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繪畫作品的完美性應該體現在哪些方面?

唐武油畫工作室


藝術家的繪畫作品,是通過創造性的勞動創作出繪畫作品整個完美性。

1、觸發階段。由於有些外部因素的觸動,喚起了創作意念和創作激情,頭腦中第一次浮現出作品中形象雛形,創作開始有了具體的對象。


2、構思階段。藝術家調動自己平時積累的有關素材,對其進行深入細緻的加工改造,通過典型化的藝術處理,在心靈中孕育出完整的審美意象。


3、傳達階段。把內心構思所得的成果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傳達出來,使之成為獨立在繪畫作品的藝術完美性。


黃智637


一副作品,美不美能不能成為經典,要看這幅畫是不是自然而然。

很多作品,一看上去就矯揉做作,一看就不是好作品。

自然而然就是,恰到好處的抓住了該抓的部分,既吸引眼球,又含而不露,同時令人浮想聯翩。


極客志強78266289


有一些人很崇拜西方裸體文化、總以為西方國家的人體裸體藝術畫不是畫給大眾看的、因為這些人認為普通人不懂得欣賞西方裸體畫、只有有藝術細胞的人才懂得欣賞。

其實、一幅繪畫作品是否完美、大家都看的出來、因為某一幅畫是漂亮還是不漂亮、是好看還是不好看、人人都看的出來。

本人以為、若要體現一幅畫的完美性、該凸的部位就要凸、該凹的部位就要凹。凹凸有序、明暗有序、柔和細膩、主次分明、
這樣的作品才是完美的作品。


小芳雜談


不得不說,一幅繪畫作品是否完美,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寫實,二是寫意。寫實指的是作者描繪實物的手法,靠的是基本功,也就是是否能夠做到熟能生巧,水到渠成,庖丁解牛,技藝嫻熟。這方面,西方藝術家做得很棒!當然了,僅僅寫實顯然是不夠的,畢竟,現在的一個小學生,也能夠畫得形象逼真了!所以,還有另一方面,也就是寫意。寫意是一門更加高深的技藝,能夠給觀賞者描繪一種意境,意味,或者情境,背景,也就是說,人們看畫,能夠有所感悟,有所體會,有所收穫。顯而易見,這需要作者本身有悟性有情趣。在寫意方面,中國畫做得最為出色。畢加索就曾經讚揚說,中國畫那麼早就有如此先進的理念了!我想,畢加索指的是中國畫的寫意。畢加索本身就是一個寫意高手,他的抽象畫意境高深。在寫意方面,吳冠中先生算得上一絕了!總之,寫實是基礎,寫意是昇華,對於繪畫作品的完美性,兩者不可或缺。











hi123


古今中外無論任何形式的任何流派都不存在所謂絕對的“完美性”之追求,因為藝術和審美總是相對“完美”的,包括
“唯美主義”,但是很多人對“唯美主義”存在一定的錯誤認識。“唯美主義”在內容上追求的是為美而美,為藝術而藝術的“純粹之藝術”。藝術脫離於哲學,脫離於生活在形式上追求絕對的為形式而形式,最終在表現形式和方法上趨向象徵和抽象意味,很多所理解的唯美形式都是具象和古典之“優美”是完全錯誤的。“藝術創作和審美無功利性”對近代中國近代的文化藝術思潮之影響深刻而廣泛,唯美主義是以奧斯卡·王爾德為代表的思潮和運動,究其本質是激進的和具有反叛精神的,隨著王爾德的被捕入獄宣告結束並影響式微了。

在藝術和審美範疇中“完美主義”是徹頭徹尾的貶義詞,作為審美個體在觀感上追求完美亦是不足取和需要批判的。


米洛斯的維納斯正是因為斷臂才使得其更加的具有內容上的“完美”,無論多麼高明的藝術家試圖給她按上胳膊都會反而不美。正是由於“殘缺”才將這種意味深厚的內涵之美推到了美的高峰。

我們總是講“畫如其人”和“字如其人”,這其實就是在追求藝術中有價值的“真”,真比美更具有意義與價值。每個人在內容和表現上往往都會呈現“逆向”而非“順向”,“表裡不一”才是常態,在審美形式上一味追求“高大全”式的完美最終會演化為一種“病態”。

若非要生搬硬造“完美性”,那在藝術史上更接近於追求形式上具象的完美的就是學院派了。


安格爾只是在形式上推崇和追隨古希臘和拉斐爾,在神韻上並無其真正的內涵。


安格爾的《泉》創作完成時間接近三十年,在追求完美的形式感方面我只服安格爾,也是一種近似變態的瘋狂,嚴謹的構圖,單純乾淨的顏色,典雅標準的形象,肅穆莊嚴的空間,簡潔優美的線條……這些都是在形式上構成“完美”意味的必要條件和因素,不得不承認安格爾對古典美在形式和技法上的抽離與總結是有一定意義的。

有趣的是和德拉克洛瓦爭論和辯駁了一輩子的安格爾在創作後期竟然更加具有浪漫主義的傾向,也是將東方藝術之自然主義和裝飾意味帶入創作的最早的畫家之一。


追求唯美形式的羅塞蒂無論是在繪畫還是文學詩歌上都是不折不扣的理想主義者,對美之形式感的追尋畢其一生,繪畫表達不充分了就寫詩,畫不盡意就用文字做補充,詩情畫意和東方藝術如出一轍,拉斐爾前派影響了後來的法國象徵主義運動。

雷東的象徵主義

自我陶醉式的意淫也好,美的形式抽離也好,對於“完美”的執著在形式上都只能以一種撲朔迷離的意味呈現了。文學詩歌和音樂,繪畫和建築雕塑在形式上的病態之美或許就是“本我真實”的最高追求吧。暗示、冥想、沉溺、靜止、不說明什麼卻又想說明一切也是“完美”的體現。

藝術上的完美性都是相對的,在形式上的呈現也是多種多樣的,不落窠臼的形式才會有完美的思想內涵。


疾飛昏鴉


一,一下抓住觀眾眼球,產生共鳴或衝動,喜愛而動人心魄。

二,色調統一,遠著大效果,近看有內容,耐看。

三,形體準確,畫面優美,刻畫細膩,精緻。

四,畫能做到與觀者對話交流,激動觀者心扉,打動觀者。


劉金子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這句話用在繪畫上也能說明問題。繪畫由人創作,因此,不可能呈現出毫無瑕疵的完美性,完美性只是所有具備理想主義傾向的藝術家,所追求的烏托邦罷了。

如果一幅繪畫作品接近一個時代的審美共性,那它就接近完美性了,但要達到完美性不現實。

梵高·嬰兒

美術史上,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審美傾向,這個審美傾向符合大眾的審美口味和欣賞習慣,大眾認為這樣畫是好的和對的,也是所有藝術家默認的藝術理念和標準程式。

比如說,古典主義。古典主義從17世紀開始,一直到19世紀中後期印象派出現後才結束,整整流行了200多年,它對西方油畫創作理念的影響是相當深遠的,直到當代,許多畫家還在追隨這種遺風。

魯本斯·聖母在嬰兒旁祈禱

古典主義十分重視造型和結構的嚴謹性,追求構圖的完整、和諧與均衡,輕視神韻和情感,忽略色彩和筆觸的作用,在整體上追求畫面的雕塑感和莊嚴感。

古典主義繪畫雖然看著很好看,如大衛、安格爾,以及英國眾多學院派油畫家德拉波、格維得等人,都是這種畫法。但他們的畫缺點同樣明顯,那就是畫面內容顯得比較空洞,僅僅能給觀者視覺上帶來舒服感,沒有衝擊觀者內心的那種氣勢感和飽滿情緒。

德拉波《破曉之門》

到了超寫實時期,油畫越來越表現出對技術層面的狂熱追求,畫家想盡一切辦法搞造型,藉助現代化工具,如高清照相機,放大鏡、顯微鏡、投影儀來畫畫,讓繪畫完全成了概念化的具象表達。

超寫實油畫甚至賽過了攝影語言的表現力,尤其對細節表現出吹毛求疵的熱愛,讓繪畫完全變成了另一種照片。

馬什尼科夫超寫實

超寫實繪畫作品在形式上,可以說已經非常接近完美,但在內涵上卻越來越偏離藝術本質。

藝術是什麼?是畫家依靠自身的觀察能力和概括能力,是對現實生活提煉後的再創造,是昇華了的現實,更重要的是,藝術要具備前瞻性和引導性的能力,能給人類精神困惑指明一個方向。

高更《戀人》

因此,它勢必要表達一種形而上的理想傾向和精神信仰,是對時代精神和民族文化屬性的重新解讀。而不是對過去式的一種總結和複製。

如果藝術家僅僅停留在對自然和生活一絲不苟地描摹,不加入自己的思考、思想、趣味和信仰,那怎麼能算是創造藝術呢?就更談不上體現藝術的完美性了。


鴻鵠迎罡


掌握宇宙,胸懷陰陽,面露情,眼含笑,神態深不可測!



能量加持


人無完人,當然,畫作也沒有完美性所談。

以我個人的觀點來看,一幅畫只要作者用心了,就是完美的畫。畢竟,每個人的審美標準不一樣,所以,每個人完成的作品也有各自的思想所在。


不過,也有很多作品讓人一看就挺舒服的。如果以外行人來看,很多畫作都特贊。但是,一些所謂的大咖卻覺得是低作。這是我不贊同的觀點。我所認為的畫作,是沒有標準評價標準的。


而一些大師級的抽象畫,對於外行人來說,僅僅像是幾歲孩童的塗鴉。所以,完美的繪畫作品並沒有統一標準。


暖心秋媽


如果說繪畫藝術有完美性的話。對我來講,那就是自己想表達的東西得到了觀眾的共鳴!

2014年國家會展中心開館時,我的作品《帝皇之歌》很榮幸的每天被大量的觀眾所圍觀,這對於當下的架上藝術來講,實屬罕見現象了。當時藝術家們都說,就算是裸體畫也產生不了這個盛況(在上海是個見怪不怪的都市)。


由於我從小涉入了書畫圈,儘管有很多作品榮獲國際大獎。但是,作品《帝皇之歌》確是我心中的無冕之王!

其中的原因,連接的視頻中本人有說明https://mp.weixin.qq.com/s/TleR3ZY3N6eoMadGIt5jOA

繼續呼喚~筆墨當隨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