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自魏晉以後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

不二齋


進步還是倒退?重估魏晉之後的書法——趙新月談藝錄

魏晉之後,書法進步了,還是倒退了?

這個問題,不能籠統回答。

我強調先要搞清楚,什麼叫“進步”?

進步,包括三個方面:

第一,向上發展,比以前更好。

第二,向前發展,比以前更新。

第三,像外發展,比以前更多。

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就從這三個方面來找尋答案。

第一,魏晉之後,書法向上發展了嗎?換句話問,魏晉之後的書法,比以前更好嗎?

答案是:基本沒有。

以魏晉代表人物王羲之為例,其書法技法的完美,一千多年來,尚無人超越。即便是顏真卿,雖然幾乎可以和王羲之比肩,但書法總體完美程度包括技法,依然沒有超越王羲之,更遑論別人。誰能說顏柳歐趙、蘇黃米蔡、以及趙孟頫、王鐸等超越了王羲之?他們還沒有超越。

不過,總體完美程度,在“向上發展”這一維度上,雖然後人沒有比王羲之“更好”,但書法技法的某些方面,倒有超越。比如,比王羲之或更“逸”,或更“媚”,或更“勁”,或更“遒”,都小有發展,不平衡發展,但誰也沒有在總體成就上超越作為“集大成者”和“最大審美公約數”的王羲之。

所以,從“向上發展”這個維度考量,魏晉之後,書法基本沒有進步!

第二,魏晉之後,書法向前發展了嗎?

“向前發展”是什麼意思?

就是做魏晉書家沒有做過的書法事業。

這方面,成就非常令人可喜。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認為這至少包括三條具體路徑。

1、創造新書體——魏晉人沒有的書體,被無數後人創造出來了。顏柳歐趙、蘇黃米趙(趙佶)、褚體、文徵明體、板橋體、金農漆書、大千體等等,直至毛體書法,都是王羲之之後的“新書體”。

2、拓展新領域——魏晉人沒有見過、沒有寫過的領域,被後人開闢了。比如草書,魏晉多章草、今草,沒有狂草,但魏晉之後,湧現出張旭、懷素、黃庭堅、祝允明、徐青藤、傅山等狂草大家。還有,篆書、甲骨文書法,王羲之不寫,也不可能寫,他沒有見過甲骨文,但清代至今,篆隸方面,大家輩出。

3、建立新座標。以“魏晉風度”為核心的審美價值,雖然好,雖然難以超越,但畢竟時代不同了,單向度的審美標準和用筆方法被衝擊,於是才有了書法史的另一座高峰性構建——顏真卿現象。顏真卿,就是一個新座標。

所以,從“向前發展”這個維度來考量,魏晉之後,書法獲得大進步!

第三,魏晉之後,書法向外發展了嗎?

“向外發展”,就是向書法之外的東西尋求意外“補貼”或“營養”。比較典型的也有三種:

1、向美術發展。這就形成了“畫家字”,以及前些年的“現代書法”等現象。需要說明,“畫家字”有好的,如宋徽宗、鄭板橋、金農、潘天壽、黃賓虹、張大千、翟潤書。而更多的,是失敗的。

2、向材料發展。如硬筆書法的興起,裝裱時的過度剪貼等。

3、向市場發展。如書法表演,書法炒作,書家簽約等。

想起老電影《筆中情》裡的一個鏡頭:趙旭之(王羲之)未成大名時,在文娟面前賣弄書法,文娟笑曰:“你原來是個賣字的啊!”由於過度向市場發展,今日的“趙旭之”們都成為“賣字”的了。 所以,從“向外發展”這個維度來考量,魏晉之後,書法似乎也獲得不小進步,但這方面的進步,有時離書法太遠了,滑入泥沼,走向泥潭,因此意味著“退步”。

基於以上大致分析,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得出三條結論:

結論一:魏晉之後,在“向上發展”方面,基本沒有進步。

結論二:魏晉之後,在“向前發展”方面,日新月異,進步大了!

結論三:魏晉之後,在“向外發展”方面,大有“進步”,但這個“進步”有時的確是進步,有時卻是退步!

總體結論:魏晉之後,書法向前發展進步了,但還沒有比王羲之寫得更好!

回答完畢。

趙新月寫於野草書屋。(拒絕轉載或變相抄襲轉載)

“新月新語”文章百分百原創,目前發現微信公眾號等多種網絡媒體未經授權轉發“新月新語”文章,導致趙新月個人微信公眾號無法發表,極為不便。為尊重原創,謝絕轉載。敬請配合!

(趙新月,一介書生,理論工作者,中共黨員,河北作協會員、美協會員、書協會員,黨史研究專家,西柏坡學創立者,特型演員,廣播節目主持人,專欄作家。主要著作:《西柏坡來電》、《你來西柏坡看什麼》、《大西柏坡賦》、《開國第一城》、《西柏坡學發凡》、《畫家書法八大家》、《憫生論——主持人書簡》等,主演《趕考》、《親情毛澤東》、《平津戰役》等影視劇舞臺劇,主要研究方向:文史哲經藝)趙新月記於野草書屋。

新月新語錄


綜合發展來看,是後退了,書法自秦漢開始到魏晉是大發展和大創新的時代。魏晉到唐宋時期是繼承和發揚及細分化的創新,也就是我們說的向藝術化開始轉變。書法向藝術化轉變是一種必然,但是也是書法形態開始脫離實際應用的開始。尤其到了明清和現代,這種現象更為嚴重。比如大部分人說的醜書和俗書。



在今天看來,很明顯我們對書法的理解並非建立在應用上,畢竟網絡時代的衝擊對書法應用的邊緣化是十分嚴重的。沒有了古代那個文化環境,書法的研究和繼承肯定是會產生一定問題的。這些問題諸如:對筆法理解的偏頗,不徹底,過於依賴刻意創作的藝術形態。


還有一部分人學了皮毛,對古人及今人的書法作品大肆評論批判,也導致書寫環境的惡化。更為可惡的是書法藝術開始商業化後,書法從業者為了攫取更多的經濟利益,開始向媚俗和江湖體發展,導致了民眾整體審美意識的停滯。也導致了正宗筆法的漸漸消失。這些都是不容忽視的大問題。

綜上所述吧。自魏晉以後,書法開始退步。到了現代,簡直就是墮落。其他沒什麼可說的,順其自然吧。


書法影響力


魏晉之前基本是甲骨文,篆書、隸書等等,紙質的作品很少,大多是碑帖。秦漢以篆書為通用文字,秦始皇統一天下統一文字為小篆,楷書由王次仲創始。 三國時鐘遊推動楷書發展,到了晉代有王羲之父子。書法藝術的發展在魏晉前是自發階段魏晉後開始進入了自覺階段。那什麼是自發自覺呢?自發指無意識在書寫中自然而形成;自覺指有意識的在練習中刻意培養追求。此間書法經歷了歷史性的變化,各民族出現不同風格的書法如魏碑等等,經歷各種風格不斷揉合,形成新的字體,亦為後世書法的發展走向奠定了基礎,這一時期出現大量書法愛好者們學習的榜樣。

唐代書法藝術成就代表作有顏真卿的《多寶塔碑》和柳公權的《玄秘塔碑》。宋以後字體已無大的突破,在原有基礎上融入個人的風格,以發揮個性為主。元朝書畫家集於一身者不少,寫字的可以不會畫畫,畫畫的不可以不會書法。字畫有題跋、文款即始於元始期,這對後世的書畫藝術的影響可謂深遠。明代書法基本上為元代書法的延續,沒有很大的成就。清代是書法史的一個重要轉折時期,形成“碑學”和“帖學”兩種。

綜上所述,用發展的眼光來判斷,肯定是進步了。







崔瑞金


魏晉時期的書法是往後歷代書家的一盞長明燈!時至今日,這個時期的書風尚且得到許多書法愛好者的推崇與學習。隨著每個時代變遷,後人在不斷臨寫學習,其法度面貌都隨之變化,也是手法與領悟的變化。甚至到創新審美的變化。與其說魏晉以後的書法是否退步,不如說隨著時代背景不同,文化風貌之改革,每個時代都有著不一樣的書風面貌,審美觀不同了。最後說句題外話:書法不是藝術,藝術化書寫的東西是經不起推敲的;是不應該存在於書法領域裡面的!否則人人以醜為美,隨手畫幾筆便有跟風者為其搖旗吶喊,大肆喧揚的話;書法何談傳承?又何來傳統?!




梁十五兄


書法自魏晉以後,在不斷地發展和壯大。為什麼呢?因為,首先從表現形式上看,書法越來越呈現出表意的形象。也就是說,書法更能展現出作者的人格魅力。――書法地抒寫性更強,抽象性更強。因為,書法更能把作者的喜怒哀樂融合到裡面,更能展現作者的思想、靈魂和意識。書法,是一門以文字為主的,充分展現作者的文化、修養、學問、閱歷等綜合性的藝術。其次,在章法上,書法也比魏晉時期更豐富多彩(包括款式、材料、色彩和紙張等),這是魏晉時期無法比擬的。再有,書法的內容也在發生變化。也就是說,書法已經貼近時代的脈搏,不再是寫一些便條、碑文或文人之間的唱和。她可以寫詩、詞、文章或風華雪月的事,――換句話說,書法更有實用性。最後,書法越來越藝術性強,已經擺脫了實用性,向更高境界――藝術性邁進。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


龍任國


魏晉開始,書法不僅是使用功能,有了獨立的審美、和藝術形式,自覺書寫的書法家,但到了晉唐以後,湧現了一大批書法家,使之達到前所未有的成熟階段。魏晉時期,在簡化魏晉以前篆書、隸書和金文等的基礎上出現了楷書。楷書逐步發展流行出現了,鍾繇,衛夫人、王羲之、王獻之等就是當是楷書家突出代表。此後從晉到南北朝,經隋至唐,出現了以歐顏柳趙為代表的一大批書法家,進一步規範,點、橫、豎、撇、捺、勾六種筆畫定型,並創造了“永”字八法。但自元代以後,書法再沒有超越晉唐高潮時期的書法家了,可以說書法停滯不前了。


功易升


每個時代有自己的藝術形式和審美標準,晉以二王為代表,唐以顏真卿、懷素為代表,創造了新的書法藝術語言,無疑是發展了書法藝術。宋四家則將書法藝術拓展了表現。這些都是書法藝術的時代進步。明清後,生宣和羊毫筆的引入,書法藝術呈現出百花齊放。這就是藝術在隨著時代在演變、在發展。


趙雲飛書法



GuangGuang2214021995


能像魏晉時期的書法流傳下去,千年不衰,就進步了。


黃兮桂平


書法藝術自魏晉時期達到了一個高峰,但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藝術欣賞的眼光變化等諸多因素,首先是書法藝術在傳承古法的同時,有了很多的變化,有很多書法藝術家練就了自己獨特的書法手法。總之講不能一蓋而論,還是不斷髮展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