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證券:緬甸錫精礦供給不可逆下滑 奠定“錫牛”基礎

中泰證券認為,緬甸錫精礦供給不可逆下滑,奠定“錫牛”基礎。決定錫價走勢的核心在於供給側,緬甸錫精礦趨勢性下滑奠定“錫牛”的邏輯起點,其中,2018 年以結構邏輯為主,此後將逐步過渡到總量邏輯。從緬甸當地資源本身來看,三大變化決定供給能力出現不可逆下滑:首先,開採品位,由最初的10%以上,逐步降至 5%,已至當前的 1.5%左右,品位的大幅下滑,從根本上決定金屬產量的下降;其次,開採方式,此前主要採用技術、投資門檻均較低的露採,當前已經全部轉入洞採,而井下通風以及排水等均需要大量的資金和技術投入,且原礦產出量顯著下滑;再次,選礦方式,最初當地以重選為主(氧化礦),當前已經逐步轉變為浮選(硫化礦),精礦粒度降低,影響冶煉端金屬回收率,在處理等量原料的前提下,亦導致精錫產量下滑。由此可見,緬甸錫精礦供給下滑具有不可逆屬性,將成為奠定“錫牛”行情的底層邏輯。

短期驅動力則來自於集中檢修對供給端帶來的衝擊。錫業股份發佈公告,將開展為期不超過 50 天的檢修(常規檢修時間為 40 天),預計將對商品錫錠帶來 3000 噸量級的影響;而箇舊自立礦冶由於原料供應緊張,將對部分設備開展為期 30 天的停產檢修。行業內大企業的相繼停產檢修,印證原料緊張已傳導至精錫環節,並進一步強化供給收縮預期。

從庫存週期,看漲價持續性。庫存是判斷漲價持續性的核心指標。從原料庫存表現來看,ITA 數據顯示,2017 年 7 月緬甸當地大約有 200 萬噸左右的原礦庫存(品位約為 2%左右),目前當地原礦庫存降至約 40 萬噸水平,且消耗速度正在加快。產業鏈庫存低位繼續向下有望進一步增大價格彈性空間,錫價趨勢向上,值得持續重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