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多读书?

熊猫咖啡


每个人都应该多读书,但有些人读书却是白读。各位看官先不要开喷, 且听我说。

有一天我在路边吃早餐,顺便和老板扯了两句。女老板说到她儿子,自豪里还带着唉声叹气,跟我抱怨了一句:“我儿子文科好,但是我想让她读理科”,我很惊诧,问她为什么,她很自然的回答:“文科不好找工作呀。”

那一刻我的表情是懵逼的,因为我竟然完全不知道该回答什么。

一个孩子高二开始分文理,读四年大学,总共要六年。六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六年时间能改变什么?

六年能让希特勒横扫欧洲然后败北,能让蒋介石如日中天到退守台湾;

六年能够让博客兴起又被微博取代,能够让阿里巴巴打败慧聪网,能让智能机毁灭摩托罗拉;

六年能让新媒体培养出一批年入百万的写手,能让程序员从没有工作到供不应求。

而这位母亲竟然为了六年之后的事情强迫自己的孩子选择更不适合他的那个方向。

老实说这种事并不鲜见。

曾经就有个高中生和我抱怨他的事:明明喜欢文学,却被塞进了理科班,物理化学考的都一团糟,只有语文成绩可以看,父母也没什么招,就是放任自流而已。

为什么这位母亲完全没考虑过自己孩子因为不喜欢或不适合理科反而考不上大学这种可能呢?那不是更不好找工作了?

她是不会考虑这种问题的,不是因为她相信她的儿子,而是因为她这种所谓的担心,只是鼠目寸光的直觉,连完整的逻辑链都不存在。

——鬼知道是哪里的三姑六婆坐在一起嗑瓜子的时候告诉她的!

我一直强调,世界是变化的,是难以预测的,所以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需要机敏的目光和很大一部分运气。

但总有一些人,不但无视世界变化的本质,还固执的认为昨天今天明天,完全是一个样子,永远不会变化。

放08年,你说你毕业进了诺基亚,研究塞班系统去了,那得多少人羡慕的“哇”一声,觉得你前途无量,鬼知道后来塞班会扑街的那么惨。

第一批打游戏的还被人骂电子海洛因,还要送去电击治疗,现在各大平台的游戏主播却已经成了一个产业。

当初还有人说过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呢,现在学生物的各种转行、劝退,又有谁料到了?

新媒体风口最热的时候,你去上大学,你看看等六年还有没有一口蛋糕吃。

人生最可笑的,就是超远距离精确定位,这不但会让你的选择变窄,还会束缚你的成长方向。

你永远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了,你能跟上半步,就已经领先别人很多了。

有些人,读书等于白读,大学等于白考,因为他们连自己到底要什么都不知道,连自己适合做什么都不知道,就把自己的人生交出去了。

读书为什么?为了考个好大学。

考大学为什么?为了找个好工作。

什么是好工作?唔……不知道。

每年报专业的时候,都有一些家长同学私信我,问我“到底要报什么专业才好”。我的回复也一样:报自己喜欢的那个。

你未来的择业可以很自由,但大学这些年,还是听自己喜欢的东西更幸福。

但这些咨询者的态度却总是犹犹豫豫的,所思所想不过就是:“这个专业以后能干什么?”

我不怪这些学生,因为他们的家长能给出的建议,不过就是“选什么专业?什么专业好就业?”“找什么工作?要不考研吧。”“研没考上,那回家考公务员吧。”

他们的脑袋和格局就那么大,对这个世界的认识粗浅到让人想笑,竟然不知道这个世界上除了“公务员”、“做买卖的”、“搬砖的”,还有很多很多的工作可以做,很多精彩的人生可以活。

第一次遇到咨询的人的时候,我还是很认真的回应的,因为我觉得这是一个人生大事。

但在我详细的分析和询问之后,再次问起他报了什么专业,他回答我,他报了……

男护……

他妈的读了十二年书,就为了去当男护??

“听说现在男护好就业呀!”

我气的不行。

——别误会,我对护士没有成见,但前提是,你要是本着治病救人的心去当护士,而不是为了“好就业。”

后来见的多了我才明白,在这个世界上,很多很多的人,根本就没有建立完整的对世界的认识,他们的世界观来源自朋友圈、新闻、八卦闲谈。至于到底为什么,对不对,他们根本没有想过,大家都这么说,那就是这样了,书上这么写,那就是这么回事了。

人一旦放弃思考,就算读书再多,学历再高,也不过是行尸走肉,尸位素餐之辈而已。

更何况,我实在不认为一个连自己要走什么道路都没有想明白的人,在工作中能够胜任他的职务,能力如此,选了再好就业的工作,又有什么用?

这些家长把孩子养成了应声虫,反而觉得自己用心良苦,真是可笑到一定境界。

纠结什么文科理科,只要出类拔萃,肯定能就业。还没上学就考虑就业,想必不等毕业就已经想着结婚的房子应该怎么选,这样的家长管得太宽,一个人活两人份的人生,后半截却全不是自己的。

不管你怎么想,我觉得

这样的人生,应该很绝望吧。

而被掌控了一半人生的那个孩子,到底有没有自己的愿望呢?

“人生就是不断作选择的累积,选择就是选择,无所谓对与错。”——《但丁密码》


老李校长


如果不是家里有矿,或者“读书无用论”不会再度重返舞台中心,那么“为什么要多读书”这个问题,本来是不需要像个傻子一样去论证的。

书,当然首先是因为阅读直接与智力训练、智慧熏养有关,别无他径。我不相信,有人会热衷于尽可能地使自己更加愚昧,那他增智最好也是唯一方法,还是只有读书。

有朋友反驳我说,“行万里路”对人智慧充值的功效,可以相当于“读万卷书”,那我会回过头跟她讲,一只鸭子,你让它去环游世界,看遍所有美好的风景,它回来还只是一只鸭子,并不会增益什么。

何以故,因为没有见识的支撑,连所谓旅行都不过就是跑来跑去的瞎走路,看不出啥深意,玩不出真享受,即便走穿地球,也不会感受到涵天濡地的文化与文明之光的照耀。

这不是极端与傲慢的表达,而只是坦白说了几句大实话。和有学问的人交谈,我经常觉得自己还是个未开化的愚民,这一点感同身受。

读书,是因为世界瞬息万变,知识的更新换代日新月异,没有人会慈悲地留在原地,耐心地等待我们的姗姗来迟。

哈佛名教授塞缪尔•阿贝斯曼在他那本名书《失实:为什么我们所知道的一切,有一半可能都将是错的》中,曾提出了“知识半衰期”的理论。根据他的测算,现在这个社会,物理学知识的半衰期是13.07年,经济学的半衰期是9.38年,数学知识的半衰期是9.17年,宗教知识的半衰期是8.76年。

这些研究数据展露出来,就意味着,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所学到的所有知识,基本上平均八九年早已“过期”。我们必须时不时熬书作补品——家里有矿的除外,知识的变化与你们无关,去找“颜如玉”足矣。

为了不尴尬少丢人,不做“精神的野人”,我们也理应努力多读手头有本台湾才子龚鹏程的《書到玩時方恨少》,一翻,刚好看到这么一则故事:

有一次作者到山东去,在行驶的火车上,恰好对坐是一对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员夫妇,同是高知,也就攀谈起来。途中,一群白鹭被火车惊起,这对夫妇非常讶异,连问“这是何物?”龚回答他们说,“这是王维诗‘漠漠水田飞白鹭’中的白鹭”。听完,这对夫妇一脸茫然,坦白说既没见过白鹭,亦不曾听说过王维。

龚非常不解,也是个耿直老boy,直接问,“你们是在中国上的学吗?”那对夫妻一脸羞愧,低头没有搭话,相对无言。龚起身去倒水,回来,发现对座连人带行李都已经空空如也。

说了这么多,其实中心只有一个:切断与书籍的关联,我们将退却回到心灵的芜陌荒野中去。单单这个理由,还不够你我重视吗?

是的,知识也许还是改变不了地沟油的命运。我们也不会因为读到一本好书,明天起床拉开窗帘一切前所未有,生命像朝阳一样新颖动人。但是,她至少还可以让我们的精神质地开始不那么廉价。

不管有矿没矿,有房没房,文化一定是所有人最后的尊严。骗你是小狗。

2018,9,30,晚,看张艺谋电影《影》归来


刘愚愚


读书使人明智,这句话和人穷志短一样是颠簸不破的真理。

读书、交友、阅世,是人提高的不二法门。爱读书,总会找到志同道合的友,能更高层次的阅世。

1、我的读书习惯

我读书比较杂,这是被批评多的领域。

我不爱读思想性的书,这也是我思想层次低的缘故。

我读历史书,确实接近故事层次。我是把历史当做通鉴去读,去琢磨里面的人和事。

在读研初期,我读的很杂,新出的好点的历史书尽量读。到了研二我开始静下来读《

明史》、《明实录》《明档》《度支奏议》以及一系列奏议,在阅读中慢慢体会明朝的典章制度,有时候也能发现点前人所未发,虽然没什么意义。

当然我很多地方都会向优秀的研究者直接请教。免去了看枯燥论文的痛苦

(明档)

好处就是自己琢磨、问询,对王朝制度有了一些了解。坏处就是这东西指导意义太差,而且古代那么远,谁能判断他是真的。

只有更好的自圆其说与不那么好的自圆其说的区别。

2、我现在读书

我现在出打工,显然没有时间也没必要去读一些枯燥还没借鉴意义的书了。

一般就是读读关于毛主席的系列书,再就是吴晓波的财经系列书。

之后财政、货币、民营企业这方面的书,时政也要读,如此有助于理解过去、现在与未来。

(激荡三十年)

3、未来读书

我读书是为了更好的认识许多东西,能更有判断力,对一些东西有预见性(毛主席经常强调认识事务要有预见性)。

虽然目前及未来基本不可能做到。

但至少通过读书可以认识一些志同道合的好友。

总结:

书要多读,文章要多写;思考是给自己的,思考的结论给别人。都要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开卷有益,多多益善。

团队特邀嘉宾:飓风娱乐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为什么要多读书?

1.读书明智

我们都知道书本的知识是人类经验的积累,读书能开拓人的视野,让人的思想更丰富,明察天下事理。上晓天文,下知地理。从古至今哪位圣人不是饱读诗书?当我们读尽圣人的经验后,让自己更加聪明,更加丰富自己的人生。

2.读书提升素养

正所谓“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让人淡定、从容。读书形成一个人的独特气质。有时候也许有人会说你读过的书也许在很久之后会忘记,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你在书中明白的道理是会陪伴你的一生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你一定会在某时某刻明白些什么,懂得些什么。

3.读书交流更有谈资

书本是人类经验的积累,读书能够开阔人的视野,让人的思维更加丰富。阅读量多自然与人交流起来谈资更多且说话风格自成一套具有独特风格,在交流中更加具有独特的魅力。

3.读书点亮人生

读书不一定改变命运,但一定能够改变人生。有的时候,书中的一句话、一个情节、一个心理刻画都能够启迪你的人生。到现在我都还记得初中文章里的一句话“我们常常对外人的帮助感激万分,却对亲人的关怀视而不见并认为理所当然”,这句话启迪我至今并常怀感恩之心不论是亲人还是帮助过自己的贵人。


36度设计空间


我最近在读《平凡的世界》和《白鹿原》。

读《平凡的世界》,是为了激励一下自己,给自己打打气,因为今年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都出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读《白鹿原》纯粹是为了回顾一下经典,上次读这本书都是很多年以前的事情了。

说到为什么要多读书?今天不想说平时大家为什么要读书,因为很多网友已经答过了。今天我说说做今日头条或者说做自媒体的为什么要多读书。

做自媒体要多读书,一是多读书可以给你提供源源不断的写作素材。

做自媒体是件很熬人的事情,你要保持每天更新,要出奇、出新,写出吸引人的原创文章,你不读书怎么能“下笔如有神”,所以多读书,才能给自己提供源源不断的创作源泉,才能保持自己的文章如滔滔江水,绵绵不休。当然你会说,我就是要做标题堂,通过抄袭、洗稿做大做强自己的自媒体,那么,请您自编,实践会告诉你答案的。

二是多读书,可以让你某个领域的专家。

多读书可以给你提高创作素材,还可以让你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当然你要在某个领域深耕,比如大名鼎鼎的六神磊磊通过熟读金庸系列小说,成为解读金庸小说领域的“专家”。

三多读书,可以扩大知识面,提高自己修养。

自媒体人,是一个边缘学科。比如写历史,光读二十四史是不行的,你还得懂政治、懂经济,懂文学,懂建筑,懂很多东西,要不你读不懂,也无法提炼出有用的观点来。

四多读书能够静心。

做自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妄想一个暴富是没有可能的。在这漫长的过程中,你肯定会动摇,会浮躁,这时你就可以通过读书使自己心静下来,思考自身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直到达成目标。

总之,读书对自媒体人很重要。


萤囊夜读


这是最近买的书,有畅销书,有字帖,还有一直喜欢的演化论方面的书籍。字帖是宋徽宗的瘦金体,一直喜欢这种字体,所以看到有这本字帖就买了;人类简史是一直被提起,但是都没有时间来阅读,正好趁着开年不是很忙,所以买来;剩下的两本都是与演化论相关的,是一直就想阅读的书目。

看的书越多,越有看书的欲望

看书多的朋友应该有这个体会,你越是看的书多,越知道哪些书值得读,哪些书是好书(哪些书值得阅读,可以参考我之前的答案),从而会督促你看更多的书。

同辈看的书,最好成为你的首选书

这里的同辈人,是指和你的年龄层次差不多,同时你也比较认可其成就的人。我近1,2年的很多书目都是这样得来的。有的朋友喜欢在朋友圈晒书,那么我就会记下来,放入书单里面;或者在聊天谈事的时候,我也会主动聊到书这方面的事,这样也会获取一些资源;还有就是看同龄人写的文章,从那里面也会获取相关的讯息。

总之,通过他们的直接或间接的推荐,你都会得到不错的书。

有自己主攻的方向,读书不在迷茫

这个读书主攻的方向,或者与你之前读书的专业有关,或者与你现在从事的工作有关,或者与你自己的兴趣有关。不管怎样,有一个自己长期主攻阅读的方向,这样会有自己坚持的观点和原则,可以帮你大大的提高选择书目的能力。

关注读书这个话题越多越好,说明我们现在对于提升自己、丰富自己有了很明显的意识。欢迎喜欢读书的朋友一起聊聊,我最近正好想搞一个与书籍方面有关的事情,感兴趣的可以一起聊聊。


地六阁


有人说:读书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我一直对此深信不疑。这二十几年里读书或许是我唯一的爱好,就好像儿时买到一本小漫画,细细的咀嚼,生怕看的太快,在天黑前就翻到了末页。 暑假时攒出的钱买了一本厚厚的小说,以为一个暑假都将充实而快乐。 我已经不记得《安徒生》的故事里面有多少公主,《格林童话》为什么每篇都那么短,《伊索寓言》,《苏菲的世界》,《平凡的世界》到底讲的什么。我都忘了。 昨天看了《异类》,今天刚举起《挪威的森林》,或许明天会看看《简单逻辑学》。 一周之后我可能只能记得一丁点,很少很少,或者记忆已经于原著相比,面目全非。 可我依旧会读下去, 因为那些内容我不需要记住,只需要享受,属于我的我自然会一生不忘,不属于我的我也不会挽留。 书本除了给我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了我独处。 这很重要。



儿时怕天黑,母亲时常外出,留我一人在家。 会孤独焦虑,缩在被窝中等待母亲开门回家才能安心睡去。 后来稍识一些字,可以艰难的读一些父亲的武侠,才发觉时间还有如此妙用。 久而久之,每晚盼望母亲出去打麻将,这样我就可以捧着书直到双眼无力。 现在想起,心中还有一股温馨,读书温柔了我的岁月。 上学时,总能抬头挺胸,原因无他,我懂更多的故事。 朋友们都乐于与我交流。 读书惊艳过我的时光。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每逢悲伤,都会阅读,只因心中郁结的纾解,需要借助书籍自我对话。 每逢喜悦,会邀上三五好友玩耍,杯盏之间总能语出惊人。 学会独处,时间能开出花,他人也就不在是地狱。 不敢独处,他人才变得重要。 读书让我不再畏惧,不再彷徨,知道自己是谁,别人再也不能指手画脚。 读书至少告诉了我,该在乎什么,不该在乎什么。 在乎了不该在乎的时,我能做点什么。



一本书,是一次情绪的旅行。 有的像祥子,看的忿忿不平,最终心生怜悯。 有的是黄金屋,日思夜想,得到之后也只是一声唏嘘。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书本能让我不知不觉中老了,不知不觉中,年轻了。 我们的身体在一顿顿饭中成长, 灵魂被一次次的情绪喂养。 成熟是跌宕的结果,像面团,细细的揉。 读《废都》让我知道白花花肉体的美, 读《西藏》让我涌出离开的激情, 每一本书,都是一个信号,给了我一种假象,留着一种盼望,等待时间的成熟,变成一种情怀。 读书是在一次次的提醒着我,你在井底,出来看看。 读书让我有了激情,激情使得我年轻,年轻的我总是热泪盈眶,热泪盈眶的我充满了激情。 我想接下来还是会继续读下去的吧。周恩来总理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还没那么伟大,我为我和家人的未来而读书。


勒夫


用读书填满独处,用努力代替孤独

01

昨天做复盘的时候,提到了选书对于整个读书环节的重要性,并且发现了一种可以基于社会角色的选书方法。选什么样的书的确很重要,所读的书不同,整个读书的意义也就不一样。

斋藤孝在他的《深阅读》里将读书的意义分为三种:第一,以获取信息为目的的读书,最常见的是期末考试、高考、考资格证,或因为工作要求、老板的任务,我们不得不读书。第二,为了愉快且有意义的度过独处的时间,因而促使大脑充分发挥想象力的读书。第三,为了锻炼自己、丰富精神的读书。

根据他的分类,三种读书意义里面的任何一种都是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在这个快速变革的时代,我们大多数人,包括我自己的读书,基本上都处在第一种阶段:以获取信息为目的。

这也是最常见、最基础的阅读形式,不管在学习、生活、工作中,我们都离不开书籍,都会通过阅读来获取一定的信息、知识。但真正值得追求的恰恰是后面两种阅读的意义:追求心灵愉悦,深化思想、丰富精神世界。

我想起来艾德勒在他的经典书《如何阅读一本书》里提到阅读的两个目标:获取知识、实现心智成长。这里的心智成长应该就是对应到斋藤孝提出的后面两种阅读意义,也就是所谓的“深阅读”。

02

阅读给我们带来的高效的技能和方法的确可以在短期内让我们获得一定的改变,但这只属于比较低层次的改变,而那些借助阅读实现的真正的改变是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比如重塑我们的人格、指引未来精进之路。

同样,这种看不见的阅读变化也对应着一种类似看不见的读书模式,其关键词包括:独处、孤独、寂寞、安静等等。读书,无论何时,都是只属于自己的、一个人的事情。不论现在有何种形式的领读、早读、共读,但请相信,我们自己主动去读书才是真正的开始读书。

所以,一个人读书是每个读书人的必然选择,也是最本质的选择。我们经常在安静的氛围下读书,因为这能够更好的反省自己、深刻的剖析自己。远离喧嚣与嘈杂、远离众人的异口同声,保持一双慧眼,在独处中用读书,用读书填满我们的独处时间。

对于年轻人来讲,读书更是一个好的方法。比如,我们提倡要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应该多认识朋友。但如果因为某些原因,我们朋友比较少或者朋友之间交流变少了,我们也完全没有必要将自己沉浸在失落、寂寞的氛围中。倒不如以此为契机,集中精神去读书,在一个人的时光里面充实自己,这样反而变得更有意义。

03

现在回想起来,在我读博的这一年,虽然学校里的老师提倡学生之间要经常交流,相互探讨,但因为每个人的研究方向不一样,可能一位同学讲的东西我根本听不懂,而我做的研究他也无法理解。

所以每个读博的人都是孤独的行者,一个人在图书馆,一个人在自习室,一个人在宿舍,做着别人听不懂,甚至自己都看不懂的研究,而又必须把它弄懂,还要弄透、弄精,酸爽的好比老坛方便面。

所以,我经常感到孤独,而恰恰是这孤独的一年,也是我读书发生本质改变的一年。不仅是在阅读的数量上,还是在阅读的质量上,亦或在思考、输出方面,自己感觉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可能也恰恰印证了斋藤孝的这一思想:用读书填满独处的时间,减轻内心的孤独感。

一句话总结:读书,最终还是一个谁读谁好的事,愿每个人都能成为爱读书的人。

作者:千城Slash 公众号:千城Slash 读书行万里,梦想走千城

千城Slash


读书,本就是否定自己,肯定他人,并从他人学习,吸取别人经验,壮大自己。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学海无涯,一个人就算再聪明,也会有知识层面的不完美。现在有很多迷茫的人,行走于世,就像架一叶扁舟,独自漂流在混沌未开,黢黑昏糜的大海之上。寻不到方向,找不出前路。通过读书,各种类别的书,就像心里有了指路明灯,让自己变得沉稳,安定,从容,恍惚间出现了一条由书照亮的康庄大道,沿途也不乏草蔓荆蓁,可书页仿佛披荆斩棘的快刀,得以前路开辟。



当然,书的作用不局限于此,为什么你从书中得不到什么?一开始你的目的就是错的,抛掉某些专业性书籍,看书不是单为了自己能力的提高,而是要带着为万民谋福祉的想法,看看别人需要什么,你能不能代替他们吃苦,替他们忍受孤独,替他们从书中找到答案,并加以浓缩提炼,以更诙谐幽默的方式讲出来,比原文的长篇大论更让人易于接受,同时知识点让人不曾错过。欲取先与,没有什么成功学的捷径,唯有潜心修学,笔耕不辍。


缘来缘重


古语有云,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当然这里所说的读书,是多读书,读好书。

为什么要多读书呢,作为一个资深的书迷,我认为,读书对一个人的作用和好处实在是不胜枚举:

1、读书可以使人知识渊博。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知识获取的源泉。多读书,读好书,可以让人尽快地获取不同领域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的多了,连写文章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2、读书让我们突破了时间、空间、地域的束缚,视野变得更开阔。

读书可以使我们的视野更开阔,了解我们不曾去过的地方,看到我们现实中看不到的风景和建筑,体味世界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感受来自不同时空、不同领域、不同国家、不同工作、不同年龄的人的感受,读书让我们足不出户,走遍天下。

3、读书可以丰富一个人的内涵,提升个人气质。

孙洙《唐诗三百首序》“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多了,整个人的气质就上去了,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内涵丰富了,谈吐文雅,有助于提升交际水平。

4、读书可以陶冶情操,增加生活乐趣。

培根说: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可以从中获取知识和乐趣,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从而又影响到物质生活,生活因读书而充满了乐趣。

比如看漫画书,可以让人变得幽默;看童书,可以让人找回童真的快乐;看武侠书,可以让人体会武林大侠的风范和气度;看故事书,可以让人体味人生百态;看奇幻类的书,可以让人的思想天马行空,不受拘束。

5、读书使人充实,促使人思考,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狄德罗说过: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读书让我们的内心变得充实,积极,乐观,读书让我们学到更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这些都让我们在这个社会上变得更强大!更容易立足!

当然,读书的好处还远远不止这些,但是我想说,如果只是死读书,不思考,还是起不到作用的。

读书要选择自己喜欢的书,才能读到心里去,读书时要多思考,切忌死读书,还要懂得活学活用,将书本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才能让所读之书发挥最大的作用。

我是玥灵儿,一个喜欢读书写字的宝妈,希望每一位朋友都能喜欢读书,爱上读书。和灵儿一起读书吧!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立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