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被离职后,干啥去了?李渊晚年生活是否如意?

卡哇伊丶筱梦


李渊确实被退位。

玄武门之变时,李渊正兴高采烈的在宫内和妃子们在湖面上泛舟纳凉,突然外面一阵喧哗,李渊正准备派人去看看外面发生了什么事情,就看到尉迟敬德一脸杀气冲了进来,告诉李渊:

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造反,被秦王给杀了!



李渊自然知道这句话意味着什么,只能无奈的接受事实,毕竟尉迟敬德手里还拿着斧头。接下来,李渊和李世民共同演义了一出父慈子孝的大戏:

李世民扑在李渊的怀着,吮吸这李渊的乳头嚎啕大哭,李渊一脸心疼的轻轻拍着李世民的背,就像当年李世民小时候李渊哄他睡觉一样。

好了,戏演完了,大家该干嘛就要干嘛了,李世民成为了太子,几个月之后李渊“非要”把皇帝之位传给李世民,李世民死活不要,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最终李世民还是有孝心,“勉为其难”的接受了皇位。


李渊当了太上皇,终于可以安(ti)安(xin)心(diao)心(dan)的养老了。当了皇帝的李世民忙啊,根本抽不出时间去看望一下自己老父亲。顺便说一下,李渊在退位之后三年住进大安宫。这大安宫潮湿而又狭小,就连大臣们都觉得应该要好好维修一下才能让太上皇居住,李世民自己倒是后知后觉。

过了一段时间,李世民也觉得自己这样对老父亲不理不睬的好像影响不太好,会破坏自己光辉伟岸的形象。贞观四年,李世民趁着李靖大破匈奴之际,和李渊来了一波团聚,父子两大宴群臣,又是唱歌又是跳舞,好一派其乐融融的场景。

至此过后,李世民倒也不向之前那样长时间对李渊不理不睬了,偶尔也会去李渊那里晃一晃。

李渊倒是心态好,反正啥事也干不了,干脆造人得了,滕王李元婴便是李渊退位后诞生的。


当了九年太上皇之后,69岁的李渊终于去世了,相信李世民和李渊都算是一种解脱吧!不然经常要演戏,大家都很累。


胡史乱翔


李渊含着金钥匙出生,父亲是北周大将军唐国公,外公是西魏大司马卫国公,大姨妈是北周皇后,七姨父是后来的隋文帝杨坚。李渊夺亲表弟杨广皇位建立了大唐,看视风光无限,但早年丧父,中年丧妻,晚年血淋淋丧子丧孙,个人命运相当不幸。玄武门之变后,李渊灰心丧气,自己让出了皇位,与李世民关系不温不火。仍然居住在皇苑的大安宫,衣食无忧:偶尔也出席皇帝在含元殿的国事活动,李世民在宾客睽目下,也人模人样尊敬父亲;炎热夏天,李渊蜗居宫内,不愿随同儿子去骊山夏宫避暑,显示孤傲的一面;李世民为改善父亲居住条件,下旨修建大明宫,显示孝顺一面,可惜李渊病逝无福享受。李渊的皇陵规模远不及长孙皇后陵(也是李世民日后的陵寝),这又暴露了李世民的不孝自私。这对父子的关系,基因里有放荡不羁的胡人血统,不能单纯用汉人的伦理观念来判断。


谌人


617年的十一月十三日,李渊拥立杨侑为帝,遥尊远在江都的表弟杨广为太上皇。没想到,过了不到十年,在626年的八月初九,李渊自己也被逼着退位为太上皇,而且还是被自己的亲生儿子李世民给逼着下了台。人生的兜兜转转也真是很有意思。之后的李渊又活了九年,在这九年中,发生了很多比较有意思的事,也能从中看出李渊的心理素质是怎样的强大。626年,李世民发动政变,在玄武门诛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然后逼迫李渊交出权力。八月初九,李渊正是退位,离开了权力中心,从此开始了幽禁般的生活。最开始的两年多时间内,李渊并没有搬家,还是住在太极宫,虽然行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物质生活倒还是不缺的,后宫也并没有裁减。到了628年,李世民将太极宫中的大部分宫女以及掖庭的部分宫女放归家中嫁人,这次放归是大放,号称有三千宫女被放回,其中绝大部分就是伺候李渊的宫女,自此,太极宫较以往又安静了很多。

到了629年,李渊搬到了太安宫(大安宫),即当初的宏义宫。说起来也很有意思,这个宏义宫原本是李渊在622年特意下旨为李世民建的宫殿,李世民最开始住在承乾殿,李渊念李世民克定天下有功,于是建了宏义宫让李世民居住。没想到到最后成了自己的晚年居所。当时的李世民是秦王,所以宏义宫无论是位置还是规模都不能和太极宫相比。

李渊搬进了大安宫之后,父子俩就很少见面了,李渊在大安宫几乎从来不出门,就住在这一方小天地里和为数不多的妃嫔过活,娱乐什么的是很少的。但是即便在这样的环境下,六十多岁的李渊却还有生育能力,滕王李元婴正是出生在大安宫。

而在同一年,还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李绩灭了东突厥,擒获了颉利可汗。要知道,当年李渊在太原起兵的时候还曾派刘文静跑到突厥寻找合作,而现在,在贞观时期,东突厥就被大唐给灭了,李世民自然不能不让李渊知道这件事。李渊知道后自然是有一番感叹,表示自己将皇位传给李世民是多么正确的一件事啊。于是李渊就和李世民见面了,当时还有十余位重臣以及王爷王妃等在凌烟阁大摆筵席,酒酣之际,李渊还情不自禁的弹起了琵琶,而李世民则跳起了舞蹈,可以说是其乐融融,晚上才结束。

但是李渊和李世民父子大部分时候是互不相见的,632年,李世民在酷暑的季节决定避暑九成宫,但并没有叫上李渊,监察御史马周就看不下去了,就上疏建议李世民将李渊住的大安宫进行修缮加高,而且建议李世民应该每天都要去大安宫看一看年迈的李渊。李世民答应了。将大安宫做了一番修缮,但到了第二年,李世民邀李渊去九成宫避暑的时候,李渊却拒绝了。

634年是李渊再次有点小活跃的一年,这一年的三月初二,李渊再次大摆筵席,在两仪殿宴请西突厥的使者,李渊在宴会上对长孙无忌说:“当今蛮 夷率服,古未尝有。”长孙无忌祝福了一下李渊。然后李渊给李世民赐酒,李世民捧起酒杯为李渊祝寿,流着泪说:“现在百姓安康,天下归附,正是我奉太上皇的旨意才做到的啊,又哪里是我自己的功劳?”李世民和长孙皇后侍奉李渊吃饭,融洽的好似又回到了从前。

这一年李渊还曾到城西检阅军队。又李世民在未央宫摆宴席,三品以上官员都参加,李渊也出席了宴会,并在宴会上要求颉利可汗跳舞,父子俩不免又是一番感叹。这时候的李渊已经是79岁,人生已经所剩无几。

635年五月,李渊病危,下诏让李世民一切从简,丧服遵循汉制,陵墓的选建也要从简。五个月之后,李渊葬入献陵。至于献陵和第二年长孙皇后去世后建的昭陵的对比,这又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萧晓四姑娘


玄武门兵变不久,李世民如愿以偿登上皇位,高祖李渊以太上皇致仕,并于9年后归西。9年中父子二人讳莫如深,感情微妙而复杂。

李渊清楚李世民的野心,以及他与太子李建成的矛盾,只是对结果预估不足,既没想到他会发动政变,也没想到他会杀兄戮弟——这对于一个父亲来说实在太刺激。退位后的太上皇李渊仍在皇宫正殿住了3年,而后才徙居大安宫,彻底告别政治前台。之所以充任3年傀儡,也是为李世民背书——玄武门之变只有李世民单方面解释,而憋着一肚子话的李渊并未发声已然说明问题。李世民也需要父亲坐镇,以消除玄武门的负面影响。双方心照不宣,共同掩饰尴尬。

大安宫离宫城不远却属皇宫之外,父子就此相隔。大安宫的条件也跟皇宫没法比,既无城墙也无门楼,后来李世民一天看不到就想的监察御史马周看不过去了,上表李世民,说太上皇住的太寒酸,让外国使者或老百姓看了不像话。同时提醒准备去九成宫避暑的李世民:太上皇住的地方也很热。李世民于是兴建大明宫,准备用于父亲居住避暑。同时邀请李渊一起去九成宫,结果遭到拒绝。

马周建议时,李渊已搬去大安宫3年之久,李世民对父亲的居住环境显然不十分清楚,类似避暑休闲的好事也没想到过父亲,可见二人鲜有交集。尴尬如此,原因应来自双方:玄武门之变对李渊的创伤是持续的,他懊恼当初的绥靖,内心深处也无法原谅李世民的屠兄戮弟——尽管李世民即位后对兄弟二人进行了追封并隆重下葬;李世民以兵变改变既有秩序,以政治冒险结束情感冲突,既有对父亲偏袒哥哥的怨,也有逼宫夺位的愧。二人无话可说,不见面是最好的局面。

孽缘化解于贞观八年(634年)——亦即李渊离世的头一年。此时玄武门已成追忆,李渊或者觉得该过去的总要过去,或者觉得李世民政绩突出这样也好,亦或者感觉命不久矣有必要与儿子和解,总之所有事情都在这一年有了了结。李渊在两仪殿宴请西突厥使者,席间主动赐酒给李世民,并给予他“当今蛮夷率服,古未尝有”的政治肯定。李世民感动流泪,和长孙皇后一起进御膳、上御衣,“一同家人常礼”。往事如烟,随风飘逝,父子二人终于冰释前嫌。


路卫兵


李渊在接班人问题上早已立李建成为太子,在玄武门之变之前,已经封李世民为秦王,并且为了防止李世民生变,限时叫李世民离开长安,到洛阳报到!此时,李世民只有两条路,一个是到洛阳做秦王,一条是放手一缚,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杀了太子建成和兄弟元吉,然后以尉迟敬德为首,去李渊那逼宫,此时李渊不识相,就有性命之忧,无奈之下,只好先让李世民监国,然后自己做太上皇,让位于李世民!其实在李渊心中,既有丧子之痛,又有对李世民的忌惮之心,心中对李世民虽有恨之入骨,但又无可奈何!所以,李渊晚年是非常不如意的,但又轻易不敢表露出来,因为在其周围服侍的人,其实也是监视的人!


勿以善小而不为144


李渊退休后,就搬出了皇宫,住进了当年赏赐给李世民的府邸。据史料记载,李世民每天早晚派人向李渊送来美食。有一次李世民的弟弟碰见了,没有下跪谢礼,有人就问为什么不下跪,他说:他们是我二哥的婢女,我为什么要下跪呢!对待太上皇李渊,李世民肯定不算孝顺。

有大臣向李世民提出建议,建议要修整太上皇的宫殿,现在太上皇居住的宫殿规格上太小,有失皇家的高贵,也可彰显李世民的孝心,但李世民没听。

李渊退休之后的生活过的也很平凡,没有什么大的企图,平时也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李世民也很少来看他,可以说是郁郁寡欢吧。


红黑圣西罗


李渊在继承人问题上本就是犹豫的!不然作为皇帝不可能没有办法抑制李世民势力的膨胀!李建成有些软弱,魏征几次劝他杀了李世民都被他拒绝!其实李元吉和李建成也不是一条心,李元吉只是想利用李建成的力量剪除李世民罢了,最后再干掉李建成!哈哈,这哥仨都各怀鬼胎,谁也别怨谁!李渊被软禁后内心应该不会服,但是事已如此,总不能再找其他儿子杀了李世民吧,再说他们也得有那个本事呀!总之,最后李渊意志肯定是消沉的,整天除了玩女人,就是喝酒!时不时也弄点小事给李世民添堵!

我的疑惑是,为什么李渊不能利用自己在世族和皇族及朝廷中尚存的威望和势力参与到李世民的儿子夺嫡争斗中,也让李世民尝尝骨肉相残的痛苦,反正皇位最终还是李家的!

我觉得李渊最好能支持李恪(我最喜欢的李世民之子),借李恪之手来收拾长孙一脉,李渊心里肯定恨死长孙无忌了,哈哈,这样改多好玩啊!


孟允乐


退位后的唐高祖李渊,也有过几次快乐的时刻,只是太短暂了,对于他来说,更多的还是孤独、寂寞以及玄武门之变的阴影。

从武德九年(626)八月起,唐高祖李渊就成为太上皇了。贞观三年(629)迁居大安宫,表明这里为太上皇的养老之所。

对退位后的李渊,太宗在生活上还是给予照顾的,也时常去问安,以为子之道。但是以前李渊对他猜忌不信任的阴影始终在心中萦绕,久久不能散去,因此表面上的殷勤并不等于内心没有隔阂。比如大安宫位于宫城(即太极宫)之西,比太宗本人所住之宫低矮狭小。监察御史马周曾经上书,认为这种状况“于四方观听,有所不足”,也就是社会影响不好,要求另建高大宏伟的宫殿,“以称中外之望”(《资治通鉴》卷194)。太宗虽然表面上接受了这个建议,但却无实际行动。

太宗为了自己避暑的需要,修葺了隋仁寿宫,并改名九成宫,每逢盛暑便前往避暑消夏,却把年迈的老父丢在长安忍受酷暑的煎熬。对于太宗的这种行径,有的正直官员都看不下去,他们指出:“太上皇春秋已高,陛下宜朝夕视膳。今九成宫去京师三百余里,太上皇或时思念陛下,陛下何以赴之?又,车驾此行,欲以避暑,太上皇尚留暑中,而陛下独居凉处,温清之礼,窃所未安!”(《资治通鉴》卷194)太宗却借口自己有病,遇到炎热天气便有所加剧,最后还是不顾一切地走掉了。

面对这种状况,李渊一定感慨万分,想当年自己在位时,到仁寿宫避暑都要带上儿孙们,也包括李世民在内,如今被迫退位,却受到亲生儿子的冷落,这位太上皇也只能独自哀叹了。

上图宝鸡市麟游县仁寿宫-九成宫遗址公园

直到贞观八年(634)时,太宗大概觉得自己以前的做法有损于明君形象,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自己父亲的那种隔膜心理也渐渐淡漠了,所以在这年七月第一次请太上皇也去九成宫避暑。“上皇以隋文帝终于彼,恶之”,推辞不去(《资治通鉴》卷194)。隋仁寿四年(604),隋文帝被自己的儿子杨广(隋炀帝)杀死于仁寿宫,而九成宫就是在仁寿宫的基础上改建的。李渊大概联想到自己以前与李世民的关系,认为此去不吉利,所以才坚决推辞。太宗数次劝行,他越加怀疑,最后还是没有去成。可见玄武门之变的阴影始终在李渊的脑海中萦绕,直到他死去也没有消除。

太宗见自已的父亲如此状态,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遂于这年十月在长安城北龙首原上修建大明宫,作为太上皇的避暑之所。可没有等到建成,李渊就一病不起,最终也没能得到这份享受。这对父子至死也没有像寻常百姓那样心情坦荡地生活过,对于晚年的李渊来说无疑是老人最大的悲哀。


邓海春


在最近比较火的电视剧唐砖之中,李世民为了让李渊晚年顺心想了很多办法,最后还是从现代穿越而来的云烨用麻将讨得太上皇的欢心。而在电视剧之中,李渊对李世民的政绩是肯定的,晚年在深宫之中看看美女打打麻将,偶尔提点一下李世民帝王之道,算是十分逍遥。而历史上的李渊晚年过得如何呢?

李渊退位之后搬出了皇宫,搬到了弘义宫之中,改名为太安宫。李世民为什么选择让李渊住在弘义宫,也是有他的深意的。弘义宫是当年李渊为了表彰李世民,专门为他在武德5年修建的,位于皇城的西边。后来在武德8年,李渊还曾经来这里游玩过,他看了一圈不是很满意,命人在里面造一组假山水。没想到多年之后,住在这个宫殿里面会变成了自己。私以为李世民此举是在提醒李渊,现在的君臣关系已经转换了。

李渊退位之后到底还有没有地位呢?旧唐书里面记载着一个故事。李渊住进太安宫之后,李渊的几个小儿子也跟他住在里面。唐太宗命令每天都要有尚宫去给太上皇送美食,而李世民的十八弟李元名被身边人嘱咐,在看到尚宫的时候还要行礼。李元名十分不解,因为对他来说尚宫不过是他二哥身旁的婢女。从这一个小细节也可以看出,太安宫住着的人们并不受下人尊崇。

李世民的住所虽然离太安宫不远,但是极少去那里看望李渊,包括李世民夏天外出避暑也没有考虑过带上李渊。这些事情在当时监察御史看来十分不孝,他曾多次上疏建议李世民改善李渊的生活。他认为太安宫太过潮湿狭小,而且在皇城之外,李世民应该重新修葺太安宫,最起码给外国使臣看到不至于说他不孝。

不过长孙皇后对于李渊还是非常孝顺的,她每天早晚都会去一趟太安宫,经常会带一些生活必需品或者补品,这大约也是李渊唯一可以欣慰的地方了。总之,李渊默默住在太安宫之中,非常低调,很少露面,也很少对儿子要求什么。

史书之中对于李渊的晚年活动只记载了两段难得和乐融融的场景。贞观八年,唐太宗和太上皇一起召见突厥使者。李渊亲眼看到大唐在李世民手上逐渐强大,他也十分欣慰,说如今蛮夷都臣服大唐,自古都是未有的。李世民听到李渊如此夸奖他也是十分感动,忙说自今天的大唐不仅仅是他的功劳,还有李渊的圣算。

同年,李渊还参加了一次阅兵,也曾当众表赞过李世民的功绩,李世民依旧十分客气地将功劳的一半推给了李渊。李渊步入晚年,大概对这九年也渐渐释怀了,来年五月,李渊死在了太安宫中。


木剑温不胜


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四日,秦王李世民率领亲信发动政变,杀死皇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

初步得手之后,李世民立刻派出手下猛将尉迟敬德赶到唐高祖那里。《旧唐书》里是这样写的,读来很有意思:

“敬德擐甲持矛,直至高祖所。高祖大惊,问曰:‘今日作乱是谁?卿来此何也?’对曰:‘秦王以太子、齐王作乱,举兵诛之,恐陛下惊动,遣臣来宿卫。’高祖意乃安。南衙、北门兵马及二宫左右犹相拒战,敬德奏请降手敕,令诸军兵并受秦王处分,于是内外遂定。”

从中可以看出,一身戎装的尉迟敬德来到唐高祖,从这一刻起,唐高祖李渊实际上已经被控制和软禁起来,李世民通过李渊发号施令,手段极为高明。

《旧唐书》中说,唐高祖听到事变的消息,大惊,询问裴寂等人:“今日之事如何?”萧瑀、陈叔达建议说:“秦王功盖天下,率土归心,若处以元良,委之国务,陛下如释重负,苍生自然乂安。”

意思就是让唐高祖交出权力给李世民,如此一来,唐高祖自己可以卸掉负担,由此解脱,国家也可以太平无事。唐高祖很识时务,说:“善!此亦吾之夙志也。”

然后下令把李世民招来,抚着他说:“近日已来,几有投杼之惑。”

李世民放声大哭,“哀号久之”。

不管李渊是主动的、自愿的,还是被逼无奈的,从这一天开始,李世民实际上已经掌握了大权。

五天之后,李渊正式确认李世民为皇太子,“庶政皆断决”,同时大赦天下。同时,李世民集团的权力布局也在顺序展开。七月壬辰日,宣布高士廉为侍中,房玄龄为中书令,萧瑀为尚书左仆射,杨恭仁为雍州牧,长孙无忌为吏部尚书,杜如晦为兵部尚书,宇文士及为中书令,封德彝为尚书右仆射。

八月癸亥日,唐高祖李渊发诏,正式传位给皇太子李世民,李世民在东宫的显德殿即皇帝位,李渊被尊为太上皇。

到了贞观三年四月,太上皇李渊搬出了皇宫,搬到弘义宫,唐太宗李世民正式开始在太极殿听政。这意味着唐太宗已经牢牢掌握了权力,可以放松对太上皇的控制了。

有意思的是,弘义宫是唐高祖为了表彰李世民的功劳,于武德五年兴建的,在宫城的西边。武德八年,唐高祖还曾经临幸过一次,吩咐在弘义宫里营造假山水。没想到几年之后父子易位,弘义宫也改名太安宫(也作大安宫)。

李渊的一些小儿子也跟着他一同住进太安宫。《旧唐书》中提到,唐太宗每天早晚派尚宫为太上皇送来美食。李渊的十八子李元名只有十岁,身边人嘱咐他说:“见到尚宫,你应该施礼。”

李元名说:“他们是我二哥家的婢女,我干嘛向她们行礼?”

对待太上皇,李世民肯定不会像后来宋孝宗对待太上皇宋高宗那么孝敬。贞观六年,监察御史马周有些看不惯了,上疏提出一些关于太上皇的建议,从中可以读出一点意思。

马周认为,太安宫的形制过于卑小,而且处于城外,让至尊的太上皇住在那里,被四方来朝的各国使者看到,影响不好。所以应该为太安宫修造门楼,周围营筑雉堞,显出宫殿的高大气派,以彰显皇帝的孝心。

当时,唐太宗正打算去九成宫避暑。马周认为,太上皇年纪大了,皇上应该朝夕问候膳食起居才对。而且太上皇留在闷热的长安,皇上自己跑到清凉之地避暑,也不合适。

总体来说,被夺去皇位的李渊是很明智、很老实的,很少露面,“游心道素,志存清俭”,没有太多的想法和企图,也因此,父子之间才能相安无事,他才能平安度过晚年。

至于李渊过得是否如意,还要看他个人主观的意愿。如果他念念不忘旧日的至尊地位,不忘那些在事变中死掉的子孙,他肯定不如意。如果他能够坦然接受现实,不再心存幻想,安心养老,修真养性,他的生活应该还不错。

关于太上皇的比较正式的活动,史书中很少记载。贞观八年三月,唐太宗在两仪殿宴请西突厥的使者,太上皇和长孙无忌等人也在座。太上皇对长孙无忌称赞说:“当今蛮夷率服,古未尝有。”

长孙无忌敬酒给太上皇,太上皇大悦,把酒赐给唐太宗。唐太宗捧着酒又来敬太上皇,流涕道:“百姓获安,四夷咸附,皆奉遵圣旨,岂臣之力!”

同年,太上皇参加了城西的一次阅兵,随后在未央宫设宴,朝中三品以上官员参加。突厥可汗起舞,南越酋长咏诗,太上皇笑赞:“胡、越一家,自古未之有也。”

唐太宗捧杯为太上皇敬酒,回顾近年的成绩,说:“此岂臣智力,皆由上禀圣算。”

太上皇大喜,群臣高呼万岁,那一天大家都很高兴。

此时,太上皇李渊的人生已经走到了最后一程。转过年来的五月,李渊死在太安宫的垂拱前殿,终年七十岁(也有作七十一岁),葬于献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