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大張旗鼓拜謁過明太祖朱元璋,你知道為什麼嗎?

孫中山大張旗鼓拜謁過明太祖朱元璋,你知道為什麼嗎?

辛亥革命之後,孫中山被各省代表推選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重點主持與北方尚未徹底倒臺的清室政權進行和談。在孫中山的努力下,和談取得成功,隆裕皇后昭告天下,清室退位,漢、滿、蒙、藏、回之領土及權力悉數歸於大中華民國。孫中山這時候幹了一件很有意味的事,就是拜謁了明太祖朱元璋。這件事發生在參議院召開會議的當日,那天,中華民國的參議院即將選舉產生第二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人選已內定,就是孫中山力薦的袁世凱。當時,孫中山帶領政府各部總長及各將校,共同來到了位於紫金山南麓的明孝陵。孫中山先生主祭,宣告漢族光復,民國統一。由司儀宣讀了祭文,並有軍樂隊演奏。當時的聲勢非常浩大,到場各界人士及軍士數萬人。當眾人聽到中山先生宣佈“漢族光復”的時候,無不歡欣鼓舞,雀躍歡呼。受邀參加的各國領事也稱讚不已。

孫中山大張旗鼓拜謁過明太祖朱元璋,你知道為什麼嗎?

這裡面有兩個疑問,一個是為什麼要拜謁明孝陵;二是為什麼沒有在第一次選舉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的時候對漢族皇帝行拜祭禮。

先聊第一個問題,為什麼要拜謁明孝陵?

孫中山大張旗鼓拜謁過明太祖朱元璋,你知道為什麼嗎?

中山先生早年在美國倡導宣傳革命的時候,曾加入了華人組織洪門的致公堂,被封為洪門的三把手,掌管執法。洪門成立之初是一個反清復明的組織,由明朝忠烈之士組建,企圖驅逐清室,恢復漢人江山。發展到清末,該組織反清復明的宗旨越來越淡化。在中山先生的倡議和引導下,洪門開始逐漸轉型,發展成為一個海外的進步革命團體,並得到了廣大華僑的認同,那時候,百分之九十的華僑加入了洪門。海外華僑積極支持中山先生的革命事業,踴躍捐錢捐物,更有不惜捐軀赴難之士。在中山先生組織的歷次暴動中,華僑成為中堅力量。

孫中山在辛亥革命中提出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口號,其實是“反清復明”民族主義的昇華,鬥爭的目標直指滿清皇權,革命理想更貼近大多數中國人的利益需求。

在革命成功之際,拜謁一位距離自己最近的華夏先帝,宣告“漢族光復”,是向世人宣示恢復中華,是一個件鼓舞人心的事情。雖然進入共和時代,不必再搞禪讓那一套老掉牙的形式,但起碼要明示自己組建的政權是中華正統。更主要的是對天下百姓有一個交代,過去講了太多的民主共和,恐怕當時的老百姓有的很難理解接受。但只需要領著文物大臣到明太祖墓前拜一拜,老百姓心裡立馬就透亮了許多。明白了,這是攆走了滿清,我們漢族人又掌權了。

孫中山沒有在自己被推選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的時候拜謁明太祖,因為時機不成熟。革命黨人舉事成功,中山先生尚在海外,一回到國內,立即被推選為臨時大總統。當時局勢很不明瞭,各省雖然宣告獨立,但真正能夠為之所用的力量並不多,基本都是牆頭草,見風使舵。而當時的力量對比,北方明顯強於南方。雖然已創立民國,但革命遠未成功,僅僅是露出一線曙光而已。像拜謁華夏先帝的這樣有意味的事情自然是無暇顧及的。

孫中山大張旗鼓拜謁過明太祖朱元璋,你知道為什麼嗎?

革命如果想以最小的犧牲換來最大的勝利,就必須要解決袁世凱的問題。袁世凱的問題,我們擇日再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