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武术大师如云,为何没有人参军杀鬼子?金庸早已给出了答案


民国时武术大师如云,为何没有人参军杀鬼子?金庸早已给出了答案

如今中国武术界,所谓的“大师”层出不穷,真正的大师寥寥无几。当然,如今人们在提起武术大师或武林高手时,总会想起晚清至民国这段历史中的大师们,比如大家熟悉的霍元甲、吕紫剑、李书文、王芗斋等等。

这些武术大师都有一个特点,要不击败了西方大力士引起轰动,要不一掌击毙了日本浪人。关于击毙日本浪人,有着“长江大侠”之称的吕紫剑曾表示,当时他和一名名叫山井秀夫的日本浪人决斗,“我行走如飞,一个黑虎掏心打在他左心脏,他的嘴角流出了血抱拳跪在地上,不一会儿就倒下去了。”

民国时武术大师如云,为何没有人参军杀鬼子?金庸早已给出了答案

再比如王芗斋,此人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实战拳法大师、大成拳的开创鼻祖。当年日本柔道六段八田一郎要求与王芗斋比武,两人用手腕比试,谁知两人一接触,八田一郎就被王芗斋腕力抖得腾身离地。

此后,又有日本当时柔道五段、剑道三段的泽井健一前来比试,还是失败。随后,泽井健一转而拜师王芗斋,后回到了日本,成为日本武术界公认的“武圣”。

民国时武术大师如云,为何没有人参军杀鬼子?金庸早已给出了答案

类似于吕紫剑、王芗斋这样的传奇经历,数不胜数。于是,一个问题产生了:既然这些武术大师们如此厉害,为何不参军抗击日寇,或者进入部队指点士兵,做个武术教官?其实,武术大师们不参军,也是有苦衷的。

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抗战期间一些武术大师是为抗战做过贡献的,李尧臣就是其中的佼佼者。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第29路军准备迎击日寇,这时副军长佟麟阁特请李尧臣到部队中去指导大刀队。

民国时武术大师如云,为何没有人参军杀鬼子?金庸早已给出了答案

在李尧臣的指导下,29路军将士将大刀的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尤其是在喜峰口战役中,砍杀日寇近百名。对于绝大数当时的武术大师来说,虽然有报国的豪情,但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已经不是冷兵器时代了。

刚刚辞世的武侠小说宗师金庸先生,就给出一针见血的解答。金庸曾在小说《天龙八部》第二十七回《金戈荡寇鏖兵》中写道,“这般恶斗,我生平从未见过。一个人任你武功天下无敌,到了这千万马之中,却也全无用处,最多也不过自保性命而已。这等大军交战,武林中的群殴比武与之相较,那是不可同日语了。”

民国时武术大师如云,为何没有人参军杀鬼子?金庸早已给出了答案

试想,打仗可不是单打独斗,到了近代更是热兵器时代,武术逐渐承担起养生功能。

参考资料:《天龙八部》、《民国时期的武术大师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