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改變嬰兒導致生物醫學界普遍批評

任職南方科技大學的賀建奎副教授,在學術休假期間,在校外依據深圳民辦醫院開展對人類的生殖細胞進行基因修飾,據他宣佈已經誕生一對嬰兒。消息發佈後,迅速引起國內外轟動。

基因改變嬰兒導致生物醫學界普遍批評

根據中外媒體報道,11月26日,來自中國深圳的一組學者向外界公佈,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她們的基因已經經過人為修飾,能夠天然抵抗艾滋病。

基因改變嬰兒導致生物醫學界普遍批評

露露和娜娜是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對此來自中科院生化細胞所研究員李勁松表示,“不可思議,完全不能接受。”

據瞭解,領導這一試驗的學者是來自南方科技大學學者賀建奎。此前,他們在招募一些夫婦,希望通過針對他們的孩子CCR5這個靶點,從而能夠讓這些夫婦的後代能夠抵抗HIV、天花以及霍亂等疾病。

根據相關網站披露,這項臨床試驗已經通過深圳一家醫院的倫理委員會審批,並在中國臨床試驗註冊中心完成註冊登記。根據披露的申請書顯示,期望建立完善的基因手術治療嚴格行業質量控制標準,“佔領整個基因編輯相關治療技術門檻的制高點,在國際日益競爭激烈的基因編輯技術應用中脫穎而出。” 業內也有人表示,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是莆田系醫院。

除了對此次臨床試驗的倫理審批表示質疑外,該臨床試驗也遭到同行專家的質疑:CCR5是否是一個最佳的基因編輯靶點以及有無必要進行這樣的操作? 有學者認為,針對CCR5這個靶點,也許還會其他更安全的方案,因為CCR5本身也有功能,一旦敲除,對機體可能帶來難以預見的潛在威脅。Musunuru認為雖然她們能抵抗HIV病毒,但與此同時她們將置身於其他所有未知的風險之中。Church則認為,敲出CCR5會讓她們更容易遭受例如西尼羅

基因改變嬰兒導致生物醫學界普遍批評

河等病毒的侵襲。

如下為來自中國在基因編輯及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對基因編輯嬰兒的看法:

◇ 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清華大學全球健康及傳染病研究中心與艾滋病綜合研究中心主任張林琦

1)對健康胚胎進行CCR5編輯是不理智的,不倫理的,我們還沒有發現任何中國人的CCR5是可以完全缺失的;

2)CCR5對人體免疫細胞的功能是重要的;

3)由於艾滋病毒的高變性,還有其它的受體可以使用,CCR5基因敲除,也無法完全阻斷艾滋病毒感染;

4)CCR5編輯不能保證100%不出錯之前,是不可以用於人的;

5)現在母嬰阻斷技術非常有效,高達98%以上,可以阻止新生兒不被艾滋感染;

6)HIV感染的父親,和健康的母親,100%可以生個健康和可愛的孩子, 根本無需進行CCR5編輯。

◇ 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劉穎

1、倫理申請是深圳和美婦兒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准的,但提供胚胎的是另外四家醫院。根據美聯社報道,賀建奎在11月8日出示臨床試驗的官方許可。您對此如何評論?

這份倫理申請非常的草率,按照提供的日期來看,在倫理申請批准前實驗就已經進行很久了。倫理審查是按照“科研項目”的標準實施的,這個標準本身就不對。整個倫理申請中,寫到了前期在猴等模式生物上進行了相關實驗,但僅僅描述了過程,並沒有任何詳細結果以及實驗後續對該動物的觀察結果。倫理申請書最後一段佔領技術制高點和超越諾獎級的工作這些竟然能作為理由列到申請書裡,可見項目實施者和批准者的本意和關注點到底是什麼。

2、在技術方面,賀建奎團隊針對CCR5基因進行編輯,能否真的預防艾滋病?是否存在安全的風險?以及,其中一個胚胎是在懷孕期間做的基因編輯。如何看待這樣的操作?

首先,如果基因編輯後是嵌合子的話,沒有編輯到的細胞還是會有感染風險。但更為關鍵的是下面兩點:1.基因編輯技術的脫靶效應會帶來何種後果是完全未知的。2. CCR5缺失已經被實驗證實會造成免疫缺陷,導致其他病毒的易感甚至腫瘤的發生。即使該實驗的母親是艾滋病患者,只要通過藥物降低母體HIV的載量,是可以有效阻斷母嬰傳播的。這項研究完全沒有任何層面的必須要進行的必要性,而兩個孩子所要面臨的後續風險是我們想象不到的。試想一下當初多利羊的實驗結果。

3、如何看待這一實驗的後果?

這一實驗從科學層面具有巨大的潛在風險,兩個孩子作為試驗品,這些未知風險將會伴隨他們的成長。

基因改變嬰兒導致生物醫學界普遍批評

2017年2月,賀建奎在在科學網曾經就人類胚胎基因編輯撰文稱:“CRISPR-Cas9是一種新技術,我們需要更多深入的研究和了解。不論是從科學還是社會倫理的角度考慮,沒有解決這些重要的安全問題之前,任何執行生殖細胞系編輯或製造基因編輯的人類的行為是極其不負責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