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施肥技術,以及主要病蟲害防治技術

柑橘施肥技術,以及主要病蟲害防治技術

柑橘性喜溫暖溼潤氣候,耐寒性較柚、酸橙、甜橙稍強,是熱帶、亞熱帶常綠果樹。中國是柑橘的重要原產地之一,柑橘資源豐富,優良品種繁多,有4000多年的栽培歷史。柑橘為喜光植物,然而陽光過分強烈,則生長髮育不全。適宜生長的年平均溫度在15℃以上,最佳生長溫度為23℃-29℃,超過35℃停止生長,-2℃即受凍害。

柑橘對土壤的適應範圍較廣,pH5.5-6.5為最適宜。柑橘根系生長要求較高的含氧量,以土壤質地疏鬆、結構良好、有機質含量2%-3%、排水良好的土壤最為適宜,生長髮育中需要較多的水分,土壤的相對含水量以60%-80%為適宜。

一、柑橘施肥技術:

據研究,每生產1000公斤柑橘果實,需氮6公斤,磷1.1公斤,鉀4公斤,鈣0.8公斤,鎂0.27公斤,氮磷鉀比例為1:0.2:0.7.柑橘為常綠果樹,抽稍次數多,果實生長期長,冬季也行進行花芽分化,因此需肥量大,一般是落葉果樹的兩倍。因全國柑橘生態區域、地力、施肥方式各不相同,本文推薦用量要根據不同生態區域調整用肥量,做到合理施肥,採取“前足、中重、後補”的方法。

1、基肥:

又叫採果肥、還陽肥,果實採後施,晚熟品種可提前到採前7-10天,肥料以氮肥為主,配合磷鉀肥、有機無機肥相結合。每畝可施中國農資或大地之秀生物有機肥400-500公斤,中國農資海洋多聚糖系列(15-15-15S)或大地之秀硝硫基複合肥(15-15-15)30-50公斤,結合冬耕深翻,沿樹冠下環狀溝施或穴施。這次施肥以達到恢復樹勢,提高抗寒力,防止落葉,促進花芽分化,也是克服柑橘大小年的一項重要措施。

2、萌芽肥

又叫花前肥,在春稍萌芽前兩週施用,合理施用花前肥可促使春梢萌發健壯、整齊,促使形成更多的有葉花枝,為花芽分化和花器發育提供充足的營養,從而提高花質,併為開花坐果提供營養貯備。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施用,以高氮比例的氮、磷複合肥為宜,每畝施中國農資螯合肥(18-10-12S)30-40公斤。

3、穩果肥

這次施肥可使有過得到足夠的營養,減少落果,提高坐果率,保證豐產。柑橘在開花期間需要大量氮素,應在第二次生理落果(6月份)前半個月施速效氮磷肥,每畝施高鉀肥腐植酸螯合肥(16-8-20S)10-20公斤,結合中耕除草,沿樹冠下環狀穴施或溝施,後澆水。

在5-6月間幼果開始長大,如養分不足,容易落果,採用全面根外追肥,在5月下旬開始,可噴施0.1-0.2%硝酸鈣+0.3%硝酸鉀或0.3%的硝酸鈣鎂,或中國農資金微寶中微量元素水溶肥,每隔10天噴施1次,連續3次,可達到增產30-60%。這次施肥有利果子膨大,但容易大量抽生6月梢造成落果,如本地早應避免施這次肥。只有對結果多、樹勢生長勢弱及6月梢抽生少的情況下,才可以施用。

4、壯果肥

又叫花後肥,這一時期要避免大量施用氮肥,否則會刺激夏稍突出,引起大量落果。此時,大多數品種都已進入果實膨大期,而此時又正值早秋梢抽發,梢、果爭奪營養的矛盾較為突出。合理施用壯果肥可促進果實發育,提高秋梢的質量。這次施肥在7月中旬至8月上旬施入,畝施大地之秀硝硫基複合肥(19-5-22)10-20公斤。

二、柑橘樹整形修剪

1、幼齡樹的整形:

(1)苗木剪頂定幹,培養矮幹多分枝苗木。在夏季新梢老熟後,離地面20-25公分處剪頂使其分生主枝。

(2)抹芽控梢,在剪頂後新梢萌芽時開始抹除零星早發的新梢,至每株有5-6芽梢時停止抹芽,待新梢長至5-8公分時選留生長健壯,分佈均勻的新梢3-4個作為主枝,其餘都抹掉,主枝長過18公分時短截,,讓其發新梢,以後依次類推,,逐漸培養成園頭形豐產樹冠。

2、結果樹修剪

(1)根據不同品種生長結果習性進行修剪。蘆柑樹勢強,直立,多在樹冠上部外圍結果,故除修剪內部過密的細弱枝外,樹冠外圍的枝條應少剪,而美國臍橙樹冠內外枝條均可結果,且以短果枝結果較高,故修剪宜輕,一般以短截為主,以促發較多粗壯短枝(結果母枝)。

(2)按不同枝梢生長結果特性修剪:

春梢:生長好的可成為翌年結果母枝或夏秋梢基枝。故修剪應去弱留強,去密留勻。夏梢:徒長性較強,攏亂樹形,且抽發太多會加重生理落果,故應抹除或長至15-20公分時短截,使之抽生2-3枝秋梢成為結果母枝。秋梢:生長充實,成為結果母枝百分率高,故不加修剪,但過密者應疏除一部分。冬梢:生長不充實徒耗養分,應及早抹除。

(3)根據植株樹勢和結果情況採取不同修剪法,對生長正常的穩產樹,修剪程度要輕,僅剪除病蟲害枝,交叉廕庇枝,適當控制夏秋梢數量。大齡樹,因其結果多,夏秋梢抽生少,則修剪宜輕,以刪除為主結合短截的方法。培養生長良好的春夏秋梢成為翌年結果母枝。對小齡樹,由於結果少樹勢強,各次梢都較粗壯,故修剪應較重,採用短截結合疏刪,減少次年的花量,為下一年豐產打下基礎 。

三、柑橘樹主要蟲害防治

柑桔類的病蟲害多,而且危害較嚴重,要貫徹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主要抓以下幾個環節:

1、冬季清園防越冬病蟲害。由於危害柑桔的病蟲,很多是在落果、落葉或雜草上渡過休眠期的,因此,應在冬季掃除燒燬枯枝落葉、落果,並結合對樹冠和地表噴灑農藥殺滅病蟲,壓低來年病蟲源。

2、春梢期的病蟲防治。春梢期為病蟲害初發期,主要有痂病、潰瘍病、紅黃蜘蛛等。瘡痂病於春芽期噴0.5-0.7%波爾多液,於花落後或夏芽期噴0.3%波爾多液;潰瘍病於春梢萌芽剪除老病葉並噴0.5%波爾多液,或銅皂液(1:4:400);紅黃蜘蛛的防治在乾旱時噴20%三氯殺蟎醇,500-600倍液,多雨時可噴0.5石硫合劑或馬拉硫磷500倍液。

3、夏秋梢期的病蟲防治。此期是病蟲猖獗活動時期,應以鏽壁蝨、紅蜘蛛、潛葉蛾,卷葉蛾為主攻對象,兼治蚜蟲,蚧殼蟲等。分述如下:

鏽壁蝨:幼樹噴0.2-0.3石硫合劑;結果樹噴8%代森鋅600倍液,連續噴2-3次。

紅蜘蛛:噴樂果乳劑1000倍加入20%三氯殺蟎醇600倍液。

潛葉蛾:大部分芽長至一公分長時噴磷胺1000倍液,秋梢噴1200倍液,或50%敵敵畏800倍液。

上述藥劑也可同時兼治其他害蟲。此外要經常檢查果園,隨時捕殺天牛等。

四、柑橘樹主要病害防治

1、柑橘黃龍病

柑橘黃龍病又稱黃梢病,是國內植物檢疫對象病害,苗木和幼齡樹發病後1~2年內枯死,成年樹發病後在2~3年內喪失結果能力。其症狀在初期表現為個別植株的少數新梢上發病,在濃綠的樹冠中摻有少量黃梢,俗稱插金花或雞頭黃。病梢上的葉質變硬而脆,從葉片的基部開始葉肉變黃而主脈側脈仍保持綠色,呈黃綠相間的斑駁狀,葉脈腫大,局部木栓化開裂或全葉均勻黃化。防治措施:①嚴格檢疫,禁止新區和無病區從病區引進苗木和接穗;②培育無病苗木,建立無病苗圃,地點應選擇無黃龍病和無柑橘木蝨發生的地區,並選用脫毒過的苗木;③除蟲防治,及時防治傳病媒介柑橘木蝨;④挖除病株,加強檢查,及時處理病株。

2、柑橘潰瘍病

柑橘潰瘍病是國內外植物檢疫對象,苗木、幼樹受害嚴重,造成落葉枯枝,樹勢衰弱,果實受害輕則帶有病疤,降低品質,重則落果,降低產量。本病為害葉片、枝梢和果實。病斑初為針頭大小,黃色,水浸狀,後擴大呈近圓形病斑,在葉的正反面隆起,木栓化,表面粗糙,灰褐色,呈火山口狀開裂。防治措施:

①嚴格實行檢疫,對引進的苗木和接穗,用0.3%硫酸亞鐵浸10分鐘。

②加強栽培管理,冬季修剪和清園。做好抹芽控梢,減少發病。合理施肥,以肥控梢。

③噴藥保梢保果,選用77%氫氧化銅可溼性粉劑、30%氧氯化銅懸浮劑800~1000倍液、20%二氯異氰尿酸甲可溼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20%喹菌酮可溼性粉劑1000~1500倍液進行噴灑。

3、柑橘瘡痂病

柑橘瘡痂病主要為害葉片、新梢和果實,引起落葉、落果。未落病果小而畸形,品質變劣,受害新梢生長不良。本病只能侵染葉、梢、果地幼嫩組織,受害葉片初現水浸狀小點,後逐漸擴大,呈蠟黃色至黃褐色,直徑0.3~2.0mm,木栓化。防治措施:

①苗木檢疫,新建園從外地引進苗木和接穗,進行檢疫。來自外地的接穗和苗木,可用50%苯菌靈可溼性粉劑800倍液、40%三唑酮多菌靈可溼性粉劑800倍液浸30分鐘。

②加強栽培管理,冬季結合修剪,剪除病枝葉,收集地面枝葉一併燒燬,並隨即樹上樹下噴藥預防。加強肥水管理,促抽梢整齊,縮短幼果嫩期,減少病菌侵染機會。

③藥劑噴霧防治,保護嫩梢葉及幼果。可選用30%氧氯化銅懸浮劑600倍液、40%三唑酮多菌靈可溼性粉劑800倍液或50%咪鮮胺錳絡合物1000倍液噴霧。

4、柑橘炭疽病

柑橘炭疽病常造成柑橘樹大量落葉、枯梢和落果,導致樹勢衰弱,產品和品質下降,甚至枝幹和植株枯死。防治措施:

①加強栽培管理,深翻改土避免偏施氮肥,增施有機肥和磷肥鉀肥,及時排水灌溉,做好防凍、防其他病蟲工作。

②冬季清園,剪除病枯枝葉和僵果,清除地上落葉和病果,集中燒燬或深埋。

③藥劑噴霧防治,在春、夏、秋梢嫩葉期,幼果期和果實膨大期噴藥,選用25%咪鮮胺乳油、24%腈苯唑懸浮劑、43%代森錳鋅懸浮劑1000倍液或25%溴氰腈乳油500~800倍液噴灑。

柑橘施肥技術,以及主要病蟲害防治技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