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癲冬瓜
我有兩個寶寶,老大是餵飯到快2歲,老二是在不到1歲時就鍛鍊自己吃飯,結果,兩個人在吃飯的主動性和能力方面就完全不同。結合我的經歷和經驗,說說孩子在1歲後究竟是該繼續餵飯還是自己吃。
孩子任何一個生活能力的培養,都是有關鍵期的,錯過了關鍵期,以後訓練和培養就會比較困難,也會造成大人的麻煩。孩子學習自己吃飯的關鍵期是12個月-24個月左右,也就是在1歲左右,就可以著手訓練孩子自己吃飯了。其實,從孩子自己的表現就可以看出,孩子在這個階段是非常渴望自己吃飯的,有很強的意願。比如,很想抓勺子,甚至會扔勺子和碗,或是用手去抓食物。這些都是孩子對自主吃飯意願的表達。但問題是,很多大人會認為這樣不衛生,或是撒得到處都是,需要收拾很麻煩,就乾脆代勞,給孩子餵飯。這其實是剝奪了孩子學習吃飯的最佳時機,表面上是為了孩子好,其實說到底是避免了大人收拾的麻煩,按照大人所希望的給孩子安排,而忽略了孩子發展自我能力的需求。
很多孩子吃飯不好好吃,其實也是餵飯導致的。我家老二在1歲左右的時候,總是不好好吃飯,餵飯非常困難。後來發現,
她不是對吃飯不感興趣,而是大人一旦餵飯,孩子就有充裕的時間和空間去走神和搗亂,她的雙手和眼睛是解放的,就可以東搞搞這個,西搞搞那個,注意力自然不在吃飯上。後來我們試著把小勺子交給她,情況就完全不同了。她的注意力完全轉移到了如何用勺子上,或是研究碗和碗裡的飯。最初,孩子肯定是要玩勺子的,也會摔碗,這個階段比較辛苦,大人一定要熬過去。我的辦法是:給孩子一個勺子,她自己願意怎麼弄碗裡的飯就怎麼弄,我自己另外拿一個勺子喂她。必須讓孩子充分地體驗了玩勺子,他才能進入下一個階段,也就是好好地利用手裡的這個工具。如果孩子1歲後,遲遲不讓他自己吃飯,而是餵飯,那會影響孩子手部精細動作的發育,對於孩子綜合的生活能力培養沒有好處。我家老大就是個例子。到了快2歲的時候,還把食物剪碎,由大人餵飯,每次吃飯雖然很快、很乾淨,但孩子手部能力受到很大侷限。到了幼兒園之後,孩子握勺的能力就比其他同學弱;後來係扣子、穿衣服的手部能力也會相對弱。我非常後悔當時沒有讓孩子在1歲後自己吃飯,錯過了發育的敏感期後很難再彌補了。
(關於“父母是悟空”:我是一個80後屬猴的二胎媽,資深媒體人,兒童閱讀推廣者。這裡都是我的原創觀點,真誠與您分享。您的點贊和評論都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父母是悟空
應該自己吃的,培養孩子自食其力,喂慣了就有依賴性的,等上幼兒園的時候自己不會吃飯,老師不可能喂的,有些習慣還是從小培養比較好的,我個人這麼認為的
我愛多咪
真的應該可以自己試著吃了,我家的快3歲了奶奶還天天喂,自己吃飯就跟急的什麼似的,吃完就去喂小孩我說過無數次了沒用,一家人還跟我吼說我沒耐心不配當媽,真的是不想說了.
系統說該名字已存在
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最好是讓寶寶自己吃飯,鍛鍊他的手部精細動作,培養獨立性。為了防止寶寶吃不飽,家長可以在做飯方面花點心思,做一些寶寶容易抓取的形狀。如果寶寶沒有自己吃飯的慾望,家長可以引導孩子,給孩子做好示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