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话“三年不上门,是亲也不亲”,难道亲情这么脆弱吗?

龙百晓生


亲戚之间常走动,不走动的亲戚,再亲也会显得生疏,再好的朋友没有了联系,也会疏远友谊,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事实如此。

并不是说亲情就那么脆弱,而是所谓的亲也是建立在常常走动的基础上。

三年不上门,是亲也不亲,这句话原本就是农村的一句老话,说的特别现实,一切都是建立在互相走动的基础上,时间真的可以淡化一切感情。

人作为有思想的高级动物,一切都是有思考认知能力的,亲疏远近就在于平常的走动,别说三年,就是一年彼此不联系,都会觉得已经关系走远了。

就拿笔者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吧,二舅离开老家十几年,开始的时候和母亲经常通电话,和父亲联系,慢慢的电话少了,直到现在一年四季一两个电话,彼此之间根本就感觉陌生了。

珍惜亲情,要时常走动,不要让亲情被时间消磨殆尽。


珞珈评论社


这句话充分显示了人际交往的重要性,长辈通常告诉我们,亲戚亲戚就是要多多走动,当然到亲戚家可不能空手而去。

无论是亲戚还是朋友,就需要经常的来往。而如果不经常来往,再好的亲戚见面的时候自然就会有一些生分,这样的亲戚走着走着就淡了。



其实大家都有这种感触,以前的亲情才是真的亲,每到逢年过节大家常常走动,如果有空了,平时也经常在一起坐坐,一家有事八方支援,特别有人情味儿,那时候的孩子也多,在一起很热闹。

但是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亲戚之间的交往也变得很少。即便离得很近,一年到头也见不了几次面。

当然重要的亲戚不是用是否交往多少来判定的,比如亲兄弟,亲姐妹,也许好多年不见面,但这层关系可是打断骨头连着筋啊!并不是说不走动就可以断了。


三年不上门,是亲也不亲,这句话应该用在那些老亲戚的层面上,比如老姑老舅,随着这些老亲戚的离世,慢慢的亲情也就淡了,也就断了,再往后,后辈们见了也许都快不认识了,这样的亲戚也就到此为止了。

这也不是绝对的,比如有些亲戚关系已经很远了,但是因为经常交往,或者两家的关系还特别好,那么这样的亲戚关系也会随着两家的交往而延长,当然这种亲戚关系已经延伸到朋友的层面上了。

也就是说亲戚到底亲不亲,不但由原有的亲情关系所决定,还由交往的密切程度所影响。

相信大家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就是有的家庭。自己家很重要的亲戚和他不经常交往,反而和那些不算亲戚的人交往密切,说白了,有些子女对家里的老人不够关心却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去别人家攀亲。有的甚至说父母的不是,真是寒心。


常回家看看,无论是父母还是亲戚,在我们能力之所及的条件下。常常关心他们,这或许就是亲情的真正意义所在吧!


乡村小二哥


农村老话“三年不上门,是亲也不亲”,难道亲情这么脆弱吗?

常听道农村人们讲究,和哪家亲戚不走动了,和哪家亲戚断亲了。这不走动了的亲戚,自然是亲也不亲了,红白喜事也不来往了。


所以说,亲戚要常走动常来往,越走动越亲,过年过节互相探望,红白喜事互相参与,这样的亲戚才显得亲热。农村有个词叫走亲戚,就说明亲戚的感情是走出来的。

题主说的三年不上门,并不是实指,而是指多年。三字是多的意思。关于亲戚关系,农村有不少俗语,比如“姑舅亲三辈亲,割断骨头连着筋”,还有“一辈三门亲,丈人舅子和连襟”。这后一句是当辈的亲戚,不是有特别的矛盾,不可能不走动。而姑舅亲除了当代,还要走三代,但现实中有不少,姑姑舅舅去世后,这姑舅弟兄还能走动,再到下一辈,往往就因为疏于走动而断亲了。真遇到什么急难事,才想起还有这门亲戚,再求人家帮忙,人家也不亲热了。

所以说,不是亲情脆弱,人是感情动物,而感情只有在频繁接触中才能产生。一般的亲戚朋友,如果长时间疏于联络和走动,势必感情淡薄,是亲也不亲了!


齐东晏子


这是个很赤裸的问题。相当现实的问题。农村农民生活质量比以前好了。但是生活压力却比以前大了。并且是大很多。大部分人都过得很憋屈,大部分人都想赚钱。都想过的比村里其他人好。这样就活得有面子。攀比心很强 ,亲戚朋友也不例外。每次走亲都会互相问对方今年赚了多少钱?你小孩在外面混的怎么样?你家有没有在县城买房子,买铺面?问来问去,收入低的人就没底气了。这哪是走亲这是受气啊。因为是亲戚,平常走的近,走得近就难免有些利益摩擦。时间一长就变成斗气了。最后就干脆不走了。平常见面一团和气 ,表面上是亲戚,一转身就是不屑的表情。互有意见,互相排斥。这一般都出现在家庭经济能力相当的情况下。当然如果你家经济能力强比其他亲戚过的好很多。那你可以不用走亲了,他们会拎着过节礼物来你家。你招待就OK了。你去他家走亲那就是上帝了。一旦你比其他人高一个层次,他知道他没法跟你比,就不会出现有攀比心理。这样的亲戚反而走得更融洽。

不是有句话吗: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这是很现实的描述。你有钱了就是有能力了,你说的话都是道理,凡事都听你的。说的话做的事都会成为榜样。有个管事人,亲戚之间就会有凝聚力,相处的更好。

不过亲戚毕竟是亲戚,小事儿会斗斗气,耍下脾气。遇上大事儿关键时候大家还是一家人,有难同当,有苦一起扛,患难还是有真情的!


阿剑哥


关于农村流传“三年不上门,是亲也不亲”。此意确实如此。无论在贫困时期,还是当今会,农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就象芝麻开花节节高。即便在贫困时,姑表姨表或本族未出五服的家族族亲,相互间谁家有婚丧嫁娶之事,都耍相互随礼交往,或遇不愉快之事,均耍登门相互安慰,出谋划策,以助亲友渡过难关。如亲戚间有年老长辈也要过时过节,农村赶集等机会予以探望,以表亲情间之礼仪。現经济生活各方面都提高了,更应珍惜亲戚间的友好往来。亲越交越亲,如有困难,八方支援。更能体现出亲戚亲情关系之重要性。如长时间亲戚亲情间不行礼仪之道,甚至几年相互间无论大小事不相互来往走动,就是再近再亲的亲戚关系,慢慢也就疏远了。是亲也不亲了。人缘关系也没有了。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亲戚亲情关系是能处好的。极少部分,因婚丧嫁娶随礼多少产生意见,或经济拮据手头紧,因亲戚间借钱而产生矛盾,也是亲戚断交的真正原因。亲戚亲情间,无论遇啥事,均耍以大局为重,换位思考,相互理解,讲信誉,讲诚信。这样,亲就能交好交长。并不是说亲情粹弱。通情达理,在农村也有亲戚间交三四辈的人家。故,劝大家,要发扬亲戚亲情间好的优良传统,家族家庭和谐,社会才能和谐。


手机用户4113491925


很正常,如果亲戚不走动,就淡了。我小的时候不能理解。大了慢慢就理解我,大了也不喜欢走亲戚,小的时候还走走,亲戚不走,大了就不认识,下一代就更不认识,也就渐渐感觉无亲呢!


单家四代


这是一句民间谚语或俗语,就是说亲人长期不相见也会生疏、陌生,没有了共同语言,感情疏远,心灵沟通缺失,形同陌路。所以,亲人或朋友之间一定要经常见面、沟通,保持各种形式的联系,情感才能不断的加深。事实真的如此,再近的关系也经不起时间的冷淡。


嘉年华198013919


现在这么明显的社会,你有了实力能够证明自己,什么感情都不需要维护都会很好,这也是为什么每一个人都在拼搏的原因!


老陶大嘴


都系钱的作怪……'


未来命运如何缘份在那


不是亲情脆弱,是任何感情都需要维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