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真的有那么重要吗?为什么?

未来探索菌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当然非常重要!因为,杂交水稻的推广使得我国乃至世界的粮食安全都得到了保障!

虽然,我们现在已经不用再为粮食短缺而发愁,但是在几十年前,实际上很多人最大的愿望就是吃饱饭。甚至直到现在,很多非洲国家人民的最大愿望也是吃饱饭。因此,依靠传统的种植方式,显然无法去满足对粮食的巨大需求。而杂交水稻显然是依靠农业科技来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才使得我们国家能够面对粮食危机。使得我们国家的人民再也不用经受粮食短缺的危机。所以,现在我们再也不用担心粮食短缺,反而开始担心由于营养过剩而造成的肥胖等问题。

而世界上很多国家,比如一些非洲国家目前仍然面临粮食短缺的危机。就需要进一步推广高产的杂交水稻技术,扩大其种植面积。唯有此,才能够使得很多非洲兄弟可以吃饱饭。从而使得非洲经济、政治和教育等都得到全面的发展。最终脱离贫困,解决温饱问题,甚至奔向小康。


地震博士


袁隆平院士给我国粮食安全战略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部分国人吹毛求疵总认为袁院士没那么大贡献,更有甚者因袁院士也开始利用转基因技术进行水稻研究而被其长期污言秽语的辱骂。借用网友的一句“都怪袁院士的增产水稻让其吃太饱了”。

一般的网友不认同的袁院士的巨大贡献的理由是目前国内的杂交水稻品种中,袁院士的品种占有率并不大,所以认为袁院士的贡献没那么大。那么简单的对比一下,现在的电灯都不是爱迪生生产的,那么爱迪生在电灯产业也没那么大贡献么?有这个疑问的亲们是没有分清原始创新的巨大贡献。若没有袁院士的杂交水稻技术问世,现在各个杂交水稻品种就如同空中楼阁是不会成为现实的。正是因为袁院士的原始创新工作的巨大贡献,后来的育种家才会在其技术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完善与发展选育出好的水稻品种。

至于污言秽语辱骂袁院士的人(一个财经大学的顾姓教授),你只会被扫尽历史的尘埃里,一点痕迹都不会留,而历史会给袁院士留下其应该属于他的一起光辉。


柳小庆


不请自来。记得本人当知青时,那时水稻亩产400来斤就好得很了,后来有了杂交水稻珍珠矮、广常矮,水稻产量有所上升,这两个品种主要是抗倒伏,缩短生长期,可增加一季种植,当时就感觉非常了不起。后来,袁隆平教授的杂交水稻越来越高产,如今大田亩产可达2000斤,也就是说现在一亩田的产量等于过去五亩田的产量,可以说杂交水稻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这是谁也否认不了的事实。现在的中国人口与本人当知青时已经翻了一倍,当时是七亿人口,现在十四亿。在耕地面积减少,人口海量增加的情况下,中国人比过去吃得更饱,袁隆平教授功莫大焉。最近又闻袁隆平教授的巨人稻、海水稻培育成功,将新增两亿人的口粮,袁隆平教授真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啊。本人是由衷地敬佩袁隆平教授的,他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还解决了世界上很多贫穷国家人民的吃饭问题,他的功绩怎么评价都不为过。


Wwbing


严肃认真不带感情色彩分析结论是:(1)杂交水稻=吃饱饭,言过其实;(2)袁隆平确实是中国农业领域贡献最大的人。

(1)杂交水稻=吃饱饭?

我国水稻播种面积4.5亿亩,总产量2.1亿吨,其中袁隆平发明的三系杂交水稻约佔总产量的40%,我们就假定它为一亿吨。杂交稻品种比常规稻品种增产20%。如果没有三系杂交水稻,水稻总产量应该减少2000吨。全国平均每人每年减少14公斤稻谷≈ 10公斤大米。从宏观层面看,我国粮食总产6.2亿吨,每年进口1.3亿吨。如果没有杂交水稻,则需要进口1.5亿吨。2000吨稻谷价值600亿元,两亿农户平均每户每年减少300元收入,这的确是很大的数字,但和是否能吃饱饭联系起来太夸张了。

(2)杂交水稻的贡献。

a) 在农业领域的单项成果中,杂交水稻是一颗耀眼的明星,堪比化肥和杂交玉米。 b)

袁隆平发现了水稻不育系,在全球首次将杂交水稻的概念变成农民的效益,提高了中华民族在世界科技发展中的地位。 c) 水稻亩产的提高,提升了中国水稻的国际竞争力。否则,我们需要更高的进口关税才能保护国内粮食市场。

有人造神不假,但这不是袁隆平的错。

欢迎讨论。


种田博士后


看到今天这个标题,我想来说两句,作为一个50年代过来的人,经历过吃野菜吃树皮的日子,上山下乡时也在农村呆过两年,那个时候忙忙碌碌一年下来,水稻的产量也就是五六百斤,交了公粮,卖了佘粮,大队在留一点,分到社员手里,就是100多斤谷子,再分点玉米,红薯,一年300多斤,粮食,不是农民,不勤劳,由于没有好的品种,产量低,人们根本就吃不饱饭,是袁隆平研究的杂交水稻,现在已经达到一两千斤,吃饱饭已经不是问题,可是现在有的人,罔顾客观事实,指责袁隆平院士的杂交水稻,对一个解决了世界人口吃饭问题的老科学家,在学术上,在网络上进行攻击,丧失了做人的底线,难道让人们继续过着吃野菜?吃树皮的日子就好吗?


卿山457


老子看写评论的有几个种过田?有几个看见过水稻,在此瞎鸡巴闹,袁老为当代米神、受后世敬仰,当之无愧,他从来都没说过自己如何伟大,是他一个人的功劳,国家表扬袁老,那是在他的带领下才有此成就,就如历史上每一个伟大的人都是有特殊贡献的,人民为感激他们,立庙,写传,受万代香火。老孑给质疑的傻B们科普一下,在杂交水稻没有时,是怎样种地的,田地,必须深耕,保持水深,育种一亩,就要一百斤种子以上,,采用搭棚火烝发,让它发牙,继尔移入弄好的田上,让它生长,一颗种子只发一根秧苗,长大些就又移入田里,每一窝要弄上一把秧苗,才能行,麻烦,它不会分裂,废力废种子,产量不高,不耐水耐涝耐虫病,一亩地就产个四百斤就很好了,饿肚皮,每亩留种都要一百斤以上,傻B们,剩下多少,稻草倒是很多,费力费种,吃不饱,就在旱地里种上作物,玉米,红薯,高梁,-年四季都在坡上干还饿肚子干得吐血。

有了杂交水稻一切解決, ̄粒种了可火分裂为一窝, ̄亩耍一斤种孑就够了,耐旱耐病,省时省力亩产高,敢天天吃干饭,l


铜梁胖哥哥


还是吃的太饱了!



潘发明3


对袁隆平的指责,实际上早就在网易这样的地方开始了。说什么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实际上极少,没起到作用;什么现在种植的基本上都不是袁隆平搞出来的品种;什么口感不好之类的。只是在最近加上了袁隆平生活奢侈,沽名钓誉什么的。总之就是一群外行的胡说八道或者别有用心的人胡乱叫嚣。

实际上这些人根本不知道袁隆平的研究是什么回事!

袁隆平的贡献在于育种领域的基础性研究和实践。其最大贡献在于首创性的利用单倍体嵌合水稻优良性状,从而一举解决了水稻这一作物育种过程中极易性状分离的问题。使得高产、抗病等优良特性得以稳定表现。在正确的方法下,人们得以很容易的,稳定的提高了产量。

一句话,袁隆平解决了根本性问题,使我们的能力上了一个台阶!

至于对其人品的攻击,那则是完全的无中生有。袁隆平88岁高龄,还天天在科研第一线战斗,重活和重复性劳动干不了了,这也是罪过吗?

袁隆平先生的家我去过,算不上奢华,他除了水稻,也没有太多的爱好。攻击这样的人,实在是不像话!


柔情之海


我是出生在40年代的人,经历过饿饭的长久日子,特别是1961年,由于当时的浮夸风和自然灾害,让中国的百姓饱尝了无饭吃的痛苦日子。记得第一代杂交水稻的名称大家称它为矮子粘(具体科学名称不详,也许是因为它植株矮才这样称呼),也不清楚是否是袁隆平所研发的,由于当时我们生产队的队长是个循规守旧的人,更本不相信科学,可临近的生产队就及时改换常规水稻为杂交水稻种植,年年丰收,分得的稻谷也越来越多,于是在广大社员的一片骂声中,我们的队长也终于被说服改种了杂交水稻,结果我们也丰收了。事实胜于雄辩!


旭宇源-6828


不重要,一点也不重要,行了吧?为什么现在国人开始出现一种自卑心理,崇洋媚外严重,把德国、日本制造吹上天,对自己的科技、文化都采取否定态度。

现在网上开始批判中医药、汉佛教、儒学、功夫、汉服、清朝、元朝,这些确实有两面性,有落后不好的一面需要批判。还有人说中国的120V电压标准落后,说中国的航天事业、超级计算机、高铁是烧钱没用,喷阿里巴巴、华为,骂小米、BYD。

但是最近怎么连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也开始喷了?有的人质疑“杂交水稻”的真实性与实用性,这个我不是很懂,是真的吃饱了撑着吗?是不是只要是中国的就得喷,只要是外国的就是香的,外国的月亮比较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