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都是親生的,父母為什麼還會偏心?

靈魂漫步人生路


有時候我也覺得父母很偏心。姐姐是開照相店的,爸爸是木工,得閒時就會幫姐姐做點店內能用的傢俱,有時候還會幫姐姐在家領領孩子;而我這邊,沒有幫我做過傢俱,領過一天孩子。



現在我有倆孩子,懂父母更多,將來也許我同樣會“偏心”的。父母之所以偏心無外乎以下三點:



1、手心手背都是肉,父母更擔心生活過的差的那一個。姐姐雖然在小縣城開了店,一個月毛收入10000,但是刨出月房租4000,只有6000的收入,還得交水電費、交房貸;姐夫是店裡的唯一員工,一個月30天,天天守店。而我這邊嫁到市郊區,拆遷房3套,外加老公的工作不錯,家裡還有小汽車。所以爸爸更多擔心的是姐姐那邊。

2、父母能力範圍內,力所能及能幫到的那一個。姐姐嫁到村裡,當爸爸知道店裡缺展示櫃,就趕緊買木料幫姐姐做傢俱,本身就是木工,這樣可以讓姐姐少花點錢;我這邊不需要做傢俱,而爸爸只會做傢俱,所以幫不到我;離家近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幫忙帶帶孩子。所以有時候不是父母偏心,而是能力有限。



3、重男輕女的思想影響,兒子女兒都有的更偏心兒子。這個就是老傳統思想了,農村較為常見,我現在也是兒女雙全,在培養、教育方面不會偏心任何一個。如果將來獨立生活後某一個生活過的拮据,我也會偷偷的“偏心”一下的。孩子們都過的好,才是父母最想看到的結果。



當你有孩子後就會更理解父母“偏心”了,你是父母偏心的哪一個嗎?


親子游戲分享


本文源自三聯中讀作者:薄三郎,引自文章《爭寵的孩子,偏心的父母》。

孩子會爭寵,這是不爭的事實。瞧瞧《爸爸去哪兒》(第二季)裡曹格家的一對活寶,你就能明白撒嬌耍潑爭寵愛,真是人類某種自私天性的真情演繹。不過,即使只有一個娃,他也毫不猶豫展露爭寵的本領。比如說,夜半啼哭就是一個妙招——吸引父母的注意力。

幾年前,美國的傑弗裡·克魯格寫了本書,叫做《手足效應》,對兄弟姐妹的關係進行了研究。結果很明顯,孩子們會盡情展露自身優秀的一面,讓父母愛上加愛,比如在學校球場上表現優秀,在家裡幫父母做點小活。

反過來說,父母倒也會對孩子“挑三揀四”。從常理來看,都是一個媽肚子裡生出來的,父母的愛應毫無保留的給所有孩子。遺憾地說,很好的想法遇到了嚴酷的現實,父母總是會偏愛某一個孩子。

弗洛姆曾在《愛的藝術》裡談父愛這個話題。“父愛代表著私有制的產生,因為家庭中的父親需要選擇最優的子女繼承家族財富、完成家族延續的使命而做出選擇。孩子相應依據此等條件發展出適應性,以滿足父親需要的愛來獲取更多父愛。”事實上,這裡的父愛也同樣適合母愛。

從根本上說,父母會更偏好更有機會取得成功的孩子,喜歡長得好看的孩子——人人都是外貌協會的。他們才是代表父母優秀基因的健康後代,顯然有更高的概率將家族基因遺傳下去。這挺令人咂舌,卻是顛撲不破的動物本能所在。

來自挪威的一個研究就發現,家庭中的老大往往是最健康的,長的既高又壯。老大按說應該禮讓老二幾分,但智商平均比老二高3分。分析認為,老大在其生命早期可完全獨享來自父母的注意力,從而造成這種差距。家中老末如何才能後來居上?他們發展的策略是,展示自己的柔弱,用楚楚可憐來贏得父母的關注,心理學家們將之稱為“弱勢策略”。

如果難以得到父母的關注,孩子的心理會發生悄然變化——接受現實,另尋出路。有些孩子可能陷入一生難以擺脫的心理怪圈,成為更易抑鬱、自卑與焦慮的人。有些孩子出現逆反行為,與父母的距離拉的更遠。

當然,《手足效應》這本書還提到,異性的手足在年輕時一副“死對頭”的情景,隨著年齡漸長隔閡會神奇消失,手足之情也會日趨穩固下來。對父母而言,其中的積極意義顯然更大。

今年八月,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者發現,女兒對父母的照顧顯然優於兒子。用中國的話來說,女兒的確是父母的“小棉襖”。拿數據來說吧,女兒每月照顧年邁父母的時間是12.3小時,兒子只有5.6小時。這個數據,是他們對26萬例年逾50歲的老人調查得來的。 掰開來看,當某位男士有姐妹時,他照顧父母的時間與精力驟然縮水,姐妹照顧父母的時間明顯增加。換句話說,男人將陪伴供養父母的責任部分退給了同胞姐妹。

當然,女性似乎是天生的“照看者”。女性從心理與生理上,都更傾向成為這樣的人。這或許與現代社會的男女分工不無瓜葛。男人在家庭中的角色是,成為一位經濟提供者,支撐家庭的穩定發展,女性則更多承擔照顧的責任。

眼下,當中國二胎政策逐漸放開時,讓我們有機會再次審視上述問題。中國注重孝道,育兒方式與西方存在差異。我們無法確知上述研究在中國再來一遍,是否得到相同的結論。可以確信的是,親情並非無私,父母之愛具有勢利的一面。


三聯中讀


我之前總覺得一碗水是可以端平的,甚至可以輕鬆的端平。

但是,自從我生了女兒之後,我才發現,一碗水很難端平!

我兒子淏仔八歲半,女兒玥玥六歲,一個三年級,一個一年級。

我為什麼端不平?

主要有下面這兩個原因。

(一)性別差異

在我的概念中,男生是應該照顧女生的,男生是比女生能吃苦的。

  • 我小的時候,我爸爸一人賺錢養家,下班後我爸爸還幫著我媽媽做家務。

  • 我結婚了,我老公下班後也幫著我做家務。

我老公很照顧我,比我爸爸照顧我媽媽更照顧一些。

所以,在這種家庭環境中,當我帶著兩個孩子出去購物時,淏仔已經習慣主動幫我拎東西了。

如果東西不多,就我和淏仔拎著;如果東西多了,玥玥才會分擔一小部分。

  • 如果淏仔在家,門鈴響了,都是淏仔去接聽去開門。

  • 如果淏仔不在家,門鈴響了,玥玥就去開門了。

如果家裡有垃圾,下樓的時候需要把垃圾拿下去扔垃圾桶,這個活大多都是淏仔做,玥玥,我幾乎沒讓她做過。

我的這種想法肯定不會符合每個人的觀點,我相信有人覺得對,有人也許認為大錯特錯。

我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也找到了我喜歡的人一起生活,繼續這種模式。

我的兩個孩子,也在這種環境中長大,我相信:

淏仔結婚後,會主動幫助他的妻子承擔一部分家務,大事上會有擔當;

玥玥結婚後,會坦然接受老公給她的幫助,用心經營家庭,做一個幸福的小女人。

(二)性格差異

玥玥是個天生的樂天派,特別愛笑,做什麼事情不急不躁,特別有耐心,有韌性。

但是玥玥比較粗心,會丟三落四的。

淏仔是個追求完美的孩子,因為寫不好字,會反覆擦掉重寫,寫不好就會發脾氣,很急躁。他的安全感不足,需要我的陪伴。

所以,即使哥哥大一些,晚上我依然會拿出更多的時間陪伴哥哥。

妹妹獨立性強,自己練琴,自己看書、畫畫,都能安靜的做很久。

我對哥哥的性格培養、學習習慣的培養上,付出的時間和精力更多。

現在我學習正面管教,做家庭教育方面,也是源於淏仔給我的挑戰。

一個老師,面對一個班裡那麼多性格不同的孩子,對某些孩子會莫名的喜歡,對某些孩子會莫名的想要遠離。這些都是正常的。

對某些孩子喜歡或者討厭,源於這個老師成長過程中遇到的人和事,在他潛意識中留下的印象。

這沒有對錯之分,只需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即使有不喜歡的,也要讓自己接納,並用理智做到對每個同學都尊重和愛護。

家長也如此。

面對不同性格的孩子,很難一碗水端的平平的。

但只要愛孩子的心都是一樣的,那麼孩子也不會太在意小事上的不平衡,因為他們能感受到媽媽的愛與呵護。

在這件事上,偏了哥哥一些;

那件事上,偏了妹妹一些。

慢慢的各種事情多了,綜合起來差不多就是平衡的了。

如果一個媽媽任何事情山都只偏心某一個孩子,那就很不應該了。

一直被偏心的孩子,也許會變得嬌縱;

一直被冷落的孩子,也許會變得自卑。

我的兩個孩子小的時候問過我:媽媽,我們兩個你更愛誰?

我每次都會回答:有時可能在小事上,媽媽對待你們的方式不同,但是媽媽愛你們的心是完全一樣的,你們都是媽媽的寶貝,都是媽媽非常非常愛的人。


皓月長歌正面管教


手心手背都是肉,都是從娘身上掉下來的肉,哪個娘都疼,只是…..

當娘疲憊了一天回到家中時,大寶給你捶背、端水端飯;二寶在旁邊自顧自的玩遊戲、看電視。娘會喜歡誰?

當寶貝們做錯事,惹得娘暴跳如雷時,大寶含著眼淚,跟娘說:“媽媽,別生氣了,我會改的,下次再也不犯了。”二寶梗梗著脖子,和娘怒目而視。娘又會喜歡誰?

為娘不是神仙,也有七情六慾,也喜歡被別人關心,被人疼,愛吃“順氣丸”。大寶你的行為觸動了為娘最柔軟的心房,怎叫娘不喜歡,不偏心。

大寶每次考試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年年能拿回三好學生的獎狀,不僅如此,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二寶呢,學習就別提了,肯定也穩坐班裡第一(倒數的),更讓娘提心吊膽的是接到老師的電話,不是把這個打了,就是被人打了。

二寶呀,為娘渾身上下充滿了正能量,喜歡上進的孩子,你總是讓娘這樣操心、勞神的,為娘拿什麼來喜歡你呀。


據說偏心不利於孩子身心健康成長,娘不想偏心,娘也想一碗水端平。可蘿蔔白菜各有所愛,娘就喜歡大寶那樣的,咋整?二寶,要不你也跟大寶學學,讓娘不再偏心。


萌媽愛學習


儘管很多父母都否認自己偏愛某個小孩,但事實證明,雖然手心手背都是肉,一碗水也無法端平,古今中外的父母都有。

國外某大學的社會發展學者,曾做過一個調查,結果顯示,65%的母親和70%的父親表示在自己內心深處是會偏愛某一個孩子的。

從父母的角度看,偏愛那個繼承自己最優秀基因的孩子,這幾乎是一種原始本能。動物界中也存在,某些動物生蛋後,會把看起來品相不好的那個扔出去,只孵化一個蛋。

從孩子的角度看,出生在多子女家庭,有天然的競爭關係,會下意識的用自己的優勢來吸引父母的注意力,獲取多一點的成長資源。有句話叫“會哭的孩子有糖吃”,不就是這個道理嗎?


▲ 《歡樂頌》劇照

有些偏心隱藏得很深,連父母都沒有意識到,只有被忽視的另一個孩子才深有體會。

我一直都生活在多子女家庭,感受是非常深的。

爺爺奶奶生了5個,偏愛嘴甜會說話會給他們畫大餅的老四,和唯一的么女。可憐的我老爸排行第三,分家的時候幾乎是淨身出門,啥也沒有,現在還只有他任勞任怨伺候他們,被我老媽吐槽了十幾年,所以連著老媽、我、我姐也不討他們喜歡。

人心都是肉長的,偏心是會有的,但別讓偏愛變成了一種傷害,以雙重標準兩幅面孔對待孩子,被偏愛的有恃無恐,被傷害的委屈種種,一家人只會漸行漸遠。


甜甜圈伐木累


親生的也不一定全都真愛。

正如我之前所說,父愛母愛的確偉大,卻不是每個父母都有。

偏心卻都會存在,有的父母不顯山不露水,能做到一碗水端平。而有的父母則不行,或多或少會讓孩子感受到他們的偏心。

我爸兄弟姐妹多,爺爺最不疼愛的便是他和二姑。不但不疼愛,甚至看到就煩。這跟我爸和二姑的性格有關,都是不討父母喜愛的性格。其結果是什麼,便是我爸和二姑一輩子自卑卻最孝順。這可以從心理學層面解釋,這裡不是重點不贅述。這類偏心屬於性格不討喜層面。

還有,兒女雙全的父母等孩子大了些,偏心女兒的會多些,貼心小棉襖都比那些不善言辭的兒子要更討喜一些。這種狀況我也常親見,身邊人就是。

再有,小的會被偏心的概率大一些。孩子小一點總會覺得可愛,經常聽逗弄我家孩子的人說,就小時候正可愛,大了就不可愛了。聽得我一頭黑線,不過可愛的的確招人喜歡。

這也是我不要二胎的一個小原因吧,雖然相信自己會做個一碗水端平的母親,但是我無法容許自己的內心愛一個孩子比另一個孩子更多。


諾媽的修行世界


人們都說十指連心,可是就算是自己的手指那也長短不一。孩子都是父母親生的,可總有些父母不能做到一碗水端平。父母對待孩子偏心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因為孩子缺乏關愛,從小就會缺乏安全感,長大了之後也很難愛別人,更不懂得怎麼回應別人的愛。而且可能讓孩子變得自卑,脾氣古怪。

其實至今在很多家庭依然存在重男輕女的思想。即使現在社會進步了,人們的思想觀念也進步了,但是在很多地方,那種根深蒂固的思想是很難磨滅的。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前段時間一部非常火的電視劇《歡樂頌》。電視劇中的樊勝美就生活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在她父母的眼中她的哥哥就是家裡的核心,把自己的愛都給了兒子。

把女兒當做是幫助兒子生活的工具。樊勝美自己一個人在上海打拼,自己拼命工作,不僅要養活自己還要攢錢給哥哥買房子結婚,即使她的哥哥再無能,她的母親都一樣寵著他。但是對女兒卻不聞不問。看這部電視劇的時候真的非常同情她的遭遇。

我相信,在現實生活中肯定也有很多人都有過類似的遭遇。前幾天在網上看到一個網友的自述:今天,弟弟偷了我媽給我的800塊錢生活費,我媽說弟弟還小,怎麼可能拿我的錢,肯定是我自己花完了,怕被罵,就撒謊。

然後就是一頓暴罵暴打。後來我發現弟弟買了好多玩具,剩下的錢也被我從他的書包裡找出來。然後我媽對我說:“你的錢不給你弟弟用難道你自己用嗎?”

同樣是自己親身的,可是父母竟偏心的如此明顯。一方面是受傳統思想的影響。另一方面父母可能會比較偏心更優秀,更懂事的孩子。

可是無論因何原因,父母既然把自己的孩子帶到了這個世界上,就應該好好愛他們,履行自己的義務,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愛。不要讓自己的行為毀了孩子的一生。

——END——

那麼大家怎麼看待這樣的情況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哦。

職場技能掰開揉碎講給你聽,歡迎關注【霸王課】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精英~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

霸王課


關於父母偏心這事,估計兄弟多的朋友會有話說。我家雖然兄弟倆,但每次吵叨起家長來,老哥總說父母對我偏心,什麼好的都留給我。而我又覺得委屈,從小到大我都是撿我哥用過穿過的,拾了十幾年的破爛,有這樣偏心的嗎?

書上總說,人是有感情的動物,即使一母同胞的雙胞胎,孩子們得到的關愛也不一樣。畢竟人在不同階段,家裡的經濟狀況,生活的磨練,外界條件的改變,都會對人產生不少影響。這也間接影響了不同階段所哺育的兒女,使他們得到了不同的父慈母愛。

父母這樣做,並不是他們對某個子女的偏愛,而是不同人生階段表達的愛意有所相差,讓子女感覺得到了不同的關愛。試想,子女是父母心頭肉,誰又願傷自己心頭肉的心呢?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令狐軍


同樣是父母的孩子,為什麼父母往往會偏心一個孩子呢?書君認為造成父母偏心往往是因父母觀念不同而有所不同:

1、重男輕女觀念

認為""只有兒子才能傳續香火,而女兒就該幹活操持家務""觀念的父母,會有重男輕女的偏心。

因此這類父母凡事都想著兒子,有好東西也都留給兒子。

即便女兒比兒子孝順,也無法改變他們的偏心。

2、窮養兒子,富養女兒

認為""兒子要窮養,女兒要富養""觀念的父母,會對兒子更嚴苛,而為女兒提供優越條件。

他們並非不愛兒子,而是為了鍛鍊他們不因為小事輕易言敗的性格。

他們也並非想溺愛女兒,只是他們以為富養女兒能夠讓女兒眼界更寬,更能識破壞人的詭計。

殊不知人一切的際遇並非源於環境,而在於人心。

3、愧疚與關注成正比

父母對孩子多有愧疚,想給予的關注也就更多。

譬如孩子遺傳先天性疾病,或者曾經因為父母的原因而發生了一些不盡人意的事情,都會讓父母在愧疚中多了一份關注。

而身體健康的孩子,父母會認為他們已經擁有足夠健康的身體,少一些關注無妨。

有書君以為,沒有誰天生會做父母,他們只不過以自己的好惡,以自己認為對的觀念在養孩子。

有的人終其一生也做不好父母,有的人從一開始就明白要對自己所有的孩子公平對待。

我們沒有選擇父母的權利,但是我們可以選擇,儘量做到公平的對待自己每一個孩子。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父母偏心我認為是絕對的。雖然說“手心手背都是肉”但是天下沒有父母能真正做到一碗水端平。老話說“皇帝愛長子,百姓愛么兒”,講的正式這個道理。

那麼問題來了,都是父母的孩子,為什麼會有偏心這種情況呢?父母偏心是否只是因為自身原因呢?


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來理解父母偏心的行為。

第一,重男輕女的思想。中國傳統男孩傳宗接代的思想,認為男孩才真正是自己家的人,而女孩遲早是“潑出去的水”,所以會偏心男孩。

第二,孩子的性格特別不同,導致與父母建立起來的情感程度不同。有些孩子的性格執拗,叛逆,並且不愛表達自己的情感,拒絕與父母溝通,相比之下,如果有一個貼心且善於表達的孩子,父母的對待方式一定是有差異的。對孩子的喜愛程度也一定是不同的。


第三,一些外在因素的影響。雖然說父母的愛是無條件的,但是父母的愛一定是有期望的。例如,父母對孩子的成績有期望,那麼在孩子之間就一定是更重視成績好的孩子。

第四,一些特殊經歷也會導致父母偏心。如老大身強體壯,老二體弱多病,父母就會在照顧老二上更加用心,對老二的側重程度也會更高一些。
綜上所述,造成父母偏心不僅僅是父母單方面的原因,很多後天因素都會導致這個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