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乾县作家薛光炜散文《涝池的乡愁》欣赏,网友:儿时回忆

涝池是历史的记忆,也是童年的记忆。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嬗变,涝池这个物象也逐步在消失,如今乡村很少见到涝池了,几乎没有涝池了,也找不见炊烟,看不见乡愁,成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阵痛和缺憾。

陕西乾县作家薛光炜散文《涝池的乡愁》欣赏,网友:儿时回忆

过去,涝池作为一种原始的排洪蓄水设施,到处都有。有些村根据村庄摆布情况依地理地形开挖了几个涝池,有的村就一个大涝池,涝池就成为村庄的标识:谁家在涝池南边居住,谁家住在涝池岸边云云。涝池的印象存留了不少美好的记忆和甜美的故事......

陕西乾县作家薛光炜散文《涝池的乡愁》欣赏,网友:儿时回忆

小时候,与大自然打交道最多的除过割柴、打猪草,再就是在涝池玩水了。涝池那时在儿童心目中迷人的程度不亚于现在的游戏厅、网吧。

陕西乾县作家薛光炜散文《涝池的乡愁》欣赏,网友:儿时回忆

夏天,午饭过后,半大不小的男孩儿都偷偷地来到涝池岸上,齐聚在知了燥鸣的柳树下,望着池水潋滟的涝池,心里一阵阵发痒,就有经不住诱惑的蓬头垢面的大男孩儿先“噗通”一声已跳入涝池里,从此岸跳入再从彼岸浮出,紧跟着就有三五个光屁股男孩鱼贯而下,相互打水仗,在水里按住对方的头往下摁,惹来叫骂声,在岸边看热闹的其他孩子也跟着乐了,那情景就是童年的吉尼斯乐园啊!

陕西乾县作家薛光炜散文《涝池的乡愁》欣赏,网友:儿时回忆

傍晚时分,打猪草归来,扛着一笼带泥的猪草在涝池里去淘。淘草之前,老远就听见蛙声一片,走进涝池,蛙鼓齐鸣,先在岸边找见一颗砂石块,照着白脖子青蛙扔过去,砸得青蛙白肚皮朝天,那时候,也有浣衣女磨蹭着刚洗完衣服准备回家的,看见白肚皮青蛙被甩在涝池岸边,娇嗔的骂一声:“遭罪鬼!”最后扭动身姿婆娑离去.....

陕西乾县作家薛光炜散文《涝池的乡愁》欣赏,网友:儿时回忆

这天正好是农历七月七日“乞巧节”(即今天中国的情人节),农村缺水,女人们爱清爽,就有相约趁天黑来到涝池洗澡的,一群妇女偷东西似地悄悄在涝池岸边脱掉衣服,露出胴体,蹑手蹑脚走进池水里,冷不丁也放出嬉笑的铃音,就有望哨的悄声告诫不要出声,在涝池洗澡太有趣儿了,女人们最终抵挡不住水撩拨玉体的痒痒,最后干脆露出原生态嗓音,肆无忌惮了,那“哈哈”声是最美妙的天籁之音。因为那时我小,属于是儿童嘛,童稚无知,所以女人们在涝池洗澡也不回避我。就这样好多年,村姑乞巧节在涝池洗澡的情景成为一个秘密,一直封存在我的记忆里,那神秘韵味好似陈年老酒,历久而醇香,总有无尽的回味......

到了天旱时分,涝池的作用可大啦,涝池的水简直成了救命水。此时,洗衣服的洗澡的一律停止,涝池唯存青蛙和小蝌蚪了。人们用担子挑水,挑回家倒在缸里,还有蝌蚪孽,然后用筷子捞出扔在厨房外,用涝池水烧锅做饭,水烧开后上面浮了一层蝌蚪孽带儿,偶尔还看到煮熟的蝌蚪。

陕西乾县作家薛光炜散文《涝池的乡愁》欣赏,网友:儿时回忆

冬天来临之后,涝池结了冰,那时候是生产队,队里的豆腐坊就开张了,做豆腐似乎人人都会,社员轮流去做,做豆腐用的水就是涝池的水。涝池水确实不卫生,冬前在涝池洗啥的都有,简直不可去想,这时候涝池水经过几个月的沉淀、冰冻,清洁起来了,却成了做豆腐的好水。涝池水做出的豆腐筋香有味,而其他水做豆腐卖不出去,还容易在制作过程中坏锅,点不住豆腐块儿。

陕西乾县作家薛光炜散文《涝池的乡愁》欣赏,网友:儿时回忆

涝池水简直有神奇之效!我的少年时代几乎是喝涝池水成长的。因为少年时候十年九旱,那时,我已经读初中,天容易干旱,由于没有井而缺水,学校师生多,哪能在谁家窖里去打水?只能在学校所在村的刘家村涝池里去挑水吃。读完小和初中就要住校喝涝池水,几年下来,少年的血液大约只能从涝池补给了,竟然也是殷红的。

陕西乾县作家薛光炜散文《涝池的乡愁》欣赏,网友:儿时回忆

涝池啊,您可是我的生命之源!您浇灌我像栽植在你周围的柳树一样茂盛生长!

陕西乾县作家薛光炜散文《涝池的乡愁》欣赏,网友:儿时回忆

薛光炜,陕西乾县峰阳镇薛家村人,1959年出生,曾任乾县县志办主任,《乾县年鉴》主编、《乾县词典》主编、《咸阳大词典》特邀编辑。2010年离岗。

本文作者 ▏薛光炜

本文来源 ▏乡村丽丽

法律顾问 ▏陈刚律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