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驾崩时,若不传位给雍正,雍正会造反吗?为什么?

菩萨我想对你说


在《雍正王朝》里面,雍正顺利地继承了皇位,并且在一番改革之后使得大清王朝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从雍正继位后的施政举措,可以看得出他是当时最适合担任国家元首的人选,这也是为什么康熙在驾崩之时,要传位于雍正的重要原因。

那么假设当初康熙传位的人选不是雍正而是十四阿哥胤祯,那么雍正是否会为了自己的政治抱负而铤而走险,发动政变篡夺皇位呢?

或许在平行宇宙的那一边,康熙真的将皇位传给了十四阿哥。当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等人在畅春园里面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内心里百感交集。八爷党的九阿哥、十阿哥听到皇位继承者虽然不是老八,但也还是自己的盟友老十四之后,内心里面暗自庆幸,自己站对阵营了,八阿哥痛心自己不能得到皇位,但是想想老十四继位,自己仍然还在权力的中心,一下子也释怀了。

最痛苦的人当属四阿哥胤禛了,作为最后与八爷党争夺皇位的皇子。此时的胤禛面临着两个艰难的抉择,一个是顺从皇阿玛的旨意,拥护十四阿哥胤祯称帝;另一个则是鱼死网破,发动政变篡夺皇位。

对于这两个抉择,相信四阿哥胤禛会更倾向于第一种。毕竟在小说《雍正王朝》里面,在接到康熙临死前传召,胤禛一度不敢入宫。如果不是邬先生的分析鼓励,胤禛多半是会躲在王府里面。

正是因为邬先生分析康熙百分百会传位给四阿哥胤禛之后,胤禛才敢奉诏入宫,并且在入宫前还跟邬先生安排好了夺取兵权的计划。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夺取兵权的计划当中,十三阿哥胤祥是个至关重要的人物,没有胤祥就没有能够顺利继位的胤禛。

但是当时的十三阿哥胤祥是被囚禁在宗人府里面的,在胤禛被康熙钦定为新君之后,胤禛才拿到了金牌令箭派人去释放十三阿哥胤祥,后面的夺取兵权的计划才得以进行。

如果皇位是传给十四阿哥胤祯的话,胤禛自然是无法拿到金牌令箭,没有金牌令箭也就没有了胤祥去丰台大营的抢夺兵权。没有兵权的胤禛又怎么敢发动政变夺取皇位呢?

除了没有兵权之外,四阿哥胤禛不敢发动政变的另一个原因则是康熙晚年八爷党势力庞大。因为早年八阿哥对朝廷官员人心的笼络,在康熙病重之后,很多官员都间接地听命于八爷党,特别是八阿哥胤禩。在一没兵权,二没人心的情况下,四阿哥胤禛断然不敢发动政变的,而且关键的一个点是在这个假设当中继承皇位的是自己同父同母的亲弟弟,自己即便没能参与到权力的中心,也能当个太平王爷。如果这个假设当中继承皇位的八阿哥胤禩话,或许胤禛才会鱼死网破,发动政变篡夺皇位。


古今事


如果遗诏上不是雍正,他很难造反,因为在宫禁之中很难行动自由。

雍正王朝中写道:老十三故意站在门口,假如遗诏上不是胤禛,他就杀出去。

老十三武功高强,估计夺门而出不是难事,但他杀出去干什么呢,当然不是回家睡觉,等待新皇册封,肯定是出去说八阿哥造乱,命令老十七,邬思道那帮人听他的带着王府护卫杀回去,因为他知道,从来夺路杀出畅春园那一刻,他就不能回头了,老四老八老九老十必须死,因为不论老四老八或老十四谁当皇帝,都可能把造乱的罪名给他背,所以他只能冲进去大杀四方,把罪名推翻老八和宣读遗诏的隆科多身上,老四也必须‘死于老八老九老十’之手,当然这些人肯定也就‘死于乱军之中’了,说不定弘时弘历都得在‘战斗中牺牲’,然后留下老三‘作证’,张廷玉那些人作证,再一纸诏书让老十四回京。。。


小山村的狼哥


肯定会造反,因为他不造反就会被其他人杀死,况且他有造反的资本。

首先,他在康熙驾崩前兼任着领侍卫内大臣,他掌管着禁宫的一切防卫事物,包括人员调动等,看似几千人没什么大不了的,实则这些人都是万里挑一,以一敌百的人物,万一不传位给他,他就可以发动政变。



其次,他的死党老十三从小在军营里摸爬滚打,丰台大营,西山锐健营,九门等很多将领都是他使出来的,到时候他振臂一挥,肯定会应者如云,到那时候他和雍正内外呼应,肯定会造反成功。



这时候有人就会说,隆科多是个投机分子,康熙传位给谁他就会向着谁,这就大错特错了,他会看谁的势力大,他才会向着谁,十三爷的魅力这么大,跟随的人这么多,他才不敢触这个霉头呢。



所以综上所述,雍正肯定会造反的。


老湖侃历史


换个问法,雍正有没有武力夺取皇位的实力,答案是肯定的。在“九子夺嫡”中,八爷党和太子党被公认是最强的两股势力,在太子胤礽被废之后,“八爷党”一家独大,由于八爷颇会做人,广结善缘,在朝中有着不错的口碑,支持他的人很多。相对之下四爷就显得有些势单力孤,但是仔细分析,并非如此。先说老四的身份,虽然是德妃乌雅氏所生,但是抚育四爷的却是孝懿仁皇后,佟佳氏,佟佳氏是佟国维的女儿,隆科多的亲姐姐,诸皇子中除了被废的太子,是皇后嫡子,康熙的其余两位皇后都没有生育皇子,所以说佟佳氏养育的四爷,后台很硬。而四爷也一直向佟佳氏这一脉靠拢,继位后隆科多被奉为国舅,雍正每次见面都尊称他为“舅舅”。

康熙传位于雍正有斧光烛影,篡改圣旨的传说。但传说归传说,今天很多研究结果都表明,雍正得到帝位应该是名正言顺的。清朝入关以后,就没有藩王造反的先例。强势如多尔衮,最终也只能在权力格局中选择妥协,获得皇父称号,而不是废掉六岁登基的福临,自立为帝。

清朝前期和中期皇帝都是所有权力的心,只要有这个名头,就能让各方错综复杂的势力给予名正言顺的支持。论实力,多尔衮掌控着朝廷的军政大权都还面临如此压力,更别说被人称为孤王的雍正。如果康熙发布的传位诏书得以公布天下,而雍正没被立为皇帝,他是绝对不会造反的!

有人会说,九门提督隆科多不就是雍正的舅舅嘛。雍正有这样一个手握禁军的亲人,完全可以通过造反控制京城,同样可以得到皇位。但是靠一个禁军得到京城,这个得到是完全意义上的吗?如果康熙立了八爷,那八爷在京中的力量同样不可小觑,丰台大营知道新的主子是以后,还有谁会去,谁敢去帮雍正。

京外十四王爷的数十万大军可以打着平叛的旗号顺利开回京城,而年羹尧顶多能断十四王爷在西北的粮饷而已。一旦大军突破年羹尧的防线开到内地,八爷散布在各地方当督府大员的部下肯定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所以即便此时的雍正得到皇城也无济于事,也会很快被攻破。那如果他把京城内八爷一方全杀了呢,那更是为十四王爷做嫁衫了。而且年羹尧其人,也并非铁板一块


光之国银十字队队长


古代封建王朝帝王的权术是制衡各方政治势力,雍正如果没被授予合法继承权,可能会有以下n个结局。

一:他的党羽任何一人登基,他做个贤王,万古流芳。

二:八爷或者八爷党登基,他或许结局比八爷还惨。或者八爷党宽宏,他做个没实权的闲散王爷。

三:无论谁做皇帝,他都不服气,去造反,他最终失败!身死名裂。

只要不传位于他,雍正造反就没有成功的可能。清朝历史上也没有一个造反成功的王爷,只有同治他妈慈禧与恭亲王的辛酉政变是成功的,但是却也不是造反。因为清朝时候封建制度相当完善,没有合适的理由是不足以动摇皇帝的地位的。即便慈禧掌握大权,垂帘听政,也未曾能够废掉光绪,不是吗?


南朝周公子


对于楼主的这个问题,艺轩的答案是——不会!为何呢?艺轩看来,一共有三个原因!

第一,条件不足

就当时局面而言,康熙去世并不是很突然,而是有预见的。康熙六十一年在畅春园中,此时的康熙虽说是病入膏肓,但是实际上他的实力还是在的,并不是因为他病入膏肓以后,自己的皇权就旁落了。皇权的继承是康熙苦思冥想出来的,倘若康熙没有将皇位传给胤禛,也就是雍正而是传给“十四阿哥”,那么雍正也不会反。

要知道,想要反叛,那就得具备一定的军事能力,而雍正呢?他的军事能力几乎没有,除了一个年羹尧,隆科多虽说是他的人,但是也是因为雍正当上皇帝以后才成为他的人。不然还是康熙的。所以,在反判上,它不具备应有的条件,其中军事条件为主要。

第二,名不正言不顺

有人说,雍正的皇位是篡夺来的,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可信。在这里就不多加说明了。雍正如果没有争得皇位,他就选择反叛,那么这样的名声是很难听的。因为没有人会帮助他,即便有年羹尧和李卫。十三阿哥胤祥是断然不会帮他的。

十三阿哥虽说是雍正的死党,但是为人正派,胤礽在位的时候,他极度拥护胤礽,这就是事实。在国家层面和感情层面,他还是会选择前者。

再说,雍正即便是反叛争夺到皇位,也坐不稳,因为还有那些老臣们,还有千千万万的子民在看着他!

第三,缺乏能力制衡

这和我们上面第一个原因说的相似,这里的能力也主要是指的是军事能力,当然抛开军事能力之外还有其他原因。

可以订阅作者专栏查阅!

艺轩文学社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但是我个人觉得造反有点悬。原因如下:

一、清朝的制度。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两个朝代,有一个特点都十分相像,那就是中央集权较之以往有很大的提高,一切权力归皇帝,任何人无法左右,到了清朝,这种封建王朝的集权制度得到更大的发扬,如军机处等,都是皇权集中再集中的结果。高度集权说明清朝的封建制度已经很完备了,要想轻易改变,困难重重,这是由制度基础决定的。从这个角度讲,如果康熙要传位与其他人,一定会像雍正即位的时候一样,罢免所有的能员干吏,一旦罢免,就是有力也使不出了。明清以前如唐宋,因为皇权不够集中,所以时常会有造反的情况发生,明朝除了朱棣,以后根本没有人通过夺位造反的。大家知道,朱棣上台后,又恢复锦衣卫,又建设东西厂的,这些都是被明清皇帝继承了的,谁有这个本事造反。故雍正造反的可能几乎不大。

二、枪杆子管辖权。在康熙年间,太子虽有施政权,但是没有军队调集权,满族兵马大权集中在八旗,八旗兵马大权一部分归皇子管,一部分直接归皇帝,但是皇子们管的,大大不如皇帝管的规模和数量。从电视剧《雍正王朝》来看,十三爷允详管着西山锐健营和丰台大营的兵马,是守皇城的兵马,只有他能调动。康熙帝把这两处关键的兵马交给允详,是对他的信任,但同时,也是对八王一党的不信任。十三爷被圈禁十年,当雍正拿着一份人员名单给他看的时候,允详说:这里边有的人已经变节,能用的人估计也不多了,这就说明,枪杆子基本不是掌握在胤禛手里的了。要想拥有枪杆子,没有康熙的支持还是真不行。

三、得罪的人太多。冷面王爷的称呼本身就说明胤禛在朝廷是不得势的,从追比国库欠款开始,就一路在得罪人,不管是官员还是大小地主,他都得罪得差不多了,况且还有八爷党和十四爷从中作梗,你当不了皇帝死的比其他人更惨。哪有可能去造反,谁支持呢?

那为什么在这么不利的条件下他还是能登大宝呢?以下是主要两点。

一是因为他得势。

他得的是康熙的势,康熙看好他,需要他这样手段的人去解决康熙未了的事业,人人都认为雍正胤禛是逆势而为,恰恰相反,雍正基本上是顺势而为,不管他又来遇到多少麻烦,都是正常和必然的,但他是顺着康熙的势而为。

二是康熙已经给他铺好了路。调隆科多守九门,放出允详调集兵马,罢免能员干吏,除了个远在天边的十四爷,还受到年羹尧粮草的制约(都是康熙应允了的),八爷党几乎有浑身的力气也使不出。

所以说,如果要是康熙传位其他人,胤禛就会像八爷党一样,搞得你无官一身轻,啥指令都发不出,有力使不出的境地,看你能造反么?


青灯问史


康熙如果没有传位给雍正,雍正会不会造反?

雍正的皇位是怎么来的,历来众说纷纭。

有的说,因为康熙喜欢胤禛的儿子弘历,把皇位传给胤禛其实是想把让弘历继承。

有的说,其实康熙早就中意胤禛继位,多次提出要让胤禛当孤臣,就是为了让胤禛继位。

还有一种弑父改遗诏的说法,康熙在畅春园养病期间,只有胤禛能每日探视,康熙驾崩的最后一天,胤禛更是五入畅春园,康熙驾崩的时候,只有胤禛一人在场,外面就有了胤禛弑父的说法。守卫并宣读遗诏的隆科多,在胤禛登基之后,一时荣宠无双,最后却被幽禁畅春园,也让篡改遗诏的说法有了市场。

因为胤禛得皇位的方法的不确定性,很难说雍正的心思。那咱们只能假设,康熙明确的把皇位传给了其他皇子(老二,老八或者老十四中的一个),那雍正会不会造反?

说胤禛没有造反的心思是假的,雍正登基之后,老八、老十四也不可能没动过造反的心思。但是他们造反成功的可能性太低,胤禛造反的机会甚至还不如老八和老十四。皇权的正统性根深蒂固,康熙朝的很多老臣都是保皇党,谁是康熙指定的接班人,他们就支持谁,这股势力是任何一个皇子都无法单独对立的。而胤禛又是著名的冷面亲王,康熙选定的孤臣,朝中势力不如老八,军中势力不如老十四,就算再加上允祥也不行。

既然是必败的结局,除非被新皇逼到必死的地步,胤禛是不会造反的。



魔智


胤禛拿什么造反?是手握重兵,还是独霸朝纲?



旮旯里的蛤䂰


造什么反呀?名不正言不顺,他有军事实力还是有政治实力?从侧面也反映老四是康熙指定的接班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