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力:錢幣實體市場的隕落及其衝擊

貓眼按:

又收到泉友陳力的一篇文章投稿,這一次泉友陳力從自己的收藏經歷出發探討了錢幣實體市場的隕落和所受到的衝擊,貓眼看了很有共鳴。

如何讓新人也喜歡上錢幣收藏、乃至外幣收藏是貓眼在不懈努力的推廣方向。錢幣收藏,作為一個小眾卻古老的愛好,一直在小團體內繼承和發展。歷史上,無數優秀的錢幣藏家、錢幣學家乃至錢幣行業從業者都在緊跟時代的潮流,對錢幣收藏的方式和方向進行不斷革新,讓這個愛好永遠有新鮮血液加入。那麼,如今是我們的時代了,我們又能做些什麼呢?

上一次泉友陳力探討了評級幣的問題,感興趣請到貓眼看幣公眾號搜索《陳力:認真對待錢幣評級》

聲明:貓眼只在不更改原意的前提下添加了圖片,投稿文章內容僅代表投稿人觀點,與貓眼看幣平臺無關。

錢幣實體市場的隕落及其衝擊

週末我陪外地朋友逛成都本地的錢幣市場。走出大門,我問朋友:“感覺如何?”朋友回答四個字,“暮氣重重。”涼涼的感覺,如同這秋天。

陳力:錢幣實體市場的隕落及其衝擊

我小時候家附近是有名的錦江賓館,那時是成都最體面的地方。賓館門口的街面上,有許多書畫家在路旁的行道樹上牽一條長繩,把字畫直接掛在上面出售。我時常流連於此,各種巨幅的“清明上河圖”讓我十分讚歎,至今印象深刻。現在想來,這也算是改開後成都本地藝術品收藏品市場的初萌吧。也有少量其他門類的收藏品包括錢幣出售,同樣是以忽悠外國人為主。後來這一露天市場在九十年代初期被取締了。

陳力:錢幣實體市場的隕落及其衝擊

成都第一個相對比較集中的錢幣收藏品市場應該是九十年代初中期的猛追灣市場。這個市場依託猛追灣游泳館的旺盛人流而興,賣家們在成蔭的柳樹下沿街擺攤,買家們或逐攤閱覽,或蹲地細看。每到週末整個市場人頭攢動,好不熱鬧。那時還可以看到不少原光川板、大頭和龍銀,價格也只比通貨略貴。

猛追灣市場因為城市建設被取締後,郵幣卡市場在九十年代後期轉戰到市中心凍青樹一帶。但好景不長,香港迴歸金箔郵票成為壓垮火爆一時的郵票市場的最後一根稻草,引發雪崩,凍青樹市場也很快沒落了。那個時候經常可以看到老闆關門拋貨,但根本沒有人接盤,真慘。

陳力:錢幣實體市場的隕落及其衝擊

錢幣商販也跟著倒黴,一時找不到更好的開店去處。之後,成都的錢幣交易輾轉到送仙橋,但那裡主要是以字畫、瓷器、造像等收藏品為主,錢幣體量不大。

要說到專業化的錢幣市場,還是政府規劃的城北文殊坊古玩市場。其實也就是一個露天空地加鋼結構大棚,業態仍然是地攤加小店面。這個時候進入新世紀已經多年,線上交易早已興起,一線鏟貨也愈發不易,信息藩籬越來越少,傳統經營已舉步維艱。

陳力:錢幣實體市場的隕落及其衝擊

前兩年文殊院幣展的時候我還去過一次,記得那天正好下雨,商販比閒逛的人還多,錢幣擺在地攤上,下雨了就把兜底的塑料布往屋簷里拉一拉,以不被雨水直接淋溼為好,偶爾有行人路過濺起泥水也不太以為意。東西當然不太好,全是通貨,偶爾能看到一些國產盒子。租用商鋪的幣商店內擺放的東西要好一些。

陳力:錢幣實體市場的隕落及其衝擊

去年文殊坊改造,這個市場也拆了。幣商又被迫分流到兩個去處,文殊坊附近的大安市場和更遠一些的瑪賽城。我去看後總的感覺,這兩個市場利用的商業體口岸都很差,除了租金便宜外沒有其他優點。平時基本門可落雀,很多商鋪大門緊鎖。

陳力:錢幣實體市場的隕落及其衝擊

在大安市場,我看到一個垂垂老者守著一個一平米見方的小攤,因無人問津竟在靠近廁所的過道上昏睡。據兩位在電子科大讀書、收藏外國硬幣的小友說,他們見此情景在大門口看了看就離去了。那天和我同去的收藏郵票的表兄說,“不知道他們能不能賺出今天中午的盒飯錢”,當然這也有點杞人憂天,誇張了。去逛的很多是上了歲數的人,除了商販很少看到三十歲以下的年輕人。

陳力:錢幣實體市場的隕落及其衝擊

據說國內其他地方的實體市場大致如此,好的東西基本沒有人拿到實體市場售賣,抑或擺在櫃檯上實則也沒有寄希望於在此間售出。實體市場已經漸漸成為傳統商販抱團取暖、消磨時間的所在。

陳力:錢幣實體市場的隕落及其衝擊

本文不是要記流水賬,除了回憶過去之外,我也在思考實體市場的沒落會給錢幣收藏帶來何種影響。事實上,大眾化的收藏品市場是歷史文脈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了交易功能之外,還具有文化傳承功能。我相信,許多人像我一樣,年少時在這些地方完成了最初級的藝術和收藏知識薰陶啟蒙。那種近距離欣賞、大量過手的感覺,那種沿街全是商鋪和人流、一眼望不到頭的熱鬧,是冰冷高端的博物館、藝術館無法替代的,也是虛無飄渺的互聯網不能比擬的。

因此,實體市場的倒掉,不啻為錢幣收藏領域的局部塌方,最大眾化、最接地氣的交流和分享載體塌陷了。現在,讓年輕一代特別是小孩子去逛這樣“暮氣重重”的市場,他們鐵定不願意,也因此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就無法像我們那一代人從小接觸這些老物件。這些孩子們長大以後還會玩錢幣嗎?

與實體市場的沒落相對應,是網絡的興起。互聯網可以解決交易問題,但解決不了文化傳承問題。沒有耳濡目染地浸潤薰陶,僅靠論壇、網站上的“照騙”,雖然可以激發一時的興趣,但很難建立起對錢幣收藏的直觀感受和體系認識。

陳力:錢幣實體市場的隕落及其衝擊

況且國內目前基本上沒有以藏者為主要受眾的錢幣類網站,首席收藏和貓眼各算一個,其他大多數都充斥著低劣的圖片和文字垃圾。

陳力:錢幣實體市場的隕落及其衝擊

現今很多新進玩家猴子掰玉米式地買進、賣出、試錯、割肉,花更多的時間,交更多的學費,實際上都是在補實體市場缺失的課。能堅持下來的人不多。很多人玩兒過也就玩兒過了,互聯網能向他們推銷“錢幣收藏”,也就能推銷“抖音”、“吃雞”、“農藥”。凡事一旦標籤化,就成了快消品,連“興趣愛好”都算不上,頂多是一時的興致,過把癮就走。亦或作為投資,但這不是本文關注的範圍。

陳力:錢幣實體市場的隕落及其衝擊

“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不要以為玩家群體會隨著閱歷和收入的增長自發形成。要警惕實體市場沒落對錢幣收藏的衝擊和影響,努力避免“玩家斷層”。無論是幣商還是老玩家,都要多做成風化人、桃李不言的事,而不是殺雞取卵、竭澤而漁,否則我們很可能將是“末代幣商”“末代玩家”。

陳力:錢幣實體市場的隕落及其衝擊

將至已至,未來已來。

陳力:錢幣實體市場的隕落及其衝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