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讓同一班級的學生給其他學生批改作業或者試卷,對此你怎麼看?

回不去的從前AA


我當年上學的時候也幫老師批改過卷子,主要是選擇、填空題。當時覺得還挺自豪的,因為這好像是一種榮譽。高中的時候,因為每天做題(卷子)特別的多(印象中最狠的一次是一個星期,做了50多套主科卷子),老師根本沒有時間給你批改。所以不少老師都會採取同桌互換試卷,老師講解,同桌彼此批改的方式。

我孩子現在四年級,我記得去年的時候,他也幫老師批改過卷子,也是選擇和填空題。我之所以知道這件事情,是因為孩子有一天帶回來一隻不屬於他的紅色的筆。我問過之後,他告訴我,這是老師給他幫忙批卷的獎勵(那段時間應該是各種活動很多,而且是臨近考試階段,老師忙的批改不過來了)。可以看得出來,孩子很自豪、很高興。

說到這裡,我又想起來孩子爺爺曾經說過的他年輕的事兒(我是無從考證真偽)。按照我父親的說法,他那個時候(70年代末)上大學,因為成績好,別說是替老師批作業了,他還替老師上過課呢。

所以結合我們祖孫三代的經歷來看我對老師讓學生批改作業或者試卷的行為不是很排斥。

我也比較相信老師不太可能把一些主觀題交給孩子們去批改。一般來說,也就是批改的選擇,填空題,判斷題。而且我也不太認為老師讓孩子們做完了試卷、作業發現問題之後老師不會進行總結的。如果真的不關注孩子們的掌握情況,那又何必給孩子們發試卷呢對不對?

現在正好是期末複習季,孩子每天的作業很多,天天做試卷,而且在我看來有很多都是一些重複重複在重複的基礎知識。花這麼多時間在這上面,我還是覺得挺浪費時間的。但是孩子老師每天還是得孩子們認真講解,別問我是怎麼知道的,因為我每天都要給孩子簽字。看到卷子上那密密麻麻記錄的重點、拓展等知識點,我絕對相信老師在講解這一份試卷的過程中,是做了大量準備工作的。

當然了,我也不是那種絕對會支持老師任何行為的人。

假如說這個老師讓學生替他批改完之後,他並不再進行歸納總結以及講解,那麼我認為這種行為是必須嚴令禁止的!雖然我相信這種事情的概率很低。

總的來說,我不覺得這是一件多麼大的事兒。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在同學之間相互批改試卷應該在現實的教育實踐中並不是什麼新鮮事情,讓學生之間批改試卷在筆者上學的時候,我的老師就曾經用過這樣的方式,而且他的這種方式也讓我學到了很多,也體會到了很多的感觸。對於這件事情,筆者談談自己對於這件事情的理解。

當時老師讓我給同學批改試卷的時候,自己非常好高興,因為這是一種當老師的幸福體驗,那時候老師就是我心目中最偉大的人,就是我的偶像,每天做夢都一樣自己有朝一日可以成為一名教師。那時,我們每個人都是很珍惜批改同學試卷的機會,因為這種機會是很難得的,對於同學試卷上的每一個題目都會認真仔細的批改,不會遺漏任何細節。



在批改同學試卷的過程中,我也會從他的身上學到不少,比如看到人家寫的字好,就會主動的反省自己,提醒自己今後要練好字;看到人家沒錯,自己卻做錯了,就會有種羞恥感,提醒自己一定要好好改正;看到自己的成績要比別人要高時,心中也是很自豪,對自己的自信心又是一次增強;……


記得那時候老師讓我們相互批改試卷時,其實也是在給我們講解試卷上的每道題目,在講解每道題目時,也會統計同學們的對錯情況,如果錯的少就講得簡單點,錯的多就細講講,這也是教育實踐中效率提高的一種體現。

對於同學之間批改試卷的問題,筆者認為只要教師能在保證學生學習質量或者學生對整張試卷題目吃透悟透的前提下,可以選擇這種方式。既能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又可以提高教學的效益,何樂而不為呢?


東愛雨小公



看一同行友友答了題,被噴,我心裡實在有些不舒服,我想即使有人噴,我還是得發表一下我的看法,不為別的,只為眾多的教師同行。

我實在不明白,老師叫孩子改作業與老師的責任心有多大的關係。

其實我覺得最有發言權的應該是我們的孩子,看看他想不想去幫老師改作業,看看孩子在改作業中有什麼收穫。

1、孩子改作業的積極性比較高

孩子,特別是小學生,特別喜歡和渴望幫助老師做事(反正我教的學生如此,一看老師需要把作業報辦公室,就爭先恐後幫忙,看老師試卷改好後,需要統計分數,也趕來幫忙,甚至發作業本就會爭搶)。如果讓他們幫老師改作業,當小老師,他們心裡還指不定有多高興呢!

2、學生改作業仔細,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

記得我小時候也經常幫老師改作業,那時,我會瞪大眼睛,一個字一個字看,生怕出錯,這對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很有好處。

而老師改,有的時候因為的確太多,老師的時間和精力有限,再加之老師批改作業速度相對較快,這中間難免會偶爾出錯。

3、學生改作業對他是提高

孩子們改作業是對孩子知識掌握情況的一個檢測。當孩子自己做的題與答案有不同時,他肯定會思考自己怎麼錯了,錯在哪裡了,有的下來之後還會翻翻書,向別人請教。

在特定環境下掌握的知識更不容易遺忘,這難道不是對孩子的一個提高嗎?



說到這裡,肯定有人又義憤填膺,又覺得我是在為自己的懶惰找藉口,先別急著生氣,接下來,我會說說老師在什麼情況下叫學生改作業。

1、老師教學任務太過繁重,時間與精力不足

上學期,因為同事請產假,學校語文老師緊缺,我擔任兩個班的語文教學,還擔任班主任,一週28節課。只是備課、上課就忙得夠嗆,作業在我自己批改後,學生糾錯會叫組長檢查,批改。

試想一下,平均每天接近六節課,我還有多少時間來改作業,不叫學生幫忙,早就累死了。

一學期下來,並沒影響孩子的成績,平均分都在85分以上,對於農村學校,應該不全太差吧!

2、批改家庭作業

課堂作業一般會是老師自己改,但是家庭作業很多時候老師不可能做到親力親為,但孩子們做了不可能不批改,不檢查,於是就會交給組長或成績比較好的孩子。一方面既檢查了孩子們的作業,另一方面也培養了孩子的自主能力,當然也減輕了老師的負擔,老師可以把時間用來備課、輔導等。

3、客觀題學生參與批改

很多學科裡,特別是數學和英語(針對小學生說)客觀題佔了很大比例。這種時候老師可能會叫學生幫忙改作業或試卷。先給學生一個標準答案,對照答案讓孩子批改,對孩子也是一個鍛鍊。

每一行都有每一行的不容易,還是請友友們多多理解我們的同行吧!不為別的,只為一個共同的任務——把孩子教育好,對老師多些寬容,不要因為極個別的老師而對教師群體產生不滿,這樣的話,那麼怎麼實現家校合一呢?我們的教育就會真的看不到明天。



我是語文教育楊柳依依,關注語文教育,關注孩子健康成長!


語文教育楊柳依依


  • 瀆職。批改作業是老師的本職工作,如果老師不想批准作業而是交給班上其他同學來批改作業的話,老師的這種行為有瀆職的嫌疑。記得我上小學三年級的時候,那時候每個班上有40多個學生,而班主任就可能不喜歡彼此批改作業就喊了班上幾個學習比較好一點的同學,讓他們來批改班上學生的作業,我覺得雖然這樣可能會減輕老師的一些負擔,但是批改作業的話,本身就是教師的本職工作,教師通過批改作業能夠了解到當天學生的哪些地方,瞭解的不是很深,這樣第二天上課的時候就會有針對性的進行補充,假如教師讓學生們去修改這樣的作業的話,就是就無法完全的掌握學生們的學習狀態。



  • 浪費孩子時間。如果是小學生的話,如果老師讓我學習較好的同學去批改作業的話,學生們其實也有愛玩的心,如果讓他們去批改作業的時候,他們心裡面其實也是不太情願的;如果是初中生高中生的話,他們每天都有大量的課業負擔,如果是讓他們去修改作業的話,會浪費掉學生們的很多時間,他們自主學習的時間就相對較少了。

  • 其實出現這樣的狀況,學生們也是挺無奈的,因為他們如果不願意去批改作業的話,老師可能會為難他們;如果學生們把這件事情捅到校長那裡的話,老師以後也可能會對學生不利。

  • 之所以可以出現這些老師讓學生去批改作業的現象,主要還是老師懶惰心理作祟,學校方面應該加大力度來查處這樣的現象。

饕餮視聽


昨天我接我女兒放學的時候,她跟我說:我今天下午手工課沒上成,數學老師叫我去幫他改作業了,我們張老師太懶了。

我當時就告訴女兒:老師讓你去幫他改作業,是信任你,也是培養一下你的能力,改作業的時候你也得到了鍛鍊,不能說這是老師偷懶。

不得不承認有一部分老師確實是想偷個懶,讓學生幫自己把試卷和作業改了,但是大部分老師的初衷並不是這樣,是為了培養孩子的能力,因為這一部分孩子學習已經沒什麼問題,老師會培養他們其他方面的能力。並且,這些被老師叫去批改作業的孩子在其他孩子眼裡是優秀的,能起到一個引領作用,孩子自己也會有一定的優越感,會有激勵作用。


家長大可不必小題大做,只要不是經常讓孩子批改作業影響到孩子的學習,把它當做對孩子的鍛鍊也是不錯的,如果確實影響到孩子的學習或者其他方面,可以和老師溝通交流,不是一個難解決的問題。



微酸丶梅子


謝謝您!我非常反對也特別看不起讓學習好的學生給其他學生批改作業或檢查作業的老師,我覺得他太懶惰了,太不負責任了。這樣做對學生不好,家長意見也很大。我上班時,上午考試完了,下午我不喝水,不去衛生間也要把我應該看的部分看完,把分總好,平均分算好,我才鬆了一口氣。課堂作業,像寫生字簡單的作業,學生邊寫邊看,作文,有大作文,小作文,。大作文兩週一篇,小作文兩週一篇,我們學校很大,是重點,校領導要求很嚴,大作文必須有總批,眉批和橫批,最後寫一個“閱”字是不行的,每個班都是七八十個人,光這一項工作量很大,我有時說“作文像一條毒蛇一樣纏的我不能動”,在校時間不夠用晚上帶回家看,幾乎每天都有家庭作業,小組長收上來一大摞,我也要親自看,不親自看怎麼了解學生存在什麼問題,怎麼總結作業情況,怎麼給學生評講?老老實實說,讓學生看作業的老師是少數,這小數的老師有個別的屬於手慢,有很多是不負責任,是懶惰,如:作文,學生寫完了,不抓緊時間看,到又要作文了,他急了,只能光寫“閱”,讓學生幫他寫。這樣的老師,他的教學成績不會好的!家長還不敢跟校領導反應,時間長了,倒黴的是學生。誤人子弟也!


龍德


我個人作為老師是不贊同的。但確實有很多這樣的老師。

一般這樣做的老師,出於兩個目的。

1、完成學校任務。

每個學校都有老師教學的考核。檢查備考、聽課、批改作業情況。

有的老師為了完成任務,收上作業自己批改幾本,瞭解作業情況,剩下的就叫學生來批改。

2、為了不被學生及家長說。

現在的家長都很關心孩子學習,經常會問孩子有沒有作業等問題。

如果一個老師不佈置作業,孩子該科目成績又差,家長們會向學校反映的。

有部分老師就天天佈置作業,叫課代表或是該科成績好的學生來批改作業。

這種情況我個人不贊同也從沒有這樣做過,但一般這樣做的老師都是有教學經驗的,他們批改幾本作業就已經掌握了學生的學習情況。至於來批改作業的學生,課代表也都很願意。

所以總結來說,個人觀點,這種現象一直都有,正常,理解這樣做的老師,但自己還沒有這樣做過,也不打算這樣做。


凱米思琪老師


學生互相批改作業或者試卷沒有什麼不好,學生批閱有時候比教師改效果要好的多。

學生互相批閱試卷

對於平時的檢測試卷同學互相批閱節約時間,快速高效。尤其畢業班複習時大量的模擬試卷,如果要老師當天批閱當天講解比較困難。普通班50份左右的試卷快速閱要一上午的時間,如果有作文就更慢了,一般要第二天才能講解。如果讓學生批閱會怎麼樣呢?比如同桌互交換相閱,課堂上教師公佈答案,遇到共性的問題統一講解,而且錯了多少學生能得到快速地反饋,在教師講解的過程中學生既掌握了知識又完成了試卷的批閱,還能夠讓學生看到別人的答題情況是一舉多得的事情。

學生批閱作業

藍老師也嘗試過讓學生偶爾互相批閱作業,但是效果不理想。學習好的同學批閱還行,但是一部分學生亂閱。不過一次作文批閱還是收穫不小,在一次習作前,藍老師先讓學生自擬草稿,然後自己找夥伴批閱,要求可以修改,結果這次的作文正式作業不但錯別字少而且語句比較通順,病句比平時少的多。

學生批閱作業或試卷只能作為教學補充,不能全部代替。

批閱作業和試卷是教師的常規工作,不能推給學生。不反對在適當的時候讓學生批閱,但絕不支持完全讓學生批閱。畢竟學生批閱會出現很多錯誤,有效的信息不能得到及時反饋。


藍老師看教育


我個人覺得,我們讀書時老師也叫我改作業,那時負責可認真了,把它當成一項光榮的任務來完成。我們讀書時,從小學到中學,改作業有好多種,同桌互改;組和組對換改,叫成績好又負責任的同學改,像聽寫,聽玩後同桌互改,及時改正了錯誤的同時加深了對生字新詞的鞏固。還有的試卷也一樣,組和組對換改,效果也很好。肯定的是,不管用哪種方法改,我的老師都會收回去核查,還會做好筆記,誰做得好,誰需要改進,哪些地方做的正確率高,哪些知識點需要再鞏固練習。一年級的孩子改試卷,可能年級小了些,但可以有針對性的讓孩子改,比如判斷正誤題,比如口算題,其他的孩子老師自己批改的好一些。


雲慧80706


批評題主,提問不細緻,如果你想問,老師所有的作業都自己不批,讓孩子互批,所有的試卷也是如此!那這樣的老師絕對是不負責任的!瀆職!

但是!如果只是一些小作業,小練習還是屬於正常的教學方式。

學生之間的互批作業、試卷並不是常態,更不會是重要的考題類。只是老師為了能夠騰出更多的講題時間給孩子的一種學習鞏固複習的模式。

個人能理解並認同老師這樣的做法。

我們小時候讀書也有過一些隨堂練習、默寫之類小練習,老師要我們互批的做法。

互批互評共同糾錯是一種鞏固複習的方法。

孩子會在批改別人的錯誤上,進一步認識到錯誤原因,加以避免就範。就算自己沒錯,別人錯了,也可以重複吸取錯誤的教訓。再聽老師分析解題,加強理解和鞏固。

所以,那些斷然說老師不負責任、瀆職的,還認證“教育磚家”的,不要只閱讀不思考,妄下結論。其實,頭條上害不少提問者問出來的問題本身就有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