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曲清香型白酒的生產工藝

固態法小曲白酒是中國蒸餾白酒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歷史悠久,在湖南、湖北、廣東、廣西、雲南等地,小曲白酒以糧谷為主要釀造原料,小曲為糖化發酵劑,經蒸煮培菌、續糟發酵、蒸餾、陳釀、勾兌而成,其出率高、發酵週期短、醇香清雅、糟香突出、回味協調、餘味清爽。下面介紹小曲清香型白酒的工藝如下:

一、小罐發酵生產工藝流程:

原料→浸泡→初蒸→燜水→煮糧→復蒸→出甑→降溫→下曲→入箱→出箱→發酵→蒸餾

原料:高粱、包穀、小麥、大麥、蕎,本文以高粱為例。

小曲清香型白酒的生產工藝

浸泡:將水加熱至70℃―75℃,先水後糧,待糧倒入後,扒平,夏季浸泡16h―18h,冬季浸泡18h―20h。

初蒸:初蒸前放出泡糧水,用清水洗漂2次―3次,瀝乾水後,把高粱裝入甑內,加蓋復蒸,待汽圓蓋5min,打抄一次,再蒸20min―25min,初蒸時間為25min―30min。

燜水:初蒸完成後,就轉入燜水,水量高出糧面15

煮糧:煮糧水溫需加熱至70℃―75℃,經過20min―35min左右,糧食開花率在85%―90%,用手指壓高粱粒,柔軟、有彈性,就可以撤水,待煮糧水瀝乾後,就可復蒸,也可吊甑2h―10h後再進行復蒸。

復蒸:撤水後,煮糧水瀝乾,轉入復蒸,復蒸時間以汽圓甑蓋達40min―50min,即可出甑。

降溫、下曲:出甑後,用風乾機降溫。

小曲用量:夏季0.4%―0.5%,冬季0.5%―0.6%,待品溫降低35℃―45℃第一次下曲,品溫到30℃―35℃時,第二次下曲,兩次唐三鏡酒麴拌勻,兩次下曲完成後,根據季節氣溫調節晾床溫度,夏季24℃―26℃,冬季28℃―32℃,晾床操作必須在60min內完成,以減少雜菌感染。

小曲清香型白酒的生產工藝

入箱:夏季品溫降到24℃―26℃時入箱,厚度保持為12

出箱:夏季經過24h―28h,品溫升至36℃―38℃,冬季經過28h―30h,品溫升至34℃―36℃時,即可出箱。出箱溫度不應超過40℃,

出箱感官要求:有清淡的蜜甜香氣,手指壓糧食柔軟,有明顯的水解液,口嘗微酸甜。在低溫季節,當溫度達到32℃―34℃時,把周圍的冷子鏟入中部拌勻,然後把高粱堆成圓堆,周圍用草床或麻片保溫,經過約2h就可出箱。

發酵:出箱時,拌入配糟,夏季配糟用量為1:0.8―1:1;冬季配糟用量為1:0.9―1.1,當溫度至26℃―28℃時拌勻裝罐,用薄膜密封,轉入發酵,在整個發酵過程溫度控制為35℃―38℃,夏季發酵期為25d―30d,冬季發酵期為35d―40d。在低溫季節,必須對小罐缸採取保溫措施。

蒸餾:當發酵期達到工藝要求時,就對酒醅進行蒸餾。上甑前把尾酒加入甑內,開汽上甑,上甑時酒醅要撒均勻。上甑要點:輕、松、勻、薄,壓汽上甑,流酒時要控制好流酒速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