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高学历的人选择出家当和尚?他到底经历过什么?

弘阳真人


题主的这个问题,包含了多重含义,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观点,问题内含的疑问、质疑,甚至不屑的想法都应该有。因为我们没有走近过他们的内心世界,支持或反对,上纲上线、口诛笔伐或许都是不妥当的。

其实这种质疑也从几个方面说明了一些问题。首先,佛法、佛教、佛学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很多人把他们混在一起,统称为佛教甚至迷信。个人认为这些极端的观点都是有些偏颇的,佛法劝人向善,严持戒律,克己为人,强调明理实践,这些佛法里提倡的认知与行为方式,与我们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并没有本质上的冲突。当然宗教层面上的东西不是我们每个人都能接受和理解的,也不需要我们提倡和发扬。其次,佛教本身的发展,由于商业化演变而成为某些人和组织的牟利工具。佛教本身也想发扬光大,但是由于自身的内部管理和个别人的素质问题,也出现了偏离宗教文化原则的事件,导致人们对佛教文化的误解和排斥。当然也有很多人是固有思维,想当然的认为佛教就是异类、就是迷信。

所以,很多对出家都是以异样的眼光来看待的,其实从总体上来讲,真正出家人的比例还是很小的,不管是高学历人才,还是各行各业的名人,出家肯定都是一些特殊的因缘所促成的,而这些高层次的文化人,他们是对生活的逃避,还是对生命的思考,我们可能无法了解真正的原因,这里也是简单介绍一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问佛缘》请多关注!

记得几年前,朋友圈流行过一篇文章,说的是清华北大的学子排队出家龙泉寺,让人诸多猜想和感叹,当时的几位高材生很有名气:

禅兴法师,清华大学流体力学博士。
贤威法师,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博士。
贤启法师,清华大学核能和热物理博士。
贤宇法师,北京大学毕业,曾经是中学生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金牌获得者。
贤兆法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贤庆法师,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生。

我们在网络上经常可以发现他们点点滴滴的足迹。

传言的更神的是,“微信之父”张小龙曾因研发问题陷入困境,有些技术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机缘巧合,巧遇该寺扫地僧

,张小龙一经点化,豁然开朗,回广州闭关一年,微信大成。话这么一说,就有些厉害了。有些故事,一传十,十传百,本来什么样子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了。

所以,一个高学历的人,或者在某行业很成功的人士突然出家了,被人们千百次的传扬开来,那自然是“千江有水千江月”了。我们不曾遇到他们,了解他们的生活、经历,甚至内心里真正的想法。

抛开佛教近期的乱象不谈,下面我只找了几个例子,他们都是高材生,也都有各自的故事:

1、贤信法师

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系,精通Linux和MongoDB,牵头搭建了专业的信息平台,自己编写代码,用数字技术管理寺里的日常生活及与外界的联系等一切事宜。

与我们想象的青灯古佛、晨钟暮鼓有区别吧?贤信法师接受采访的时候说:“我是北工大计算机专业的,毕业后做过几年程序员。后来不是很喜欢这个专业了,因为变化太快,心脏受不了。”,2009年初,他正式出家,法号贤信。微博签名:签名是:“穿越技术人生,探索终极价值。”。

很多人出家的原因是对现实世界的不适应、不接受、不随波逐流、不屈服等等原因。就看你对什么事情比较在意了,在哪里追求人生的价值,只是一种个人喜好和选择而已。

2、贤才法师

他被称为“学霸程序员”僧人中的领头人,龙泉寺首任图书馆馆长,1984年出生,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入寺后,他看到僧众们,还在用手整理典籍,于是贤才法师和他的助手们,自己编写程序,采取了一套新的编目管理流程,对文献资料进行分类,建立馆藏目录体系。

3、贤宇法师

数学奇才柳智宇,他曾以满分摘得国际数学奥赛金牌,2006年,被保送至北京大学数学系,还不是哲学系或者历史系之类的专业。在北大的第一个学期,他就先后加入了禅学社和耕读社,接触到了佛教。大学毕业前,他就成功申请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全额奖学金,后来却拒绝麻省理工全额奖学金,到龙泉寺出家,让人们惊讶不已。

柳智宇是北大“耕读社”前社长,有同学感叹:“世间少了一个柳智宇学长,多了一个贤宇大师。”。他发给中学老师的日记中有一段话:“孔老师,孟老师啊,教教弟子吧。弟子一直在向上仰慕和希求,愿冷漠、孤独、伤害离我们远去,愿善良、仁慈、忠诚、智慧的光辉遍洒人间。”

同龄人蒋方舟这么评价他的出家:“我看过他的文章,知道他所有的思考都是一下子深入到最终极的问题,所以能够理解他选择皈依宗教作为归宿。但修行的方式有很多种,有点遗憾他的选择这么彻底和决绝。”

有人感叹:“中国不缺修为高的隐士,缺的是像亚里士多德、牛顿这样在哲学与科学领域都很有影响力的人。像柳智宇这样有天分的人,应该承担起这样的责任。”,可天才也有自己的想法,入世科研是一种选择,出家修行有何尝不是一种对宇宙和生命的探索呢?也许多年后,有一天他们终会在哲学或某些领域做出更大的贡献。

下面再分享一些出家的名人,很多人我也不了解,供大家参考吧:

1、释大安

俗名魏磊,生于1959年3月,江西南昌人。在江西大学读本科,毕业后,在江西省委党校哲学教研室任助教,此后,曾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读研究生,历任北京警察学校理论部任讲师、中国金融学院理论部任副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任教授。

1994年9月始,被聘任为中国佛学院教授,主讲净土宗。2001年9月出家为僧,现任江西庐山东林寺代住持。

2、明证法师

1949年生于内蒙古包头市,先后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学院中文系、内蒙古师范大学中文系。因受《六祖坛经》的影响,决志出家修行。大学毕业后任中学语文教师。1993年在赵州祖庭柏林禅寺披剃于净慧法师座下,同年8月在河南白马寺受具足戒,回寺后任监院。

3、释大愿

1971年出生,湖南财经学院毕业。1990年依湖南岐山仁瑞寺天柱老和尚座下剃度。1995年大愿师升座荣任仁瑞寺方丈,时年24岁,成为了中国佛教界中最年青的方丈大和尚之一,2004年大愿升座荣任四会六祖禅寺首任方丈。

4、释明舒

俗名舒雪松,1968年出生,重庆市铜梁县人,就读于四川大学,并获得历史学学士和经济学硕士学位。1992年在广东省乳源县云门寺礼上佛下源老和尚座下剃度,2001年赴陕西省宝鸡市任西关金顶寺住持,2005年任陕西省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宝鸡市金台区佛教协会会长,2006年任宝鸡市佛教协会副会长。

5、释明海

俗姓肖,1968年出于湖北,明海法师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9年开始学佛,1990年于北京广济寺结识禅宗大德净慧上人,从此归心佛门。1992年于河北赵县柏林禅寺披剃出家,2000年在净慧上人座下得预临济宗第四十五代传承。现任柏林禅寺住持、河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

6、释智宏

女,清华大学哲学系毕业。1995年智宏法师于清华大学哲学系毕业,为了寻求"在哲学中没有找到需要的答案",毕业之后她选择了皈依佛门。后在秦岭终南山下的慈悲莲社削发为尼。

2001到2009年,曾经收养了26名弃儿,其中的20多名弃儿已经在国内的一些佛学院就读或毕业。事件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成为宗教界的一段佳话。

7、释明影

1967年出生,河北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89年,明影法师在北大毕业后,工作于北京海淀区政府,但并没有沉醉于安逸的生活,时常对人生问题深入探索,却苦不得解。1990年开始研读佛经,遇到净慧上人,2001年,明影于柏林禅寺剃度出家。

8、宁铂

1965年出生,中国科技大学毕业,曾被誉为"第一神童"。年仅13岁获准破格进入中国科技大学就读,就学期间就喜欢宗教、气功、玄学。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并在19岁时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助教,婚后生活的不和谐成为他醉心佛学的原因之一。2002首度前往五台山出家,但被领回,次年再度出家,终于遂愿。

9、王小能

女,河南人,北京大学硕士毕业,曾任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十几年。2003年在五台山出家,法号衍能。

10、邓文庆

前文曾经提到的贤庆法师,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生,在学校期间,对中国传统文化很有研究,所学方向为佛学。毕业之后,邓文庆在在福建莆田广化寺剃度出家。后来到北京凤凰岭龙泉寺;2007年,正当贤庆法师给前来体验生活的北大学子讲解时,被一位老耕读社成员认出,轰动一时。

11、钟茂森

广州人,1973年出生,广州中山大学毕业,获经济学学士、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博士,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在美国德州大学及肯萨斯州州立大学任教四年。后曾任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兼任中国广州中山大学客座教授,澳洲净宗学院副院长、方东美研究所副所长。2011年,博士在香港圆明寺畅怀老法师座下剃度,法名"定弘"。

这些人里,科学界,哲学界的名人都有。另外,文艺界的还有很多,没有时间一一提及,也没法找到每个人的详细资料,及出家的缘起,但是大都是在思考人生以后,旨在找到一个明确的答案,只是他们用了不同的方法。

我在网上看到过这句话,虽然找不到出处,但是感觉说得有些道理的:

“很多人不明白佛法,以为都是一些没文化的老头、老太太才信的封建迷信,事实上,佛法是比科学还科学的真正让人开悟的宇宙真理,所以很多高学历的人只要静下心研究一下佛学,就会真正被佛法彻底征服,从此走上真正的出家修行之路!”

其实,从个人角度,我反倒觉得更应该抛开宗教外衣,深入研究佛法佛学,或许这样才能真正的了解这些人内心的想法。


问佛缘


因果经中说,今生聪明为何因,前世认真读经人。就是高学历的都是聪明智慧的,才能高校读书。而他们前世都是读佛经结佛缘的,今生读到大学后期,都涉猎佛学类典籍,一看就觉得佛经理论智慧深广,蕴含很多深刻道理,解释了很多困惑,不要以为出家即是悲观厌世,那是偏见,出家是在找回真我,认识宇宙人生,这是现代科学无法达到的企及的。只有深入经藏,才知道佛的智慧如海,所以仅楞严经就有评价说,一读楞严经,不读世间糟粕书。所以劝大家不要隔岸观火,要想了解佛教的面貌就应该多读佛经,不要主观以狭隘心臆测,与其道听途说不如亲临其境,这样不更合理吗?


渔樵晚歌


在中国,有悟道一说,这是一件很让人振奋的事。

从古至今有很多这样的人,老子,孔子,王阳明,金圣叹,等等吧。当学问做到一定的时候,你就会领悟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而这个过程是非常愉悦的,是令人向往的。

现在也一样,学历高的人,悟道的意愿越大,而悟道的最佳去处就是道场,可以是寺庙,也可以是道观。在中国,寺庙更开放,所以选择去寺庙的人多。

普通人对生活的本真看不透,所以也不存在刻意去悟道一说。只有不断求道的人,才能走通这条路。而这个需要很高的资质和悟性。


一一一行者一一一


高学历从某种程度上也代表这个人有较高的智商,而佛教,讲究戒定慧,从某个方面来说本身是智慧之学,非有大智慧之人无法悟入,从历史上讲,历代的高僧名僧也多是博学多闻之人,信佛之人也很多是高官权贵乃至帝皇,吸引他们的并不是“便利愚民统治”一语可断定的。所以,高知信佛及出家勿需奇怪,而是理所当然之事。


刀山前行


红尘赋

刘晓林

红尘若梦,奇妙无方。四时烟云,八相真如。寻常之俦,非暮时无以有得!九天居士乃有幸之徒,行逾万里,书诵百卷。三世囊于灵府,大千发于毫端。众象罗列,万有奔腾。流者不流之流,行者不行之行。求之未能,天造地化。

六合之内,名利弥漫。八方净土,菩提自植。江湖浪迥,险恶迭生。目之所及,悲欣交集。命运逋出,混沌旋来。天纵之才,难绝水尽而山穷。高远之士,未必振袖以拂星。盲龟浮木,生死一如。如是之论,岂非无为乎?予深以为然。

或居庙堂之高,或处江湖之远。或驾神骧腾空,或骑骞驴清啸。或惯看秋月春风,或时入幽山古刹。纷纭若幻,各有其态。异同共存,何需诧焉?高低皆我,坦然便是。宝马雕车,珍馐锦裘,世人艳羡之物也!有则惑,信仰消隐。无则需,欲望徒生。弃物而拥神,若秋窗听雨,凄寂缠身。舍神而取物,犹春柳沐阳,生机在心。诸因叠沓,二者兼得者,凤毛麟角也!

人之为人,因情而在,因思而立。情在而导夫绚烂,思立以引于平淡。樱红蕉绿,积流光以徜徉。天朗气清,假鬼神以心合。自然而然,自然之源。造而化之,造化之端。诗隐匆匆人背上,情驻袅袅炊烟间。何惧雪后仍飞雪?未曾出山已出山。

偶然来到,必然归去。人生如寄,千古不易。九天居士曰:“听松风,观祥云,悟乾坤。神思驰,了无痕,孰人睥睨六合尊?自在心,逍遥客,跳出红尘望红尘。


刘晓林九天居士


看破红尘,感悟人生、超凡脱俗、有信仰之人的选择!


孔定保


高学历的出家是什么?是看破红尘了吗?我是不信,我信的是没有真才实学,着书画虎,学无所用罢了。没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