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之父、太赫茲之父、微波之父,盤點這所985高校走出的“國民英雄”

年過古稀後,依然到處奔走建議大力發展太赫茲領域研究,他是“中國太赫茲之父”——

劉盛綱;一生致力於微波科學技術研究,成果累累,他是“中國微波之父”——林為幹;在移動通信領域取得巨大成就,被稱為“影響人類通信生活的十個人”之一,他是“中國3G之父”——李世鶴。本期推送,小編為大家盤點幾位從電子科技大學走出的“奠基人”!

“中國太赫茲之父”:劉盛綱

1956年,二十多歲的劉盛綱離開了條件相對較好的東部地區,作為一名大學助教兼博士研究生來到成都電訊工程學院(現電子科技大學),開始了他的艱苦創業。

3G之父、太赫茲之父、微波之父,盤點這所985高校走出的“國民英雄”

劉盛綱曾3次向國家提出重大科學技術發展建議:第一次是1980年建議發展自由電子激光研究工作;第二次是1988年提出發展高功率微波研究工作;第三次,是年過古稀後奔走建議大力發展太赫茲領域研究。

2005年,由劉盛綱主持召開的第270次香山科學會議,終於確定我國太赫茲科學技術的新發展。此後,他堅守在一線,完成眾多研究成果。2012年,已79歲的劉盛綱還在世界頂尖物理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發表論文,公開新發現,被贊為“國際太赫茲先驅”和“中國太赫茲之父”。

“中國微波之父”:林為幹

林為幹,中國科學院院士、原成都電訊工程學院副院長、電子科技大學教授。

3G之父、太赫茲之父、微波之父,盤點這所985高校走出的“國民英雄”

作為我國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學科的主要奠基人,林為幹一生致力於微波科學技術研究,在閉合場理論、開放場理論和鏡像理論方面作出了卓越貢獻。他出版著作四部,發表重要學術論文300多篇,曾先後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等多個獎項,被國內外同行尊稱為“中國微波之父”。

林為幹先生在微波領域的傑出貢獻,得到了國際學術界的充分認可。他於1990年被聘為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電磁科學院院士,2003年被美國伊利諾伊理工學院授予名譽博士學位。

“中國3G之父”:李世鶴

李世鶴,1963年畢業於成都電訊工程學院(現電子科技大學),因在移動通信領域取得的巨大成就,他被稱為“影響人類通信生活的十個人”之一、TD之父、中國3G之父。

3G之父、太赫茲之父、微波之父,盤點這所985高校走出的“國民英雄”

上世紀80年代,有這樣一個觀點幾乎無人相信——“21世紀是無線通信的世紀”,但是李世鶴敏銳地意識到,移動通信是未來中國通信事業發展的“突破口”。當看到美國高通公司研製出新制式CDMA(碼分多址),解決了第三代移動通信面對的最大問題(即無線電頻譜不夠用,需要提高效率)時,李世鶴心裡湧動著超越它的激情。

經歷重重考驗之後,李世鶴迎來了“柳暗花明”, 2008年12月,國家發放許可,由中國移動運行李世鶴參與研發的TD-SCDMA網絡。到2013年初,TD用戶超過1億,在李世鶴看來,“這是我國第一次完成國際標準並實現規模應用,這說明我們並不比任何一個國家差”。

3G之父、太赫茲之父、微波之父,盤點這所985高校走出的“國民英雄”

電子科技大學作為電子通信領域唯一一所985高校,自“出生”以來就與中國的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緊密聯繫在一起。電子科技大學原名成都電訊工程學院,是1956年在周恩來總理的親自部署下,由交通大學(現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華南工學院(現華南理工大學)的電訊工程有關專業合併創建而成。60多年來,學校以“頂天、立地、樹人”為科研工作定位,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努力構建“三足鼎立”(軍事電子科研、以國家各類基金為代表的基礎研究、與企業合作為主體的應用技術研究)的科研架構,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眾多人才,如:網易的丁磊、華為的孫亞芳等,對此,不少網友表示:“電子科技大學撐起了中國信息產業的半壁江山”!

關注“成電招生”頭條號,獲取關於985、211、“雙一流”建設A類高校——電子科技大學的最新精彩資訊!

素材整合自電子科技大學新聞中心、電子科技大學官微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