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看似光鮮的錦衣衛指揮使,卻有著不為人知的悲慘下場

想必,大家都看過路陽導演的《繡春刀》,該片講述了明末崇禎年間,錦衣衛三兄弟奉命追殺魏忠賢,別看明朝的錦衣衛大名鼎鼎,在大家心中是個神秘的特務組織,飛魚服美輪美奐,繡春刀風情萬種,普通錦衣衛已如此星光閃閃,那作為統領錦衣衛的錦衣衛指揮使,想必一定是風光無限,萬人敬仰;而最後卻卷 入到一場宮廷陰謀當中的充滿懸疑的故事。

那些看似光鮮的錦衣衛指揮使,卻有著不為人知的悲慘下場

其實這只是明朝錦衣衛的一個縮影。

今天小編就很遺憾的告訴你,錦衣衛指揮使,風光倒不一定,隨時要命倒是真的,他們都是在刀尖上行走,因為他們是直屬於皇帝,幹得好了,肯定是得罪了大臣,幹得不好,那皇帝也不會放過他們,在明朝,錦衣衛也就是皇帝殺人的工具, 到頭來也是比竇娥死得還冤,不信的話,小編就帶你來回顧一下錦衣衛指揮使的悲慘人生。

明朝第一位指揮使毛驤:開創基業

毛驤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征討有功,一直擢升到都督僉事,這已經是個正二品官職,大致相當於如今的國防部秘書長職務,毛驤能做到這個官職,當然也是深受朱元璋信任的。

但得到朱元璋的信任也不是什麼好事,毛驤在他手裡也就是一把利刃而已,得到朱元璋信任的毛驤就任了錦衣衛第一指揮使,達到了他人生的頂點,同時也是他人生的終點。

朱元璋設立錦衣衛的目的是很清楚的,就是誅殺有威脅的功臣。至於殺人的理由,錦衣衛負責去找。

還有什麼理由比謀反更合適呢?對錦衣衛這樣直接向皇帝負責的機構來說,要找出點證據證明謀反實在是易如反掌,詔獄那時候剛剛被髮明,正好要試試詔獄內的刑法,沒有什麼比人體實驗更合適了,當大臣們經受詔獄酷刑時,個個恨不得爹媽沒把他們生出來,還有什麼是不能招的。

毛驤確實很得力,他任內最大的功績就是幫助朱元璋調查處理了胡惟庸案,胡案殺得人頭滾滾,光開國的公爵、侯爵就被殺了二十幾人,數萬人受到牽連,毛驤執掌的錦衣衛也讓人聞風色變,緹騎四處,必不放空。

毛驤以為,立了大功,又是開國功臣,怎麼也能撈到個爵位了。但是,毛驤還是太不瞭解朱元璋,等到他自己也因為被指認為胡惟庸餘黨而被捕時,毛驤才傻了眼,錦衣衛首任指揮使就這樣被不明不白的處死。

至於原因?還需要嗎?

那些看似光鮮的錦衣衛指揮使,卻有著不為人知的悲慘下場

藍玉案中的指揮使:蔣獻

毛驤是死了,但錦衣衛還要繼續為朱元璋屠戮功臣的事業發光發熱,在這種情況下,蔣獻成為了第二任錦衣衛指揮使。

蔣獻繼承了毛驤的事業,一直是盡心盡力,此時,蔣獻處理了一樁大案——藍玉案,藍玉案又有十幾位公候被誅,牽連死者兩萬多人,功臣勳貴被進一步一網打盡。而且是處理得非常符合朱元璋的心意,這朱元璋是非常滿意,一高興,也給了蔣獻同樣的賞賜——掉腦袋。

蔣獻的命運,和毛驤如出一轍,不光是錦衣衛指揮使們,洪武朝的大臣們,時刻要擔心人頭落地,在超級強人朱元璋手下當差,飯不是那麼好吃的。

這是洪武朝僅有的兩位指揮使,經過胡惟庸案、藍玉案洗禮,開國功臣也被清洗的乾乾淨淨,剩下的基本沒什麼威脅了,錦衣衛這把快刀,也到了封存的時候了。

從洪武十五年朱元璋設立錦衣衛到洪武二十年裁撤錦衣衛,錦衣衛僅僅存在五年,就被廢除。

如果說錦衣衛是朱元璋的一塊抹布,那錦衣衛指揮使就是抹布上最髒的那一處,無法見人也無法洗白,只能揮刀截斷,兩位指揮使人頭落地即是明證。

那些看似光鮮的錦衣衛指揮使,卻有著不為人知的悲慘下場

死得最迅速的指揮使:紀綱

錦衣衛被封存幾年後,明成祖朱棣靖難成功,一登大統後,大臣們懷念建文帝,質疑他得位不正的舊臣大有人在,於是,朱棣也效仿他老子那招,重設錦衣衛,去幹掉質疑他那些人, 紀剛成為了大明朝的第三任錦衣衛指揮使。

紀綱是山東臨邑縣人,建文二年投北軍,因功受千戶,同毛驤一樣,是職業軍人出生。

朱棣看人的眼光還是很準的,紀綱替成祖誅殺建文舊臣,剷除異己,錦衣衛的事業在紀綱手上得到了進一步發揚光大,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冤殺斷案高手周新和大才子解縉。周新剛直不阿,解縉恃才傲放,兩人都不為朱棣所喜,紀綱善於察言觀色、揣摩上意,事情辦得很妥帖,也得到了朱棣的歡心。

這紀綱掌管錦衣衛十四年,勢力漸漸龐大,不過他沒有學會低調,似乎也忘記了他前輩的下場,最終也被皇帝誅殺了。

紀綱死得突然而又迅速,當天被指控,當天逮捕審訊,當天就被凌遲處死,於法於理都不合程序,也是大明絕無僅有的,瞎子都看得出這完全是朱棣自己的意思。

而經過調查三個月後,對外宣佈的理由是紀綱謀逆,不過真正原因,恐怕人人都心知肚明,在朱棣這樣的強君手下想要謀反,給他紀綱十個膽都不敢。

裝瘋賣傻的指揮使:盧忠

那些看似光鮮的錦衣衛指揮使,卻有著不為人知的悲慘下場

正統十四年土木堡之變後,英宗被俘,後來英宗被放還,以太上皇的名義被軟禁,英宗沒想到的是,自己作為禮物送出去的一把金刀,竟然製造了一起離奇的“金刀案”,害得自己差點丟了性命。“金刀案”的具體過程就不說了,而始作俑者就是盧忠,到後來案子鬧大了,原本只是想升官發財的盧忠自己慫了,怕被牽連,想出了一條妙計,就是裝瘋。

盧忠裝瘋的本事很高,高到所有人都相信了他原本就是個瘋子,既然此人已瘋,他說的話也不足信,就不必再跟他計較,盧忠就這樣神奇地逃過一死。

可惜的是,盧忠只是暫時逃過,多活了幾年而已,到了英宗奪門之變復辟後,盧忠再也逃不掉,不管是真瘋還是假瘋,先凌遲了再說,第八任錦衣衛指揮使就這樣變成了一堆碎肉,這也是第一個被凌遲的錦衣衛指揮使。

在明朝錦衣衛指揮使共有9任,他們的死法離奇古怪,但不管怎麼死的,都是皇帝的意思,同時也應證了中國古代那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古話。

那些看似光鮮的錦衣衛指揮使,卻有著不為人知的悲慘下場

有明一代,錦衣衛一直存在。延續至1661年南明永曆帝的錦衣衛指揮使馬吉翔與掌衛事任子信於咒水之難被殺才可說是正式結束長達290年的歷史。

明朝的滅亡有錦衣衛的一份“功勞”明成祖朱棣即位後,又恢復並加強了錦衣衛的權力。在那以後,錦衣衛逐漸達到極致。他們權力很大,又幾乎不受約束,常常羅織罪名,胡作非為,貪贓枉法,讓群臣膽戰心驚,惶惶不可終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