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火燒赤壁到底是誰的功勞?

歷史緣來有此


孫劉聯軍能夠在赤壁大獲全勝,有多種因素,可以參與上述魚骨圖,根據《演義》的情節,別鑽牛角尖。

曹操輕敵

讓曹操輕敵的元素是由於劉琮的投降,原本曹操卯足了勁,準備強攻荊州,誰知到劉表沒等到曹操的軍隊到來,就一命嗚呼了。由於劉表廢長立幼,把劉琦逼到了江夏,結果曹軍一來,劉琮哪見過這陣式,在手下人挑唆下,直接開門投降,勝利來得太容易了。

曹操便產生的了得隴望蜀的想法,於是產生了摟草打兔子,順便把孫權小兒也滅了吧,否則,如果是經過激戰才奪取的荊州的話,一定不會那麼急著攻吳,一切皆有可能。

這一功勞記在劉琮身上吧

曹操軍隊有病號

北方軍士水土不服,加上南方的冬天是溼冷冷,也沒有暖氣,從北方跟著曹操過來的軍隊那見過這天氣,而且扎軍在水邊,更加冷了,而且還暈船,加上思鄉心切,難免生病。

這一功勞記在老天身上

東南風

正常情況下,冬天通常刮北風,無論是西北風還是東北風,反正難得是東南風。只要不是南風,周瑜的風攻就無法得逞。有可能還會燒到自己,這一點無論是周瑜還是曹操心裡都明白。

因為提問者是以《演義》為背景提問,所以,諸葛亮借東風就顯得非常重要。

這功勞記在諸葛亮身上

苦肉計

有了苦肉記成功,放火的船隻才有可能靠近曹營,就算是周瑜打了黃蓋,必須有人通報曹操,否則就白打了。蔡和、蔡中 闞澤 在這裡面起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這裡的功勞記在黃蓋、蔡和、蔡中 闞澤頭上。

連環計

是龐統出的餿主意讓曹操把船連在一起,給龐統計一功

孫權水軍的實力

毫無疑問,這是周瑜的功功勞,如果孫權的水軍沒有戰鬥力,所有的一切都白搭,也不存在有什麼赤壁之戰的說法了

抗曹的決心

這非常關鍵,如果孫權痛快的降了曹操,也無仗可打了,讓孫權決心抗曹的一是周瑜和魯肅的勸阻,二是諸葛亮舌戰群儒(根據演義)

劉琮 +1

老天 +1

蔡和+1

蔡中 +1

闞澤+1

龐統+1

魯肅+1

周瑜+2

諸葛亮+2


這是功勞歸為周瑜、魯肅和諸葛亮,這樣累加計算,還是諸葛亮和周瑜的功勞。


國內ERP專題


《三國演義》中火燒赤壁是周瑜知道曹操那邊派他的下手蔣幹到他們那裡探聽軍中情況之後,周瑜就和鳳雛先生龐統商量了一個計策,等蔣幹一來,周瑜假裝對他的到來十分生氣,將他安置在一個帳中,用兩個士兵看守,到了夜裡蔣幹出來散步,碰到龐統,勸他投降曹操。龐統假裝答應,跟蔣幹去見曹操,為他出了一個計策,叫′連環計’叫曹操把所有的船綁在一起,用鐵鏈牢牢鎖住,戰馬可以在上面奔跑,讓那些不習慣水戰曹軍可以比較好作戰,曹操哪裡知道只要一隻船燒起來,所有的船都會燒起來,曹操在無形之中上了龐統的當,所以火燒赤壁是周瑜和龐統的功勞。


四季芬芳500


我是亦文人文,希望我的回答能對您有幫助:

一場赤壁之戰,無論在現實中還是小說裡,都絕非一兩個智力超常的人即可左右戰事的勝負,在《三國演義》中,其有真有假的描寫,身歷其境的講述,更加細膩豐富。我想,如果戰後論功行賞,僅就火燒赤壁一節,評功順序應當如下:

首功:周瑜

真正的聯軍主帥,各項事務和計策的最後拍板者,親身參與了大部分計劃和計策的制定與實施。十萬貔貅十萬心,糧草補給軍心戰令攻守調遣,一戰下來,消耗之大、壓力之巨,是常人難以想象的,而周郎能夠做到不出紕漏,實屬難能。具體到火燒赤壁,是在他的安排與調度之下:何時舉火、何人放火、何人借風、何人曹營獻計、何人穩住間諜,凡此種種,體現了周瑜強大的組織實施能力和縝密的思維精度。首功當之無愧。

二等功:諸葛亮

每到關鍵時刻,諸葛亮便解決了燃眉之急,從火攻政策的輔助制定,到東風的召喚,甚至苦肉計的看破不說破,其一舉一動,莫不關涉大局。但由於諸葛亮在聯軍中只處於謀士的地位,不可能分擔過重的任務,所以,屈居二等功,但是他的作用是關鍵不可或缺的,雖然是火攻之計,諸葛亮堪稱孫劉聯軍的“滅火隊員”。

三等功:黃蓋

黃蓋假借與周郎的矛盾,聯合闞澤、甘寧,施苦肉計,並親自執行了火攻的實施,並由此負傷。具體到負傷之後,則是一個謎,在《三國演義》中,黃蓋為第二梯隊的程普所救,但終全文再未出現;在元人雜劇《關大王獨赴單刀會》中,魯肅說“折了首將黃蓋”,指其死於戰場;但查正史,生卒年月不詳,這位來去無蹤的老將,居功無愧。

四等功:闞澤、龐統

闞澤作為反間計的重要成員,一方面親赴曹營遞交投降信,以自己的智慧和冷靜頂住了多疑曹操的深度考驗,並且隨機應變,讓假投降的計策毫無破綻,平穩地走向最後的勝利;在面對蔡中等人的滲透中,與黃蓋、甘寧一道,機警伶俐,引人入彀,上演了一場將計就計的好戲。

龐統則是“連環計”的主要執行者,他以靜制動,巧妙地利用了盲目自信的蔣幹,順利打入曹營,以三國名士特有的狂妄,讓求賢若渴的曹操不疑有他,藉機獻計,一場戲演得絲毫不露痕跡。其出場時間雖短,參與實踐雖少,但連環船的設計,確是火攻成效的關鍵因素,可以說,沒有他,就沒有“檣櫓灰飛煙滅”的大勝。

五等功:魯肅、甘寧

魯肅此人,溫柔敦厚,雖然沒有直接貢獻計策,但在周瑜和諸葛亮間居中調停,做了許多細緻卻不為人知的工作,以周瑜的氣量偏狹,以諸葛亮的不知韜光養晦,竟然能保證矛盾到最後一刻方才激化且無關大局,魯肅居功至偉,是戰役最後勝利的無名英雄。

甘寧在反間計中始終處於從屬性角色,他雖不張揚,但在關鍵時刻的情緒宣洩和話語行動的選擇,恰到好處,雖說其中有蔡中等人疏忽失察的因素 ,但其推波助瀾的催化作用,出力甚大。

以上是聯軍方面的有功人員情況,至於曹營中,蔣幹的低能低智、蔡中等假投降人員的毫無心機,以及曹操的驕橫狂妄,都是決定勝利天平走向的砝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