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所“沒有圍牆的學校”——營地教育不是“玩玩而已”

這所“沒有圍牆的學校”——營地教育不是“玩玩而已”

假如你流落到一個荒島上,只有你一個人,你會怎麼辦呢?

有人說,大聲呼叫救命?沒人聽得見,還可能嗓子喊啞,體力透支。行不通。

有人說,在島上擺個大大的SOS,寄希望於救援機能看到?問題是手機在船被海浪打翻時壞掉了,報不了警。那個SOS就像是向命運發出的求憐憫信號,只能靠運氣,還不知道要等幾日才能被人看到。


這所“沒有圍牆的學校”——營地教育不是“玩玩而已”


有人說,只能自救,先活下來。要生火。

可是,我們調動了九年義務教育到大學本科的所有知識,只想起了歷史課本里那個著名的成語——鑽木取火。


這所“沒有圍牆的學校”——營地教育不是“玩玩而已”


但是,鑽木取火是行不通的。因為當初鑽木取火的主人公,是我們的老祖先猿猴,上肢極度發達,再看看我們的小細胳膊,鑽木的速度根本達不到起火的速度。很可能是火沒點著,體力已消耗一大半了。

還是一位教育專家的辦法靠譜,她說,找一根乾的樹幹,一頭劈開,並用東西將裂縫撐開,塞上引火物,用一根長約兩尺的藤條穿在引火物後面,雙腳踩緊樹幹,迅速地左右抽動藤條,使之摩擦發熱,就將引火物點燃了。

這是槓桿原理的運用。

這所“沒有圍牆的學校”——營地教育不是“玩玩而已”

可是,我們大多數人很難一下子想起來,更別說運用了。

是我們知識量不夠嗎?不是。

但是,為什麼我們做不到從我們的知識庫裡靈活調用呢?因為我們學的時候,沒有情景應用,就是單純的書本知識學習。


這所“沒有圍牆的學校”——營地教育不是“玩玩而已”


可能有人會說,一個人流落到荒島上的幾率也太低了,幾乎為零。但是,我們在生活中遇到的一個個新的棘手問題,其實就是一次次荒島求生問題,一切目的都是為了更好地活下來,以及怎麼樣活得更好。這不就是我們最需要教給孩子的嗎?


這所“沒有圍牆的學校”——營地教育不是“玩玩而已”

目前中國的教育仍然過多關注知識學習和學科成績提高,而忽視孩子成長中的直接體驗,包括情緒、生存能力、創造力、領導與協同、心靈成長、同理心、社會責任感等。要扭轉這些情況,僅僅靠課堂教育的形式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深刻情感體驗的營地教育,才能逐漸地內化一個人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


這所“沒有圍牆的學校”——營地教育不是“玩玩而已”

營地教育就是融會各領域知識,注重各學科之間的關聯和生活運用,培養孩子的思維、創造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現代營地教育

現代營地教育誕生於美國,經過150多年的演變和探索,美國營地協會(ACA)對此的定義是:一種在戶外以團隊生活為形式,並能夠達到創造性、娛樂性和教育意義的持續體驗。通過領導力培訓以及自然環境的薰陶幫助每一位營員達到生理、心理、社交能力以及心靈方面的成長。


這所“沒有圍牆的學校”——營地教育不是“玩玩而已”

雖然孔聖人早在兩千多年前就帶領弟子周遊列國,在實踐中學習,但在私塾和科舉的體系中,這種模式逐漸被淡忘,書本成為了至高無上的知識來源。與傳統的興趣班、補習班相比,現代營地教育有什麼特殊之處?對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帶來什麼啟示呢?


這所“沒有圍牆的學校”——營地教育不是“玩玩而已”

營地教育是校外教育的重要形式,是一所沒有圍牆的學校,讓其成為素質教育的主要載體,在目前既是現實的需要,更是社會發展的重要途徑。

很多家庭認為營地教育就是單純地玩,或者營地教育就是戶外運動。在胡稚看來,營地教育是一個培養能力的特殊場景,營造一個小型社區,通過精心設計的遊戲、挑戰、實踐活動,鍛鍊他們的與人溝通的社交能力、自我勞作的自主能力、開闊視野的思維能力。在這裡沒有說教,體驗式學習的天然屬性讓學習者迅速沉浸其中。


這所“沒有圍牆的學校”——營地教育不是“玩玩而已”


與傳統教育不同,營地教育的意義在於課本之外的學習。你的同伴不是競爭者,而是合作者。通過上百種的營地活動,讓孩子在自然、真實的環境中,與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國籍的人,一起生活14天、一個月,甚至是7周的時間。從活動中學習,從生活中學習,從同伴那裡學習,從導師那裡學習,並收穫可以轉移的“軟能力”。

營地教育給孩子帶來了什麼?

讓孩子學會獨立

參加營地教育是讓孩子學會獨立的極佳方式。在營地期間,沒有家長每天提醒孩子疊被子、刷牙、吃健康的食物等等。在孩子離開父母的期間,所有的事情他們需要自己獨立去完成。這就是為什麼大部分的家長反映說,孩子在參加營地教育回去以後變得獨立和自立了。

這所“沒有圍牆的學校”——營地教育不是“玩玩而已”

幫助孩子發現和發展興趣

營地教育會迫使孩子們離開他們舒適的家,讓他們接受新的事物。孩子可能一開始對這些不熟悉,但是孩子們接觸新事情的過程中,會慢慢發現他們新的愛好和興趣所在。可以找到他們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這有利於培養興趣,發展他們的特長。


這所“沒有圍牆的學校”——營地教育不是“玩玩而已”


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

讓孩子個性得以張揚,打開心靈的樊籬,增強交際能力和交流慾望。孩子在戶外會更加主動與其他小夥伴交往。愛玩是每個孩子的天性,一起快樂玩耍的過程中,不僅身心更加舒暢,也可以提高與人交流的能力。孩子們會跟其他人進行團隊合作,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他們將會學會溝通、學分共享、學會包容忍耐。

在營地,孩子學會如何做選擇

他們需要自己決定我午飯該吃什麼?我是去游泳還是去打排球?我是該選擇住上鋪還是下鋪?在營地中,孩子每天都需要自己做各種各樣的選擇,並學會為自己的選擇負責,這對於一個十幾歲的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教會孩子放慢腳步,欣賞生活

讓孩子從“低頭e族”成為仰望星空的新一代。很多寄宿營地是不允許帶電子設備的,包括手機、ipad等等。這聽起來對孩子是非常苛刻的,但是,它能夠讓孩子擺脫這些電子設備對於思想的束縛,自然的神奇會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觀察能力,美麗的星空、高山流水、四季變化、地域氣候的差別等,有利於孩子去認知真正的世界。


這所“沒有圍牆的學校”——營地教育不是“玩玩而已”


讓孩子學會感恩

孩子總是有一種依賴父母的天性,從小到大,很多事情都是在父母的幫助下完成,這自然而然的讓孩子養成了一種認知習慣,那就是無論父母為我做什麼都是應該的。當孩子在夏令營的時候,他們不得不凡事都依靠自己去完成,在做這些事情的過程中,他們將瞭解到父母的辛苦與不易,從而學會感恩。


這所“沒有圍牆的學校”——營地教育不是“玩玩而已”

這所“沒有圍牆的學校”——營地教育不是“玩玩而已”

這所“沒有圍牆的學校”——營地教育不是“玩玩而已”

這所“沒有圍牆的學校”——營地教育不是“玩玩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