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富人热衷于让自己的孩子去留学?

教育平台号


想对这个话题发表一点看法。

不要武断下结论,出国留学的都是官二代富二代。真不是这样的。

因为身边有好些在国外读书、生活的。

有认识的大姐姐,双职工家庭,女儿读的悉尼大学生物学专业,回来进了阿里集团在北京的公司。

同事女儿,双职工家庭,也是悉尼大学,现在读硕士,找了当地的华人家庭的孩子结了婚。

亲戚的女儿,纯农民家庭,本地师院毕业,工作几年后,自己申请了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读研究生,已经毕业工作了,估计不会回来了。

领导的子女,还有在英国留学,毕业回来了。

同事的女儿(双职工),学的小提琴,为了申请北欧留学,紧急转修大提琴,去了瑞典哇?也是定居了。

最熟悉的一个朋友,双职工家庭,只有一个女儿,也是送到加拿大在中国的海外高中,大连枫叶国际学校读书,然后申请到加拿大留学了。当时,大家问她,只有一个女儿,怎么舍得扔那么远?她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能走多远走多远吧,见识见识世面,总归是好的。

至于孩子的学费呢?她说:我们跟女儿讲好了,爹妈给你存钱,也许拼了老命,可以存个一百万。这个钱,你是愿意拿去当学费开阔眼界呢,还是拿来当嫁妆找个普通男人嫁了过普通人的生活?她女儿选择了出去读书。于是,就出去了咯。

常听她说她女儿,在那边读书很辛苦。那边的大学,宽进严出,各种考试、小测,几乎每周都有,每次都要记入总成绩(GpA?)。因为学的医学专业,非常辛苦。从大一入系两三百人,淘汰到大二,只有一百多人了。常听她说她女儿跟他们哭鼻子。

所以,不要光靠媒体曝光的啥《公主我最大》,也不要相信留学生在外面各种花天酒地。每年至少五十万以上的留学生出去呢,都是混天度日吗?开玩笑!

我们没能出去开阔眼界,就不要妄自否定别的开拓者。要是没有“庚子赔款”那些莘莘学子,也许我们今天的历史还是另外一番书呢!


云是鹤家乡680


其实富人的想法是极为幼稚的,难道只有国外教育才是最好的吗?难道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就一定比牛津大学.斯坦福大学差吗?

马云就毕业于原杭州师范学院,他也没有出国留学,他不照样享誉全球。由此分析,学习学习不在于大学排名名次,而在于本人的好学钻研。

当然啰,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出国深造本无可厚非,但关健要摆正学习态度,切不可崇洋媚外,作为中国的学子,爱国是第一要素,毋庸置疑。


kkk156096999


关于这个问题, 李玲芬老师其实并不是特别同意。

因为在日常的留学咨询过程中,不仅仅是富人,家庭条件普通的人也是一样的想让孩子去留学。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一般来说选择出国的几种情形;

情形一: 孩子什么优秀,家长想让孩子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进修,更多的扩展自己的眼界。

情形二: 孩子不大适应国内的教育,家长想送孩子出去接受不同于国内的教育,从而更加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与爱好, 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以上两种情况是李玲芬老师常见的一些出国留学的一些情况。


留学李玲芬老师


夫妻双博,子女5个,全部外籍,二人在国内工作,老大龙凤胎,十岁独自去美国求学,不算富人,只是有留学经历,在国外学会了“学习”,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了学习方法,一天只睡5个小时,三年,阅读了大量文献,国内各种模仿国外的改革或是解读,其实都流于浅表,就和学人穿奢侈品一样,人家只是当一件普通衣服而已,国内部分人却贴上了身份地位的标签,教育没有标签可贴,只有按部就班,扎实的基础才是唯一的目标,读书就和吃饭一样,是必需品,而是必须是“无欲则刚”的必需品。

送孩子出去就是让他们去打牢固的基础,不贴任何标签,不攀不比,只为内修,其余的都是水到渠成的东西,至于老二老三他们三个以后一样要送出去,独立自主的观念已经深入到我们的家庭。没办法,这是思维方式问题


精灵兔宝宝


个人非常认同这个观点


pos机友圈


不外乎这些原因:一,国外大学水平高。尤其是美国和欧洲的名校,有较长的办学历史,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水平整体上高于我国大学。二,容易考上。国外大学一般是宽进严出。在国外,进一所类似清华北大水平的大学,相比在国内容易的多。三,开阔眼界。不一样的地域,不一样的语言,不一样的文化环境,对青年人的成长有好处。四,富人的优越感。五,富人们都很忙!没有许多时间与孩子相处吧!


用户4371874437019


第一,中国的大学严进宽出,不算严格意义上的精英教育。

第二,国外的大学宽进严出。别人真心是在读大学,混日子的混不出来。当然,你读是什么当地什么烂牌大学,我们就不说了。好点的大学,别人真心是在读书呀……我们的大学生是在睡觉呀。

我们的基础教育很厉害,但是大学教育差了一大截。现在一天改这样改那样的,我怕我们的基础教育都要落后了。学什么素质教育,只学皮不学骨的……一天说减负,我看减负没减到,歪风邪气减出来了……老师上课不教重点,全部去补课班学……


用户3552110201841


真心出去留学的,大多不是富贵人家子弟。回城知青的我们,当年只能拿出四万,再去筹借了四万才让孩子成行的。账面很清楚,报考申请近两万,缴纳学校罚款两万,机票一万,生活费备用金两万,行装一万。~~~现在许多富贵人家明白了传承家业还是靠后代自身底气的道理,这才安排子女出国留学。其中成功的也有不少。只是有些纨绔子弟烂泥糊不上墙,成了留学垃圾。


牛小歪


但凡有了经济基础,穿好的,吃好的,教育当然也想要好的,国内的教育存在城市的差异,促使教育的不平衡是客观的事实。激烈的名额竞争往往是分数,标准答案的填鸭,在这种现象下,让有了经济基础的父母自然就想走另一种路。
留学就这样蔓延开来,毕竟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经济是可以负担起国外高昂的学费的。早些送出去的孩子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所以我想这也是近些年热衷的原因吧。


教育生活杂谈


不光富人,应该穷人也想,留学创业制造资本,实为一生的大事。是否留学,这与相关的父母金钱是很重要,但真正最重要的还是人自己,象马云那种,由穷变富会很多很多。也可以预计,中国在过几年后,留学生会锐减,进口生会递增,必然中国教育也会走出世界先进的样人,并获人们的称赞。前几天报道说,英国十大明校拒招中国学子了,实为学生的损害,也实为学校的损失,无论怎样,中国的学生学校当自强不息,才是正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