,当小胡子的军队在莫斯科城下困苦不堪,饥寒交迫之时,小鬼子的南进兵团正在印度支那地区自我感觉很良好。还平白无故地给德国招来了美国这个大敌。

苏德战争,苏联最危险的存亡关头有两个,莫斯科战役和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1年10月,德军进攻莫斯科,斯大林在得到间谍佐尔格提供的日军短期内不会北上进攻苏联的情报后,斯大林下决心动用了西伯利亚和远东部队,

“尤其是紧急调出曾在1939年哈拉欣河战役中歼灭日军精锐第6集团军的远东精锐部队,包括第11坦克旅、第6坦克旅、第82步兵师、摩托装甲第9旅、摩托装甲第7旅。其中在1939年就装备150辆坦克的第11坦克旅,在莫斯科会战时担任苏军最高统帅部的坦克预备队”(见朱可夫《回忆录》上卷569页)。



德军进攻莫斯科的钳形攻势,北面的主力是霍普纳第4装甲军团和莱茵哈特第3装甲军团,“以苏军远东部队为核心新组建的弗拉索夫第20军团和库茨涅佐夫第1突击军团不仅挡住了这两个最精锐的德军坦克集群,并发动反攻,使之仓皇后退”(见艾伯特.西顿《苏德战争》228页)。

曾任苏军总参谋长的什捷缅科元帅也在回忆录中写到:“这时,精心保留下来的最高统帅部预备队调到了莫斯科。突击第1集团军和第20集团军出现在首都北面;第10、61集团军及近卫骑兵第1军出现在首都东南。……后来我们了解到,敌人当时没有发现在莫斯科以北集中了两个新的集团军。当然敌人因此付出了巨大代价。”(《战争年代的总参谋部》上册第65页)。

远东部队成为了莫斯科会战苏联获得胜利的重要力量。那假设日本在七月份的“关特演”进攻苏联的计划能实施,不说能不能打败苏军,起码苏联远东部队是不敢西调的。那莫斯科会战可能是另外一个结果。

同样,当斯大林格勒会战进入最关键的时候,希特勒曾经要求日军,用东北的100万关东军拖住苏联的远东部队,最好能从东北进攻,这样苏联肯定无法坚持在两线作战,但像日本那么精于算计的民族,是不可能真心的为盟友火中取栗的,所以压根没有理会希特勒要求,而是专心南进。远东地区是“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啊,于是斯大林抽调了几十万远东部队“万里”驰援,实现斯大林格勒的反包围,成功围歼了德军第六集团军。

“7月26——27日,步兵第126、204、205、321、399和422师陆续从远东开进斯大林格勒地区。其中一些部队组建了新的集团军,另—部分马上开到斯大林格勒远接近地投入激烈战斗。”(苏62集团军战斗日志上记载)



1942年,罗斯福就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安全隔离起来,吞并埃及,切断通过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伊里奥·罗斯福:《罗斯福见闻秘录》

1941年时日本陆军已经深陷中国军队的抗战当中,日本总兵力约300万人,其中侵华日军230万人。占日军总兵力的70%多。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在太平洋战场投入兵力40万人,其侵华兵力仍然有近200万人。中国在整个二战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试想若不是中国拖住日军近230万军队,一旦与德军会师,世界将何如?

所以在1942前,如果日本不发动侵华战争,不去招惹美国,而是全面进攻苏联,在德国和苏联胶着相持的时候,是有可能成为压倒天平的最后一个砝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