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說“以前人一頓飯吃能兩斤面或兩斤米”,這是真的嗎?

老張談三農


都說一天不吃飯就餓得慌,只不過現在的人吃米飯是越來越少了,往往是光吃菜不吃飯了。這主要還是現在的人都有錢了,有了更豐富的食物可以填飽肚子了。不過有農村老人就說以前的人一頓飯都是需要吃兩斤米麵的,這是真的嗎?

農村老人說“以前人一頓飯能吃兩斤面或兩斤米”,這是真的嗎?

其實這句話是不假的,在很多電視刷裡面都是說出了那個時候的人都是要吃很多米麵的,只要能夠有得吃,一頓飯吃兩斤都是可以的。那麼為何那個時候的人可能吃那麼多的米飯呢。

其實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沒有吃的,以前都是掙工分的,每天都是需要幹體力活,而體力活就需要補充營養了。那個時候肉可是非常稀罕的,都是分配製度,你有錢不一定能夠買得到,尤其是在農村更是隻有過年過節才可以吃那麼一兩回。

但是每天又要幹活,所以為了補充體力,只能夠多吃點飯了。那個時候只要有得吃,吃幾十個饅頭跟幾斤米飯都是可以的,就好像現在的人運動了之後胃口很好了一樣,天天干體力活光吃米飯都可以吃很多的。

再者他們也沒有其它的食物可以補充營養了,只能夠靠吃米飯了。一般不幹活的都要留著米飯給需要幹活的人,就是為了讓其補充營養。

當然在困難的時候,其實可以一頓飯吃得掉兩斤米麵,但是卻沒有那麼多的食物可以吃的。只有在家庭聯產承包之後,農民才是真正吃上了飽飯,那個時候真的可以一頓飯吃兩斤米飯的,因為心情好乾勁也十足。

只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農民也可以大魚大肉了,還可以有小酒吃著,不需要吃飯都可以了。這可以說是時代的發展了。

總之,以前的人一頓飯能夠吃兩斤米麵可不是他們貪吃,而是為了補充營養,這一切都是正常的,大家無需感覺到奇怪的。


深山老農民


“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不僅是以前農民的對食物需求的描繪,也是對所有體力勞動最生動的寫照。而以前特別是八十年代之前,人一餐吃兩斤面或兩斤米可是經常有的狀況,特別是在集體的時候,只要有足夠的食物,很多人都能吃一兩斤米飯。



在小草小時候就常聽見家裡的大人說過,特別是小草家的一個鄰居,他身材也長很高大,在我們村算是一個高個子了。聽大人們說:他每次吃飯的時候,從拿到碗到將一碗飯吃完,絕對不會超過一分鐘,也就是說從桌子上拿到碗起,人還沒走出大門之外,飯就沒有了。他吃飯的形象也很容易描述,一手拿碗、一手拿筷子在碗的一邊轉向另一邊,就如拿筷子在碗裡劃圈一樣,劃一次圈大半碗飯就進入了口裡,一碗飯絕不超過三次就被吃個乾乾淨淨。從此可見當時人們對糧食的需求有多大的渴望。

再說我自己,在二十多歲的時候因在一個礦山幹活,雖然當時每歺都有肉吃了,但因全是體力活,每餐也至少得兩大菜碗飯,早歺一碗、中午和晚上兩碗,都是農村那種裝菜的大碗,一天合起來至少是兩斤米以上,如果遇到狀態好的時候或勞動強度大的時候,一餐三大碗飯也是經常有的事。大家可以去算一算,看三大菜碗堆滿的飯需要多少米?


從以上可看出,人一頓能吃兩斤面或兩斤大米,是非常真實的。而其原因主要是因為當時其他的食物小、所吃的油小而造成的。

首先說到吃油。在以前的農民,吃油是很少的,常聽自己的父母說:在他們煮菜的時候,基本是不放油的,只是拿一小塊肥肉,每次在鍋底塗抹一下,每小塊肥肉得用來煮菜一天。在這樣的狀況下,人們只有靠多吃糧食才能保證不餓。

第二是缺少其他食物。雖然以前農民常說“三碗飯、兩碗菜”,可直實的情況是全家人每餐是共有兩碗沒有多少油星及肉類的青菜。可見當時的人們對其他食物的需求有多麼稀缺了,不像如今,大魚大肉、山珍海味隨時可以吃到。


最後,其實當時的人們不僅飯能吃,菜也能吃,只是沒有多少吃的機會而已,像農村做酒席時的扣肉,一碗扣肉兩斤肉,很多人都可一次吃掉。小草以前也能吃掉一菜碗的扣肉,當然,現在是肯定不行了,但一次半碗在心情和狀態都好的情況下還是能做到的。

大家總麼看待“以前人們一頓飯吃兩斤面或兩斤米”這一問題?歡迎一起來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曾經遇到過的這些事例!


小之草


農村老人說,以前有人一頓飯吃到兩斤面或者大米,這是是千真萬確的真事。

悠然記事的時候,村裡大肚漢可多可多了,那時候聽到老人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大肚漢,光能吃不能幹。這基本上是形容有些懶漢的,不是說逢懶必饞嗎,很多懶漢是饞人,看見好飯饞的慌,一頓能吃很多很多。


那時候農民只有地瓜和玉米麵餅子吃,再加上油少缺肉,吃的飯都是素食,這樣的飯不耐消化,幹活熬不到飯點就會餓的肚皮貼脊樑,所以吃飯時都使勁吃,防備早早餓了,胃口在不知不覺中撐開了。

偶爾遇到誰家裡有紅白喜事,農民們改善生活的日子到了,甚至有些人會頭天晚上開始餓著肚子,早晨再餓一頓,趕中午一塊吃,於是在過去農村,要是遇到面和大米這樣的好飯,能吃兩斤的男人多的是。

我們村到今天還有一個大肚漢,家裡條件不怎麼好,不知道是飯不夠吃還是咋回事,這人吃飯可能吃了。

村裡有個淘氣的電工,他在某自助餐吃了一次飯以後,覺得俺們村大肚漢去吃最合適,於是再去吃自助時果然帶上了大肚漢,那大肚漢一個人能吃五個人的飯,連著去了三次,老闆求俺們村電工,以後你們開吃飯打折扣,但前提是千萬別帶那大肚漢了,別給吃黃了小店。

在以前,吃飯多,吃兩斤米飯的人多的很,吃餃子能吃一百個的都有,也不知道那肚皮怎麼就裝的下這麼多飯,但當時有件事肯定是真的,就是當年農民們的胃口都很好。

如今農村生活條件達到了小康水平,大家想吃什麼可以做什麼吃,雞鴨魚肉,肚子裡啥也不缺,吃一點點飯就感覺飽了,還各種胃不舒服。身體各方面都不如過去的人了。


悠然見東山


據一些史料記載,古代有很多的大胃王,飯量能頂現代的三四人,為什麼古人那麼能吃?拋開小說、傳說中的人物不說,古代的大胃王都有誰?

1、古人飯量多大?說出來嚇你一跳

《墨子》一書曾載,對於守城士兵的軍糧,按照“斗食食五升”標準供應,也就是“每天吃一斗,每餐吃五升”。一斗、五升分別是多少?古制一斗為十升,每升1.5公斤。也就是說,每天供應15公斤軍糧,士兵每餐7.5公斤。

同時規定,“救死之時,日二升”——供應短缺時每天供應二升,也就是3公斤。按一日三餐算,一餐吃1公斤。而在春秋戰國時,人們基本一日兩餐,也就是一餐吃1.5公斤。有沒有被這個數字嚇倒!不過也許可以理解,士兵打仗嘛,吃得飽才有勁拉弓射箭。

“斗食食五升”

那麼普通人呢?同樣是《墨子》一書載,墨子推薦耕柱子在楚國做官。墨家二三名弟子去看望他,耕柱子請他們吃飯,每餐僅供應三升米。弟子回來向墨子訴苦,這樣的招待太不優厚了(食之三升,客之不厚)。”

如果按三名弟子算,每餐三升,摺合每人一升,也就是1.5公斤。這樣的供應標準竟然被認為“太不優厚了”,現在讀來,是不是覺得墨子的這三名弟子就是飯桶?一頓飯吃1.5公斤的標準還嫌少,你這是要鬧哪樣?

也許有人會認為《墨子》是瞎說。不過,據睡虎地秦墓竹簡出土的秦律,秦國御史出差,隨從每餐每人粺米半鬥。大夫以上的出差,隨從每餐每人糲米半鬥。爵位從不更到謀人,每餐每人粺米半升;爵位從上造到無爵的佐、史等,每餐每人糲米一斗。

這回沒啥可懷疑了吧?這是秦國的傳食律,根據爵位大小,秦國官吏和隨人每餐供應標準不同,從半鬥、半升到一斗。這裡的粺米是指精米,糲米則是糙米。

睡虎地秦墓竹簡

2、古代大胃王多牛?說出來嚇你兩跳

古書曾記載許多大胃王的故事。比如戰國的李牧;西漢的周亞夫、樊噲;東漢的馮異、吳漢、馬援;三國時的諸葛亮、張飛、典韋、甘寧;唐朝的尉遲恭、薛仁貴、石雄;北宋的狄青;明朝的徐達、胡大海、傅友德;清朝的年羹堯、左宗棠等。

他們一餐可以吃三升、五升甚至一斗飯。《魏書》載,北魏經學家闞駰(kàn yīn)生性能吃,一餐要吃三升才飽(性能多食,一飯至三升乃飽)。也就是一頓飯吃4.5公斤!不過,這位文人跟一名武將比起來還差了很多。

看過《史記》的人一定記得這個故事:廉頗受到趙王猜疑,在前線領兵時,趙王派樂乘來接替他的指揮權,廉頗就率兵攻打樂乘,隨後跑到魏國去了。後來,趙王想重新啟用廉頗,就派使者到魏國去見廉頗。

使者到了後“廉頗為之一飯鬥米,肉十斤,被甲上馬,以示尚可用”。廉頗當著使者的面,一頓飯吃掉一斗米、十斤肉,還披甲上馬,表示自己還堪大用。這就是“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典故。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廉頗應該是古代終極大胃王了,雖然史書對他的確切年齡沒有記載,老了是肯定的。但一頓飯可以吃15公斤米、5公斤肉,這個飯量除了一些小說人物外,真實的史料中沒有第二人可以超過他。也許有人又說了,你說的全是很久以前的,近代的有嗎?

答案是:有!清朝文人錢泳所著《履園叢話》記載,清代學者、顧炎武外甥、人稱“崑山三徐”的徐乾學就是超級大胃王,每天晨起上朝前,徐乾學都會在家裡大吃大喝,食譜如下:實心大饅頭50個、燒黃雀50只、煮雞蛋50個、燙黃酒10壺。

有人大體算了一下,50個大饅頭約是10公斤,加上黃雀、雞蛋,徐乾學早餐的飯量為15公斤至20公斤。看仔細嘍,是公斤,不是斤。

3、為什麼古人那麼能吃能喝

古人為什麼那麼能吃能喝?這個問題的答案極其簡單!先講一個發生在上世紀60年代的故事。一個鐵路工程隊在江西的高山叢林中築路,工人全是20歲出頭的棒小夥兒,每天中午吃飯時,都舉著臉盆盛飯,大鍋飯連米加菜,誰吃的快就可能搶到第二盆。

50人的工程隊裡,飯量最大的一中午能吃三臉盆飯。當年參加築路的老工人,晚年回憶這段往事時說:“一臉盆飯有3斤、1.5公斤,三臉盆就是9斤、4.5公斤。為什麼這麼能吃,一句話‘肚子裡沒油水'。炒菜不放油,出鍋前大師傅往菜上倒上一層油完事。”

一中午能吃三臉盆飯

肚子裡沒油水的感受,對於出生於上世紀70年代前的人來說,應該是非常真切的。很多人家把豬的肥膘煮熬成大油,吃飯時來上一大勺盛鍋裡,倒上開水、灑上蔥末就喝。

有了這些記憶後,再來談古人為什麼飯量如此巨大就不難理解了:古代的生產能力很差,人們物質生活水平較低,能吃上肉是身份的象徵(也不可能天天有肉吃),普通民眾更是一年到頭吃上不幾回肉。

吃下肚子裡的東西沒啥油水,這飯量能小了嗎?不僅很大、大得出奇、湧現出很多大胃王,而且吃飽後餓得極快,因為消化快。根據現代醫學的研究成果,瓜果、蔬菜入胃後最快30分鐘就可消化;五穀雜糧類食物最快1小時;肉類則需要3至4小時。

植物油永遠都比動物油更容易消化。這是無可爭辯的事實!因此,動物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入胃後,會使飢餓感大大推遲。久而久之,會引發消化不良和飯量變化。所以,古人飯量大、出現很多大胃王就是因為吃肉少、沒油水。


蔥油餅不帶蔥


我是從那個時代過來的人,所以這個問題我有發言權。我那時還在遼寧省,清源縣,大蘇河公社,小蘇河大隊的牟家溝生產小隊。那時候家家生活困難,不用提吃肉吃魚了,糧食大都不夠吃。小孩子都得去山上採野菜回來吃,口糧有很多農戶只夠吃半年。乾糧只給幹活的勞力吃,小孩和在家的婦女,只好多以疏菜野菜和稀飯來充飢。七十年代我到大蘇河中學讀書,是走讀生,從牟家溝到大蘇河十五里路。那時又沒有自行車,全憑兩條腿一天一個來回。有時早上吃稀飯沒法攜帶,我中午只好餓著肚子沒飯吃。怕同學知道了笑話,就跑到學校後面的水庫邊躲著。下午放學往回走,餓的渾身冒虛汗走下動。唉,現在吃起來都是淚呀!

好象跑題了,那時的人能吃也能幹。我就親眼看到過能,一頓能吃一盆飯的人,但他一個能挑兩麻袋玉米。還有一個能挑兩抬筐玉米,那可是三百多斤呀。他倆都能吃二斤乾麵的饅頭或二斤大米的米飯。我三十來歲時,老婆蒸的手工大饅頭,一頓也得吃三丶四個。山東大煎餅我一頓也得七、八十來個。那時的人只所以飯量大能吃,其主要原因是肚子裡沒油水。一年到頭吃不了幾次肉,吃點植物油也不捨得吃一些。人是越窮越能吃,胃也越撐越大。這就是窮人肚皮大的原因,那象現在肉魚都吃夠了,人人又在想方設法地吃野菜。這也成了返樸歸真了,想想才幾十年,世界的變化真的是讓人始料不及呀!


側身天地我蹉跎


農村老人說,以前人一頓飯能吃兩斤面或者兩斤米,這是真的的嗎?

其實,這句話說是以前的人飯量大,一次一個人能吃現在好幾個人的飯。這個自然不假。

我爺爺吃飯就是大老碗,不像現在飯店裡的碗,讓服務員加一碗米飯,就那麼一個小碗,兩三口就吃完了。

我小時候,家裡來了個乞丐,當時我家裡也很忙,就收容了這個人,但沒有想到這個人的飯量特別大,他一個人的飯量比我們全家人還要吃的多,雞蛋炒米飯一炒飄,他一個人全吃光,也就是說他一次能吃一炒飄,那飯量真的很大,我剛開始以為他餓壞了,也許以後飯量就少了,但天天如此,沒辦法在我家呆了一個月,我們送了他好多衣服,他就離開了。

以前人飯量有多大,半大小子,吃窮老子,我小時候,每到過年時家裡才會蒸包子,那幾天才叫吃的過癮,我一次可以吃8個包子,可以吃四碗飯,還是大腕,因為平時飯根本就沒有油水,一點都不香。當然現在,一大碗羊肉泡饃都吃不完。

我小時侯人們的生活還不錯,要是再往以前,飯量就更大了,我記得奶奶說,爺爺年輕的時候在家裡挖窯洞,叫了很多人,家裡的紅薯全被吃光了,至於面和米,想都不敢想,要是天天做大米飯吃,還不只知要吃多少,當然,米和麵在那會不實際,那會人經常餓肚子,爺爺說就是地主家也有捱餓的時候。

當然,這句話說的是以前人們的生活困難,經常吃不飽飯,飢一頓飽一頓,要是有個能吃飽飯的機會,肯定會敞開了吃。因為吃的東西都沒有太多的營養,基本上只有到了過年的時候才能吃上肉,因此飯量都很大。不像現在,想吃啥買啥,一頓飯炒好幾個菜,自然飯量就小。

還別說,現在你告訴這些年輕人,以前的人有多麼的能吃,他都不敢相信,還是要感謝現在的生活。吃飽後常常想想過去人挨的餓,讓我們珍惜糧食!


鄉村小二哥


這是真的,在過去的年代,這樣的事情是常見的!

過去的年代,農村的生活真是困難,只有過春節的時候,也只有自己家殺了口年豬才能夠吃上豬肉的,豆油都是生產隊在場院裡把黃豆打下之後,去油房用人工榨出來分給農民的,一年每人也只能分幾斤豆油的,那個時候的農民缺油少肉,所以,肚子也是永遠填不飽的!

說到以前人一頓能吃兩斤面或兩斤米,這不但是真的,而且是千真萬確的!

我當時在農村的時候,我們那個生產隊有大約40個年輕力壯的社員,每頓能吃兩斤面或者兩斤米的,最少也有10個人,當他們在幹完農活餓了的時候,兩斤面兩斤米做出來饅頭或者米飯,他們都能幹掉的。

生產隊每年也會吃幾次大鍋飯,不過這個大鍋飯都是給幹活的社員吃的,家屬是享受不到的,我們生產隊在小麥收穫以後,都是拉到磨麵粉色的加工廠去加工的,麵粉磨回來後,生產隊長看見社員們饞得那個可憐相,一咬牙,一跺腳,一言九鼎,今天晚上就給社員篜饅頭吃,然後和麵發麵,夏天天熱,面很快就發好了,就用生產隊那兩口大鍋上篜上了饅頭!



饅頭沒吃的時候,隊長訓話了,饅頭管夠造,能吃多少都行,但是不準偷著往家裡拿,撐死了不管,當饅頭篜好後,那就使勁造吧,饅頭大,一個饅頭有4兩,有很多人都吃近了10個饅頭,算了一下,10個饅頭都需要兩斤麵粉的,也有的人吃了11個,也有吃12個饅頭的,都超過了兩斤兩!



生產隊的大鍋飯也吃過大米飯的,都自帶飯碗,都是帶著那大碗去的,上尖上尖的一大碗大米飯,就得一斤多大米,兩大碗上尖上尖的大米飯就得兩斤多大米的,也是有很多人都能吃進那兩大碗上尖上尖的大米飯的,也都是超過了兩斤大米的!

這個事,是我在農村生產隊裡事親眼見到的的,吃兩斤面兩斤米的人那是真有點,而且還不是一個人兩個人,我們生產隊40左右個年輕的社員,就有10多個人能吃兩斤面,兩斤米的!



再舉個例子,那個重量是一斤的掛麵,在過去的時候,有很多人都可連湯帶水,哧了出溜的能夠輕鬆的吃兩斤掛麵的!

有人會問,那你能吃多少,我到是沒有吃過兩斤面兩斤米的,那個有4兩的大饅頭,我當時吃了5個,那大米飯,我當時也吃了上尖上尖一大碗的,有多少,你們幫我算算吧,我都有點不好意思了!

所以,農村老人說的,一頓飯能吃兩斤面兩斤米,那可是真的呀!

感謝您對從善如劉三農問答的關注和支持,歡迎您的評論留言!


從善如劉L


農村老人說“以前人一頓飯吃能兩斤面或兩斤米”,這是真的嗎?

這個應該是有點誇張的,因為兩斤的面或者是兩斤的米,把它煮熟了,那分量實在是太多了。而人的胃雖然有彈性,會大會小,但是也裝不下兩斤米的。不過如果是兩斤的米飯,這個還是有可能的。

小編的舅外公,也就是爸爸的舅舅,他身高有一米八多,是南方少見的大個子,而且也比較的高大,他就特別能吃。在90年代的時候,就曾經和別人打賭,把近兩斤的豬肉一頓吃完了。

這個是千真萬確的真事,聽我老爸說。當時是村裡有人家裡辦紅喜事,其中在我們當地有一道菜是必上的,那就是扣肉。在我們這邊,這道菜一桌子就是一整塊煮熟的豬肉。被切成四四方方的樣子,而一塊就差不多是一斤的樣子。而我這個舅外公就和別人打賭,就著一瓶啤酒然後把兩塊扣肉基本上是吃得乾乾淨淨,從此在村裡很多人對他也是佩服的五體投地,這個還成為了“佳話”。

在過去那個年代,是特別的苦。很多人都是沒吃飽飯的,而且由於每天要乾的農活比較多,所以吃的也比較多。以前的人光是吃紅薯,就是用農村的那種大碗,即便是沒什麼菜,有些人家也能吃進去兩三碗,這樣算下來差不多也有一斤多的分量的。

所以說“以前人一頓飯吃能兩斤面或兩斤米”這個雖然有點誇張,但是有些大胃王還是有可能做到的。但是這樣做其實是不好的,很容易因為吃得太飽而把自己撐死。說到這裡,農夫想起了《老農民》中的一個人,他就是被自己給撐死的,你還記得嗎?你認為這種事情有可能嗎?


農夫也瘋狂


農村老人說:“以前人一頓飯能吃兩斤面或兩斤米”是真的嗎?

我感覺是真的!這句老話也說明過去人們的飯量比較大,這是因為以前下地幹活純粹是體內勞動,對於身體能量消耗比較大,就會容易造成過去的農民多為壯漢,而且飯量也往往會比較能吃!

以前體力勞動長,往往就會飯量也大。如果大家看過電視劇《激情燃燒的歲月》裡的橋段,就應該記得當石光榮的鄉下親戚來城裡看完他時吃飯的場景,往往就是端著一大碗米飯吃,即便是麵條,一會就會給你吃完的!其實不僅僅是過去,現如今農村還有很多這裡的情景!

像我們村一個叔伯家就遇到過類似哭笑不得的情況,由於他們家都是用盛菜的大碗吃飯,而他家的兒媳婦是城裡人,有次回來看望時,也給兒媳婦盛了大碗飯,嚇了對方一大跳,因為城裡吃飯都是小碗,這麼一大碗根本吃不了,也就能吃半碗,後來每次再回來時就只給兒媳婦盛半碗飯!

隨著生活條件變化,人們飯量卻變小了!現如今,農村下地幹活基本沒有過重的體力勞動,大多靠機械就可以完成農業生產,因而飯量沒有以前那麼大了!但對於進城打工的農民工來說,由於很多工作還是靠體力勞動,因而飯量還是比較大的,尤其是我們看相關的電視劇時,就會看到工地上吃飯的都是用盆子盛飯菜,如果是飯盒的話,估計一兩盒根本吃不飽的!

因此,從這句老話以“兩斤面或兩斤米”來說明,雖然會有些誇張,但也說明過去體力勞動強度確實大,而吃的食物卻很少,往往就會吃不飽飯,有時候就會為了避免餓肚子,就會遇到糧食充足時會猛吃,這時給人的感覺就是幾斤面都不夠的樣子!記得看過電視劇《老農民》裡,就有一個叫“吃不飽”的人物,上級不信他吃不飽,就使勁給他饅頭吃,居然光吃饅頭幾個了仍不見飽!

所以說,過去人們的飯量確實很大,而對於現在生活條件好的年輕人來說,由於沒有經歷過,自然也就沒法想象那種情景!對於這樣的老話說法,大家覺得呢?歡迎補充探討!


龍百曉生


剛辭職創業那會,搞餐飲,請了個燒烤師傅,雲南昭通人。體重一百零點,腰就我大腿粗。四點半員工餐開吃,他得用雲南人吃過橋米線那種碗裝盛飯,還要“踩實掉”,本來我定的員工餐宵夜是十點,人家8點就叫餓了,叫灶上有客人點炒飯就帶著給他炒一碗……媽耶,到現在我也沒想通,他往哪裝呀……後來跟他聊天說到這事(僅限聊天,我店裡的吃的喝的,除了酒,員工自己拿。吃喝那點東西不值幾個錢,卻可以換來的是員工為我創造的更多價值。),他說“現在算低調了”,以前在家一頓米飯都可以吃七八公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