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許多老師說,教師最大的悲哀是教好了別人的孩子,自己的孩子沒教好?

墨客清風


教師教書育人,桃李滿天下本事人生幸事,但如果自己的孩子沒有教育好,卻是對自己職業的諷刺。也許有人會說,人生本就留有缺憾,不可能凡事都順風順水,按理說教師家的孩子應該教育的更好一些,學習成績更為優異才是,但有時卻恰恰相反,使得這部分老師在別人面前不願提起自己家的孩子,貌似自己職業生涯的一個黑點,成績越突出,黑白對比也強烈,也就越顯的扎眼。

我高中班主任的兒子就和我們同班同學,雖說我們班級在學校裡算得上是重點班,但我們班主任兒子在我們班裡成績卻不是很好,成績中游,而班主任老師的能量又不能搶到學校僅有的幾個高校免試名額,最終高考也只是將將夠二本線,勉勉強強上了一個沒怎麼聽說過的大學,雖然班級裡有十幾名學生考上了985、211高校,但談到自己的孩子,臉色自然不會好到哪裡去。

後來班級裡的幾個同學在一起還議論這件事,可能是老師的孩子從小就處在學校的大環境中,接觸到的也是一些品學兼優的學生,過早的接觸反而令他對學習提不起興趣來,成績平平也就不難理解了。

所以,自家孩子成績不好,沒有達到自己的期盼,雖然桃李滿天下,但談起自家孩子也就沒那麼有成就感了,也是從事教育行業的悲哀。


天涯0咫尺


確實是這樣。老師把學生當子女教得很好,使很多學生都考上了知名的重點大學。而自已子女卻沒教好,只考上一般的學校。這是什麼原因呢?下面就各段老師的工作狀態,你就知曉了。





1.假如是小學老師,早上與讀小學的孩子一起去學校上課,然後下午4點多鐘放學,放學後可以輔導一下孩子做作業。但孩子上了初中,高中作業就無法輔導。因此,全靠自己學習,老師無法照管,成才靠自巳。

2.假如是初中老師,早上7點多鐘上班,將小孩送到小學後,孩子下午放學後,老師還在上課。假如學校有學生住校,要晚上10點回家,當回家時,孩子應該睡覺了,沒時間輔導孩子作業,顧及不到孩子的學習。若孩子讀初中、高中,各科作業同樣無法輔導。

3.假如是高中教師,那更慘了。同樣是早上7點多鐘到校,到校後,事情多如牛毛,如同打仗,馬不停蹄。




如班上學生出勤情況登記,學生遲到,尋找原因。學生沒到,及時電告家長。上課學生違紀,又找學生談話。上課要求課課寫教案,做課件,準備實驗,改進教法,保證質量。

上課後,有時又開教研會、年級會、學校報告會。為防止學生出事,學生中飯後,晚飯後隨時值班。

晚白習後,又到宿舍檢查學生睡覺情況,學生睡下後,方才回家,回家後,巳是晚上十一點,本來都很累了,那裡還有時間顧及孩子。只有倒床睡覺,準備第二天的上班。

假如,遇到學生半夜生病,老師還得半夜起床,送學生去醫院看病。大家看一看,這是老師的真實工作狀態,當老師苦,老師累,特別是高中教師更累。

上面所述可以看出,老師那裡有時間管自己子女,所以,這真是教師的悲哀。i。1


徐祖吉


這句話是非常有道理的,主要是由於教師的職業特點來決定的。現階段各中小學對教師的管理制度很嚴格,這其中有教育主管部門對教師的管理制度規定和一些學校對教師苛刻的制度管理。

一、教師職業根據其崗位職責和職業責任,要求必須愛崗敬業、兢兢業業,必須服從學校制度管理,認真履行教師崗位職責和遵循學校管理制度,一絲不苟的執行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保質保量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特別是教師對於學校規定的各項教育教學管理制度和各種制度管理條例以及必須遵從學校領導個人的意志,必須嚴格遵守,不然教師個人評優選先、績效工資、各種獎勵都會受到影響,使得教師個人在各方面沒有自主空間和思想意識自由發展的方向。

二、大部分教師按照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制度,必須保質保量完成必要的教育教學任務,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還需要負責學生在校期間的各種與學習有關的行為習慣;由於當前教育形勢的發展,教師工作職責和責任被不斷無限擴大化,教師職業工作絲毫不能懈怠,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

三、教師要求為了完成各項規定的教育教學要求的同時,必須按時上下班,到校的具體時間其實要比其它單位要早,因為要負責學生早讀,照顧不了自己子女上學、不能為子女做早飯;一些在偏遠地區的教師必須要在學校住宿,由於學校不允許晚上回家(走讀),孩子在老家由老人照料生活、上學;高中教師由於要輔導學生的晚自習,必須從下午六點多開始準備,孩子的功課輔導沒有時間,沒有時間陪伴孩子學習;班主任由於從早上開始全面負責學生,到校比較早,更沒有時間輔導子女的功課;一些教師夫妻,從孩子很小就將孩子帶到學校照顧,兩人上課期間孩子一個人在教師宿舍玩耍;以上種種現象已經成了一種教師生活常態化現象。


四、教師在完成本質工作的時候,由於要努力履行教育教學工作過程中的種種規定與制度管理,保質保量完成教育教學任務,而沒有過的時間照顧子女的生活,輔導子女的功課,甚至忽視了子女的人格培養教育和行為管理,致使子女學習成績一直不理想;當然也不排除一部分教師子女由於父母照顧時間少,子女動手能力很強,獨立自主實踐能力強,學習成績比較優秀。無論怎麼樣,教師作為人父人母,總感覺到“虧欠”孩子的比較多,這都是從個的情感本性出發,這也是一種正常的情感流露。

總之,從教師職業的特點和教師在實施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一些面臨到的工作生活方面的實際情況來說,問題中的描述是有一定道理的。教師長期忙於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本著一份職業職責忙於學生的教育管理,而無暇顧及自己子女的教育與管理,這是普遍現象。


時光匆匆微微甜


其實這只是其中一部分情況。還有一部分的教師的孩子也是非常優秀的。

兩個大的原因吧。

1.教師工作背後有很多隱性時間的花費是大家所不知的。包括備課、批改作業、各種總結、學習、考試、報告、各種大小會議等等,所以一個對學生很負責任的老師,留給自己孩子的時間真的不多。

2.一些教師入戲太深。就如同演員,當一個劇本拍攝的時候,你必須深入到角色中去,同樣,一個教師在教授的過程中也必須進行身份的轉換。在學校,得從父母轉換為教師,而回到家,身份又得從教師轉化回父母。一些教師未必意識到了不同地點身份的不同,入戲太深了,所以回到家裡依然當自己是教師,不斷地指責、批評孩子,更嚴重的,還會拿自己班裡優秀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做比較。可是對於孩子來說,上學遇到的是老師,回家遇到的還是老師,他的父母角色缺失了,相當於天天吃住在學校,那麼他對學習和學校的牴觸情緒就會被放大很多,這也是為什麼會出現題主所說現象的一個原因。


孔祥安說


我覺得應該是這樣的,很多老師因為投身於工作,疏忽了自己的孩子。

我有個同事就是,因為教主科,時間很緊。早讀晚讀的一堆。結果,就疏忽了孩子。孩子長大之後,這個老師還問孩子說,要不要以後也當老師啊?女孩子當老師還是比較好的。沒成想,這孩子說,我才不當老師呢,養了孩子,都顧不得管!

還有一點就是,老師的子女一般不服自己的父母管。因為父母都是老師,家裡學校,好像都一樣。在哪裡都得受教育。這樣,貌似逆反心理的孩子挺多。

其實,題目說許多老師,這許多老師我覺得不一定就是許多。我眼見著很多老師的子女非常優秀。也有可能,這是老師的一種自謙說法吧。


卜玉霞


在上大學的時候,我們的社會心理學老師(該老師很受我們學生歡迎,大家都很喜歡上她的課)經常給我們說我這輩子教了這麼多學生,就是沒把自己的閨女教好,我家閨女叛逆的不行,我說東她非得向西,真的是拿她沒辦法。叫你們我覺得很有成就感,一想起自己家熊孩子,我就頭疼,沒招。

也許就是那句話吧,關心則亂,看很多電視劇裡,醫生不會給自己的親人動手術一樣,你教別人的孩子有方法,但放在自己孩子身上不一定管用。我們學校就有老師自己的孩子絕不會放在自己的班裡。


愛笑的糖豆



我覺得這個說法背後至少有兩層含義。

一、老師這個職業有旁人見不到的辛勞,使得老師關注自己孩子不如關注學生多。

1、從某種意義上講老師也是紀律部隊。時間上、工作制度上、作風紀律上都有嚴格要求並置於學生、家長和輿論的監督之下,再加上社會對老師精神道德方面要求普遍高於其他行業,這樣形成了老師對待工作必須全身心投入,這樣自家孩子可能顧及少了。

2、老師即使處在假期表面脫離工作環境,實際上可能要和家長溝通交流,在事實仍處在並不放鬆的狀態,這又導致假期也不可能全身心陪伴孩子。

二、老師可能並不適合教自己的孩子,導致孩子教不好。

1、老師教自己的孩子總會在心理上把自己當家長,用家長的心態去要求孩子,要麼過於生硬要麼過於柔婉。

2、孩子扮演不好學生的角色造成內心困惑。孩子在面對家長老師時會有和家裡一樣對待的心理,可能隨意性強,不能嚴格遵守師生之間應有規則。

所以,事實上現在很多老師是不會把孩子放在自己所帶的班上的,有距離可能更好講規矩。

綜上所述,老師教好了別人的孩子教不好自己的孩子的確是件無奈的事情。


校園微觀察



手機用戶聽濤看海


呃,該題目設置了一個語言陷阱而已啊

1.教師自己的孩子在別的老師那裡不就是別的老師教的別人的孩子嘛----my God,請原諒我,我的這個解釋並沒有讓大家理解得更清楚一些。

2.從總體平均數而言,或者概率上來講,教師群體的子女在優秀度上會比其他群體如工人,農民的更高一些----僅是感覺,我沒有統計過---優秀度這個詞彙,估計大家也沒有見到過,直接來說,金錢收入?當然是自己掙的,不是繼承來的錢。因此,一旦教師子女的優秀度沒有達到平均水準,我們會因反差明顯感到這個孩子很不好。

3.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作為教師,把別人孩子教好,別的教師把自己教好,不就大家都好嗎?

4.最後說句正經的,我也是看到過這樣的說法,就是教師總是把自己教的班上的最好孩子的表現去要求自己的孩子也要達到,結果適得其反。孩子逆反,因為總得不到自己家長的認可。


國慶3600


經常有老師說:“面對我的學生,我有足夠的耐心,我能一而再、再而三的為他們解決問題;可面對我自己的孩子,往往卻不能心平氣和地和他說話。”其實我也是這樣。以前孩子經常跟我說“你怎麼對你的學生不這麼說話呢?我不要你當我媽媽了!”


這是作為教師的我們經常會遇到的問題。教好了別人家的孩子,卻對自己的孩子束手無策,以至於錯失了最佳教育的時機。


這是因為教師是一個比較嚴謹的職業,加之學校、家長、學生對老師的期望又特別高,所以他們每天都是高度地運轉。他們往往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盡善盡美,所以有些時候,他們經常把職業角色帶回家。到了家中他們往往以為還在單位,手勢、說話的聲調也都和在學校一樣,也就是說角色混亂,所以往往讓孩子難以接受。


因此建議廣大教師工作者要把職業角色與家庭角色分開,要回到生活中去。 


有關專家表示,老師的孩子、軍人的孩子、警察的孩子往往出現問題比較多。因為這三個職業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都有絕對的權威性。這種權威性同孩子成長過程中尤其是進入青春期的反抗性形成了一種衝突。那家長為了維護他們這種權威性,往往會採取極端的教育方法。 


教師經常會看到許多優秀的孩子,就把他們作為自己孩子的榜樣,這樣反而會引起孩子的不滿。宗老師告誡老師們,如果你們拿你們班最優秀的學生和你的孩子做對比,那對你的孩子是不公平的。優秀的學生是在眾多孩子中選擇出來的,而你的孩子你別無選擇,所以作為即是教師又是家長要深刻反思自己的角色定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