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綠色發展 湖州深入實施“五未”土地處置專項行動

2018-11-28 11:41 | 浙江新聞客戶端

助力绿色发展 湖州深入实施“五未”土地处置专项行动

湖州城市新貌

近日,位於德清工業園區的湖州天豐電源有限公司,正在實施新增3億瓦時鋰離子電池生產線項目,機聲隆隆,一派忙碌,項目用地就是原先閒置的近20畝土地。“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給企業帶來了發展機遇,湖州‘五未’土地處置專項行動,為企業發展騰出了空間。”湖州天豐電源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該項目計劃今年年底完工,投產後預計整個產能翻一番。

盤活存量用地,騰出發展空間。“五未”土地是指“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盡、建而未投、投而未達標”等低效用地。自2017年底開始,湖州開展“五未”土地處置專項行動,通過土地供給側改革,以用地結構調整優化,引領產業轉型升級和佈局優化,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截至今年9月底,湖州市累計排摸各類“五未”土地97042畝,累計消化處置61851畝,讓這些閒置低效存量土地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實現資源集約節約,促進湖州經濟高質量發展。

源頭嚴控 創新理念把好用地關

湖州,北瀕太湖,南接杭州,西依天目山,是典型的江南水鄉。作為“兩山”理念的誕生地,近年來,湖州生態環境優勢吸引投資項目紛至沓來,土地瓶頸問題卻日益凸顯。2017年,湖州市新增建設用地22595畝,但仍有1.5萬畝的用地缺口。與此同時,不少“五未”土地卻在“沉睡”。

“土地資源供給不足與大量錯配、劣配、低效配的土地資源形成鮮明對比,唯有通過土地供給側改革,用地結構不斷調整優化,才能引領產業轉型升級和佈局優化。”市政府主要領導表示,“五未”土地處置是一項常態工作,不是把現有的處置完就完成了,要避免“為處置而處置、為消化而消化”,防止新的“五未”土地產生。

創新理念從源頭上把好用地關,一場“五未”土地處置專項行動隨之在湖州全市展開。2017年12月,湖州市人民政府印發了“五未”土地處置專項行動實施方案,重拳出擊,向“五未土地”處置的棘手問題“叫板”。

啃下“硬骨頭”,湖州市專門成立了領導小組,各縣區政府、市紀委、市委組織部、市委政法委、市發展改革委、市經信委、市財政局、市國土資源局等各部門單位分工明確,紮實推進。每到週四晚上,市政府主要領導都要召集例會,聽取全市“五未”土地處置情況彙報。

助力绿色发展 湖州深入实施“五未”土地处置专项行动

湖州開發區利用廢棄礦地打造太湖生物醫藥產業園,吸引了海王集團百億項目健康小鎮落戶。

據瞭解,例會採取“縣區彙報、部門通報、領導點評”的方式,由湖州市紀委和組織部每週開展專項督察並進行通報,並且湖州市將“五未”土地處置專項行動完成情況考核結果,列入對各地的年度綜合考核;將“五未”土地處置結果作為各地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分配相掛鉤,對成效明顯的給予用地指標獎勵,對應處置而未處置、漏報、瞞報的,發現一宗扣減同面積新增建設用地指標。

走好綠色發展之路,湖州在處置“五未土地”的同時,打出了一系列組合拳。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湖州對全市所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和用地3畝以上工業企業實施畝產效益綜合評價全覆蓋,並將考核結果作為差別化用水、用電、用能、排汙、融資和土地使用稅徵收依據,通過“高徵高返”,在不增加優質企業經營成本的同時,倒逼低效用地企業退出。對於新增用地,湖州在全市推行德清縣探索的“標準地”出讓模式。所謂“標準地”,即是對每塊建設用地的固定資產投資強度、產出標準、容積率、能耗標準、環保標準等關鍵要素作出約束性規定,並納入格式化合同監管,實施全覆蓋、全流程、全方位長效監管。目前湖州已出讓標準地145宗7961畝,出讓面積居全省第一位。

科技管地 摸清底數管理精細化

摸清“五未”土地的家底才能“有的放矢”。在深入實施“五未土地”處置專項行動中,湖州市更多地運用了大數據、地理信息、無人機航拍等科技手段,助推精細化管理。在摸清6.15萬畝批而未供和8070畝供而未用土地的基礎上,還對用而未盡、建而未投、投而未達標的土地進行了排摸,共發現“五未”用地總量9.7萬畝,相當於年均供地量的3倍多。

“走盤活存量土地,‘以挖潛保發展’的道路,湖州還有很大空間。”湖州市國土資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湖州依靠地理信息摸清底數,利用德清“地理信息小鎮”的技術優勢,綜合運用各類科技手段,進一步核清了“五未”土地的類型、成因及現狀,建立臺賬,上圖入庫。各地還將可供可用的土地和閒置廠房整理成冊,發給招商人員進行“以地選商”。

在此基礎上,湖州依靠大平臺管理,建立統一的建設用地數據庫,實現規劃、農轉、利用、執法數據的互通互聯,用一個系統能講清楚每塊地的“檔案簡歷”。同時打破信息孤島,整合各部門數據,啟動全市工業用地績效管理系統建設,用影像直觀顯示工業用地佈局、園區分佈、企業運行情況,實現企業對比、行業對比、區域對比,為用地評價提供數據支撐。

助力绿色发展 湖州深入实施“五未”土地处置专项行动

湖州太湖旅遊度假區 盛少波 攝

“通過數據處理後,企業的畝均稅收、單位能耗等相關信息一目瞭然。一家企業是高效還是低產、近年來的發展軌跡如何都是一清二楚的。”長興縣經信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隨著“五未”土地處置專項行動的推進,長興縣畝產效益大數據中心開始逐步構建,包括企業效益管理、項目引推進程、“五未土地”數據庫三方面內容,在徹底摸清全縣企業項目底數的前提下,通過數據中心可以實時觀測企業的畝均產出、項目的建設進度,從而實現對企業項目用地的長效管理。

曾經錯配、劣配、低效配的土地上,經專項行動“治”出了土地資源新空間。之前,主攻人體組織創傷治療材料的浙江德普斯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有7個研發成果欲產業化卻無地可用。湖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依法收回一宗因項目擱淺遲遲未能開發的67畝土地後進行二次出讓,今年1月被德普斯一槌拍得,已於6月開工,預計投產後畝均稅收可達40萬元。

目前,按照“節約優先、依法依規、實事求是、注重實效”原則,湖州正全力做好摸清底數、找準問題、精準施策、完善機制等各項工作,對批而未供和閒置土地進行大清查,進一步處置好“五未”等低效用地,讓舊空間煥發新動能。

助力绿色发展 湖州深入实施“五未”土地处置专项行动

湖州天豐電源有限公司生產車間

一地一策

分類處置提高用地效率

在“五未”土地的處置專項工作中,湖州市堅持“一地一策”,不僅對每一類土地都有不同的政策,而且對每一宗土地都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磋商,採取不同的對策,收轉並舉,力爭實現土地利用效率最大化。

這幾天,在南潯經濟開發區一處忙碌的工地上,建設正緊鑼密鼓地進行著。“去年,這片土地還處於‘沉睡’狀態。”南潯經濟開發區負責人介紹。此地塊曾於2003年供給湖州新元泰微電子有限公司,主要經營生產功率器件、大規模集成電路用硅單晶、拋光片、外延片等,由於市場行情不景氣、企業後續資金不足,拿地開工建設部分後,於2014年破產。“五未”土地處置專項行動以來,開發區管委會多次協調會商,依法收回了土地使用權,並於2018年2月將其中175畝以“標準地”出讓給浙江亨通光網物聯科技有限公司,用於年產通信光纜800萬芯公里項目,達產後預計實現銷售收入10億元,年利稅1億元,畝均稅收超50萬元。

助力绿色发展 湖州深入实施“五未”土地处置专项行动

吳興區利用新宇絲織1萬平方米舊廠房打造“眾創空間”特色創業基地。

據悉,“一地一策”推進分類處理,對批而未供土地,湖州市採取“落實項目供應一批、異地置換盤活一批、完善手續辦理一批”等舉措加大消化利用力度,累計消化3.24萬畝,其中落實項目供應2.6萬畝,異地置換盤活1095畝,為未供已用的公益項目補辦手續5294畝。

對供而未用土地堅持以用為先,湖州市採取“消除障礙動工一批,採取措施收回一批,幫扶解困利用一批”等舉措加快處置利用。涉及政府原因的,以“建設項目遺留問題清零”為突破口,通過儘快形成淨地、加快周邊配套設施建設、開闢綠色辦證通道等措施加快利用。目前開工建設3816畝;涉及用地單位原因的,依法收回處置1986畝,推動兼併重組復工建設615畝。

助力绿色发展 湖州深入实施“五未”土地处置专项行动

吳興區盤活華山重工“用而未盡”土地67畝,重新出讓給滿盛實業等三家企業。

而對“用而未盡、建而未投、投而未達標”三類低效用地,湖州採取收轉並舉,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和佈局優化,進行分類處置。如南潯區收回兆力鞋業用而未盡的97畝土地,引進4家規上企業,上馬新項目,畝均稅收可達原來的3倍;吳興區利用建而未投的舊廠房建設“夢工場”眾創空間,已有入駐企業30多家;安吉縣倒逼投而未達標企業退出廠房土地後築新巢引新鳳,新入駐企業畝均稅收是原來的8倍多。

助力绿色发展 湖州深入实施“五未”土地处置专项行动

長興縣關停散亂汙粉體企業土地,打造總面積達1200畝的李家巷青草塢工業走廊。

“有限空間,無限發展”,接下來,湖州在深入推進“五未”土地處置的基礎上,按照自然資源部、省國土資源廳部署要求,將加快健全增存掛鉤機制,紮實推進批而未供和閒置土地大清查大處置行動,使低效用地處置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做到全國有影響。

(本文圖片由湖州市委宣傳部、湖州市國土資源局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