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信了!莫让“关怀式谣言”消费你的善良

2018-11-29 09:04 | 柯桥日报 |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郦曼丽

别再信了!莫让“关怀式谣言”消费你的善良

“穿秋裤会丧失抗寒基因”“冬天骨头会变脆”“羊肉和醋一起吃会中毒”……每逢换季,再遇上连日降温,披着“关怀”外衣的谣言又频繁活跃在群聊和朋友圈中。

柯桥市民小刘就因为“鉴定”在家庭群里刷屏的“抗癌帖”是谣言,不仅被老妈一气之下踢出了群,还引来各路亲戚的“口诛笔伐”。他怎么也想不明白,一则网络谣言为何能搞出这么大动静。

家庭群里辟谣竟被踢出群

网友:这波操作真是似曾相识

“本着科普的心给长辈辟谣,没想到还被踢出群了。”小刘告诉记者,他的家庭群中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转发刷屏。上周三,长辈们“疯狂”转发的《四十类相克食物,21世纪健康家庭必备!》直接激起了专业人士绍兴市中心医院医生小刘的“炮轰”。

“我妈还给谣言画了重点,说是菠菜和豆腐不能同吃,否则容易结石,豆腐和蜂蜜不能一起吃,否则会耳聋……”小刘又好气又好笑,“姨妈们还在群里感叹,说要调整自己的养生方式了。”

“各位长辈,该帖中的‘食物相克’是打着科学旗号的伪科学。不好意思,从今天开始,你们转发的帖子只要被鉴定是谣言,我就坚决辟谣。不是针对各位,我针对的是各种骗老人的假新闻!”随后,小刘转发了一条《央视辟谣了:食物相克都是骗人的!》辟谣帖,没想到,“火山”爆发了。

很快,小刘的妈妈私信他,认为不应该在群里公开质疑她,并且越说越激动:“我随手转发这些你那么认真干吗?我看到这些东西还不是为了大家活得更加健康吗?你是说妈妈落伍吗?你的辟谣一定都对吗?你也有老的时候,我们就那么不受人待见吗?”五分钟后,小刘发现自己竟被老妈踢出了群。

“家庭群简直成了谣言的重灾区。”不少市民朋友向记者诉苦,“上次我姨在家庭群里发了一条《为什么米饭不能趁热吃》,我顺手回了一句‘因为烫’被群起围攻”“我一般都是点开链接后直接点击举报造谣”。不过,也有更多的年轻人在家庭群里宣布,要向谣言帖“宣战”。

谣言传播有“套路”还明码标价

警方:不要成为自媒体谣言传播的“打工者”

记者在对比众多“谣言帖”后发现,谣言第一步,便是“借光造权威”。利用公众对生命健康、食品安全、绿色环保、公共事件等热点话题的关注,为谣言带上看似理性、权威的“高帽”,如“美国环境医学科学研究院推出报告称……”“根据日本学者研究得出……”等表述,谣言摇身一变成了“科学研究”。继而用“毁容”“有毒”“致癌”等词吸引眼球、引发恐慌,再配上随意捏造的数据和耸人听闻的说法,人们抱着宁可信其有的心态,点开并分享给其他人。

区公安分局网警大队徐警官表示,我国对网络造谣行为有明确的处罚规定,但现实中却很少对朋友圈所谓的“关怀式谣言”追责。此类谣言的制造者看似菩萨心肠,实则是利用读者的善良牟利,有些诱导用户泄露个人信息,或者趁机兜售产品和APP。

自媒体时代“流量为王”的利益机制使得一些谣言甚至已经“明码标价”。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下载一个专门的阅读赚钱APP,转发一条未经核实的文章,只要产生点击量,他就能获得0.1~0.3元的“阅读单价”,还可通过“拉人”等获得奖励,享受一定比例的“收徒分成”,形成了一个上下游层层分工的产业链。

有道是“造谣动动嘴,辟谣跑断腿”。经过无数“不明真相”群众的转发,谣言的“温床”便成了多金的“摇钱树”。碰到耸人听闻却又透着暖意的信息,就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成为自媒体谣言传播的“打工者”。

“义正言辞”没用? 试试“温情输出”

专家:家庭群辟谣也讲究方法

“朋友圈里‘关怀式’谣言之所以有市场,除了炮制者受利益驱使牟利屡禁不止外,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就是谣言所涉话题精准地抓住了人们对健康、养生、安全等切身利益的关切乃至焦虑心理。”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副主任谢晓盈表示,50岁以上的年龄段群体相对空闲,特别是经历过困难时期的中老年人,对保健和养生尤其重视,更容易关注关于意外死亡的案例,不自觉地联想到自己,从而引发更多的焦虑。

“一些老年朋友刚刚学会使用手机,缺乏足够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辨别能力,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时常被网络谣言误导,成为了谣言传播的‘易感人群’。”谢晓盈指出,老年人群体的心理寄托是温暖、活力、被关注以及希望。在家庭群转发,一方面想获得更多的专注与关爱,另一方面也是出于提醒子女,关爱子女的另一种方式的表达。

在信息井喷的互联网时代,特别需要一个权威性的辟谣平台以正视听。当你自己也“吃不准”是否为关怀式谣言时,可去各大权威辟谣中心求证。比如今年8月29日应运而生的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就为广大群众提供辨识谣言、举报谣言的权威平台。自正式上线以来,已整合接入全国各地40余家辟谣平台辟谣数据资源近4万条。记者试着打开官网,找到辟谣数据库,输入谣言关键词“抗癌”,也有四十余条辟谣信息显示。

“关怀式”谣言需关怀破解。谢晓盈建议,子女在给长辈辟谣时要多一点耐心和理解,在日常闲聊的时候,在长辈情绪不错时,再输出“科学与关心”,或将事半功倍。“义正言辞”没用?那就试试“温情输出”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