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炒菜機器,不僅吸引了顧客,他還申請了17項專利

位於市區謝池巷的一家快餐店內,顧客盈門。讓人詫異的是,面積200多平方米的店內,居然沒有配備一名廚師,所有的菜餚,直接從一套機器中出來。

嘗試了機器燒出的菜餚,發現與普通快餐店燒出的菜餚並無多大區別,餐館負責人潘錦敏表示:他們店有200多平方米,廚房面積卻只有6平方米。

发明炒菜机器,不仅吸引了顾客,他还申请了17项专利

廚師出身的潘錦敏,1998年開始投身快餐店,先後承包了一些大型公司的員工餐廳。在工作中,潘錦敏發現,傳統中式快餐的製作離不開爐灶,廚師是廚房的生命,廚師的好壞決定了一切,而油煙瀰漫食物調料到處亂擺成了每一個商用廚房難以改變的狀況。

2007年開始,潘錦敏開始琢磨起炒菜機:能不能有一臺機器取代廚師炒菜?但他的念頭,很快招致一片冷嘲熱諷:即使很普通的一道菜餚,即便普通人,也很難掌握,何況機器呢?

潘錦敏依然下決心試試,這一試就是8年。一開始,他以為花個幾百萬元就可以了,沒想到一砸就是兩千萬。眼看快山窮水盡了,炒菜機終於試驗成功了。

发明炒菜机器,不仅吸引了顾客,他还申请了17项专利

據潘錦敏介紹,炒菜機由蒸燒、炒、煎炸、煮四大功能區組成,溫度控制在100℃~300℃,每道菜耗時30秒至3分鐘,將烹調製作標準化、機械化變成現實。

潘錦敏說,試驗過程中,一個難題是焦鍋問題,這個問題困住了高中畢業的潘錦敏。潘錦敏聘請的技術總監告訴他,焦鍋主要是因為鍋體受熱不均所致.

經過不懈努力,他們已經編制了180道菜餚,甚至,炒菜機比廚師更能幹,只要編好內容輸入,它理論上可以炒無數道菜餚。他們位於謝池巷的餐館平均每天600人次光顧,員工只配備了11人,包括照明用電在內,一個月消耗的電費僅9000元,而按照傳統做法,他這樣規模的店面起碼得配備17人,燃氣支出在20000元以上。

而且炒菜機、油炸機均內置油煙處理裝置,炒菜機具有隔溫裝置,熱量不向廚房散發,遠離傳統中餐廚房40攝氏度以上的高溫,解決了開快餐店最為頭疼的油煙排放問題。

发明炒菜机器,不仅吸引了顾客,他还申请了17项专利

統一的食材配送制度,更是進一步降低了開快餐店的門檻及成本。憑藉炒菜機,潘錦敏已經申請到手17項實用新型技術專利。他希望藉助炒菜機標準化運作,在各地建立統一的配送中心。

他們位於謝池巷的餐館,開張一個多月,已經有4家商家意向加盟。在周榮光看來,節約、美味、快捷、實惠等優勢,使炒菜機具備了極大的推廣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