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王氏大家族宗谱出处?

清江浦666


王姓是现代中国第二大姓,几乎每十个人中都可找到一个姓王的。

单看“王”这个姓,霸气外露,夏商周时代那可是一国君主。可是纵观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却也发现“王”这个姓氏其实是无冕之王。那么,“王”这个姓氏到底来源于何处?王氏祖先的来历是否和无冕之王成了巧合?

关于王姓的来源,有以下几个出处。

最受现代王氏后人认同的是姬姓,来自于周灵王的太子晋,后来被称为王子晋。因直言进谏,被废为庶民,迁居到琅琊(今山东省胶南一带),世代繁衍生息。因其本为王族,世人称其为“王家”,延用成姓。

“王姓始祖”太子晋直言进谏,为何被废为庶民呢?周灵王二十二年(前551年),因为一场大水使国都泛滥。就在洪水快漫向王宫之际,周灵王决定“以壅堵洪”。简而言之,就是用土去堵。大禹他爸爸曾用过这个方法,好不好用,大家都知道的。

这时太子晋进谏周灵王,直言要以民为本,同时遵循自然规律去治水,又援引了鲧治水的弊端。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曾听自古为民之长者,不堕高山,不填湖泽,不泄水源。天地自然有其生生制约之道。说到激情澎湃的时候,太子晋直言自己的老爹过于主观(可能不太好意思说蠢蛋)。太子晋的言语激怒了周灵王,随即被废为庶人,给贬到了山东一带。讲了实话的太子晋得了这个下场后闷闷不乐,没过三年便死了。

除了,太子晋之外,另外还有周文王的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后代,以及像比干、齐王田和、秦末汉初的原六国王室的后代等等,他们几乎在整个家族落魄后都改称姓王。可见,“王”这个姓氏都来源于夏商周时代落魄的王室贵族成员。

当然了,也有例外。

秦末汉初,王离之子王元和王威,为避战乱分别迁徙至山东琅琊、山西太原。最终,发展成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两大王姓望族。

其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王姓的来源众多、分支繁多。不过,在分支繁多的王姓氏族里,最大的一支还要说是三槐王姓。三槐王氏是王氏子孙繁衍最大的支派,在《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的王氏家谱目录中,冠以“三槐堂”堂号的家谱目录,占有堂号的王氏家谱总数的40%左右。

与此说相近的一说也认为三槐王氏为琅邪王氏的分支,但认为是王羲之的后裔。如四川巴县南龙乡《王氏族谱》所载《王氏小引》即说:"稽我王氏系出姬姓,籍贯太原,自周灵王太子晋逊位景王,住迹缑山,别姓为王。……至羲之公,徒居会稽山阴县,十数传至佑公……以直道不容于时,尝手植三槐于庭。"

“王”姓闻名天下、分支众多,曾给无数人带来了荣耀,其姓氏来源竟如此悲催,或许这是您所想不到的吧?


刀墓手札


寻根溯源是每个家族后代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世代子孙维系情感的纽带和保障。王姓作为中华民族的大姓,分支众多源远流长,寻根之旅更是漫长。

下面给朋友们看一下我们这一支王姓家族的祖谱。希望能让更多的王家人看到。

在经历了战乱和解放初期的动荡之后,现在保留下来的祖谱只剩下四本。分别是“富、贵、满、堂”四册。最近一次包裹祖谱用的报纸日期是1984年6月22日(估计比很多朋友的年纪都大)。

祖谱开篇记载了族谱首次撰写的时间是康熙四年夏天五月。光绪十九年重新进行了整理。现在看到的祖谱就是当时书写的。

祖谱除了延续了家族的血脉传承,更重要的是记载了家族分支的由来。

根据祖谱“老村王氏谱续”的记录,对于王氏三大分支的琅琊王的由来,有着详细的说明。其中说明:王姓出在太原琅琊王之后,琅琊王居山左,太原王居山右。

听家族里老人们说上世纪60年代,祖谱进行了再次续谱。确定了“启法贵执方,宜际绍裕康”十个辈分。

不知道有没有山东王氏家族的朋友看到这篇文字,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野夫


王氏作为全国大姓,其族谱有很多,如果盲目寻找很困难,无异于大海捞针,

建议先从当地入手,尽可能多的搜集宗族信息,在当地走访,多拜访一些老人,看看是否有同宗,是否已经修过谱,有没有可能存在墨谱等等,在尽可能多的搜集信息之后再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比如网上查找,或者去实地走访。

不过题主提到王氏宗谱,我倒想到两部可以称之为“通谱”的王氏族谱,其一是《三沙王氏统谱》,其二是王庸敬《王氏通谱》

《三沙王氏统谱》为三槐堂撰刻,以三槐王氏开基始祖王言公为第一世祖(二世祖王彻,三世祖王祜(祐),四世祖王旦,五世祖王素,六世祖王巩),七世祖王皋为南渡始迁祖,传承有序。三沙王氏极为重视修谱,王皋南渡时仍然将家谱一起南运。目前能够查的三沙王氏谱有清光绪五年(1879)王钟等编撰的《三沙王氏统谱》;清光绪二十年(1894)王庸敬编撰的《三槐王氏通谱》;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王慰祖总编、王汝舟协修的《三沙王氏宗谱》以及其他支谱。其中王钟等编撰的《三沙王氏统谱》数量最大,记载也最为丰富,计有120册,包含三百五十多支(派)的世系资料。

王庸敬《王氏通谱》

王庸敬的《王氏通谱》共有106卷,咸丰十一年(1861)始修,同治七年(1868)基本完成,但因王庸敬去世而未及刊刻,其子从光绪十三年(1887)开始筹集资金刊刻,至光绪二十年(1894)最终刊刻完成。《王氏通谱》将王氏世系分为五大派,即太原派、琅琊派、三槐派、别派、零派。前二卷为卷首,十六卷为太原王氏通谱,三十四卷为琅琊王氏通谱,十三卷(附一卷)为三槐王氏通谱,二十卷为别派(其其他姓氏冒姓、赐姓而来),二十卷为零派(不知世系所出)

。《王氏通谱》以江浙地区为主,同时涉及全国十多个省。且史料不仅有二十四史,还包括各地区的方志以及各类文集等,史料较为丰富。


楚邾


题主言:王氏宗谱,老家安徽后走船淮安的,兆/文字辈排行,不知有王姓同宗同源宗谱的吗?

本人虽姓张,但对大家找寻宗谱的事儿,还是非常关注的,愿意牵针引线,促成题主圆梦。

我们乡镇范围内,王姓也是名门旺族,分支当然有,我所知道的王姓辈份依次为立诚从常敦,另一支有时字辈。人海茫茫,虽然暂时帮不上忙,但是随着上头条网的读者越来越多,也许接上题主家兆字辈文字辈的宗谱,还是有很大的希望的。

大圣人孔子尊儒术,繁衍后代至今,已逾七十多代,像孔北海(孔融)小时候让梨家喻户晓,孔融也是孔子的后代,也有一个辈份,解放前的“四大家族”成员孔祥熙的祥字辈,国乒有名的教练孔令辉的令字辈,……一代一辈,由国家牵头直接制定孔氏传承的辈份,孔氏族人是何等荣幸。而届届孔氏宗族祭祀大会,均由德高望重的大学者推送演讲美文,最近一期请来的是金庸先生,谈古论今,传承两千多年的孔府文化,实际上这也是中华文明史的缩影。这样说来,搜集整理宗谱事宜,确实很值得。

姓氏文化,细心探究,你会有很多惊喜。

我们村镇范围内,张王刘李陈杨等姓人口占的比例较大,只就祖籍发源地来看,也有所不同。张氏清河堂下百忍分堂金鑑分堂,原从江西迁来湖北荆州江陵监利两县交界之地,第一站落在张套村,张文昌张文辄公同在皂荚树皂果树下繁衍人丁,荆州市内外、省内外现在都有族人。刘氏彭城堂,李氏陇西堂等,都说明各族人的祖籍在哪里,有必要寻访一番。鉴此,好些知书懂礼仪的先生,都极力推崇合族谱找宗谱之源。


谨以我所知道的几大姓的辈份,罗列如下供有心之人参考,也许您就是该姓氏家族中人。

(我县域范围内各姓的一个小分支)

杨姓:明儒济美;

李姓:万年昌道;

王姓:立诚从常敦;

刘姓:学文修必大,继志克宏昌,敦本为孝友…

张姓:文彦张邦张(两“张”指单名力求同偏旁为一辈),大中继世昌,绪兆九如方,和族在明道,孝友传家宝…[1997年合谱碧海金龙跃,等同于“兆九如方和”五辈]

留下此文,愿追寻自家姓氏同宗同源的网友们,多多努力,找到自己的根,更好地把家谱传承下去!

再次祝愿题主能圆王氏宗谱追寻宗源之梦!


ZHANGRUPlNG


王氏家谱全国近亿,第一大姓,全国分支太多,其各支家族宗谱也不一。但比较大的一支是三槐堂,其最早出自山西,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有《三槐堂记》,文内记述王氏家之祖活动及升迁之事,因其院内有三株槐树,其此支遂称为三槐堂。后不断繁衍,人丁兴旺,活动足迹遍及华夏。王姓,无论哪一支,均为华夏炎黄子孙,龙的传人,均应视为家人,戮力同心,为中华振兴而努力。


无奈125387125


我首先说,《宗谱出处》我们这不好找,难找的情况于下。

我村900余人(不含户囗在外者约150人以上),除数家上门男姓为外姓外。其余均糸王姓。但这王姓有三个宗族,而这三个宗族之间並无血缘关系的直接连糸。三宗族各有各取名字谱,其中两宗族取名字谱只是囗传,绝对不全。只有一个白虎爷宗族{约500人,100户),存留完整取名字谱。这个字谱立于清光绪十一年,民国二十五年,重新装婊复制。

白胡爷王姓宗族取名字谱具体内容是: 承治希明鼎兆彦应啟正民振大庭万道金光祟礼义世上唯孝善为先。 另两个王姓宗族是沟里家家族和涝池沿家族,沟里家王姓家族,取名字谱是 : 道德兴成万世同春。涝池沿家族取名字谱是: 文玉全培百敬塘记永生茂。

关于往前追宗,其中一宗族清道光年前由邻近一多王姓的大村迁来。另一王姓宗族从何而来,何时而来一无所知。再往远追都说是由山西大槐树而来,均只是口传。

我曾专门在邻村了解王姓人来路事,均无资料,没啥收获。情况是宗糸小而杂,尽是些无头断头事,无从追宗。所以,情况的存在和介绍也只能就此而至了。


琵琶嘴


你好,我是江苏淮安的,姓王,我爷爷就是兆字辈。爷爷没过世前听他说过,祖上好像是安徽逃荒过来的,具体忘了,有时我也想找一找族谱,可是一大家貌似没人关心。也就不了了之。如果有需要,我可以回家问问奶奶,她现在和我小叔家在一起生活,也许她老人家能知道点信息,今年94了,耳不聋眼不花。


隔壁老王116826266


我也是三槐堂王姓,家住苏中的泰州,每年淸明节村中所有王氏家族都要聚会奠祖,从父辈开始向上推是按家谱起名的,再后来因没有谱就随意起名了。父辈是,存,宗,兆,登,加,这五代人是原来按家谱起名的。


游龙王龙山


找你家谱将面向世界展现中华礼仪之邦,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悠久的华夏文明!即将翻开历史性的一页!目前记载用户量数十万条,汇集全球22个国家及地区数万个家族家谱!每天都在自发增长家族精英人群[强][强][强][强][强][强]

找你科技当前已经成立设计研发中心、文化传播中心和文化产业中心,找你产业集群将涉及文化教育、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和文化金融领域。

今天的找你家谱在大数据时代应运而生,符合国情和国家发展需求,适应当代社会发展形势,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我们将以独特的优势,及大众良好的认可度而独具一格,其未来商业价值不可估量。产品的实用价值与商业价值巨大,市场几乎一片空白!!

限量诚邀全国姓氏代理合伙人,锁定一个“姓氏”代理消费权,年利润可达百万千万级,抢占市场先机!共享互联网文创产业消费利润!独享一方财富!

惊喜与先机总是留给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错过了腾讯、阿里巴巴、百度、滴滴、美团、携程……等这些互联网巨头,你还想错过【找你家谱】全球人文社交大平台吗?

欢迎下载找你家谱 1.5.4安卓版

http://fir.im/FindUTEST

苹果商店直接搜索找你家谱


开心就好61272039


我的爷爷是镇江丹徒东乡丁岗人后迁至江北如皋市石庄镇,他兄弟四人,老大老二在石庄,老三老四在丁岗,五几年老四曾来过石庄住了几个月,据他们老人讲本支是东晋时从山东琅玡迁至镇江,辈份排字是“本立道生”我爷爷是本字,我是生字辈。据了解丁岗现在发展非常好,如皋这边也不错,是百强县第二十六名。六十年没有联系也不知道老家王氏现在情况?只知总体情况很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