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下湄橋”為什麼叫“下湄橋”呢?

下湄橋,作為郴州曾經的經濟發展核心區,歷經了一代代郴州人努力奮鬥勤勞打拼的身影。隨著近些年經濟體制變革,消退的工業老區又從新煥發活力,從歷史的歲月重新回到改革前沿。下湄橋這個飽含著全郴州人共有情懷的名字,你知道它是怎麼來的麼?

小時候聽居住在下湄橋的長輩說,下湄橋古代稱為‘下馬橋’,並不是大家熟知的南嶺大道(原107國道)上的公路橋,而是現在連接石頭峽社區和福泉社區樟木壠組的那座老橋。這座架在同心河上的老橋最開始只是一座很窄的青石板橋,但連接南北官道的必經橋,因此來往的行人很多。由於橋窄,從北方來的旅客,到了這座青石板橋前,騎馬的要下馬,坐轎的要下轎,久而久之,人們就管這座橋叫‘下馬橋’了。”而且因為過了這座橋,就要開始爬坡上山,幾乎不能再騎馬,所以從北方騎來的馬只好留在這一帶飼養。

郴州“下湄橋”為什麼叫“下湄橋”呢?

這一帶周邊是山,中間有一塊比較大的盆地,人們俗稱為“洞”,所以這一帶就叫做“飼馬洞”,後來慢慢演變成了“司馬洞”,現在司馬洞社區的名稱即來源於此。而橋南端樟木壠一帶以前是高山,被稱為“圭馬嶺”,後來很多人把這一帶統稱為了桂門嶺。

郴州“下湄橋”為什麼叫“下湄橋”呢?

現在真正的老下湄橋已是一座危橋,據說建成於上個世紀50年代,也有說法是建於明清時代,只是在50年代改建加固了。長輩說他小時候在橋邊玩耍時,還看到橋南端有一塊碑,上面記載了建橋時間和捐款名單,但他記不清碑文了,現在那塊碑也早已不知去向。

郴州“下湄橋”為什麼叫“下湄橋”呢?

至於“下馬橋”後來為何演變成了“下湄橋”,已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只知道大家後來越來越多的稱呼為“下湄橋”。以上就是我所知道的下湄橋由來,如果讀者中有老下湄橋人,知道更多的歷史信息,歡迎留言告訴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