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揭祕 列王紀上 所羅門爭得王位和清算政敵(下)

聖經揭秘 列王紀上 所羅門爭得王位和清算政敵(下)

上一節我們曾分析說,若是真的有耶和華掌握一切,王子們爭王位是不必的,就算有人爭,先知拿單也不應該著急,因為萬事有神定,你作為先知,著什麼慌嘛,應該學學我們諸葛亮,就算山崩於前也面不改色,自管慢慢搖著鵝毛扇,欣賞這難得一見之變化即可。不過可惜世上實際並沒有神,所以拿單眼見亞多尼雅將要成王,他沒有冷靜地問耶和華選了誰當新王,而是火急火燎地找拔示巴,教她要想保住自己和兒子的身家性命,必須得如此如此,抓緊去辦。大衛也是樣,以往有點小事都問一下耶和華,現在遇上大事,竟然沒想到問耶和華,而是教撒督、拿單和比拿雅趕緊送所羅門去行膏立儀式。比拿雅說,希望神選定的接班人與王選定的是一樣的,意思就是他們陣營裡雖然好幾個人能通神(只有比拿雅不能),但是竟不知道自己支持的人是不是神所選定的,有點賭一把的意思。那麼他們有沒有賭成功呢。廢話,當然賭成功了,因為我們誰都知道後來是所羅門接續大衛當了王。不過如果沒有仔細看過聖經的話,他登基的過程順不順利、簡不簡單可能是不知道的吧,要想知道這些,就請繼續看我們講解吧。

聖經說,祭司撒督、先知拿單、比拿雅和基利提人、比利提人一起按大衛的指示讓所羅門騎大衛王的騾子,然後護送他到基訓,祭司撒督就從帳幕中取了盛膏油的角來,用膏膏了所羅門,接著人們吹起號角,歡呼“願所羅門王萬歲!”然後大家有的吹笛,有的高聲歡呼,聲音震地。這時,亞多尼雅那邊正好筵宴已畢,眾人吃飽喝足,口號已經喊過了,感情也都聯繫過了,剛準備散席,約押聽見角聲,心裡忽然有一絲不祥的預感,說,城裡為什麼有這響聲呢,不知發生了什麼事。正當他話音剛落,亞比亞他的兒子約拿單走了過來,亞多尼雅滿懷期望地說,你是個忠義的人,必是來報好消息的,快進來說吧,城中發生了何事。約拿單說,大事不好了,我們的主大衛王剛已立了所羅門為王,所羅門騎著大衛王的騾子到基訓,祭司撒督和先知拿單已經按大衛王的囑咐膏立了所羅門,百姓們都在那時歡呼慶賀,聲音使城震動,這就是你們剛才聽到的聲音。現在所羅門已經登了國位,王的臣僕也來為大衛王祝福,大衛王則在床上回禮,他說,讚美耶和華,他讓我親眼見到我的繼任者登上王位。

那邊吹號,年輕人沒有先聽見,約押先聽見了,並且他剛問為什麼會有這聲音,約拿單就來了,並告訴亞多尼雅這是什麼聲音,莫非約拿單跑得跟聲音一樣快嗎。這個猜測可能還太保守了一點,實際上約拿單先在城裡看到所羅門被膏立,然後聽到號角聲和人們歡呼聲,又看到所羅門登上王位,還看到王的臣僕來向大衛王祝福和聽到大衛王的說話,然後再穿越時間,回到剛剛膏立完,人們吹角和歡呼聲的時候,也就是約押聽見號聲的時候,來到亞多尼雅擺筵宴的地方,告訴城裡發生的所有事情。這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穿越記錄,雖然穿越的時間還不到一天。當然,事實上約拿單當時肯定沒有學會穿越這個本領,這件事之所以讓我們讀起來有穿越的感覺,只不過聖經的作者在寫作時用了童話寫作的手法而已(這個手法主要就是把複雜的事情簡單化,簡單到低年級的小學生能看明白的程度,但是因為過度簡單化了,必然很多地方與事實不符,所以高年級的小學生可能就會提出很多疑問)。好吧,既然有可能是手法的問題,我們也不能太過訶責。

聖經接著說,亞多尼雅的賓客聽到約拿單說所羅門已登上王位,就知道剛才喊“願亞多尼雅萬歲”不僅白喊了,而且還可能給自己惹來災禍,大家都是現實的人,於是也不客氣去向主人告辭,就直接四散逃走了。亞多尼雅呢,因為害怕所羅門會殺他,就抓住祭壇的角,一動也不敢動,好像祭壇能保住他性命似的,他讓人帶話給所羅門,希望他能起誓不取他性命。所羅門說,他若作忠義之人,連一根頭髮都不必擔心受到傷害,反之,則必定要死亡。

所羅門登基看來非常順利,可以說一點都沒遇到波折。如果從前面的內容看,我們可能會想,亞多尼雅搞得聲勢那麼大,所羅門這個王位肯定要經過一番爭鬥才能得到,卻不料最後竟然虎頭蛇尾,亞多尼雅一聽到所羅門登基,直接嚇得尿褲子,他的一眾支持者則瞬時作鳥獸散。我們讀者對這樣的過程可以說是相當的不滿意,因為聖經的作者暗示我們等下會有好戲看,實際上好戲卻沒有看到。為什麼會這樣呢,或者有兩種可能,一種可能是聖經的作者太愛誇大,誇得太大,比如亞多尼雅根本沒有搞那麼大的聲勢。有一點是很明顯的,在列王紀上1:9-10句寫,王的眾子除了所羅門都被亞多尼雅請去了,王的所有猶大臣僕除了撒督、拿單以及王的勇士之外也都被亞多尼雅請去了,他們都在那裡喊願亞多尼雅萬歲,實際上這肯定是不可能的。因為如果眾王子全部都支持亞多尼雅、王的臣僕也基本上都支持亞多尼雅,那麼亞多尼雅至少有極大的希望當王,並且他也應該是一個可以扶的人和有當王潛質的人,而不會是一個一聽到失敗就嚇破膽的人,相反,所羅門就肯定是一個能力不行還人品特別差的人,否則的話就不可以解釋為什麼他十幾個兄弟(聖經前面介紹過大衛有十幾個兒子,如果後來還有生很多兒子,則二、三十個也有可能)連一個支持他的沒有。當然,我們從後面的情況知道,所羅門並不是一個人品差到沒人要的人,所以聖經的作者至少在這裡描述有誇張了,而且還可能是誇得很大。另一種可能是實際上亞多尼雅並沒有像聖經寫得那樣輕易就放棄,所羅門真正贏得王位還是經歷過一番爭鬥的,只不過那些爭鬥都是“人的維度”的勾心鬥角,聖經作者認為寫太詳細了,先知(神)的作用就消弱了,不符合聖經主題,所以那些他們就不寫。還有,大衛作為第一個統一以色列和猶大的王,肯定是有頭腦的人,也不可能像聖經裡寫得那樣,在臨死之際,心裡還沒有確定繼承人,等拔示巴來哭訴,才決定讓所羅門接續他當王。聖經寫的這些事情基本上可以說,除了結局是必須要符合一點歷史事實的,過程則基本靠編,或者是在傳說的基礎上編的,所以不合理的地方和矛盾問題總是特別多。前面雖然說大衛好像是有任命了史官,但史官可能並沒有認真地記錄歷史,或者說他們修訂舊約的時候,史官的記錄都已丟失,又或者是上面我說的原因,史官記錄的東西不符合聖經的主題,所以要不被棄用,要不被大幅度修改。

接著聖經說,大衛死期臨近,就囑咐所羅門說,我現在要走世人必走的路,所以你當剛強作大丈夫,遵守耶和華你神所吩咐的,照著摩西律法上所寫的行主的道,謹守他的律例、誡命、典章、法度。這樣,你無論作什麼事,不拘往何處去,盡都亨通。耶和華必成就向我所應許的話說,你的子孫若謹慎自己的行為,盡心盡意誠誠實實地行在我面前,就不斷人坐以色列的國位。你知道洗魯雅的兒子約押向我所行的,就是殺了以色列的兩個元帥,尼珥的兒子押尼珥和益帖的兒子亞瑪撒。他在太平之時流這二人的血,如在爭戰之時一樣,將這血染了腰間束的帶和腳上穿的鞋。所以你要照你的智慧行,不容他白頭安然下陰間。你當恩待基列人巴西萊的眾子,使他們常與你同席吃飯。因為我躲避你哥哥押沙龍的時候,他們拿食物來迎接我。在你這裡有巴戶琳的便雅憫人,基拉的兒子示每。我往瑪哈念去的那日,他用狠毒的言語咒罵我,後來卻下約旦河迎接我,我就指著耶和華向他起誓說,我必不用刀殺你。現在你不要以他為無罪。你是聰明人,必知道怎樣待他,使他白頭見殺,流血下到陰間。

大衛臨死時可能是有話囑咐所羅門的,不過內容未必是這些話。他這段話主要是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是讓所羅門要遵守神的吩咐,這是神話必須的,第二部分是要叫他殺幾個他不喜歡但他自己不方便下手的人,其實第二部分才是主要的,因為這個引出下面的內容。我們以前曾經說過,大衛以殺了兩個以色列元帥的事記恨約押是不合常理的,因為這兩個元帥可以說都是他對手的元帥(亞瑪撒後來雖然算是大衛的元帥,也是個沒用的元帥。不過我們前面文章曾經分析過,覺得約押殺亞瑪撒這件事是有些可疑的,因為他沒什麼必要親手殺他)。至於他記恨示每的事,也不知是真是假,若是真的,那就難為大衛了,前面故意裝大度,結果心裡一直過不去,這個問題一直折磨他到死,恐怕不大舒服吧。不過如果從有神的角度講,大衛真不需要囑咐這些,因為約押和示每做的那些事,如果神認為有罪,自然會去懲罰他們,又何必他自己來裝好人,然後讓所羅門來大開殺戒呢,相反,如果神認為他們沒罪,所羅門去殺了他們,不就犯了流人血的罪了嗎。

接著說,大衛死後與列祖同睡,就葬在大衛城,所羅門正式接替王位,然後正式開始清算政敵。當然,聖經不能說他清算政敵,它得給每個人編出一個他們自己該死的理由。首先第一個當然是亞多尼雅。聖經說,亞多尼雅不知哪根神經搭線了,去找所羅門的母親拔示巴說,你知道國原來是我的,以色列人都仰望我做王,不料耶和華竟揀選了我兄弟所羅門,現在我有一事相求,我想求你請所羅門將書唸的女子亞比煞賜我為妻,因為他肯定會聽你的話。於是拔示巴就去找所羅門,跟他說了亞多尼雅的請求,不過所羅門並沒有答應她,而是對她說,你能為他求亞比煞,你也能為他求國吧,畢竟他是我哥哥,而且有洗魯雅的兒子約押和祭司亞比亞他輔佐他。我向耶和華髮誓,亞多尼雅這話是自己送命,他今日必死,否則願神重重降罰與我。接著他就派比拿雅去殺死了亞多尼雅。

天下雖然有很多自己找死的人,但是我不大相信有像聖經這個故事所講的亞多尼雅這麼找死的。他前面一聽說所羅門登上了王位,就嚇壞了,怎麼可能跟所羅門的母親說什麼國原來是我的這些話呢,而且他作為一個王子,尋常女子的妻子要找多少都能找多少,為何會想著去求他父親的陪床亞比煞,這明顯是很不合理的。另外拔示巴也不是傻瓜,會為亞多尼雅向兒子提這樣的要求。這件事聖經的作者實在是編得太荒唐了,我覺得就算信徒要是仔細思索這件事情,都不容易相信這是真的。

亞多尼雅死後,就輪到亞比亞他和約押了。所羅門倒是沒有取亞比亞他的性命,只是不讓他再擔任祭司的職位,他說,你回亞拿突歸自己的田地去吧,你本是該死的,但因你在我父親大衛面前抬過主耶和華的約櫃,又與我父親同受一切苦難,所以我今日不將你殺死。這個沒有給編個故事,反倒是比較合理的。然後說約押聽見了風聲,就逃到耶和華的帳幕,抓住祭壇的角,上面說亞多尼雅怕所羅門殺他,也曾抓住祭壇的角,不過看來這招並不能保命,所羅門派比拿雅去殺死了他。接著所羅門讓撒督替代了亞比亞他的位置,讓比拿雅替代了約押的位置。

接著到示每了。示每在爭王位事件中雖然沒有支持亞多尼雅,不過他必然做過什麼該死的事,所以所羅門要處死他(聖經裡面寫的他咒罵大衛的事我們前面曾經分析過,真實的可能性不大),具體什麼事,我們沒必要猜測,就直接看聖經編故事吧。聖經說,所羅門召示每來對他說,你要在耶路撒冷建造房子居住,以後不能離開耶路撒冷,如果你離開了耶路撒冷、過了汲淪溪,則必死。就這樣,示每相當於被軟禁在耶路撒冷,這樣過了三年,有一天,他的兩個僕人逃到迦特王瑪迦的兒子亞吉那裡去,示每不知是忘記了他不能離開耶路撒冷,還是以為出去一下回來也沒事,就騎驢去迦特追他的僕人,等他回來的時候,所羅門即把他召來責罵,並讓比拿雅去殺死了他。這個比拿雅當元帥沒打仗,倒成劊子手了,專門殺人。這裡提到迦特王瑪迦的兒子亞吉又犯了以前犯過的年代搞不清的錯誤,在撒母耳記上21:10就寫了“那日大衛起來,躲避掃羅,逃到迦特王亞吉那裡”,還有撒母耳記上第27、28、29章都提到亞吉,他早已當王,並且當王都起碼超過四十年(因為當時大衛還沒有當猶大王,現在大衛當過四十年王),很可能已死,並且輪到他兒子當王了,結果到所羅門這裡,竟然又變成了王子。既然出現這個問題,我覺得這件事是假編的可能性也是比較大的。不知亞吉這個人什麼魅力,聖經作者寫人逃走時,都愛寫逃到他那裡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