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武術大師如雲,為何沒有人蔘軍殺鬼子?金庸早已給出了答案


民國時武術大師如雲,為何沒有人參軍殺鬼子?金庸早已給出了答案

如今中國武術界,所謂的“大師”層出不窮,真正的大師寥寥無幾。當然,如今人們在提起武術大師或武林高手時,總會想起晚清至民國這段歷史中的大師們,比如大家熟悉的霍元甲、呂紫劍、李書文、王薌齋等等。

這些武術大師都有一個特點,要不擊敗了西方大力士引起轟動,要不一掌擊斃了日本浪人。關於擊斃日本浪人,有著“長江大俠”之稱的呂紫劍曾表示,當時他和一名名叫山井秀夫的日本浪人決鬥,“我行走如飛,一個黑虎掏心打在他左心臟,他的嘴角流出了血抱拳跪在地上,不一會兒就倒下去了。”

民國時武術大師如雲,為何沒有人參軍殺鬼子?金庸早已給出了答案

再比如王薌齋,此人是近代中國著名的實戰拳法大師、大成拳的開創鼻祖。當年日本柔道六段八田一郎要求與王薌齋比武,兩人用手腕比試,誰知兩人一接觸,八田一郎就被王薌齋腕力抖得騰身離地。

此後,又有日本當時柔道五段、劍道三段的澤井健一前來比試,還是失敗。隨後,澤井健一轉而拜師王薌齋,後回到了日本,成為日本武術界公認的“武聖”。

民國時武術大師如雲,為何沒有人參軍殺鬼子?金庸早已給出了答案

類似於呂紫劍、王薌齋這樣的傳奇經歷,數不勝數。於是,一個問題產生了:既然這些武術大師們如此厲害,為何不參軍抗擊日寇,或者進入部隊指點士兵,做個武術教官?其實,武術大師們不參軍,也是有苦衷的。

並不是人們想象的那樣,抗戰期間一些武術大師是為抗戰做過貢獻的,李堯臣就是其中的佼佼者。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第29路軍準備迎擊日寇,這時副軍長佟麟閣特請李堯臣到部隊中去指導大刀隊。

民國時武術大師如雲,為何沒有人參軍殺鬼子?金庸早已給出了答案

在李堯臣的指導下,29路軍將士將大刀的優勢發揮的淋漓盡致,尤其是在喜峰口戰役中,砍殺日寇近百名。對於絕大數當時的武術大師來說,雖然有報國的豪情,但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因為已經不是冷兵器時代了。

剛剛辭世的武俠小說宗師金庸先生,就給出一針見血的解答。金庸曾在小說《天龍八部》第二十七回《金戈蕩寇鏖兵》中寫道,“這般惡鬥,我生平從未見過。一個人任你武功天下無敵,到了這千萬馬之中,卻也全無用處,最多也不過自保性命而已。這等大軍交戰,武林中的群毆比武與之相較,那是不可同日語了。”

民國時武術大師如雲,為何沒有人參軍殺鬼子?金庸早已給出了答案

試想,打仗可不是單打獨鬥,到了近代更是熱兵器時代,武術逐漸承擔起養生功能。

參考資料:《天龍八部》、《民國時期的武術大師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