冕寧:山鄉逐夢新時代

冕寧,位於涼山州北部,安寧河谷,雅礱江峽谷間,既有平疇沃野、交錯阡陌,也有高山深谷、千仞絕壁。

“家家點紅燈,點燈迎紅軍”。

1935年,中央紅軍長征北上。過冕寧時,紅軍先遣隊司令員劉伯承與彝族頭人小葉丹“彝海結盟”,古老大地點亮“圖解放,求發展”的赤誠希望。

幾十年間,這裡因為山高路遠、交通不變等歷史原因,讓全縣41個村、8562戶34780人,在脫貧奔康路上暫時掉了隊。

“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

黨的十八大以來,涼山州冕寧縣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指示精神,“脫貧、致富、奔康”的號角,在這片古老而充滿活力的紅色熱土上吹響。

邁出逐夢大步子

“公路修通了,樹子溝有奔頭了……”

2017年9月10日,冕寧縣大橋鎮大橋村二組(又名樹子溝)的通組路修通了。這是樹子溝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樹子溝人歡呼雀躍,奔走相告。

果基打鐵,樹子溝村民小組長,在微信朋友圈發佈了一張汽車運輸中藥材的圖片後,廣獲鄉鄰點贊。

而位於冕寧縣西部雅礱江東岸的新興鄉,距縣城150多公里,平均海拔2200米,屬於典型的二半山區。世代居住在這裡的村民,苦於山路崎嶇、江河阻斷,不少人終其一生,也沒能走出大山。當地甚至流傳:每隔一段時間,出村的人,總有人墜崖身亡。

為徹底改變這一現狀,冕寧縣委、縣政府定下目標,在規定時間內,將公路修到老百姓家門口。

2017年底,新興鄉耳子廠村、接波村、姑魯溝村的通村公路相繼貫通。作為冕寧縣最後一個通公路的鄉,新興鄉多年來“天塹變通途”的夢想,終成現實。

據冕寧縣交通局工作人員介紹,勘察人員在前期對新興公路進行勘察時,只能揹著測量儀器手腳並用,徒步攀爬;而在施工期間,施工人員需頭戴安全帽,身系保險繩,在懸崖上一錘一錘敲,一鍬一鍬挖,一點一點爆破。“挖掘機窗外,就是萬丈深淵和波濤洶湧的雅礱江,每一個在絕壁上準確操作的操作員,都要擁有極其強大的心理素質。”

冕寧縣交通局局長李建點開他的微信朋友圈,一張張動人的照片記錄了建設者的喜悅與自豪:

拉古薩大橋、恩渡大橋、健美大橋……一座座“國家溜索改橋”項目大橋彩虹般橫跨雅礱江兩岸;

窩堡鄉互聯村通村公路,43道拐,是冕寧公路彎道之最;

聯合鄉大川毫村通村公路,穿雲破霧,風景獨好;

安寧河沿岸的農村“四好”公路,在沃野平疇間蜿蜒……

“履職兩年多,每天穿行在鄉鎮間,眼見著每個鄉、每個貧困村都有了平坦的公路和外界相連,很是感動。”李建感慨地說,以後,生活在這些地方的老百姓,進出都方便了,可以在脫貧致富的路上,邁開大步子了。

2016年至2017年,冕寧縣修建通鄉公路95.8公里,溜改橋5座,新建通村硬化路404公里,硬化路通村率達100%。

冕寧縣委副書記、縣長郭均說:“在雅礱江大峽谷的懸崖峭壁上打通並硬化新興等8條通鄉公路,取得了全縣通鄉公路全覆蓋的歷史性突破;大川毫、姑魯溝等41個貧困村穿越雲端的天路建成通車,實現了鄉鎮和貧困村兩個‘百分之百’通暢目標,解決了群眾出行難題。”

一條條新修的公路,在崇山峻嶺間蜿蜒盤旋,為冕寧兒女鋪就了一條條脫貧致富奔康的坦途。

住上安全好房子

從冕寧縣城出發,沿乾冕路西行27公里後,可見一處白牆綠瓦、錯落有致的新村寨,那裡,是10歲的邱克的莫的新家園。

邱克的莫原住在冕寧縣馬頭鄉蟲園村,2016年,冕寧實施易地扶貧搬遷一批計劃,邱克的莫一家被納入計劃,可舉家搬遷到地質結構更穩固、交通出行更便捷、生產條件更優越的森榮鄉米穀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

2018年春節過後,邱克的莫一家,從雅礱江畔馬頭鄉的峽谷山坡搬到了一馬平川的南河邊,開始了新的生活。

“原來居住的地方,經常發生泥石流,土地、經濟林木被沖毀是常事。”搬新家的,還有58歲的馬海補補,談起原居住地的惡劣環境,他記憶猶新。

“以前從縣城走到家,最少都要5個小時,現在不到半小時就到了,孩子們回來時,路上也方便多了。”談起老人就醫、孩子入學、青年務工的新見聞,馬海補補似乎有說不完的話。他說,以前的老房子沒有廁所,不少外來的客人,因找不到廁所而鬧出尷尬。

馬海補補在安置點的新房有70平方米,一間堂屋為客廳,兩側為四間臥室,主房實用美觀,附房功能齊全。主屋左方蓋廚房,右方置衛生間,繞過衛生間,房後是畜圈。

新房正屋的門楣上,大兒子馬海體古光榮入伍的軍屬標牌特別顯眼。馬海補補說,二兒子馬海體哈和女兒馬海體補莫在廣州務工,孩子們都有了“出路”,他特別欣慰。

這個讓邱克的莫、馬海補補“非常滿意”的新家園,工程建設總投資達4300餘萬元,安置了包括冕寧縣馬頭鄉、森榮鄉、窩堡鄉、青納鄉等4個鄉鎮的貧困戶。

著名的“結盟聖地”——彝海,也乘勢而為,打造的“結盟新寨”享譽大小涼山。

在脫貧攻堅的大潮中,彝海鎮彝海村二組,依託援建項目和紅色景區彝海,盤活企業支持資金,把曾經矮小潮溼的土坯屋打造成了彝家旅遊新寨。

“這麼漂亮的村莊,簡直像做夢一樣,說建就建成了。”站在新寨的最高點,76歲老人果基達坡說,這是他記憶裡少有的“改天換日”。

2016年至2017年,冕寧縣把保障住房安全作為頭等大事,按照“全域覆蓋、建改結合”的思路,統籌實施農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貧搬遷、彝家新寨建設、國土掛鉤等項目,結合貧困群眾自身實際,選擇住房改造方式,完成426戶建卡戶易地扶貧搬遷、2012戶彝家新寨建設、4063戶危房改造,讓6501戶貧困戶順利搬入了新居。

與此同時,冕寧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和財力狀況,統一規劃建設安全住房,配套必要的附屬設施及水、電、路、網等基本生產生活設施,保障搬遷戶安全飲水、出行、用電、通訊等基本生活需求,確保搬遷對象享有便利的教育、醫療等基本公共服務。

如今,冕寧大地上,新村新寨次第崛起,歡歌笑語盪漾其間。

過上致富好日子

讓貧困群眾住上好房子,更要過上好日子。

吉克依哈,是冕寧縣拖烏鄉魯壩村三組建卡貧困戶,2016年全家退出貧困之前,他要供養3個子女上學,還要照料長期患病的妻子,一家5口人,守著幾畝瘦地,常年入不敷出。

2016年,冕寧縣開展農業招商,引入冕寧萬樹食用菌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在拖烏鄉魯壩村,以“彝鄉菇”為品牌,打造了3000畝香菇基地。

農民入股,土地流轉,在企業務工,一系列變化,讓吉克依哈和鄉親們看到了脫貧致富的希望,拖烏鄉也迎來了產業發展的“春天”。

“制袋、合料、注水、鑽眼、扯袋、上火、出灶,樣樣都幹過。自從在香菇基地務工,鹽巴錢、零花錢就沒斷過了。”如今,吉克依哈已然變身食用菌種植的技術工,家鄉香菇基地的逐步壯大,讓曾經無處務工、無錢可掙的這個貧困戶有了發家致富的底氣,“去年在香菇基地務工,掙了1.6萬元錢。”

2016年至2017年,僅萬樹食用菌公司的香菇基地,季節性用工就達240人,兌付工資總額約240萬元,人均收入約10000元。

在冕寧,如萬樹食用菌這樣的產業扶貧項目還有很多,他們都遵循“優先招募貧困戶勞動力務工”的原則,為廣大貧困戶開闢“更穩定、更廣闊、更有尊嚴”的脫貧奔康路。

除龍頭企業外,2016年以來,冕寧縣各類專業合作社也量力而為,積極助力貧困戶脫貧奔康。

冕寧縣森榮鄉吉祥山種養殖合作社,是一家以育雞苗和飼養生態雞為主的專業合作社,共有社員101戶,每年可銷售雞苗15萬隻,出欄成品生態雞1.5萬隻。該鄉瓦都村貧困戶吉木爾古是殘疾人,成為吉祥山生態養殖合作社社員後,他不僅可以賒養合作社的雞,還可以在合作社入股分紅。

目前,該社已吸納貧困戶6戶。養殖方面,合作社出資為貧困戶購置雞圈,並賒銷雞苗及飼料給貧困戶,啟動首批養殖。待成品生態雞出售後,再償還賒欠資金。銷售方面,合作社承諾,凡貧困戶成品生態雞滯銷時,均可由合作社統一義務代銷。

截至2017年底,冕寧縣在41個貧困村完成經果林種植基地3.5萬畝、綠色馬鈴薯基地2萬畝,建立養殖生豬、瀘寧雞、肉羊基地15個,成立種養殖、中藥材專業合作社25個。

隨著精準脫貧工作的開展,冕寧產業基礎不斷壯大,一個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茁壯成長,貧困戶也迎來了脫貧致富的好日子。

2017年,冕寧實現全縣41個貧困村全部退出,成為涼山州率先脫貧的安寧河流域五縣一市之一。8562戶貧困戶、34780人搬進了新建的安全住房,看上了電視,用上了電話,喝上了乾淨的水,“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

“悠悠萬事,唯此為大;念茲在茲,沒齒不忘”。

為打贏脫貧攻堅這場“唯此為大”的戰役,三年來,冕寧縣委常委會議室、脫貧攻堅指揮部等處,經歷了無數個燈火通明的夜晚。一千多個日夜,從安寧河岸到雅礱江畔,從錦屏山下到拖烏山上,都烙上了脫貧幹部駐村蹲點的身影和調研督導的足跡,撒滿了40萬各族兒女的智慧與汗水,讓冕寧的各村各戶,悄然實現了老有所養、幼有所教、病有所醫、勞有其技。

如今,冕寧一個個不斷蝶變的山鄉,正振翅飛舞,追逐著新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