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蓟马主要的危害有哪些?有什么防治方法?

佳农蔬菜合作社


1 什么是蓟马

蓟马是昆虫纲缨翅目的统称,体微小,体长0.5-2mm,很少超过7mm;幼虫呈白色、黄色、或橘色,成虫则呈棕色或黑色;头略呈后口式,口器锉吸式,能挫破植物表皮,吸允汁液。在植物上不细看,很难发现,一年四季均有发生,而且抗药性强。

蓟马在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春、夏、秋三季主要发生在露地,3-5月份是个高峰期,而秋季或入冬的11-12月份也是高峰期,阴天、早晨、傍晚和夜间才在寄主表面活动。这也是蓟马难防治的原因之一。

蓟马喜欢温暖、干旱的天气,其适温为23℃~28℃,适宜空气湿度为40%~70%;湿度过大不能存活,当湿度达到100%,温度达31℃时,若虫全部死亡。

在雨季,如遇连阴多雨,可能导致若虫死亡。大雨后或浇水后致使土壤板结,使若虫不能入土化蛹和蛹不能孵化成虫。

蓟马以成虫和若虫锉吸植株幼嫩组织(枝梢、叶片、花、果实等)汁液,被害的嫩叶、嫩梢变硬卷曲枯萎,叶面形成密集小白点或长形条斑,植株生长缓慢,节间缩短。幼嫩被害后会硬化,严重时造成枯死。

蓟马的一生经历卵、若虫、伪蛹和成虫4个阶段,属于过渐变态发育类型。

蓟马产卵原则是小蓟马出来就能找到吃的,有的产在环境适宜、营养丰富的植物组织中,有的图方便,直接产在叶片、花朵的表面。

若虫

蓟马若虫行动迅速,孵化后便不断取食,随着体型增大,体色加深,3龄后进入不活跃的前蛹和伪蛹期。

伪蛹

可能是吃太撑趴着消化吧,蓟马若虫3龄后就极少活动啦,在4龄后进去伪蛹期,随后入土化蛹。

成虫

羽化后2~3天的成虫即可进行交配产卵,多种生殖方式可供选择,主要以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为主,极少数可进行卵胎生。不懂卵胎生的自行脑补孔雀鱼下崽。

蓟马繁殖极快,从卵到成虫仅需14天,世代更替快,容易泛滥成灾。如广西一年可发生17~18代,在温暖干旱的条件下易发生,若防治不及时,会对植物造成毁灭性的伤害。

会传毒的“蓟马”

据资料统计,全世界由于蓟马传毒受到危害的植物至少有1090种。

一、防治方法

1、早春清除杂草和枯枝残叶,集中烧毁或深埋,消灭越冬成虫和若虫。加强肥水管理,促使植株生长健壮,减轻为害。

2、利用蓟马趋蓝色的习性,设置蓝色粘板,诱杀成虫,粘板高度与作植株持平。

3、化学防治

(1)在未发生可使用金品一灌树无虫每瓶100ml兑水150公斤对植株根部灌溉,药效可持续180天左右。(一次施药,半年无虫)

( 2)在发生比较严重时可使用狂杀蚧每瓶100ml兑水 80公斤对叶片进行喷雾,连续三次可有效防治蓟马的危害。

(3)在受蓟马危害严重的树使用狂杀蚧防治时可结合使用坪安乌龙珠进行树木的复壮,是树木快速恢复生机。(乌龙珠使用量结合树木大小)

二、防治要点: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1、根据蓟马昼伏夜出的特性,建议在下午用药。

2、蓟马有个特点就是当棚室的温度达到16~19℃以上时,开始从土壤中往植株上转移,准备取食危害,可根据棚室的温度进行准确的防治。

3、蓟马隐蔽性强,药剂需要选择内吸性的或者添加超润助剂,而且尽量选择持效期长的药剂。

4、提前预防,不要等到泛滥了再用药。在高温期间药剂最好同时喷雾植株中下部和地面,因为这些地方是蓟马若虫栖息地。


更多病虫害防治知识请关注本人头条号或农人之家。


病虫害诊断与防治


匿名用户

蓟马属缨翅目害虫,锉吸式口器,为害玉米、茄子、辣椒、西瓜、葱、黄瓜、番茄、豆类、棉花、水稻、蔬菜等作物。5月下旬至6月中旬,7月中旬至8月上旬以及9月危害极为严重。虫体小如针尖,容易被农户忽视,加上今年干旱,已成灾害。

根据蓟马繁殖快、易成灾的特点,应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灾蓟马发生初期用特效药及时进行防治,亩用美国陶氏益农公司60克/升艾绿士悬浮剂10-20毫升兑水15-30公斤均匀喷雾。

陶氏益农艾绿士成分:6%乙基多杀菌素;

“艾绿士”在农业部正式登记的四大类靶标害虫有:一、缨翅目害虫(蓟马)、二、菜蛾科(小菜蛾)、三、夜蛾科(甜菜夜蛾)、四、螟虫科(稻纵卷叶螟)等。

陶氏益农艾绿士--全世界杀蓟马最好的药!


爱逗海


有专业的回答,你就参考吧,请专业人员指导帮忙吧,毕竟不是小事, 听听别人建议自己就一下能够处理改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