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一個旅團是多少人?

心愚16


今天在答滇軍參加的臺兒莊戰役,縱橫根據一些文獻查出在禹王山阻擊戰當中,滇軍傷亡1.8萬人,殲敵1500人,牽制了日軍精銳部隊,為大部隊的撤離爭取了時間,於是很多讀者開始質疑,既然滇軍裝備這麼精良,為何還有這麼大的傷亡比,其中一個讀者更是根據百度上的資料,說滇軍在禹王山阻擊戰中斃敵1.2萬人。

實際上,還是我們對日軍,以及抗日戰爭這段歷史的不瞭解,藉著這道題,我們來講講日軍一個旅團到底多少人!

師團不等於師,旅團不等於旅

甚至在教科書上都有將日本的師團當作師來解釋,“1937年日本陸軍共24個師,其中21個師投入侵華戰爭”,很明顯這是錯誤的,日軍的編制雖然跟德國學習了不少,但總體上還是形成了自己的體系,跟西方軍隊編制並不一樣,因此,日軍的編制是從師團、旅團、聯隊、大隊、中隊、小隊。

國軍的師基本都是萬人編,這還是在齊員滿編的情況下,經常性只有七八千人,而日本的甲種師團2.8萬人,乙種師團2.4萬人,丙種師團1.5萬人。可見,並不適宜把日軍的編制直接和一般性的“師”畫等號。

旅團也一樣不等於旅,日軍一個甲級師團轄兩個旅團,每個旅團轄兩個步兵聯隊(標準的步兵聯隊3800人)。

很明顯人數還是比國軍的要多,甚至有可能達到國軍一個師的水平,武漢會戰結束後,日軍又有了獨立混成旅團,轄四個步兵中隊,一個機槍中隊,總人數在六七千人左右。

所以在不同時期,日軍一個旅團的人數是變化的,大概在六七千人左右。

日本一個旅團有多難打?

其實人數也就是一個數字,真正到戰場上的時候你才知道精銳這兩個字是什麼概念!在崑崙關戰役中,國民黨中央軍第五軍也是抗戰時期裝備最精良的部隊,裡面有中國近代第一個機械化師,而這個軍有足足五萬人。

與第五軍對戰的是日軍第21旅團,人數在五千多人,經過反覆血戰,第五軍最終殲滅第21旅團,擊斃4000多人,是為崑崙關大捷,但是你不知道的是為了擊斃這四千人,第五軍傷亡2.4萬人左右,這還叫大捷。

這裡再回到滇軍參加的臺兒莊戰役,實際上滇軍參加的臺兒莊戰役,並不是我們通常意義上的臺兒莊大捷,滇軍還未到達的時候,臺兒莊已經取得大捷,所以滇軍參加的是徐州會戰的第二階段,地點也是在臺兒莊。

在該次戰鬥中,滇軍傷亡1.8萬,殲敵1500根本就不算丟人,我軍是傷亡,其中陣亡的在五六千人左右,以五六千人換1500個日軍並不算吃虧。

斃敵1.2萬人那才是吹牛,因為即使是臺兒莊大捷,我軍數倍於日軍,也只是我軍傷亡5萬餘人,斃傷日軍兩萬餘人,而這是一場國軍參戰將近三十萬人,日軍五萬人的戰鬥,白崇禧就說過,我方必須六倍於日寇才能打。滇軍只有4萬多人不可能創造出殲敵1.2萬人的戰績的。

瞭解敵人,才能打敗敵人,可以藐視敵人,但是不能輕敵。


史論縱橫


在抗戰影視劇中,日軍旅團是一個出鏡率很高的名詞。而最為我們熟知的日軍旅團和旅團長,大概就要屬被八路軍楊成武部在黃土嶺戰役中擊斃的日軍第二混成旅旅團長阿部規秀中將了。

不過,阿部規秀其實算是一個特例,他的中將軍銜要高於一般日軍旅團長,一般日軍旅團長的軍銜為少將。日寇旅團,我們最常見的,分別為步兵旅團和阿部規秀擔任旅團長的獨立混成旅團。

我們都知道,日軍的編制十分奇葩,分別為:師團、旅團、聯隊、大隊、中隊、小隊、分隊。步兵旅團是日軍最常見的編制之一,它隸屬於師團。一般日軍的四單位制師團轄兩個旅團、四個聯隊。因此,一個日軍普通步兵旅團,下轄兩個步兵聯隊,四個步兵大隊,再加上旅團司令部、步兵炮中隊、機槍中隊等,一共約有六千人左右。

相比於步兵旅團,在二戰期間中國戰場上,我們最熟知的日軍旅團,也是當時中國居民面對最多的旅團級日寇,還是獨立混成旅團。侵華戰爭爆發後,尤其在七七事變之後,面對裝備落後卻十分靈活的敵後抗日武裝,日軍開始大量編成獨立混成旅團,用更加靈活的方式完成對佔領地區的統治。



日寇在二戰期間,一共編成了高達104個獨立混成旅團。日軍的獨立混成旅團,不同於步兵旅團,它下轄沒有聯隊,直接轄有5到6個獨立步兵大隊,同時,為了滿足獨立作戰的需要,獨立混成旅團一般還會配有旅團炮兵隊、旅團工兵隊、旅團通訊隊、衛生隊、輜重隊等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編制。獨立混成旅團一般擁有的人數為5000到7000人。


當然,除了最常見的步兵旅團和獨立混成旅團,日軍還有其他作用種類各不相同的旅團,如機動旅團、騎兵旅團、炮兵旅團、獨立戰車旅團、警備旅團、海上機動旅團等等。

這些較為特殊的旅團,一般根據用途的不同人數各不相同。例如,日軍曾設置了六個野戰重炮兵旅團,配備了150毫米到240毫米的重炮,旅團擁有人數高達8000餘人。戰車旅團一般擁有戰車130餘輛。騎兵旅團人數更少,只有1700人左右。


鳶飛九天2018


旅團是日軍的一種戰術兵團,其指揮官為旅團長,軍銜一般為少將,少數為中將。

日軍的旅團最常見的旅團有三種:一種為步兵旅團,隸屬於師團,其總人數大約5000—7700人。下轄2個步兵聯隊,每個步兵聯隊的人數在2500—3800之間。太平洋戰爭之後,日軍新組建的師團在旅團這一級取消了聯隊,而是旅團直接下轄4個步兵大隊、每個步兵大隊又下轄4個步兵中隊、1個機槍中隊和1個九二式步兵炮中隊,兵力約5000人。第二種為獨立步兵旅團,這種旅團不歸師團管轄,直接隸屬於軍或者方面軍。一般一個獨立步兵旅團下轄4個獨立步兵大隊,到了戰爭後期,日軍在此基礎上擴編為師團,這種師團被稱之為丁種師團。第三種為混成旅團,其全稱為“獨立混成旅團”。這種旅團由多兵種組成,以執行特殊的任務。獨立混成旅團由旅團本部、獨立步兵大隊、步兵中隊、機槍中隊、步兵炮中隊、旅團直屬炮兵隊、旅團工兵隊、通信隊等組成,總兵力約5000人。在黃土嶺被八路軍擊斃的阿部規秀中將就是日軍第二混成旅團的旅團長。

除了這些常見的旅團之外,日軍還設有獨立戰車旅團、機動旅團、海上機動旅團、騎兵旅團、炮兵旅團、警備旅團等旅團,人數5000—8000。


歷史軍魂


二戰時期,日軍的軍隊編制是比較特立獨行的,從高到低採取了分隊、小隊、中隊、大隊、聯隊、旅團、師團、軍、方面軍、總軍這樣的編制。

其中聯隊是日軍中單一兵種的最高編制,而師團則是日軍中最基本的戰術兵團,而旅團則是介於聯隊和師團之間的一個戰術單位。

侵華日軍中的旅團編制在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編制,人數從3000到8000不等。

一個日軍的甲種師團的常規步兵旅團,下轄兩個步兵聯隊,一個標準步兵聯隊的人數在3000人以上,最高可達3800人,也就是說一個日軍甲種師團下的標準旅團人數可達6000到8000人。

然而,這只是甲種師團的下面的旅團人數,在乙種師團、丙種師團中,旅團的人數要更低,最低的只有3000多人,甚至還不如一個標準的步兵聯隊。

在常規旅團之外,日軍還組建了大量獨立混成旅團和以及獨立步兵旅兩種旅團。

獨立混成旅團下轄五個步兵大隊與一個炮兵隊、通訊隊、工兵隊、輜重隊等,總人數約5000人,最高可達8000人。獨立混成旅團往往不受師團的節制,實際上就是一個微縮版的師團。當年阿部規秀的所率領的部隊就是日軍獨立混成第二旅團。


獨立步兵旅團下轄四個步兵大隊,一個步兵大隊人數在1100人以上,因此獨立步兵旅團人數在5000人到6000人之間。

此外,日軍中還有騎兵旅團,人數在1700人左右;野戰重炮兵旅團,人數可達8000人;海上機動旅團,人數在5500人左右。

另外還有獨立戰車旅團、警備旅團等各類型的旅團。

一般來說,日軍中的旅團長的變準軍銜是少將,當然有時候也會有大佐擔任旅團在長的情況,比如說日軍1942年組建的25個新型兩旅團師團中,其步兵旅團的旅團長軍銜就是大佐。


胡史亂翔


日軍的旅團相當於別的國家旅,日軍的旅團包括步兵旅團,混成旅團,戰車旅團,騎兵旅團,炮兵旅團,機動旅團,海上機動旅團,警備旅團等不同的種類。

戰車旅團一共有9個,其中7個在日本本土,2個在東北,但是具體的編制情況不詳。

騎兵旅團,日軍一共有4個,理論上,騎兵旅團有兩個騎兵聯隊,一個騎炮兵聯隊,一個裝甲車隊,有5600人,軍馬5668匹,36門野炮,從1943年開始騎兵旅團除了第四旅團以外都改變成汽車部隊。日軍第四騎兵旅團,只有1700人,基本上是結構不變,但是已經沒有了裝甲車隊,騎炮兵聯隊只有2個炮兵中隊,4門山炮。

炮兵旅團一般有8000人左右,裝備100毫米到240毫米火炮70門左右,在1940年後就沒有炮兵旅團了。

最常見的旅團有兩種一種是步兵旅團,還有一種是混成旅團。

步兵旅團又根據時間的不同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在戰爭初期,日軍的師團還是4個聯隊的時候,在師團之下聯隊之上,中間有一個旅團,旅團下轄2個步兵聯隊,每個旅團根據是馱馬師團還是挽馬師團,每個旅團約有7800或者7900人,由於這種旅團下邊除了2個步兵聯隊以外基本上沒有其他的部隊,這種旅團只有行政管理功能,如果要獨立作戰,需要加強炮兵工兵等戰鬥支援部隊,日軍一開始各種支隊大都是這種步兵旅團加強炮兵工兵等編成,這種支隊約有1萬多人,象日軍進攻臺兒莊的瀨谷支隊就是以33旅團為骨幹編成的。

這種步兵旅團隨著日軍把4單位的師團逐步改變成3單位的師團也逐步消失。

在1942年初,由於日軍的兵力不足,日軍開始編組所謂丙種師團,也就是所謂的治安師團,這種師團還是2個旅團,但是旅團下邊直轄4個步兵大隊,每個步兵大隊1270人包括4個步兵中隊,步兵炮中隊和機槍中隊各1個,全旅團約有5100人。後來的丁種師團下轄的旅團和治安師團人數差不多,但是技術兵器和其他的戰鬥支援兵種更少。

還有一種混成旅團也是日軍中常見部隊,不過後來混成旅團很多被改編成為治安師團。混成旅團一開始是屬於臨時抽調人員組成戰術兵團。通常是4-6個步兵大隊,旅炮兵隊,工兵隊,輜重隊,通信隊等支援單位,這種旅團約有5000人,這種混成旅團通常用於在佔領區同八路軍作戰,這種旅團的正規野戰能力不強,但是在太平灣戰爭爆發之後,有24個混成旅團擴編為師團。

在這種5000人的混成旅團中,下轄的5個步兵大隊,每個大隊是3個步兵中隊和一個機槍中隊。後來,這種混成旅團中的步兵大隊加強1個步兵中隊和1個步兵炮中隊,旅炮兵包括6門野炮和12門山炮,其他的戰鬥支援兵種也給予加強,這樣混成旅團就變成了約有8300人而且具備一定野戰能力的戰術兵團。後來這種8300人的混成旅團很多被改編成治安師團。


有痰


不好回答,這個問題沒有指定是日軍的什麼旅團,日軍內部有各種旅團。有屬於師團的步兵旅團,也有不屬於師團的各種旅團,很難一概解釋。


就後者來說,日軍編組了各種名目繁多的旅團,包括戰車旅團,機動旅團,騎兵旅團,海上機動旅團(很可能至陸軍的船舶部隊),炮兵旅團,警備旅團。

讀者大概比較想知道的是,比較常聽到的日軍師團中的步兵旅團和所謂的獨立混成旅團。筆者就解釋這兩種,最後再附加一個阿部規秀的知識內容。

在中日戰爭最開始的,日軍的一些老資格師團內部情況,就是中將師團長指揮少將旅團長作戰。在旅團內部,一共有兩個步兵聯隊。聯隊以下,就是大隊了。

關於這種旅團持有的人數,大概是6000-8000人的說法。但其實,如果根據聯隊的情況。日軍的一些旅團,其實就相當於同期的中國軍隊的步兵師了。1937年,日軍的第七師團因為受到上層的青睞,師團下屬的四個聯隊,其實是超編。當時一個聯隊是3800人,第七師團的聯隊可以達到4000人。這樣算的話,僅僅旅團下屬的兩個聯隊,就有8000多人。加上旅團司令部等旅團單位和附屬單位,一個旅團兵力接近萬人。

但是在後來,日軍開始改組師團內部的編制。一些老資格的師團,就沒有旅團這一單位。一些師團變成了師團長直接指揮聯隊作戰的情況。這種師團內部,不是當初的四聯隊制的師團了,是三聯隊制的師團。

然而,步兵旅團的歷史並沒有到這裡就終結了。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編組了新的師團。這種師團,在上層結構上,還是師團指揮旅團。但是在旅團一下,不在有聯隊存在。一個旅團指揮下面的四個步兵大隊,也就是取消了聯隊這一級別。

這類旅團其實遠遜於當初的步兵旅團了。在人數上,定額據說是5096人。然而,這種旅團的長官是少將。如果比較人數,一個少將指揮的人數,只比一個步兵聯隊的大佐稍多一些罷了。


再看獨立混成旅團。

這種旅團其實很難定義日軍中這種旅團是什麼級別的?在人數上來說,獨立混成旅團下面的一些編制部隊人數,和師團的人數相比打折不少。

以1937年來說,日軍一個旅團如果人數可以達到8000人左右。一個獨立混成旅團的編制定額是5500左右。在後期,一些旅團的人數,其實就相當於一個聯隊。在1945年時候,在臺灣的獨立混成第102旅團,人數為3782人。但也有例外,一些旅團會達到6000-7000人的規模。

另外,首先要澄清的是,日軍對獨立混成旅團的態度,還是抱著一種能打仗的部隊來使用的。並不是一些人口中的廢物部隊。獨立混成第21旅團就是一支這樣的部隊。另外,日軍後期的一些師團,就有有獨立混成旅團擴編而來的。

最後,就要講阿部規秀的問題了。

首先要說阿部規秀的戰死軍銜。

阿部規秀其實在被擊斃前的10月2日,已經晉升為中將了。同時(這個可是“同年同月同日升”)晉升的還有騎兵旅團的小島吉蔵少將。

但即使這樣,日軍也沒拿阿部規秀當回事。按照小島吉藏後來的結果來說。如果不被打死,阿部規秀後來就要退役回國。這個中將晉升,更多的像是名譽退休的預告。

另外,大概認為阿部規秀戰死前是少將的觀點,大概是以“中將軍銜到獨立混成旅團去任職是不是屈才”認識作怪吧。其實這可一點都不減少自己的分量。獨立混成第21旅團的首任旅團長是西村琢磨中將(他爹想什麼就不知道了),他此前是印度支那派遣軍的中將司令官。


魏博鎮節度使王前策


日軍的旅團一般有以下幾種,一種是常見的步兵旅團,用於正面戰場的作戰;另一種是獨立混成旅團,負責佔領區的警備治安任務;還有一種就是如騎兵旅團、坦克旅團、重炮兵旅團等專業性的部隊。


步兵旅團轄2個步兵聯隊,每個聯隊(團)轄3個步兵大隊(營),每個大隊轄4箇中隊(連),此外每個聯隊還配屬1個炮兵中隊、1個速射炮中隊。一個步兵旅團的總兵力在8000人左右,擁有步槍4000多支,輕機槍144挺,擲彈筒152個,重機槍48挺,火炮12門。

獨立混成旅團沒有聯隊一級編制,直接轄5個步兵大隊、2個炮兵中隊、1個工兵中隊,總兵力在5000人左右,裝備較差,缺乏重武器,士兵素質也低,戰鬥力遠不能同日軍正規的步兵旅團相比,僅能執行佔領區的治安掃蕩工作。



騎兵旅團轄4個騎兵聯隊,2個重機槍大隊,1個騎炮兵聯隊,2個裝甲車大隊,2個輜重大隊2個速射炮大隊。每個騎兵聯隊轄4個騎兵中隊和1個機槍中隊,總兵力1700人左右。坦克旅團轄兩個戰車聯隊以及步兵隊、炮兵隊、工兵隊、整備隊等,擁有戰車約130輛。

後期又出現了獨立步兵旅團的編制,這種旅團的編制同師團轄的步兵旅團編制基本相同,總兵力在5100人左右。


小小狼王


日軍的旅團編制比較混亂,大致可以分為三種:獨立混成旅團,師團下屬步兵旅團和獨立步兵旅團。日軍旅團的地位屬於步兵聯隊以上,師團以下的軍隊編制,人數大概在3000到8000人之間。

首先,介紹下日軍師團下屬步兵旅團。

日軍師團下屬步兵旅團只存在於日軍甲種師團(挽馬師團)和乙種師團(馱馬師團)中,屬於由兩個步兵聯隊組成的軍事單位。聯隊日軍單兵種最大的編制,一個標準日軍步兵聯隊由三個1100人步兵大隊組成,包括聯隊直屬部隊,共計3800人左右。

兩個聯隊組成一個日軍師團下屬步兵旅團;兩個日軍師團下屬步兵旅團,再加上騎兵、炮兵、工兵、輜重各一個聯隊,組成一個日軍(甲種/乙種)師團!日軍甲種師團(挽馬師團)傭兵28000;乙種師團(馱馬師團)傭兵2500人,乙種師團沒有騎兵聯隊。

所以,日軍師團下屬的步兵旅團傭兵在8000人左右,旅團長是少將軍銜。剛好是兩個3800人步兵聯隊的人數,再加上旅團團部人員。

其次,介紹下日軍獨立步兵旅團。

師團下屬步兵旅團是要在師團的指揮下行動的,而日軍獨立步兵旅團是獨立在師團之外,和師團、獨立混成旅團處於同一級別。只是,獨立步兵旅團傭兵較少,只有四個獨立步兵大隊,沒有炮兵。旅團長軍銜也是少將軍銜。

獨立步兵旅團是在1944年才開始設立的,主要是在中國戰場上搞治安任務。日軍在中國戰場上總共成立了14個獨立步兵旅團,編號第1--第14。其中,獨立步兵第3、4、9旅團先後擴編為日軍“丁種師團”。

最後,介紹下日軍獨立混成旅團。獨立混成旅團是日軍旅團編制中,戰鬥力最強的。

隨著侵華戰爭的消耗越來越大,日軍兵力日漸空虛。日軍覺得兩旅團四聯隊編制的大師團不太方便使用。於是,日軍開始組建“三個聯隊編制的師團”(丙種師團和丁種師團)和“獨立混成旅團”。

這個編制和上面兩個旅團相比,兵種多了炮兵,有完整後勤部隊,屬於縮小版的“師團”。也是因此,獨立混成旅團可以參與野戰。

被八路軍擊斃在太行山上的日軍名將“阿部規秀”,就是日軍獨立混成第二旅團旅團長。阿部規秀在被擊斃前已經是少將軍銜,死後,被日軍追授中將軍銜。

從1938年2月組建獨立混成旅團開始,到戰爭結束,日軍共組建了104個獨立混成旅團。獨立混成旅團下轄4-6個獨立步兵大隊和1個炮兵隊,傭兵6000人左右。其下屬的的獨立步兵大隊也進行了縮減,由4箇中隊改成3箇中隊。同時,炮兵也進行了縮減,是原來師團所屬炮兵火力的八分之一的水準。

也是因此,很多獨立混成旅團擴編為“丙種師團”。

例如:.1939年1月在濟南編成的獨立混成第10旅團,於1942年2月在泰安擴編為第59師團。獨立混成第11旅團於1942年2月在蘇州擴編為第60師團。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儘量專業一點,二戰日軍的步兵“旅團”共有三種主要編成方式:步兵旅團、獨立混成旅團、獨立步兵旅團,另外還編成有騎兵旅團、野戰重炮兵旅團等同級單位,根據問題的指向性,主要介紹下以步兵為主的旅團。



“步兵旅團”是指日軍各師團直轄的單元,是日軍“四單位”師團的標誌性建制,即師團下轄兩個步兵旅團,每個旅團下轄兩個步兵聯隊。根據師團屬性的不同,戰時滿編人數為:“挽馬師團”每旅團7800人,“馱馬師團”每旅團7900人,大約相當於民國軍隊的一個乙種師人數。比如平型關被八路軍痛揍的日軍,就是隸屬於第五師團的第21旅團。

武漢會戰以後,日軍逐步將原有的四單位師團調整為“三單位”師團,即取消旅團司令部,師團設“步兵團”建制,直接指揮三個步兵聯隊,因此“步兵旅團”這一稱謂到抗戰中後期已經不存在了。



“獨立混成旅團”是日軍自“九一八事變”後開始編組的,最初是因為東北的關東軍兵力不足,日軍便將國內各留守師團中抽出一個旅團加強炮兵、騎兵等特種兵,組成的“加強旅團”單位,這是早期型,以後此類部隊就以“支隊”名義出現了。到全面抗戰爆發後,為執行佔領區守備和對付華北抗日武裝的任務,日軍才開始正式組建“獨立混成旅團”。

1937年配合板垣第五師團進攻山西的“東條兵團”,就是關東軍參謀長東條英機指揮的兩個獨立混成旅團,這是日軍早期型的“加強旅團”編制,與華北後來組建的獨立混成旅團不同,兵力接近10000人,戰鬥力很強。



(臺兒莊戰役時第10師團的瀨谷旅團)

而1938年起組建的獨立混成旅團不再有聯隊建制,直轄五個步兵大隊,以及旅團屬炮兵隊、工兵隊和運輸隊等,並且每個步兵大隊也比野戰師團同等單位少一個機槍中隊,旅團滿編人員約5600人。比如在山西與八路軍周旋的獨立第4、第9混成旅團,還有在黃土嶺被迫擊炮轟掉的阿部規秀,職務就是獨立第2混成旅團長。

日軍的上述兩類旅團長,基本軍銜是少將,阿部規秀屬於特例,是晉銜準備升職的,結果還沒調走就掛了。



最後一種是日軍在二戰末期編成的“獨立步兵旅團”,這基本就是三流部隊,也沒有聯隊建制,旅團直轄四個“獨立步兵大隊”,每個大隊的兵員和武器也嚴重縮水,旅團滿編人員不足5000人。這個期間日軍出現了由獨立混成旅團升格而成的丁級師團,它的兩個旅團都是轄四個獨立步兵大隊的“水貨”,此類旅團單獨執行任務編組時,就是“獨立步兵旅團”,與早期四單位師團的旅團根本不在一個頻道上。

此類旅團長的軍銜也是少將,但個別資歷較淺臨時提拔的,也有大佐軍銜。



日軍的騎兵旅團下轄兩個騎兵聯隊,但聯隊沒有大隊編制,只轄四個騎兵中隊個一個機槍中隊約1400人,因此整個騎兵旅團算上直屬部隊也不足4000人,比如駐守包頭被傅作義痛打的小島騎兵旅團,就下轄第13、第14兩個騎兵聯隊,3500餘人,旅團長少將軍銜。

日軍的野戰重炮兵旅團擁有大口徑火炮48門,轄兩個炮兵聯隊和旅團直屬部隊,總兵力約4000餘人。淞滬會戰中日軍投入了野戰重炮兵第5、第6兩個旅團,由上海派遣軍直轄,其中的一個旅團長就是內山英太郎少將,後來駐宜昌的第13師團長和華北方面軍第12軍司令官。

日軍的四個戰車師團下面都直轄戰車聯隊,沒有戰車旅團的編制,需要注意。


度度狼gg


一個獨立團不是幹掉坂田聯隊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