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臺、撫臺、藩臺、臬臺、道臺都是什麼官職,述說清代的官制

一些朋友在看清朝電視劇的時候,總有一些不解,一些官員不稱呼互相的官職,而相互稱為藩臺大人、臬臺大人、道臺大人,其實這就是清代清朝官制,比如:制臺、撫臺、藩臺、臬臺、

道臺等。

瘋狂哥今天就帶大家瞭解一下清代的官制。

制臺、撫臺、藩臺、臬臺、道臺都是什麼官職,述說清代的官制

總督、巡撫

清朝的省一級官員中最大的就是總督,管理一省或數省的軍政大員。如果總督兼都察院右都御史銜,那麼就是正二品;如果兼的是兵部尚書銜,則為從一品。但也有很多例外,比如曾國藩收拾了太平天國以後,慈禧認為他功大,將曾國藩升任為直隸總督,加正一品大學士,封爵一等候。

清朝全國共有九個總督,分別是:直隸總督(駐保定,後改為天津)、兩江總督(駐江寧)兩廣總督(駐肇慶)、湖廣總督(駐武昌)、閩浙總督(駐福州)、四川總督(駐成都)、陝甘總督(駐蘭州)、雲貴總督(駐雲南府)、還有一個比較特別是東三省總督,但那時也叫奉天將軍,常駐盛京。

制臺、撫臺、藩臺、臬臺、道臺都是什麼官職,述說清代的官制

巡撫是主管一省的軍政、民政大員。通常兼都察院右副都御使銜為從二品。加兵部侍郎銜為正二品。在全國各省分別設有巡撫,除了江蘇巡撫駐蘇州外,其他都在省城。

清朝地方官員對總督(或巡撫)、布政使和按察使統稱為三大憲。總督一般又簡稱為制臺、制軍,巡撫則簡稱為撫臺。制臺和撫臺我們現在都比較好理解。

制臺、撫臺、藩臺、臬臺、道臺都是什麼官職,述說清代的官制

布政使、按察使

布政使清朝和明朝有所區別,明初布政使可看做是地方官的一把手,和按察使、指揮使並列第一,分管民政。而清朝的布政使則是總督、巡撫的屬官,專管一省的財賦和人事,類似我們今天分管經濟和人事的副省長。

康熙六年(1667年),全國各省都設有布政使一名,官階一般都是從二品,地方官員在稱呼布政使時都簡稱“藩臺”。

按察使是專門管理司法和刑名的官員,正三品官階,和布政使並稱“兩司”,清朝區別於明朝的是,地方不設指揮使管理軍事。而在地方駐防八旗和綠營,八旗的歸屬都統、副都統管理。而我們在影視劇中常見的提督則是省級的最高軍事長官,統管一省綠營。提督歸總督、巡撫節制。清朝地方官一般簡稱按察使為“臬臺”。

制臺、撫臺、藩臺、臬臺、道臺都是什麼官職,述說清代的官制

道員(道臺)

道員是清朝獨有的官職,和明朝布政使下屬的左右參議比較類似。道員是總督、巡撫和地方官(知府)之間的官員,品階一般都是正四品,很多時候,道員作為布政使或按察使的副手,專門負責督糧、督河等工作。督糧的稱為“糧道”,督河的稱為“河道”。

其他諸如驛傳道,海關道,屯田道,茶馬道等,一般由當地同品級官兼道員。其職責類似今天的省裡的廳長級別。道員這個官名百姓一般都稱為“道臺”大人。

這就是清代簡單的官制介紹,此外還有學臺等官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