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延禮 金融機構要建立徵信體系和誠信名單

周延礼 金融机构要建立征信体系和诚信名单

2016年6月,天津,周延禮出席達沃斯論壇。資料圖片/視覺中國

逐步建立起徵信信息網絡,可以識別出“好企業”和“壞企業”;解決民企融資問題要“精準滴灌”

為深化民營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10月23日到11月9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辦公室派出督導組進行實地督導,進一步推動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改進實體經濟金融服務、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相關決策部署和政策措施的貫徹落實。那麼,如何解決好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如何發揮好金融業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作用,如何實現金融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精準滴灌”?新京報記者就這些問題採訪了原中國保監會副主席、黨委副書記周延禮。

在周延禮看來,融資難和融資貴的問題是多種因素交織一起導致的,原因比較複雜,有企業的問題,也有貸款機構的問題,有結構調整的原因,也有市場的原因。周延禮建議,要通過上下聯動形成工作合力,要在精準施策中實現“精準滴灌”,要有一套完整的徵信信息系統和誠信名單制度,建立起金融業服務民營和小微企業的長效機制。

多種因素交織產生融資難和融資貴問題

新京報:你對企業融資難和融資貴問題怎麼看?

周延禮:企業融不到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從小微企業角度看,反映最多、也是最急迫的是流動資金和過橋資金貸款難的問題,嚴重影響企業正常經營,還有就是商業銀行能貸的貸款額度與小微企業融資需求存在一定差距的問題。據觀察,短期內一些企業確實有比較緊迫的資金不足情況,眼下如果解決不好短期過橋的資金問題,有些風險恐怕會“水落石出”。

從宏觀的視角看,融資難也是金融市場結構的問題。現在可提供的金融產品種類很多,但真正能滿足民營小微企業需要的金融產品卻十分有限。民營小微企業貸款需求和銀行貸款供給差距較大,特別是在貸款時限、貸款額度、抵押品要求等方面均存在不相適應、不符合銀企雙方的供需條件要求之處。

如,一方面,民營小微企業確實需要貸款,但銀行不瞭解企業的經營狀況、產品狀況、庫存狀況、負債情況,在審核貸款時很難滿足企業需要。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情況下,多種市場因素交織在一起,銀行貸款條件要求還不能降低,加上監管部門“嚴監管”要求,一時矛盾的確比較集中,銀行也要防範自身風險,結果是產生了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也不能完全說銀行不給民營小微企業貸款。

關於融資貴問題。很多民營小微企業普遍反映,現在的資金成本可以承受,一些地方通過正規渠道的融資成本在7%左右。當然,一些非正規渠道的融資成本很高。總體看,現在通過正規金融渠道能融到資的話,是可以把資金成本控制下來,融資貴的問題也就解決了。如,現在一些地方政府通過地方出資設立的擔保公司,幫助企業融資提供擔保,解決了不少企業融資困難。現在國家成立擔保機構,也可以探索讓國家級的擔保機構參與進來,共同解決融資難的問題。

從長遠看,這些擔保機構在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一些問題會發揮更大作用。短期看,有些民營企業難以提供更多抵押品,導致融資難,長遠看,擔保機構參與後會解決好抵押擔保品的問題,這也是解決民營小微企業融資問題的一個重要切入點。

新京報:在你看來,如何解決抵押擔保品的問題?

周延禮:要綜合發揮其他金融工具的作用。比如,保險本身具有增信功能,可以綜合運用信用保險、履約保證保險、貸款保證保險等保險產品,提高企業增信能力和水平,企業付點保險費,企業會增加一點資金成本,就可獲得增信功能,有助於獲得貸款,從而解決了因抵押品不足導致的融資難問題。再進一步,抵押品如果到位了,增信功能到位了,企業借款的額度就可以更大一些。銀行也可以適當創新一些金融產品解決這一問題。

有些小微企業沒有專注主業,出現融資難

新京報:從企業和機構的角度來看,是否本身也存在一些問題?

周延禮:首先,從企業角度看,一些好的民營小微企業或具備一定規模的民營企業專注主業,其貸款問題並不是很突出。而有些企業出現融資難問題的原因恰恰是沒有專注主業,把貸款進行多元化的投資。比如,有些企業獲得貸款後,暫時又不急用,就用貸款買了股票,有的購買有價證券,用於抵押再貸款,用一些資本投資手段再融資等。我的建議是,小微企業、民營企業一定要專注主業,一定要把有限的資金、有限的“水”用到該用的地方才能真正“解渴”。

其次,基層金融機構營業網點存在客戶經理人數不足問題,尤其是專注民營企業貸款的客戶經理人數不足。現在基層金融機構一個網點大約有20多人,接近30人,但客戶經理最多也就兩三個人,一般也就是1到2個人。如果網點轄區內的民營小微企業較多的話,客戶經理可能就服務不過來。同時,基層網點客戶經理調動頻繁,新來的人對轄區企業又不瞭解,但企業又急需用錢,這樣會有很多工作銜接不上,也會使得企業陷入融資難的困境。

新京報:在你看來,如何才能做好金融服務?

周延禮:金融機構基層網點要加大投入,增加服務小微和民企的工作人員,使人員配置制度化,並有一個長期的保障。銀行的信貸經理只有隨時瞭解企業經營情況,才能真正把銀企對接好。

在金融產品設計上,要有針對性,“一企一策”也就是說“一個客戶一個貸款政策”,為不同的客戶提供的產品有所不同,有一定的“區別對待”,這樣才能實現“精準滴灌”——把握每個企業經營的脈搏,真正找到企業資金的“痛點”,並針對痛點進行資金的精準投放。我覺得這是目前一個比較迫切的任務。

即使對單個企業,單一一種的產品服務也是不夠的。企業的經營涉及生產、銷售、流通、倉儲、運輸等環節,企業還有發放工資、購買零部件和原材料等資金方面的需求。銀行現在主要針對企業的經營提供貸款,這遠遠不夠。我們的金融產品和種類要更靈活一點,多樣些,要能針對每個企業不同的問題,創新性的提供金融產品,我們的服務才算到位,企業的獲得感會更高些。還要充分使用創新金融工具,除了依靠傳統的股權融資、債權融資、直接融資、銀行信貸融資等,也要發揮保險的增信功能。通過一系列綜合金融服務,解決民營小微企業貸款難問題。

總之,我們必須有一套完整的制度體系,能夠提供多層次、多元化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確保初創型企業、規模型企業、民企、國企等各類型企業融資需求都能得到滿足。

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徵信信息系統和誠信名單

新京報:你一直強調解決民企融資問題要“精準滴灌”。但實際中,有的好企業確實需要融資,有的壞企業本來就該退出市場,如何才能實現“精準滴灌”的目標?

周延禮:中央一直在反覆強調,解決民營小微企業融資問題要“精準滴灌”,不能“大水漫灌”,“大水漫灌”容易把該用的金融資源浪費掉了。對於真正需要資金的企業,我們要給予大力支持,而且要支持到位,這是我們金融服務的一個目標。但對於那些偏離主業、不符合產業政策、國家要求產業轉型升級的企業,我們要有的放矢加以引導。如何引導那些出現偏差的企業?我認為這需要我們地方政府、地方金融管理部門、地方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等部門一起來解決這一問題。

那具體如何才能做到“精準滴灌”?我國地域面積大,企業分佈廣,要想真正解決小微企業融資問題需要中央到地方每個層級、上上下下形成工作聯動,結合當地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解決好政策不到位和信息不對接問題。

地方政府要向金融機構提供一些企業全面、準確的信息。如,哪些企業確實需要金融支持,需要什麼樣的金融支持,通過這種有效的對接來解決融資問題。對於金融機構來說,要按照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和企業發展情況,有針對性地提供金融資源配置服務,在配置過程中,要提高效率和水平。所以,我們一方面要加強金融政策的宣傳,讓社會了解金融政策,同時地方政府也可以做金融機構和企業之間的“店小二”或者中介人,為雙方提供交流和溝通平臺。這樣,通過上下聯動形成工作合力,精準施策中實現“精準滴灌”,才能解決好融資問題。

具體如何區分好企業和壞企業,金融機構要建立一個徵信體系和誠信名單。現在,銀行有大企業或者部分有規模有影響力的小企業的徵信信息,但很多科創型、新型的小微企業缺乏徵信信息。我們要從企業建立的時候起,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徵信信息系統和誠信名單。未來十年或者再長一點的時間,我們就可以把這些信息定型,建立起一個徵信信息網絡。在企業需要融資的時候,可以識別出“好企業”和“壞企業”——好企業可以隨時借到錢,壞企業可能就借不到錢,“獎罰分明”。

新京報:按照你剛才的說法,解決融資的問題,既要有短期的措施解燃眉之急,也要有長期舉措建立長效機制。

周延禮:對,短期政策和長效機制的建立可以同時進行。該快刀斬亂麻的時候,就是要有一些有效的政策解決問題。也要考慮到,有些政策對短期問題可能有效,但更要有一個長遠的考慮和規劃,制定出一些標準和規劃,要為未來標準化、制度化體系的形成做鋪墊。

這一段時間,中央為解決好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作了一些要求。我們在提供金融服務的過程中,也要不斷總結經驗和教訓,形成制度安排,避免在服務民營小微企業時再出現類似的問題。

新京報記者 侯潤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