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謖如果按照諸葛亮部署紮營,真的就能守住街亭嗎?

吳昆華



馬謖如果按照諸葛亮的部署,能否守住街亭?

失守街亭罪不輕,堪嗟馬謖枉談兵。馬謖字幼常,三國時期蜀漢重要將領,侍中馬良之弟,他也是諸葛亮最為其中的弟子之一,諸葛亮北伐時,馬謖被任命為參軍,因才識過人,又好談論軍計,經常和諸葛亮徹夜交談。建興六年(228年),諸葛亮率軍北伐,命趙雲佯攻郿城,自己親率大軍進攻祁山方向,魏軍猝不及防,一時間隴右的天水、南安、安定三郡歸降,蜀軍威聲大震。魏明帝曹睿驚慌失措,親自坐鎮長安,命大將軍曹真抵禦趙雲,又命名將張郃進攻祁山防禦諸葛亮。


諸葛亮知道張郃乃魏之名將,必取街亭,正要派人鎮守,參軍馬謖主動請纓,諸葛亮覺得馬謖沒有實戰經驗,但馬謖三次請求出戰,並主動立下軍令狀,於是諸葛亮命其鎮守街亭。然而馬謖並沒有按照諸葛亮的部署守街亭,致使街亭數日之內就被佔領,蜀軍被切斷退路,諸葛亮安全退回漢中後,將馬謖斬首示眾。假如馬謖按照諸葛亮的部署能否守住街亭,筆者認為守不住,以下做簡要分析。


首先分析馬謖如何失去街亭。

馬謖達到街亭後,認為自己抱讀兵書,完全可以戰勝張郃,如果按照諸葛亮的部署,即便是贏了張郃,自己也不是很光彩,最主要是馬謖建功心切,一心想著擴大戰果,殲滅來犯之敵。諸葛亮原本要求馬謖將軍營安扎在街亭五路總口,馬謖卻擅自改變了部署,將蜀軍全部在山上安營紮寨,並且認為蜀軍自上而下攻擊,必然勢如破竹,如果張郃攻山,就是自取滅亡。


王平竭力苦勸馬謖,不要在山上安營紮寨,如果魏軍圍山將會不戰自潰,要求馬謖按照諸葛亮的部署,在險要之處安營扎塞。馬謖不聽,命黃襲和李勝守住山下水源,確保萬無一失,又命王平率本部人馬一千,在山下安營紮寨,作為後援。張郃到達街亭後,仰天大笑,大罵馬謖不懂兵法,張郃即刻令魏軍圍山,圍而不攻。又命重兵攻擊黃襲和李勝,切斷蜀軍的水源,王平只有一千人馬,不敢擅自出擊。於是蜀軍斷水缺糧,第二日不戰自亂,投降者不計其數,張郃命魏軍功山,馬謖率殘部突圍,街亭失守。



其次分析如果馬謖按照諸葛亮的部署為何不能取勝。

其一馬謖的人物是堅守待援,為蜀軍贏得時間,無論兵力還是戰將,馬謖都沒有優勢。馬謖守街亭的意義是堅守一個月,為蜀軍的集結贏得時間,諸葛亮乘機拿下隴右四郡,切斷雍涼和關內的聯繫,乘機進攻關中。馬謖只有兩兩萬兵馬,而張郃率領五萬兵馬,完全碾壓馬謖。再者張郃乃魏之名將,經歷無數次戰爭,有相當多的實地作戰經驗,而且非常擅長山地作戰。而馬謖本人並沒有什麼作戰經驗,只是抱讀兵書,完全是一個書生將軍,街亭是馬謖的第一場戰役,也是最後一場。因此從指揮官上說,張郃完全碾壓張郃。即便馬謖按照諸葛亮的部署守街亭,張郃也能找到適當的戰機,伺機突破馬謖的防線,確切的說馬謖根本不是張郃的對手。


其二街亭雖然易守難攻,但地勢相對寬闊,兩萬守軍守街亭,確實吃力。街亭最險要的地方便時五路總口,大家可以看下圖,地勢較為平坦開闊,有利於大規模軍團作戰,四周高中間低,易於埋伏,按照馬謖的性格,如果張郃用激將法或者佯敗,引誘馬謖出戰,然後中途設置埋伏,街亭也必然失守,而且張郃完全何以從不同方向進攻蜀軍,最主要是大將軍司馬懿親率十五萬大軍正往街亭方向趕來,最多三五日的時間,因此街亭失守是早晚的事,無論日軍事實力,還是馬謖的軍事素養,都不可能按照諸葛亮的要求守住街亭,街亭失守是必然。


再次馬謖驕狂自大,沒有重用王平。王平是蜀漢名將,又有相當足的戰爭經驗,馬謖如果聽取王平的建議,也許敗的不會那麼快,然而馬謖都沒有聽取諸葛亮的建議,更不會聽取王平的建議,可以說馬謖驕傲自大的性格,決定了街亭的命運。王平的戰力雖然比不上張郃,但也差不了多少。王平又有自己一千虎賁軍,這一千人,每人都拿著飛弩和毒箭,並且還配備有扎馬丁,而這個部隊隸屬於飛虎營,戰鬥力十分強悍,正是這一千軍隊成功解救了馬謖突圍的部隊。而馬謖一開始就與王平有分歧,根本不會重用王平,這樣也就註定了街亭的敗局。

你是如何看待馬謖失街亭的?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瞭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三國逐鹿


我替馬謖申辯一下。馬謖出兵時候是兩萬兵馬,目的守住街亭10日。後分給王平3000左右兵馬。馬謖自己帶著近1萬5上了孤山。張合兩萬頭陣,司馬懿領軍10萬跟進。重點是隻圍不攻,打的是消耗戰。坐等蜀軍斷水斷糧。10日期限,明擺著是諸葛亮知道馬謖守不住。才定的10日。諸葛亮後無糧草,要的就去跟司馬懿決戰。為什麼不親摔大軍去解救。我估計諸葛亮是錯過了或者沒看出來這一步與魏軍決戰的機會。馬謖想的很簡單,據守山頂撐到10日,諸葛亮必定親摔大軍來救自己。到時候諸葛亮外圍集結優勢兵力打一幫圍山的還不容易麼。馬謖在背山而戰,置之死地而後生,一鼓作氣打下去。可惜想法不錯,不過讓諸葛亮坑了。沒人來救援,只能被吊打。有點像粟裕大將打74師的戰力。張靈甫跟馬謖想法是一樣的,可惜黨國放棄了他們。要不天下是誰的猶未可知。對馬謖的評語我只能說:聰明過頭了,他只看到了戰機,到沒看到戰略。


魔化抱抱熊


馬謖如果按照諸葛亮的部署紮營,是可以守住街亭的。

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得說一下馬謖與陳壽的關係,陳壽的父親是馬謖的參軍,在街亭之戰後,馬謖被殺,陳壽的父親也受了髡形,所以陳壽對馬謖和諸葛亮是有怨言的,畢竟這個對陳壽的影響很大。

晉書陳壽傳記載,陳壽是抱有私心的,另外還有與諸葛瞻的關係,陳壽是諸葛瞻的部下,曾經被諸葛瞻所輕視,說諸葛瞻只會畫畫寫字,言過其實,所以很多人都挺看不起陳壽的。

另外,在馬謖的問題上,陳壽又說了兩件事情。第一件,劉備在臨死之前,說馬謖這個人言過其實,像趙括那樣,只會紙上談兵,不能重用,但其實有問題的,因為馬謖這個人只是小人物,劉備託孤的時候,只會交待國事與家事,不可能提到馬謖的。

第二件事情,當初在先鋒的人選上面,很多人都認為應該任用吳懿,或者魏延當先鋒,而諸葛亮卻選擇了馬謖這個人做先鋒,所以才會大敗,這個問題是什麼呢,馬謖沒有實戰經驗,所以不能任命,但是每個將領都有其的第一次。

益州人才不多,諸葛亮想培養馬謖這個很正常的,另外像鍾會,鍾會之前也一直是司馬昭的參軍,也沒有帶過兵,在魏滅蜀之戰,司馬昭也是直接交給了鍾會十幾萬大軍,這個也是有問題的嗎?

從這兩個事情,就可以看出陳壽就是因為其父在此次受到牽連,所以就十分的恨馬謖,自然就比較不客觀了。當然馬謖確實是做得不好。

如果馬謖按照諸葛亮的安排去做,而且還有名將王平在旁邊輔助,那麼雖然不見得能夠打敗張郃,但是能夠守住,擊退張郃應該是不成問題的,另外還有諸葛亮的援兵呢。


歷史簡單說


很高興能夠回答你的問題,《三國志》和《三國演技》我都仔仔細細的讀過幾遍了,《三國演義》更是我最喜歡的四大名著之一,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如果馬謖按照諸葛亮說的當道下寨我個人認為是可以擋住司馬懿而守住街亭的!

具體原因如下



第一:諸葛亮並不是說街亭不能丟,而是說只要守住一個月不丟就行!

原文是“當道下寨,令其急切不可通過”按照這樣的思想,馬謖如果當道下寨的話,挖好工事,馬謖在正面,派一隻隊伍在側面,形成掎角之勢,與司馬懿的大軍形成兩軍對壘,最終的結果可能是守不住的,但是守個月餘問題還是不大的!



第二:司馬懿的大軍到來以後,看到街亭有駐軍,遂讚歎諸葛亮用兵如神,他也分析出來,諸葛亮不可能讓屯兵山上!

街亭這麼重要的地方,以諸葛亮謹慎的性格,在以前肯定探查過街亭的地勢,從博望坡之戰就能看出,司馬昭只是指責馬謖,說諸葛亮用這種庸才做將,必會誤事的言語中我們看出,如果是當道下寨,司馬懿的大軍還是很頭痛的,這個是從側面分析,如果當道下寨,能不能守住街亭!



第三:街亭失守的重要原因是司馬懿決斷的馬謖的水源!

把山團團圍住,圍而不打,讓將士們都失去了信心,甚至是不敢下山,還沒有正面作戰就已經潰不成軍,說明了馬謖的計策是行不通的,那如果是當道下寨還真沒準就守得住了呢!



第四:從諸葛亮失守後的防禦來看,他不覺得會失守!

從諸葛亮對馬謖的問罪裡面也可以聽出來,諸葛亮反覆強調要當道下寨,街亭失守,被迫使用空城計,可以看出當時諸葛亮並沒有想到街亭會失守,說明了當道下寨諸葛亮還是有很大把握能夠守住街亭的,按照諸葛亮謹慎的性格,如果是沒有辦法守住,他早就自己去,或者直接退回漢中去了,所以按照諸葛亮的軍事部署,守住一個月應該問題不大!



覺得我說的有道理的可以點個贊,支持一下,覺得我的觀點和大家的不同的可以在下方的評論區進行討論,我會及時的看評論和一一回復的,喜歡我的可以點個關注!

小小孫說


不能!因為當時的馬謖好像失去了理智一樣,壓根就不會聽諸葛亮的囑咐,如果當時我是副將王平的話,我都會被馬謖氣得自刎!

我是牛耳歷史,今天我為大家解析這段歷史。歡迎閱讀、關注!下面跟著牛耳一起回到三國諸葛亮北伐時候的街亭之戰:(馬謖決定不按照諸葛亮部署,自己在山上屯兵)

王平已經好幾次提醒馬謖不要違背諸葛亮的部署,但是馬謖非但不聽,反而是覺得王平看不起他的才能,和王平較勁起來。王平此時已經無力勸說馬謖遵循諸葛軍師的部署了,再勸說的話,馬謖就要以主將的身份壓制王平了。於是馬謖最終選擇了在山上屯兵紮寨,打算往下衝兵,勢如破竹!

這時,司馬懿引軍急進,往街亭而來。司馬懿命次子司馬昭前去探路。

(司馬懿劇照)

司馬昭帶著探子趕到街亭一看,蜀軍早已安好營寨了。司馬昭回報司馬懿,司馬懿一聽,不由長嘆一聲,道:“諸葛亮真是神人啊。我自愧不如。”司馬昭哈哈一笑,說::“父親何故滅了自己的威風呢?照我看來,攻取街亭簡直不費吹灰之力!”

司馬懿不由一驚。近來次子司馬昭給他的印象越來越好,完全蓋過了長子司馬師。但司馬懿仍然不願意見到兒子高調而張揚,問道:“你怎麼敢這樣說話?”

司馬昭連忙嚴肅地說道:“我剛才看到,道口並無寨棚,蜀兵都屯紮在旁邊的山上。如此佈陣,形同虛設。因此我說可以輕鬆攻取街亭。” ,司馬懿大喜,說:“如果蜀兵真的屯紮在山上,那就是天助我也。”儘管如此,司馬懿還是不敢相信諸葛亮真的會這樣用兵。他心中升起的第一個念頭就是其中有詐,也許諸葛亮早已設好了埋伏,就等著自己上鉤呢。(司馬懿劇照)

司馬懿不敢輕舉妄動,囑咐張郃按兵不動。等到夜色來臨之際,司馬懿換上了普通士卒的衣服,親自帶著十幾個人,向前探看。

這一夜,天青月朗,司馬懿在月色下看得分外清楚。蜀兵大軍果然屯紮在小山之上,大路朝天,空無一人。司馬懿仔細巡看一遍,依然不敢輕易做決定。

司馬懿回到自己的大寨,又派人去打聽到底是蜀軍哪一位將領引兵鎮守街亭。過了不久,一位探馬來報,說:"蜀軍的主將是馬良的弟弟馬謖。”司馬懿懸著的心立即就放下了,呵呵一笑,說:“這不過是個庸才。

諸葛亮這麼聰明,怎麼會用這麼一個無能之人呢?像這樣的人都能當主將,怎麼能不誤事呢?” 儘管如此,司馬懿還是沒有掉以輕心。他又讓張邰去附近查看是否有其他蜀軍屯紮。張郃回報說: "離山十里,還有蜀將王平安營。”

都說諸葛亮做事謹慎,司馬懿其實比他還要謹慎。在多方查探,確認無疑後,司馬懿這才下令,讓張郃引兵擋住王平,自己則親自率兵圍住小山,截斷了馬謖的汲水之道。

馬謖的陣法一文不值,士兵紛紛投降,最終失守街亭

(當初信誓旦旦的馬謖)

馬謖被圍之後,急令蜀兵下山出擊。但他預料之中的“置之死地而後生,以一當百”的威猛景象卻根本沒有發生。相反,那些在諸葛亮指揮下,信心百倍,英勇無敵的士卒,在他手下個個變成了縮頭烏龜,根本不敢下山與魏兵搏殺。

馬謖只知生搬硬套兵書所云,卻不知道,要想讓士卒們絕地反擊,主將必須對部屬具備絕對的控制力和威懾力。馬謖從未獨立領軍,到了街亭,他和王平的一番爭執,早就讓士卒們對他失去了信心。到了危急關頭,誰會聽這個草包將軍的指揮呢?(馬謖與王平)

馬謖見號令不行,氣得拔劍砍了兩個士兵。眾軍驚懼,這才手忙腳亂衝下山去,卻被魏兵擋住去路只得再退回山上。馬邏只能困守于山上。到了這個時候,他心慌意亂,讀過的兵書卷修浩繁,卻一句也想不起來了。

王平得知魏軍前來,起兵救援,卻被張郃死死擋住。而山上的馬謖,被緊緊圍住,不斷有人下山投降。馬謖只能冒死往下衝,司馬懿故意放開一條路,讓過馬謖,佔領了街亭。

(街亭)

駐紮在街亭之後的魏延聞訊來救,卻被司馬懿團團圍住,幸好王平再次殺來,救出了魏延。蜀軍大敗,一起退往高翔鎮守的列柳城。

魏延、高翔、王平三人覺得丟了街亭,無顏回見諸葛亮,一番商議後,決定當晚再去劫魏營,奪回街亭。蜀軍兵分三路,前去爭奪街享,卻又中了司馬懿的埋伏。三人死命殺出重圍,卻被曹真部下的郭淮攔截廝殺,當下死傷無數。

原來,曹真、郭淮屢敗於諸葛亮,唯恐司馬懿擊敗諸葛亮,立了全功,不甘在原地把守,也分兵來奪街亭。郭淮將魏延等人殺得打敗,趁勢要去奪列柳城搶功,不料司馬懿早已下手攻佔了列柳城。

司馬懿審時度勢,再一次下令,讓張郃走斜谷西道,直取西城。這兩城雖小,卻是蜀軍屯糧之所。如果再奪下西城,就有望收復被諸葛亮攻佔的南安、天水、安定三郡。

張郃領兵出發,司馬懿緊隨其後,帶著大軍,向西城進發。

(諸葛亮)

諸葛亮大罵馬謖是第二個紙上談兵的趙括

再說諸葛亮自從馬謖出發之後,一直心神不定。不久後,王平送來了馬謖屯營的佈陣圖。諸葛亮打開一看,頓時渾身冰涼,跺足拍案道:“馬謖這個匹夫,坑害我大軍!必有長平之禍也!"

戰國時期,趙國大將趙括只知紙上談兵,盲目出戰秦兵,結果輸掉了長平之戰,導致趙國四十萬精壯士卒被秦軍坑殺。諸葛亮看了馬謖的屯紮之圖,頓時明白馬謬也是個不折不扣的趙括,只知咬文嚼字、紙上談兵,最多隻能做個參謀,絕不能擔任主將之職。所以,諸葛亮才會有此一說。(諸葛亮北伐路線)

諸葛亮正要派人去替回馬謖,但隨即街亭、列柳城失守的噩耗傳回。

諸葛亮頓時懊悔莫急,但卻無顧及。因為他知道,街亭一失,大勢已去,這一次北伐只能就此結束,如能減少損失,安全退回蜀中,已是上上之選。

諸葛亮只能立即安排善後事宜,他分派諸將,或作疑兵,或備歸路,或為斷後。然後諸葛亮自引五千軍兵,退去西城。(斬馬謖)

諸葛亮英明一世,錯用馬謖為主將鎮守街亭,沒想到馬謖是個好大喜功、紙上談兵之徒,最終錯失街亭!蜀國大敗!

我覺得馬謖的這個舉動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人們總是在最需要理性的時候喪失理性。


我是牛耳歷史,每天為你解析歷史,歡迎關注。


牛耳歷史


馬謖失街亭有許多疑點,所謂成王敗寇,許多人都是以馬謖的失敗為基礎,到處指證馬謖的用兵不當之處,這叫馬後炮。那麼如果馬謖依照諸葛亮的部署紮營,真的就能守住街亭嗎?答案是不一定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為什麼要守街亭,街亭之戰發生於諸葛亮第一次北伐,這一次諸葛亮準備最充分,獲得的成果也最大。為什麼呢?

自劉備死後,將近六年的時間,蜀漢沒有一點針對魏國的軍事行動,因此,魏國以為諸葛亮要據險自保。誰知道公元228年,諸葛亮突然發動了伐魏之戰,準備之充分,籌備之嚴密,動靜之大令人震驚!

諸葛亮假裝從斜谷道進軍,派趙雲佯攻。實際上率大軍往西走,從偏遠的隴西地帶開始攻擊,而且諸葛亮還提前策反了南安、天水、安定三郡的郡吏和隴西的羌族勢力。孫權在東邊遙相呼應,攻擊合肥,魏國震動。

諸葛亮圍祁山,攻下天水後就準備派人提前去守住街亭,那麼為什麼要守街亭呢?看下圖,街亭是六盤山上的唯一一道缺口,六盤山以西,隴山以東為隴右地區,六盤山以東為關中地區。也就是說街亭是出隴右進關中的必經之口,易守難攻,因此諸葛亮才未雨綢繆,想搶先佔領這個地方。

當時的最佳人選是魏延,可惜魏延此人與諸葛亮在軍事指揮上有隔閡,魏延總想著出子午谷,奇襲長安,而諸葛亮則想要穩紮穩打,先佔領隴西和隴右再說。於是諸葛亮挑選了自己向來放心的馬謖來搶守街亭,戰略目標為堅守到蜀軍主力到來,一起出隴右,進攻關中

諸葛亮提前已經給馬謖交代好了,于山隘處紮營,據險自守即可。可惜馬謖不這麼認為,為什麼呢?

馬謖此次能夠獨自領兵,完全是諸葛亮獨斷的結果。因此馬謖覺得自己不能服眾,即使成功守住街亭,也只是執行了諸葛亮的安排而已,回去後自己還是被人輕視。於是馬謖有了一個大膽的計劃,即放棄防守,轉為進攻,擴大戰略意圖,殲滅前來進攻的魏軍

後來就發生了這樣一幕,馬謖率領主力駐紮於南山之上,居高臨下,憑險守衛。副將王平提出異議,馬謖就讓王平率領自己的一千人馬駐紮于山下,為掎角之勢。王平這一千人馬大有來頭,什麼來頭,一會兒再說。

魏國這邊反應很迅速,魏明帝親自坐鎮長安,派張郃領兵五萬前去平叛。張郃一看馬謖駐紮于山上,於是派兵包圍了山頭,沒有急著進攻山上,而是先去尋找水源。為什麼要找水源呢?因為蜀軍人多,都駐紮在山上,不易擊敗。但是人多有人多的壞處,食物和水源一旦發生短缺,不出七日,肯定不戰自潰。

那麼馬謖有那麼傻嗎?沒有,馬謖已經提前派黃襲和李勝據守於清水河河岸,保護水源。可惜的是張郃派重兵襲擊黃襲和李勝,奪取了水源,然後張郃圍而不戰,七天後發動進攻,馬謖軍大敗。

這時王平率領的一千人起了大作用,這一千人訓練有素,每人手拿飛弩和毒箭,口袋裡還帶有扎馬釘。這隻小部隊隸屬於無當飛軍五營,此次出征是試探一下戰鬥力如何。正當馬謖軍失敗時。王平指揮這一千無當飛軍擂鼓吶喊,穩穩的守住了營盤。張郃以為蜀軍有埋伏,於是不敢輕易進軍。王平趁機收集殘兵,以無當飛軍斷後,保護剩餘的大軍成功撤離。

那麼如果馬謖沒有上山,而是按照諸葛亮的安排紮營于山下,能守住街亭嗎?不一定,張郃此次帶兵五萬人,而馬謖帶兵兩萬人左右。首先是兵力懸殊,街亭口不算小,看下圖,兩萬人守衛有些吃力,因此諸葛亮交給馬謖的任務是防守幾天,等大軍到來即可。但是張郃善於用兵,不會給馬謖機會去拖延。

其次就是兩軍指揮官的素質之比了,張郃曾經在漢中之戰中拒劉備於漢水之北,也曾隨曹操平定關中,戰鬥經驗無比豐富。而馬謖此次領軍是第一次,因此,如果兩軍在街亭口短兵相接,馬謖敗的可能性很大。

但是,如果馬謖能夠聽王平的建議,駐軍於險要之處,用王平的無當飛軍奇襲張郃軍,兩軍也許會相持於街亭。因此,馬謖不是關鍵,駐紮在山上或者山下也不是關鍵,最關鍵的是王平。

因此後來才出現了這樣的結果,諸葛亮處死了馬謖和李盛,黃襲被奪了兵權,而王平則升官當了參軍。可見王平的重要性。

最後正面回答問題,如果馬謖按照諸葛亮的部署紮營,不一定能夠守住街亭。因為張郃的指揮經驗要比馬謖豐富的多,因此馬謖很可能要敗於張郃。但是如果馬謖能夠重用王平,聽王平指揮,那麼雙方有可能戰成平手,甚至獲勝。最關鍵的就是王平,而不是馬謖或者駐紮在哪裡。


每日趣評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首先,我們按照《三國演義》來討論這件事,而非《三國志》來評判此事。

街亭軍事要地,但但卻無險可守。諸葛亮囑咐馬謖靠山近水路口下寨。其實目的只有一個,拖延時間,並非是真的要阻擋住司馬懿的進攻。只要自己帝王主力部隊攻取嵋城,直逼祁山兵通渭水,司馬懿只有退兵。街亭之圍可解。

但馬謖之所以沒有諸葛亮的部署當道下寨。事因為他誤解了諸葛亮的意圖,換句話說是,馬謖的戰術判斷出現失誤。諸葛亮的目的是讓馬謖阻止和拖延住司馬懿。而馬謖的目的則是擊敗司馬懿。這就導致了雙方的戰術方向徹底南轅北轍。而司馬懿兵法大家。見馬謖屯兵山上。立即圍山而戰沿山放火,進而掐斷水源。不到一天,街亭失手。


諸葛亮也許預估到了馬謖的失敗,但敗的如此之快,如此之慘是諸葛亮沒有想到的,以至於諸葛亮根本沒有任何準備和機動部隊。迫使諸葛亮空城退敵,如果不是司馬懿和諸葛亮心有靈犀。諸葛亮自己腦袋就得掉了。

馬謖的失街亭,不僅導致蜀漢的三郡得
而復失。而且讓諸葛亮一系列計劃破產。諸葛亮處死馬謖除了這。政治上的不得已之外。也是真的恨死馬謖了。處死馬謖也絕對是真心的。


清水空流


公元228年,蜀漢丞相諸葛亮做好了一切準備後,率師進行第一次北伐。諸葛亮兵出斜谷,兵貴神速,紀律嚴明,打的曹魏措手不及,天水、南安等涼州多郡都叛魏歸蜀,關中震動,繼位沒多久的魏帝曹叡大驚。



曹叡於是派張郃率五萬大軍前去抵禦諸葛亮,再命大都督曹真加強防備。而自己則也到了關中長安去穩定軍心,曹叡如此重視,可見戰事相當吃緊,曹魏形勢不容樂觀。若再敗,等諸葛亮已站穩腳跟,關中必失。

諸葛亮沒有采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即奇襲長安,而是打算一步一個腳印,穩打穩紮,先取隴右地區。於是諸葛亮兵分二路,一路是命趙雲、鄧芝作為疑軍守箕谷,抵擋曹魏大都督曹真;一路則是諸葛亮自身親自率大軍攻祁山,並命馬謖、王平為先鋒,守街亭防張郃,諸葛亮想自己則先取隴右,打完後則趕來支援馬謖。

當時的馬謖是在守街亭時,放棄水源上山駐紮,不在山下據守城邑,被斷了水源,最終兵敗。

若他按諸葛亮所說在山下據守城池的話,不作死,肯定是能守住的。因為他只要守住一段時日,又不是一定要勝,他只要謹慎點,吃了小敗都不打緊,只要不失,等到諸葛亮打完隴右合兵一處,張郃五萬軍隊基本涼了。


自古以來攻就比守難,張郃有五萬軍,而蜀軍有多少史書無記載,但從諸葛亮後來的戰後反思可以推測出。諸葛亮說道:“大軍在祁山、箕谷,皆多於賊,而不能破賊為賊所破者,則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所以諸葛亮第一次北伐軍力是最多的一次,不管那路軍兵力都是超過了魏軍的。而街亭又重要,所以諸葛亮給馬謖的軍力比張郃只會多不少。

張郃以不比馬謖多的兵力去攻打馬謖,其實馬謖不出錯誤,想要輸還是很難的。但馬謖這人在打仗方面沒有實戰經驗,又喜歡標新立異,而剛好對手又是老手張郃,這菜雞遇到王者,這就輸了。如果他聽從諸葛亮這個王者的話,好好出裝,穩住發育,等到諸葛亮來收割,差不多就贏了。

只要馬謖不敗的太快,這戰仍然有希望,但他輸的太快了,在諸葛亮還在死力攻隴右時就涼了。諸葛亮看到街亭失去了,沒了前進的根據點,再打下去無意義,就只能全部撤兵了。

其實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不說一定成功吧,但確實是他成功率最高的一次,可惜諸葛亮錯過了這次機會,就因用錯了一個馬謖,使得滿盤皆輸,這也是後來諸葛亮因此戰一直懊悔、難受的原因。

要是早知道街亭會敗,諸葛亮還不如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謀一試呢。


夏目歷史君


如果是平原作戰,馬謖根本就是禁不住張郃司馬懿一合之數。關鍵是街亭位置依孤山傍水,作戰空間有限,如果不是被圍在孤山之上,而是當道紮寨,隔一段扎一寨,連扎數寨,就算百萬大軍也不可能輕易吃下馬謖的一萬多大軍。這樣本來會戰就變成了魏軍的攻城拔寨戰,沒有計策輔助,司馬懿就算沒日沒夜的攻馬謖也能守個數月有餘。這樣只等諸葛亮的主力部隊擊潰曹真主力大軍奪取長安,回頭夾擊司馬懿。魏國真就回天乏術了。

有的可能不明白作戰空間這個道理,我解釋一下冷兵器時代作戰多以短兵相接,遠距離打擊手段比較單一效果也不好。這時候作戰空間就顯得尤為重要,部隊的數量取得作戰效果受到對戰部隊的直接接觸面積影響,1萬人和3萬人部隊如果在平原交戰,接觸面積大第一序列交戰可能上百人,死傷速度快,正常來說戰鬥可能數小時就能分出勝負。反之如果在作戰空間小的環境下,接觸面積小一次也就幾十人,死傷速度慢,站在人數少的一方1萬人,想想要多久才能死傷完畢,這樣人數就不能達到應有的效果。在算上馬謖是守方,可以提前設置營寨等戰術手段,攻防就更不容易打了,可能正常兩個魏軍殺一個蜀君,或者一個殺一個,但是加上防守戰術手段,一個蜀軍能殺十個魏軍。這也是為什麼古代攻城都以計謀偷襲或者圍困,不輕易攻城的原因。


人人的世界1


守不住 但不需要守住 只需要時間 3個月不失 是戰略目的

守街亭有三種方法

下策 當道紮營 可以打到目的 但是軍隊要拼光

中策 半山腰紮營 也可以打到目的 且軍隊可以保存部分 因為半山腰比較衝擊 有地理優勢 但是需要不錯的武將 比如魏延 不過他要打前鋒

上策 守山頂 這種守住三個月可以抱住大多數軍隊 可以說是大勝 但是沒有厲害的武將是做不到的 還需要山下的人跟山上的形成掎角之勢互相照應 馬謖一個戰略官 去指揮軍隊拿命衝鋒 不是他想的簡單搖旗吶喊一下人家就拼命的 再加上山下的部隊他也指揮不動 不能形成合圍以及士兵不肯賣命 沒有指揮經驗都是他失敗的原因 典型的紙上談兵 沒有那個實力想要去秀最高明的打法 山上那個地方 關羽孫堅才能守住

問題是馬謖想的是 不光要守住三個月還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