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鄔先生說一定要接追繳欠款的差事,為什麼四阿哥沒有表態只說了“句夜深了,安歇吧就走了”?

掃地僧2050


在《雍正王朝》中,鄔思道第一次跟老四胤禛見面,兩個人就表現的惜惜相惺,舉杯共飲。

隨後鄔思道第一次給老四胤禛分析時局,提出了一定要接下追繳戶部欠款的差事,可是此時的老四胤禛並沒有答應鄔思道,而是愣了幾秒後,突然就打了哈欠,要告退,他為什麼要這樣做?

一、

給足你面子:

鄔思道是一個戴罪之人,而且還是一個腿腳不夠利索的人,剛從大獄中出來的時候,年秋月給他洗腳就說了:

“郎中說了,您的腿啊是因為在大牢裡呆的時間太久了,受了溼氣才弄成這樣的。”

一句大牢裡呆的太久暴露出鄔思道是關了很久的,剛剛放出來就有一個如花似玉的大姑娘伺候,這種待遇不是一般人能享有的。

等到了京城之後,年秋月還抱著弘晝送了他一副護膝,鄔思道嘴上說著不用,其實內心溫暖無比。

尤其是老四胤禛回京之後,鄔思道還是打扮了一番的,腰板挺得非常直,而且並沒有出門去迎接,有一種故作清高的姿態。

而老四胤禛見面後一個鞠躬大禮,就讓鄔思道的清高拋到了九霄雲外,也顧不上腿疼了,跪下還禮。

因為鄔思道是漢人,前面年羹堯也提到過,說他規矩多,所以老四胤禛就按照漢族拜師的禮儀,全家奉鄔思道為師。

這還不算,兩個人進屋後,老四胤禛還張口就背了鄔思道十年前寫的詩:

“朝廷待彼不為薄矣,二君設心何其謬哉!獨不念天聽若雷,神目如電……”

鄔思道之前參加過科舉考試,他寫的《士子揭世文》就是揭露科場舞弊案的,後來他蒙冤入了大獄。而老四胤禛這三板斧甩出來之後,讓鄔思道看到了希望,決定靠老四胤禛實現自己的抱負。

二、

沒事走兩步?

之所以起了這個小標題,有一種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的意味。

因為老四胤禛對鄔思道足夠尊重,讓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感動,於是兩個淚眼汪汪的舉杯喝酒,隨後鄔思道先開了口:

“這追比國庫欠款的差事,接與不接得先看看借款官員的情形。”

既然鄔思道先開了口,老四胤禛當然不能放過這次考察的機會:

“好哇,我正想聽聽先生的見解!”

是啊,該給的尊重也給了,該拜的師也拜了,該喝的酒也喝了,下一步該鄔思道表現一下了,不然的話,我拜你為師為啥呢?

而鄔思道也不含糊,一上來就放大招,還沒等老四胤禛詢問,自己就猜出了老四胤禛目前面臨的難題。

隨後他就提出了欠款的三類人:

一類是不得已而借之,一類是不安分而借之,一類是貪得無厭而借之。

其實老四胤禛聽他這麼分析完,講的都是困難,心中是有些失望的,所以他才會喝了一口酒:

“照先生的意思,這差事我不能接?”

心中肯定在想,你說的追繳戶部欠款難,是個人都能分析出來,不然的話這個差事早被別人搶了,難道你鄔思道就這點本事?

三、

被戳破的小心思:

鄔思道一看老四胤禛誤會了自己的意思,馬上打斷他:

“不,一定要接!”

此時老四胤禛酒也不喝了,疑惑地看向鄔思道,心中肯定有一個大大的疑問,難道先生話裡有話?

“如果王爺您也不願意接這個差事,那麼皇上不是連一個願意為他分憂的兒子都沒有了嗎?”

鄔思道這句話一出,大家仔細觀察,老四胤禛的眼睛轉了一下,有一種小心思被戳穿的感覺。

隨後他就假裝打了一個哈欠:

“夜深了,先生,安歇了吧!”

老四胤禛說完這句話,也不管鄔思道什麼表情,徑直就走了。

其實,此時的他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怖和驚喜,這種恐怖是來自於鄔思道能猜透帝王心思,這種驚喜則體現在拜鄔思道為師是走對了。

但是有一點是必須要確定的,那就是對於鄔思道來講,他是一個軍師,是輔助老四胤禛的,可以出主意,但是最終拍板則由老四胤禛來拍板,畢竟他才是主子。

成大事者最忌諱聽風就是雨,不能聽他講有道理馬上就按他說的辦,聽另一個人講的也有道理,也馬上去做,這就說明他自身沒有主見了,顯然老四胤禛不是沒有主見的人!

四、

誰才是主子?

我們看整部劇,老四胤禛這個主子身份演繹的淋漓盡致,比如後來的查刑部冤案,也是鄔思道給他出的主意,讓他推掉這個差事。

可是老四胤禛表面上並沒有推掉,鄔思道一看他這樣,甚至都收拾行李要走了。但是一晚上的工夫,老四胤禛硬是把自己折騰病了,顯然相對於自己的招數,要比鄔思道的乾巴巴的拒絕要高得多。也就是說雖然軍師給分析的很透徹,但是這件事怎麼做,由誰做,做到什麼程度,什麼時候做,什麼方式做都得主子說的算。

比如在年羹堯拜訪老八胤禩之後,老四胤禛硬是讓他跪了一整天,就是讓他知道,到底誰才是主子?

其實在見鄔思道之前,老四胤禛還沒有堅定奪位的意願,自從那一晚談話之後,他需要好好理一下思路,這才打哈欠先行告退了,目的也是為了自己回房間慢慢思考。

按照鄔思道的分析,他要重點追繳後面兩類人的欠款,可是後來的老四胤禛卻是眉毛鬍子一把抓,每一類人都不放過,偏偏放過了最該追繳欠款的被康熙帝點名的那三個官員。

並不是說他不知道這三個人犯的錯,而是因為他的重點和目的並不在這裡。

說白了不僅老四胤禛不相信,連康熙帝也不相信這次追繳戶部欠款能成功,他之所以安排這個差事,說到底就是為了驗證一件事,那就是看誰有勇氣打破這個格局,能改變國庫空虛的現狀。

所謂的追繳戶部欠款治標不治本,問題的關鍵不在這裡。

而這個關鍵點在老四胤禛面見康熙帝的時候就提出來了,那就是土地兼併嚴重,窮人的土地都併入到士紳一族了,而那類人又不納稅,導致國庫收入一年比一年少。所以追繳國庫欠款成功不成功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哪一個皇子看到了這個問題,並有勇氣去打破他,這才是康熙帝最終的目的!

而老四胤禛即位後,第一件新政就是“攤丁入畝”,而這個政策早在他追繳戶部欠款的時候,就已經跟康熙帝達成一致意見了。

所以,老四胤禛打哈哈要告退,並不是因為不贊同鄔思道的說法,而是因為他突然有了新的主意,關於這個主意到底是什麼,在前兩期有詳細的闡述,感興趣的可以關注查看,這裡就不囉嗦了。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創作品,不喜勿噴!


楊角風發作


聽了鄔思道的話,相信雍正的內心也有著太多的複雜思緒,恐怕也是雍正第一次意識到,鄔思道的可怕和厲害!

事實上在康熙計劃追繳國庫欠款之前,雍正對這一工作是較為排斥的,可以說是有想法但感到心力憔悴,因為他早就提前知曉了這項工作的難度。

在追繳國庫欠款的工作開始之前,雍正曾經前往江蘇主持水災賑災工作,就在這次工作中雍正前所未有的感受到了地方官員和地方勢力的強勢,地方各階層勢力繼續花天酒地,可國家財政卻拿不出錢來賑災,主持地方官員捐款和處理賑災工作,但得到的回應卻只是陽奉陰違,國庫窮的要命官員們卻富的流油,雖然最後通過各種陰招解決了江南的賑災危機,卻從中得罪了太多的人和勢力,甚至受到了羞辱,所以再一次面對追繳戶部欠款工作,雍正自己雖然有心但也比較猶豫。



所以在他左思右想之後他選擇詢問鄔思道,可不曾想鄔思道短短的一番話就讓雍正茅塞頓開,但也是這短短的一番話,卻讓他的內心變得更加複雜。

因為他萬萬沒有想到一向深居簡出的鄔思道對帝王心術把握的竟然如此厲害,能夠準確分析出康熙皇帝內心之所想,更能分析出當今朝廷各級官員的實際情況以及一旦追繳欠款工作可能遭遇的困難和阻礙,而這一切,之前雍正是通過親臨戶部核對賬目以及親自下江南體察民情才感受到的,眼前這位不起眼的老儒生,竟然可以做到不出門就能瞭解當今朝廷的怪現狀以及各層官員的態度,能力之強著實讓雍正感到震撼和汗顏。

這一番話也讓雍正陷入到了兩個矛盾當中,其一是鄔思道準確的分析,對帝王對官場的分析和琢磨,判斷之準遠超於雍正,此時的雍正雖然隸屬於太子麾下,但在他的內心之中,無時無刻不有取而代之的想法,所以核戶部下江南不只是完成一個臣子的工作,也更是企圖為自己拉攏政績為未來而做準備,可眼前的這個並不起眼的幕僚分析和籌劃能力卻遠遠勝於自己,這也給一心想大展宏圖的雍正潑了一盆冷水,下地方被各層官員處處制肘,回到家卻又被自家的幕僚上了一堂讓自己無話可說的大課,而且最後還做出了跟自己想法不一致的想法,但雍正又不能說錯,因為鄔思道的想法的確符合實際,正所謂一山更比一山高,一心想出人頭地的雍正卻被自己家的幕僚給比了下去,雍正的心理當真是有一定的苦澀。



但更讓雍正矛盾的就是如果接受追繳戶部欠款工作,也許可以取悅自己的父親,可這種工作又如何完成呢?一個簡單的江南賑災就讓雍正樹敵無數,現在回到北京,想從皇族兄弟和各層官員嘴裡拔牙,更不知道自己又要招來多少敵人,此時在諸多皇子中,太子地位最為龐大,八爺黨緊跟其後,大爺出身軍旅又是長子也不容小視,雍正還沒有從眾多皇子中脫穎而出,就要大面積引來敵人,這種副作用結果,也不能不讓雍正猶豫和苦惱,所以面對鄔思道提出的“偏向虎山行”,雍正的思緒依舊複雜!他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解決這種內心的掙扎,只好略顯無奈的示意鄔思道早些休息,因為自己還需要從這種掙扎中擺脫出來。


遼寧資深球迷


這個就是做皇帝的人,做老闆的人比一般人厲害的地方。

自古以來能夠駕馭好謀士的人是最厲害的人。在一個公司裡,不是要老闆很能幹,而是要老闆有技巧,把能人聚集在手下為自己效力。古代項羽,能打,英勇,但是圍不住人,最後落得個自刎烏江的下場,劉邦,看上去是個小混混,打仗不如韓信,治國不如蕭何,出謀不如張良,然而卻能夠洞察人心,穩坐皇帝的位置。

雍正沒有表態,自然是雍正有城府的表現。

一個主子,第一次遇到一個智慧超群的謀士,要做三步。

第一步、尊敬

尊敬他,他才會為你做事。這個雍正做到了。他一從江夏鎮回來,就立刻按照漢人的禮節,帶著全府上下拜鄔先生為世子的老師。

你鄔先生再厲害,不過也就是個殘廢了的罪員而已,雍正全家老小皇親國戚給你跪拜,你要不要上天?

所以禮節上,雍正做足了。接下來,第二步,是感情上的共鳴。

晚上兩個人單獨談,鄔先生還是不明白雍正為什麼要請他出山——

雍正背了一首鄔先生幾十年前年輕氣盛,壯志未酬時候寫的詩:

這是鄔先生的文章《士子揭世文》,很長的一篇,中間的幾句——

朝廷待彼不為薄矣,二君設心何其謬哉!獨不念天聽若雷,神目如電,嚴虞敦撫床而囑,何偏直受命之辰;黃夢齡饋參為名,何必在赴宴之後?龍門未啟,題目可以喧傳?蕊榜未懸,元魁何由預報?......

吾輩進退不苟,死生惟命,務請尚方之劍,斬彼元兇!

康熙三十八年,順天府鄉試,也就是年羹堯參加的那一次,出現了舞弊案,發榜後不久,《士子揭世文》便在坊間流傳開來,這篇文章主要是揭露說這次考試有舞弊情況,而且揭露了很多細節。康熙知道以後,震怒,未經核實,立刻將主考打入大牢。可是出榜時,《士子揭世文》裡面披露的嫌疑人又全部上榜,很多人名次還更高。康熙覺得是冤案,《士子揭世文》是毀謗,此時副主考姜宸英已在牢自盡,康熙極賞識的大才子,狀元李幡從此無意官場。

在《雍正王朝》這個電視劇裡,鄔先生承認這個詩是他寫的,而且正好是10年前,也就是康熙三十八年。

所以這個故事背景就很好覆盤了。

康熙三十八年,考試中出現了舞弊。鄔先生要麼就是主考官,主動揭露這件事,被牽連。當然這種可能性不大。要麼就是和年羹堯一起去考試,考試的時候發現了舞弊,於是自己寫這個文章揭露,過後舞弊方做足了準備,再次上榜,而自己作為“誹謗者”被下大獄。這種可能性極大。如果是這樣,那鄔先生在電視劇裡面的人設就是——

十年前,他去參加科舉,想出仕為官,為朝廷,天下做點事,但是那一屆很多人都在作弊,於是他寫了這個文章揭露,得罪了利益集團,被判為誹謗下獄,並且再也不能出仕為官了。

這麼說,鄔先生是有抱負,也有委屈的。

那麼雍正揹他的文章,就是要告訴他,第一,為你我做了功課。第二,你被委屈了,我知道,他們不珍惜你,我珍惜你。我知道你是被冤枉的。第三,你是個人才,跟著我可以實現抱負。

於是,馬上就接鏡頭碰杯——

這個時候,才是真正的感動了鄔先生,兩個人消除了階級差異和隔閡,成為知己。

接下來,鄔先生才敢為雍正出謀劃策。

鄔先生是個獨特的人才,他的謀略都不是常人的,難免就要冒犯人,而且他膽子也大,十年前連整個官場都敢得罪。對於這樣的人才,你收了他,還要降服得住才行。關於追比國庫欠款一事,鄔先生說了自己的主張,雍正立刻就知道,鄔先生是在算康熙的心,在古代,揣摩聖意,這是殺頭的罪,而且自己都參透不了自己老爸的心,一個瘸子就能參透,那麼自己在他面前,豈不還是跟個光屁股孩子一樣,以後雖然說老瘸子為我效力,但是我一直言聽計從的話,他哪天多個心眼把我打來吃了我都不知道。所以,雍正要表現自己的控制力,那就是,我參考你的意見,但是我不是你的應聲蟲,我自己也有腦子,自己決定怎麼用,什麼時候,按照什麼方式來用。

所以,雍正聽完鄔先生的分析以後,沒有說,好,就這麼辦,而是說恩,先歇了吧。這就是為君的城府:分析是你的事,但是做決定是我的事,我表態也不是對你表態,你不能幫我做決定,不然我們哪個是君,哪個是臣?哪個是主,哪個是次?

實際上雍正一直在權力上和鄔先生博弈,也一直在告訴他——我才是主。

比如查刑部冤案那一次,雍正也是沒有告訴鄔先生自己的想法,鄔先生覺得他言不聽計不從,還想走。結果雍正說,再給我一晚上時間,搞了個生病。這才讓鄔先生明白,原來雍正自有安排。

其實高級的管理者的馭人之術就像雍正這樣,你的人才越能幹,越聰明,越重要,你就越不能毫無尊嚴地言聽計從,你要聽他們的,否則就是傷他們自尊,但是同時,要告訴他們——我有全局規劃,我才是決策者,你只不過是個參謀。如果角色分配不合理,下人就會放肆,造反,越俎代庖。

雍正對年羹堯就是個錯誤的例子,太尊重,甚至溺愛,給他兵,給他權,把他當兄弟,娶他的妹紙,自己吃糠咽菜,也要供他在西線翻牌子。最後的結局就是分不清楚主次,落得個君臣相殘。


HannibalLecter


因為四阿哥很無奈啊!鄔先生是一個高深莫測的人,更是另胤禛欽佩的人,古語說的好,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所以鄔先生跟他說了讓他接這趟差事,他就得當回事去做!而雍正的正常思維跟八阿哥他們是一樣的,這趟差誰愛接誰接,自己肯定不接!因為這是一趟得罪人的活,所謂的賣力不討好的活,幹好了自然得到皇上的賞識,幹不好,到頭來兩邊不是人,既在皇上跟前失寵,又得罪了百官,所以他不想去接這趟差,因此對鄔先生的話難免心中有梗!



等到聽了鄔先生的解釋以後,對鄔先生是深感佩服,一個整天待在王府教孩子讀書的人竟然如此的瞭解天下大勢,更是如此瞭解康熙的聖意!身為康熙的兒子理應為老子分憂,這是康熙希望看到的結果,而現狀是康熙那麼多兒子,個個都不想接這趟活,都往外推,這對胤禛來說是一個得寵的好機會,康熙也深深的明白這討債的活確實不好乾,幹好幹壞先不說,能夠替康熙分憂的這份心就會有一個很好的印象分!所以即使乾的不那麼近乎人意,康熙也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所以鄔先生看到了這一點,讓胤禛必須得去接這一趟活!



最終結果還是挺完美的,雖說有些事情做的過了頭,但是最終還是另康熙欣慰的,那麼對胤禛爭奪皇位這件事上有著重要意義!


可樂男孩


無情最是帝王家,四阿哥瞭解自己的皇阿瑪,瞭解康熙最討厭看到兄弟相殘的事發生,這也是康熙最後傳位於雍正時告誡的話。欠款都是在京官員借的,這些官員後面又都有阿哥們,追繳欠款的差事辦的不好,康熙責怪,辦的好,小的說,又得罪了阿哥,大的說,範了事康熙真把哪個阿哥抓起來了,阿哥們官員們也恨老四,康熙也會恨老四,兩邊不討好。四阿哥,雖然被稱為冷王爺,孤王爺,但那都是個人表面。官場上的是是非非,爾虞我詐,勾心鬥角,四阿哥玩的比誰都熟,只有權衡好了,哪邊輕,哪邊重,揣測了聖意,分析好局勢才會下手


Day256135812


因為鄔先生說到了皇家的痛點。

無情最是帝王家。

君,臣,父,子。多重角色,天大的誘惑,最容易讓人迷失,重利而忘情。

“皇上這麼多兒子,難道就沒有一個為父親分憂的嗎?”想想,也是讓人唏噓。

不得不感慨,帝王難當啊。虛情真意,實在是太過糾纏,難以分辨啊。

難,難,難。



有所求有所得


我倒是覺得,這段對話中,雍正是含糊的!就像八爺黨分析的那樣,得罪滿朝官員和王公貴族,於以後工作和奪嫡不利,當然那時有沒有奪嫡之心,不得而知!在聽了鄔思道分析後,他也不為所動,在鄔思道勸他接下這份工作,只說了句早點休息,不給正面回答,他的最終想法,還是不想碰!讓他覺得可以做的轉折點,在跟康熙老爺子的對話中,康熙哀嘆無人分擔治國之累時,雍正瞬間才領會鄔思道的分析,決定接下追繳工作!由此看出,雍正也是看形勢做決定,而不是二月河所歌頌的太正面的形象!


尚澤24


其實不用雍正,誰都知道這事是費力不討好,還容易辦砸了的差事。追繳欠款這件事是鄔先生與雍正第一次以幕僚的身份商議此事。雍正對於鄔先生這招險棋心裡還是有點沒底,需要再給點時間多想想。說白了就是第一次真正合作,還談不上百分百信任。後期給雍正不查冤獄的建議。雍正先像康熙假表態,然後又借病推掉差事。那一刻讓鄔先生看到了雍正作為一個真正政治家的潛力。雍正不但採納了鄔先生的建議,還在鄔先生的建議上進行了改進。


AJ165172266


電視劇都是先入為主的提法,且不說鄔思道的真實性,就電視劇來說,單單說戶部欠款追繳,真的對雍正有那麼大的作用嗎?實際上決定性作用的,是太子的兩次被廢,和八阿哥的急功近利,要不是這兩項,雍正根本無法登基,康熙也不會看上他。康熙作為一代明君,對一個人的看法,絕不會因為處理好一件事而改變。而事實上,太子說雍正處事糙急,康熙是默認的,雖然他不認同太子對自己人都黑,但絕對認同太子的話。但當時,如果康熙因為這事批評雍正,那以後絕對沒人幹活了,太子就是沒想到這層。


7不滅星辰7


鄔先生是來了一句 那皇上不是連一個可以分憂的皇子都沒有了嗎

但是雍正對這個差事不感冒 當時他還想籠絡人心 不願去得罪人

而第二天 面見康熙 康熙一番話 雍正才意識到鄔先生是對的 不但接了差事 還說了一句 大不了我做一個孤臣

至此以後 雍正才不敢怠慢鄔先生 到這肯定有人要問 那秋月呢 雍正為什麼要把秋月從鄔先生身邊搶回來

至於秋月 雍正不是不知道鄔先生喜歡秋月 也不是雍正自己喜歡 我是覺得 雍正不敢讓鄔先生成為年羹堯的妹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