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为什么要坚持说人话,这一点,他成功了

易中天为什么要坚持说人话,这一点,他成功了

一个编剧曾说过,在开剧本会时,如果无法清楚解释某一个人物,只要用金庸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来形容,现场几乎所有人马上就明白这个人的性格特征。比如我们一说岳不群,就知道是伪君子。

易中天大概就是这类人物,他能够用“岳不群”一下子就诠释出什么是伪君子,彼此沟通无碍。这里易中天应用到了基模效应。拿易中天《品三国》中的例子来说,当讲到周瑜时,易中天用他讲人话的方式是这么说的:

周瑜也一样,也是一个漂亮至极的英雄。他的“帅”,在当时可谓家喻户晓。《三国志》说他“长壮有姿貌”,还说“吴中皆呼为周郎”。郎,就是青年男子。呼人为郎,带有赞美的意思。所以,“周郎”就是“周帅哥”。同时被呼为“孙郎”的孙策,则是“孙帅哥”。当然,一个人的“帅”,不仅仅是外貌,更重要的是内在的气质。周瑜恰恰是一个气质高贵、气度恢弘的人。他人品好,修养高,会打仗,懂艺术,尤其精通音乐。即便酒过三巡,醺醺然之中,也能听出乐队的演奏是否准确。如果不准,他就会回过头去看,当时的说法是“曲有误,周郎顾”。因此,我甚至怀疑他指挥军队也像指挥乐队,能把战争变成艺术,把仗打得十分漂亮,就像艺术品一样。

这里用现在的词语“帅哥”来称呼周郎,就很接地气,一下子就能让人想象得到周瑜大概是什么样子。

我们很多时候,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向别人解释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而且对方还缺乏理解这个概念的背景知识。这时候你该怎么办呢?这时就需要运用基模效应了,利用好对方已有的基模,再难的事物也可以很快让对方理解。所谓基模,是指我们每个人的基本认知结构。我们的很多知识都是以基模的形式储存在人的记忆系统里的。可以简单理解为,基模是一个人的知识背景,利用对方已有的基模,就是利用对方已有的知识储备来跟他对话。我们说跑得比兔子还快,就是因为知道对方知道兔子跑得快,如果他并不知道兔子跑得快而知道刘翔跑得快,你说跑得比刘翔还快,他更容易理解,对他来说这就是讲人话。

所谓讲人话,其实就是按对方理解得了的方式同他讲话,这里是说“对方”理解得了,而不是“我”理解得了。

有一个词叫做“知识的诅咒”,通俗地说,就是一旦你知道学会了一样东西,你就很难想象另一个人没学会该东西的情景。你已经知道的那些东西“诅咒”了你。比如一个初中生已经掌握了列方程求未知数的知识,就会不自觉鄙视小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了,他会说:“你笨啊,列方程啊。”可是他忘了小学生没有“列方程”这个知识啊,对小学生来说,你就是不讲人话,你,耍流氓。我们在进行“你比划我猜”的游戏中,只有你按我能理解的方式比划时我才能猜对,如果你按你自己能理解的比划,十个能猜中一个算我输。

既然叫作知识的诅咒,很多人就逃避不了。我们经常说“我的观点是什么”,但往往忘记了“观点”这个词本来的含义:观点,是说你站在特定的观察点看到的一个东西。“观点”这个词本身就在提醒你——你只是站在你的点上观察到的问题,别人站的点不同那么所观也必定不同。所以你的观点不能代表整个世界的全部真实。而且你以为你站的点在高处了,这同样只是你的以为,一山更比一山高呢。所以不要老是认为自己掌握了绝对真理。对那种以为自己的观点高级于别人的人,有一位喜剧演员的话来说他们很合适:

“蠢人是很难发现自己的愚蠢的,因为发现自己愚蠢是需要相当高的智力的。”

贝特朗·罗素也说过一句类似的话:

“我们这个时代让人困扰的事之一是:那些对事确信无疑的人其实很蠢,而那些富有想象力和理解力的人却总是怀疑和优柔寡断。”

一个更高级的人的表现是,他不仅自己学识渊博,还能用你能懂的方式传播他懂的东西,然后你也懂了。如果只是他自己能懂,但他说的话我们都不爱听,我们就说他不讲人话。而易中天,他讲三国,人人听得懂,因为他讲人话。一个人讲人话,不是意味着他学识浅薄才如此通俗易懂,相反,要将人话讲得好,他需要更多的知识积累,那是冰山下的事,才能比喻得当。而人话,只是露出的那一角,但无疑,水面下越大露出的一角才能越多。

有人说易中天“也就一说书的”,这可能是想贬他,却也说明他有趣,讲话人爱听。易中天把自己做成了一个通道,借由他,别人可以进入他所赞美的知识迷宫,这一点上他就功德无量了,因为没有他,许多人就不会去较真接触那些美好的知识,哪怕你较真后发现他有许多错误,他同样功不可没。

又有人说他卖弄文笔,在我看来这是怪他把东西说得太有趣了。我们假设,一个新闻没有背景、没有偏向,只有客观事实,可不可以读?当然可以读,就像《人民日报》登了一个政府文告,你让我怎么读?我可以读,但是多半我根本就不读了。

这就像一个人从来没有涉足过古典音乐,那怎么给他介绍钢琴家肖邦?如果我只坚守客观事实,我会告诉你:美国人,波兰人,混在法国,生卒年月,以及主要的作品,后世的钢琴家哪些人喜欢弹他的作品,一大堆专有名词。保证你听了跟没听是一样。

如果换一种方法告诉你:肖邦,小白脸,在法国混,主要靠一些贵妇人养活,但是他在艺术上其实就是今天的周杰伦,他充满了那种年轻的朝气,跟当时音乐界都不是一样,所以算是吹来了一股新风,很多粉丝跟他,这就是肖邦。你马上就听懂了,而且你会对肖邦有兴趣,对吧?可是你说我刚才这段描述精准吗?客观吗?公正吗?不,它充满了偏向,充满了我个人的理解。但是又怎样?如果我通过这一段话让你燃起了对肖邦的兴趣,你自己去探索古典音乐的那个庞大的世界,我也是功德无量。

再回到易中天说三国,很多专业人员出来挑剔,这个不对,那个有偏差,那又怎样?易中天一个人对于三国的贡献超过那些专业人员关起门来几十年的总和,很多普通人正是通过他,了解了这个精彩的世界。

那么易中天这种说三国的方式为什么受欢迎呢?2017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已跨过了 58.52% ,这个时候新兴中产阶级大规模涌现。又焦虑,又有欲望,这些人就是新兴的中产阶级。他们的财富状况还不错,而且还见多识广,但是他的整个脑子,甚至是见识,还留在底层人民那儿。但是有一点,就是他们有强烈的上进心。这是一个庞大的新兴群体,怎么服务他们呢?易中天(们)现在就这么做了,把那些有价值的东西提供给新兴中产阶级,而且是以服务的心态提供给他们。所谓服务心态就是说人话,这是易中天们探索出来的一条道路——走正道,说人话:一方面坚守价值,一方面以服务的心态传递价值,把那些原来供在象牙塔里的知识,以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用碎片化的、跨界化的方式给大家讲清楚。这样,易中天把我们服务得这么舒服,他能不受欢迎吗?

易中天为什么要坚持说人话,这一点,他成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