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东北的战略地位如此重要?

思远4175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东北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

我们一般认定的东北是行政意义上的东北,一般指的就是东三省,东三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

而地理概念下的东北指的是山海关以北,大兴安岭以东的广大区域。

而历史上的东北指的则是辽西走廊以北,大兴安岭以东,外兴安岭以南的广大地区。

今天的东北,战略地位非常重要,这里的东北指的是地理概念下的东北,即山海关以北,大兴安岭一东的广大地区,面积约100万平方公里。

关于东北的战略地位,静夜史认为分为两个方面来回答。

1、对内,东北关乎中原安危

东北是中原王朝的重要外延,和蒙古高原、西域共同横亘在中原的北方。

由于海洋经济前,我国的地形相对封闭,因此北方成为中原最重要的威胁。

在隋朝之前,我国的政治中心基本都在关中地区,帝国的中轴也是东西分布,北方和西域成为帝国的主要进取方向,丝绸之路成为帝国对外交流的重要纽带,此时的东北地区,由于距离统治中心过远,很长时期内无法得到中原先进文明的影响,因此始终默默无闻。

秦汉时期,中原王朝占据了东北的辽东地区,之所以占据辽东,是因为朝鲜半岛。

周灭商后,商朝旧臣箕子逃到朝鲜半岛建国,直到汉武帝才消灭,占据辽东有利于维系对朝鲜半岛的统治。

随着关中地区环境的恶化,统治中心不得不东移,这一趋势从隋朝开始。

统治中心东移,意味着更靠近东北,因此东北地区受到中原地区的影响开始加大,随即也逐渐出现强大的政权。

隋唐时期,中原王朝消灭高句丽,再次将朝鲜半岛大部纳入版图。

因为深受中原影响,因此东北地区的文明开始加速,并最终产生了一系列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典型例子如辽、金以及清朝。

而中原王朝的政治中心东移之后,随即和经济重心分道扬镳,北京从元朝开始成为帝国新的都城。由于北京距离东北地区更近,因此东北的安稳直接决定了北京的安危。

近代以来,东北地区地位更加凸显,由于矿产资源的开发,东北地区的开发后来居上,成为近代以来重要的工业基地。占据东北也就意味着具备了统一天下的基础,所谓“得东北者得天下”,我党正是以东北为基地,最终完成了对大陆的统一。

2、对外,东北关乎东北亚稳定

东北地主之所以重要,除了是中原的重要外延,还因为东北是东北亚的重要节点。

东北地区北接西伯利亚,南邻海洋和中原,西有蒙古可直通中亚,东有朝鲜半岛和日本海。

对于沙俄而言,占据东北是寻找温暖出海口,同时对蒙古形成包围之势的重要一环,占据东北,可以将整个蒙古地区据为己有,对我国形成巨大的压制。

所以早在17世纪沙俄就开始了对东北的觊觎,1643年沙俄侵入黑龙江流域,妄图占领黑龙江病,作为其南下的基地。19世纪下半期沙俄侵占外东北、外西北地区,并推出了臭名昭著的“黄俄罗斯计划,妄图将整个东北、蒙古高原和西域地区纳入其版图。

而对于日本而言,占据东北则可以获取更多的土地和资源,对于岛国的日本而言意义重大。

一直以来,日本都在觊觎大陆,并不断寻找立足点。虽然朝鲜半岛距离日本本土近,但地形崎岖,国土狭长,根本无法满足在大陆立足的需要,毕竟东北的威胁就可以随时将日本赶下海。

而占据东北则完全不同,一来可以抵御沙俄的南下,保护朝鲜半岛进而保护日本本土,扭转沙俄在库页岛等对日本的压制态势。另一方面,占据东北可压制我国,并对蒙古高原形成巨大威胁,日本在20世纪初叫嚣的“满蒙独立”就是以占据东北为先期目标。

19世纪下半期,随着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日本实力迅速增长。1895年,日本在甲午战争中击败清朝,将清朝的藩属国朝鲜纳入其版图,随后开始了对东北的觊觎。

1904年日本和沙俄在东北地区爆发日俄战争,最终日本击败沙俄,获得了在东北的立足点。

而到了二战以后,朝鲜半岛被人为分割,东北亚的局势更加不稳定,此时的东北,距离朝鲜半岛距离最近,在半岛问题上有最大的话语权,这使得我国成为影响半岛以及东北亚局势的举足轻重的角色。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东北的地位重要,实际主要原因是地理上的优势,我们打开地图仔细看一下,会发现东北在地理上,实际上处于偏安于一方的状态。

从东北再向北,由于纬度的问题,那是真正的苦寒之地,可以说人类生存不易,所以那里的人口一直很少,难以构成什么威胁的力量,向东实际为多山的半岛地形,历代也没有什么强大的势力在这里能兴起来,实际处于一直是被压着打的对象,向西的方向为蒙古高原,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游牧民族在绝大多数时间,无法形成东进之势,难以形成什么威胁。

只有向东为中国关内地区,但是由于地形的原因,从关内到关外,只有一个沿海而行的通道,说形成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局面,而且从地理距离上来说,东北也远离中原地区。形成了一个自守有余的地理伏势,进攻则只一个方向的问题,不存在什么后顾之忧,这是一个很难被消除的优势。

没有多大的外部压力的同时,自身又是一个相当广大的区域,拥有相当丰富的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以及矿产资源等等。在许多人眼中东北一个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其实呢,这种观点属于非常片面的,实际上东北地区属于一个温带区,其南部地区实际上与关内的河北、山西在气候上没有太大的气候差异。东北的雨热同期的条件,造成了东北的农业是非常发达,至今东北都是中国重要的粮食输出区,这一点许多人可能没有注意中国的粮食生产条件,其中东北三省的粮食已经生产占据了全国的五分之一。东北的矿产资源也是非常丰富的,比如:石油城大庆。

东北这种地理上的优势让他在发展上非常快速,变成了一个工业化地区,在工业化与城镇化水平,全国也是排在前列的,也就进一步提高了它的重要地位。


浴火


欢迎来到熊二读史,一起来读东北那些事儿。(本文约600字,阅读需时2分)

黑、吉、辽三省,地处我国东北部,在我国漫长的历史时期,东北始终是中华历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尤其是东北兴起的满族作为统治民族,建立了统御中华的清朝。

东北作为满族的龙兴之地,备受世人关注。

东北的战略地位,首先是由其独特的地形决定的。

东北地区,在自然地理上,山环水绕,海陆相连。

“三山围三平原”的独特地理环境,使得东北地区成为一个独立的小地理单元。

高山平原同在,草原林地并存。黑土地肥沃,林木资源丰富。

同时东北的矿产资源很丰富,铁路交通在近代也是发展最早的地方。

东北在近代,是工业发展最为迅速的地区。

东北在晚清时期,与沙俄和日本的利益交织在一起,东北地区上演了一幕幕国际政治大剧。

想要深刻理解东北的战略地位,需要将东北地图倒过来看。

东北是沙俄东侵的最后一站,并且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站。

沙俄穿过漫长的西伯利亚,越过寒冷的高原,来到黑龙江流域,只要再往南,就有大片适宜农耕的土地,有大片的草地和平原。太平洋的季风,为这里带来充沛的降水,清代的封禁政策,使东北地广人稀。

因此沙俄不遗余力入侵东北,对东北这片肥沃的土地垂涎已久。

而日本也将东北当做踏入亚洲的关键一站。上图是日本国内所用的地图,依然和我们的南北地图视野不同,这个地图就将东北与日本的关系很好地展示出来。

日本与东北真的很近很近,就隔着一道日本海。

由此可知。东北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这里是东亚各势力的交汇之地,也注定东北地区在晚清时期的坎坷历史。

俄国割占中国领土

九一八事变

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右上角关注@熊二读史。


历史宝藏


一个地方的战略地位重要与否,取决于地缘政治战略和国家整体战略。

首先,从地缘政治战略看,东北三省北有俄罗期东望日韩南接朝鲜,无论经济军事政治,这些国家都是目前国际舞台上的主演。从这个角度看,东北无论现在还是未来,其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无法改变。

其次,从国家整体战略看,东北肥沃的大片土地被当成国家的战略储备粮仓。世界形势瞬夕万变,对一个有十多亿人口的大国,粮食自给是重中之重。

最后,全国人民都不要忘记东三省老铁们为国家整体利益而作出的牺牲:

砍光了森林,挖光了煤碳,倒闭了工业,走光了人口。。。

当你沉醉于北上广的繁华之时,不要忘记东北爷们儿几代人的付出!

向老铁们致敬!



薰衣草户外旅行


在古代东北的战略位置主要是屏障京师,并牵制蒙古,辽东之于北京就是河西走廊之于长安;近代东北深处日俄两大帝国之间,地缘位置重要,且工业发达战略位置自然非常重要。

1、河西高于东北的时代

很长时间里,中原王朝的首都在关中地区,河西走廊隔绝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战略位置非常重要。河西的得失直接关系首都的安危。

(河西走廊)

而辽东地区远在万里之外,战略位置并没有那么重要,且离心力强大。前者看隋炀帝、唐太宗几征高丽,就可以知道国家的攻击顶点在哪里。后者看安禄山坐大的地方在哪里。

这时候河西、陇右驻防的兵马、军力都很强大。

(辽东)

2、辽东成为王朝的臂腋

对于金朝而言,辽东非常重要,既是后方基地也是京师的保障。

对于明朝而言,在朱棣迁都后,辽东的地位与日俱增。王阳明就说“大明虽大,最为紧要之地四处(宣大蓟辽)而已”。到了明朝末年,辽东的地位更是关系国运,大明的兴亡基本就被绑定了。

(奴儿干都司)

到了清代,辽东是龙兴之地。常年受到保护。甲午战争中,日本在辽东半岛作战,战后清政府不惜代价赎回辽东。

(柳条边)

3、最危险也是最重要的地方

到了清朝末年,东北三省实现了郡县化,徐世昌担任第一任东三省总督。

(东三省)

到了民国时期,中央衰微,东北地区处在日俄两大帝国之间,关内很难被关内影响,只有国际形势保障就能得到较大发展,这也是张作霖在东北获得发展的根源。

经过东北较长时间的工业化,在解放战争时期,已经成了决定战争胜负的地方了。

(东北九省)

东北的历史大体如此,还有不明白的欢迎提出。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1 历史原因:金朝龙兴东北,打起反辽大旗后,十年时间灭辽吞宋;清朝龙兴东北,统一东北后借机入关,迅速建立了全国统治;张作霖坐拥东北后,也曾执政中央政府;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把国民政府打成了地方政府;挺进东北没多久,华夏大地换了人间;

2 国防原因:我国领土如雄鸡,但是处于鸡首位置的东北,突出进入俄罗斯境内,三面几乎被俄罗斯包围,敌国发动斩首行动,即可斩断鸡首;历史上的邻国一周时间就击垮了防御东北的日军精锐—关东军;东北距离首都太近,距离敌国又太近;

3 经济原因:东北地区属于中国粮仓,生产的粮食养活许多人口;东北的重工业基地,是中国工业长子;铁路路网,东北地区占据很重要的位置,与其他地区一样重要。


伊洛河畔看春秋


为什么说东北的战略地位重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

第一从资源上说,东北地区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土地资源,海洋资源都是十分的丰富,东北的黑土地种出来的粮食质优量大,大庆油田更是当年中国摆脱贫油国帽子的功臣,不冻港大连更是我国北方造船业的基石和天然的优良港口。无论是日俄战争还是抗日战争,日本首选的战场都是在东北,就是因为日本看到了东北丰富的资源。

第二从地理位置上讲,东北北部与俄罗斯相邻,东部与朝鲜接壤,同时与日本和韩国又是隔海相望,可以说其战略地位一看便知。古代人想从南方到东北,只有山海关一条路,可以说卡住了山海关,就是卡住了东北的咽喉,真的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第三从工业基础讲,东北作为老工业基地,在新中国建立之初就依靠丰富的资源和便利的港口形成了工业集群,为新中国工业基础的建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和示范效应,虽然近些年东北老工业基地衰落了,但是随着国家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落实,供给侧改革的推进,企业的技术升级东北老工业基地会凭着自身的工业基础重新焕发青春。


永丰说事儿


目前,在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上,所有有关于东北的新闻几乎都是负面的,没有来过东北的外省人,他们对东北的主观印象几乎都是寒冷,粗爆,野蛮,落后,除了出产大米,人参,还有笑星和网红,几乎一无是处,实际上,以前的东北,根本就不是现在的这个样子。

早在1945年时的伪满洲国,也就是现在的东北,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就已经是亚洲第一大经济体,全世界第四大经济体,超越日本,成为全亚洲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九一八事变”以前的东北,曾经是沙俄帝国和大日本帝国的势力范围,由于他们在东北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修建铁路,建立工厂,开发矿山,挖煤,炼钢,建立经济特区,搞开发区,以及后来由中华民国北京国民政府任命的东北巡阅使张作霖主政东北期间,也大力发展民用工业,军事工业,修建铁路,建立工厂,使东北的整体实力远远强于全国其他地区。

“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扶持大清帝国逊帝溥仪在东北建立了亲日的伪满洲国,定都长春,改名为“新京”,由于东北拥有及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于是日本就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从全世界引进了大量先进的设备,建立了大量的亚洲第一,世界第一的大型工业企业,包括独资企业,合资企业,于是,东北就成了日本实施其国家战略,发动战争的后勤保障基地,因此,虽然名义上,伪满洲国的权利掌握在东北人手中,实际上,伪满洲国政府各个部门的次官,都是日本人,他们才是真正掌握伪满洲国权利的人。

伪满洲国在日本的操控下,完全按照日本的发展模式,战时动员体制进行了有效治理,宣扬忠君爱国思想,鼓励诚实劳动,因此,东北人简单,诚实,遵纪守法,而不狡猾,奸诈,违法乱纪。

日本战败以后,东北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东北由于拥有大量的产业资源和训练有素的人力资源,因此,作为中国最发达的地区,在解放战争期间,在抗美援朝期间,在伟大的毛泽东时代的和平建设时期,做出了无可替代的巨大的历史性贡献,最先解放的东北的人民送自己的优秀子弟参加解放军,参与解放了全中国,东北的产业精英被派到全国各地,搞经济建设,说是他们哺育了新中国,实际上,一点都不算是过分。

东北的电力,石油,煤炭,钢铁,木材,机器设备,大豆,高粱,汽车,飞机,拖拉机,大炮,夜以继日源源不断输送到全国各省市,使社会主义新中国在伟大的毛泽东时代,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东北的无数的大型企业被拆分到全国各地建厂,成就了中国的各个落后省份的工业化,飞机制造,汽车制造,钢铁冶炼,重型机器制造,石油化工,贵金属冶炼,都是如此。

在毛泽东时代搞的计划经济,东北生产出的巨量社会财富被无偿调拨,东北人民几乎就没有获得什么收益,而后毛泽东时代搞的市场经济,南方的民营企业收益完全归自己支配,北方逐渐贫穷落后,就是这个原因。

曾经的东北,作为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就像大哥一样,含辛茹苦养大了失去父母的未成年的弟弟妹妹们,没过过一天好日子。

改开以来,外资企业享受比东北的全民企业,集体企业优惠的多的税率,南方的乡镇企业偷税漏税,生产假冒伪劣,走私贩私,以回扣开路,扰乱国家经济秩序,最后搞垮了东北的大工业体系。

如今的东北,已经无力扭转目前的局面,逐渐沦为了南方企业生产的商品的倾销地。

东北人民本来应该成为国有经济的优先股东,但他们并没有得到股权,也没有得到分红。

东北人民承受着失业,下岗,买断这些难以忍受的痛苦,为了生存克服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他们安身立命,恪守家园,还不断被外省人误解和贬损,而东北少数边远地区不安分守己的人在全国各地的不法行为,确实损害了东北人的整体形象,实际上,他们并不代表整体的东北人,他们也是受害者。

东北的窘境,完全是政策失误造成的,国家确实应该反哺东北,通过资金拨付和政策倾斜使东北起死回生,而不是任其自生自灭,这就是最基本的道理。

南方企业出山海关到东北来投资建厂,对东北来说,那就无异于雪上加霜,对东北的振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任何污蔑东北和东北人民的言辞,都是不了解历史,无视基本事实,都是无知,浅薄,无耻的典型表现。

无私奉献,不应该被当做是傻子,弱智,缺心眼儿,真诚付出,确实应该得到应有的回报,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公平,必须要坚守,正义,必须伸张。

我们坚信,东北,曾经有过无比辉煌的过去,东北,一定会有无比光明的未来。


沈阳杨艺


第一:东北地理位置优越,山环水围绕。中间是平原,肥沃的黑土地,发展农业优势得天独厚。是我国名副其实的粮仓,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有重大作用。

第二:矿产资源丰富。黑龙江的鸡西和双鸭山的优质煤炭、大庆的油田和辽宁的鞍山、本溪的优质铁矿为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提供了极好的原材料。

第三:东北位于东北亚地区,毗邻朝鲜半岛以及俄罗斯远东及日本海。战略地位突出,我国战略空军可以覆盖日本北部及朝鲜半岛,是应对东北亚危机的前哨,是拱为国防的前哨,如果东北有事将危及京津。故而战略地位重要。


汉儿郎


东北,作为共和国的长子,自然有其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而这种重要的战略地位其实在历史上便已经形成。

仔细看我们现在的中国地图,亦或者看中国历朝历代的地图。我们都会发现东北作为中国向东北亚地区延伸的一个排头兵、前沿阵地亦或者称为“鸡头”。今天的中国东北与朝鲜半岛以及俄罗斯隔河相望。另外辽宁半岛隔海与日本相望。



同时东北又是中国首都的北大门和战略缓冲地区。东北的得失直接决定了中国整个北方地区是否能够维持在一个和平稳定的状态。一旦东北地区失去,则意味着整个中国的北方和首都暴露在敌人的势力范围内。无论是古代的战争还是近现代的战争形势下,简单的依靠长城作为中国北方的防线是不够的,甚至可以说是毫无作用的。游牧民族以及北方的大国,随时可以威胁着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安全稳定。

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历史上的东北一直是国家的重要防线之一,东北曾经长期作为中国控制朝鲜半岛政权以及和北方游牧民族争夺的地区,东北地区如果牢牢的掌握在中央政权手中,便可以确保中原地区不受到来自北方的侵扰。东北地区一旦被游牧民族所控制,便可直接威胁中原王朝的统治。


北宋王朝和大明王朝的灭亡就是两个十分显著的例子。前者长期受到来自北方游牧民族辽国和金国的侵扰。直到最后发生了靖康之耻,北宋灭亡,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被掠夺之五国城囚禁至死。北宋皇室以及大量的汉家女子被金人欺辱,也因此靖康耻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汉民族抹不掉的历史屈辱。而明朝末年,随着女真族的后金政权在东北地区的扩张,明朝的中央政权逐渐失去了对东北地区的控制和管辖。于是明朝开始了依靠山海关等长城关隘来抵御后金骑兵对中原王朝的冲击。终究导致了明朝的最终灭亡。



另外,日本侵华战争也是从先侵占东北地区,进入关内地区。这也是为何将中国抗日战争从八年调整为十四年的原因。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爆发,实际上已经标志着日本开始侵略中国。

在清朝中后期,大量的汉人通过闯关东的方式进入到东北地区,并且给东北带来了先进的农耕文化和汉族文化,东北慢慢的得到了开发和经营,肥沃的黑土地在越来越多的东北人的经营下爆发出巨大的生产力。同时东北地区地下的能源不断的得到开发和利用。


尤其到了20世纪初的东北,先后经过了张作霖父子以及伪满洲国的经营,在1943年时,便成为了当时亚洲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单单一个东北地区便成为了当时整个亚洲最大的经济体。甚至超过了当时的日本本土的经济。

因此这就是为何新中国成立之后最先的一批工业都是诞生在东北地区。与其说是新中国偏爱了东北地区。更确切的说:应该是本就占到了全国80%经济总量的东北地区支撑了整个新中国的工业体系和经济增长。东北地区的许多工业和工人更是内迁到内地,为许多内地省份援建了一批50年代的工厂和国企。这也是为何许多地方的国企最早的一批老员工都有一定比例的东北人。

另外,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今年的黑龙江继续成为了中国粮食产量第一的省份。幅员辽阔的东北地区依然在为中国的经济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虽说东北地区的工业由于发展模式和经济转型而受到一定的挫折。但我们相信凭借着雄厚的工业基础和国家的政策扶持,东北可以再次腾飞,并且将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发扬光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