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的本質是什麼?

用戶名142830555


書法的本質可以分為形而上和形而下兩個層面。

先來說形而下。形而下者謂之器。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書法的本質就是線條、就是空間、就是筆墨紙的相和,呈現出來的書法作品。

下面再來說一下形而上的書法的本質。形而上者謂之道。就是可以從書法當中悟出我們身邊的規律,或者將我們生活當中的規律用到書法當中,呈現為書法作品。這其中包含精神層面的東西,包括陰陽的平衡、矛盾的對立等,這個層面的本質是建立在形而下的基礎之上的。另外書法還有一個本質就是要返璞歸真。就是要回歸到最初的書寫狀態,除了實用之外,還要表情達意,這也是書法的本質之一。


東野牧者聊書法


這個話題真的不小。就是博士生也不是好回答你的,可能需要費一點功夫。

首先,書法的本質就是文字的書寫規範。

我是千千千里馬,研究漢字文化是我一生的追求和喜愛。我在文革“漢字改革”的文化中成長,對漢字的命運有特殊的體驗。文革以後,我對漢字依然很感興趣,所以,只要提到漢字的事兒,我一定與大家分享快樂。


漢字有沒有書寫規範?當然有,不但漢字發明使用以後有規範,就是漢字經歷演變的各個發展階段,都在追求書寫規範。

這些規範的目的就是為了文字的正確的傳播,所以,文字書寫必須規範,這是漢字文化的精神核心,也是書法的精神核心。

例如,中國第一次由國家對漢字管理的秦代小篆,就是一次公開的規範與推廣漢字規範的偉大舉措。


在秦代以前,即使沒有國家層面的推廣律令,對書法規範提出要求,文字的書寫,也是按照規範的一般要求在使用文字。比如說,儘管春秋戰國時代各國的文字有一些差異,但是,也基本保持了原始漢字的精神面貌。

有人說,秦代雖然“書同文”了,但是,事實上已經進入隸書時代。

那是一種很大的誤會。恰恰相反,秦始皇頒佈的“書同文”,整整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因為,從漢代起,漢字的書寫確實進入隸書時代,但是,“小篆”在中國“標準字”的地位上根本沒有動搖過!這就是漢字的奇蹟!也是被人們容易遺忘的奇蹟!


當然,一種流行書體為全社會使用,那麼,書寫問題還是要歸到文字的傳播這個層面的,所以,隸書也是趨於規範的。

那麼,有人會說,隸書的風格樣式那麼多,這叫規範嗎?我們說,隸書來源於篆書。即使在東漢,學習篆書也是學習漢字的基礎,而篆書由於書寫樣本都有差異,所以,學習篆書的學生,接觸到的“老師”不一樣,他們寫隸書的時候,也就差別比較多。

例如,有的方正,有的平扁,有的粗茂,有的細婉等等。

隸書是中國書法歷史上最為異彩紛呈的時代,也是最為風格多樣的時代,這就為漢字書寫規範,留下了餘地,這就是“楷書”之所以出現的原因。


東漢是隸書的鼎盛時期,我們明顯看得出來,到了東漢時代,隸書的趨同性也在明顯增加的。

而進入魏晉南北朝,隸書的趨同性,就基本統一在“魏碑-楷書”這樣一個比較小的範圍了。直至隋唐,隸書就完全成為楷書了。

這就是說,書法無論如何風格多樣,異彩紛呈,總之要歸於“規範”,這就是書法要為文字的傳播服務的規律,因此,書法的本質就是為文字的傳播服務。

我們可以逆向思維一下:如果書法是五花八門異彩紛呈的文字,是不是對語言文字的傳播會有很大的阻礙?

所以,漢字的書寫即書法的本質就是為文字的正確傳播服務的。因為,文字需要準確規範,書法必須服從這個要求。

但是,在“規範”文字書寫文字的基礎上,我們還有書法“藝術”,所謂的書法“藝術”,就是從文字的書寫性中分離出來的趣味性,這種書寫的趣味性,一般不太考慮“規範”問題。

例如草書,我們可以不認識,但是,我們會欣賞。

當然,即使是規範的標準字,我們也會提出趣味性這個問題的。

所以,欣賞書法就是文人的一種情趣了。

由於不同的書法風格有不同的美學趣味,因此,就有書法欣賞。


書法欣賞是文字書寫的文化提升,通過欣賞書法,可以提高和促進我們對書法藝術的喜愛和了解。

所以,如果從書法欣賞的角度來說,書法的“規範”就不一定是書法的本質了,而是書法的藝術才是書法的本質。

所以,如果我們欣賞書法,最強調的就是,生動、創新。


如果書法是死板,固化,甚至生搬硬套,把字寫得像印刷體一樣,那就沒有任何藝術性和個性,當然也談不上書法美學了。

書法的美究竟是什麼?一般來說,既要有傳統來源,又要有自己的創新,這才會令人耳目一新,給人以鼓舞和奮進的力量。

當然,要達到書法藝術的欣賞境界,這是非常不容易的。

以楷書為例,寫楷書的人世世代代非常多,但是寫得像褚歐顏柳趙這樣生動有趣的人,並不是司空見慣,而是寥若星辰的。

很多人因為寫得沒有褚歐顏柳趙那樣有文化底蘊,所以被認為是平庸的“臺閣體”書法。

這就是說,一般要達到很高的藝術境界非常不容易。但是,我們欣賞書法藝術,應該要高瞻遠矚的眼光,即使我們不能達到,也應該高山仰止,這就是一種藝術境界,也是一種文化修養和品味。

但是,我們普通學習書法的朋友,對於欣賞書法和學習書法的關係一定要正確處理。不要因為欣賞水平好就高談闊論,不著邊際。

在我們身邊有許多書法愛好者,我們應該多鼓勵他們的學習。開始寫得可能死板,只要繼續努力,提高欣賞水平,是能夠逐步提高的。

如果面對一個初學者就誇誇其談書法美學,大批你這也不行那也不行,我想,這隻會害了人家。

正確的方法,就是一點一點的進步,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的提高。


千千千里馬


我是宇航,書法的本質,這個問題相對來說比較專業。書法符合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道”,“一陰一陽之謂道”“有無相生之謂道”“難易相成之謂道”“一開一闔也是道”,“道”充滿矛盾,充滿變數,確有規律。

當然,把書法理解到“道”需要一定的閱歷和功底。

“道”並不玄乎,中國古代字,包括二田的字,也都符合這個規律。


比如王羲之字“轉左側右”“以奇取正”這算不算矛盾?


有行筆意,有楷結構,有瘦長,有扁平,有方正,有“歪曲”,是不是充滿變化?


章法中,大小對比,左右穿插,有收有放,是不是充滿矛盾,卻又和諧?



用墨五色,乾溼濃淡枯,是不是變化?




即使是田楷,也是講究矛盾處理的,只不過體勢上稍顯方正!

常人學不到處,就在此,都容易把田寫的更方正,更死板。

田的徒弟們,早期也都是如此的,後來再從田體轉入九成宮化度寺才是稍顯變化。

所以學歐才是出路,因為不學歐,田都看不懂。九成宮變化無窮,實唐楷之大成,應仔細琢磨此碑,才能離古人更近。

以上各種矛盾,需要的水平不太高,就能理解到。

“書之妙道,形質次之,神采為上”

此處就是有和無的辯證,神采是一個無形的東西,確依託在字這個有形的實質上。“神,韻,意”一個概念,很多人都理解成玄乎套。

其實他是存在的,他需要更高的水平才能理解,如何寫出神采,韻味,意。

他在筆畫的毫末之中,一提一按,皆有神采,一轉一束,意韻自生。



其中還有“氣”

氣的概念也很難讓人理解,但是,努力吧。我也是從這個階段過來的,其中苦惱,只有自知。

書法的本質,其實就是傳統文化的。

孔子中庸仁和,老子有無相生,佛門寡淡清欲。

如能理解,嘗試去理解,如不能理解,也是徒增煩惱。曾被這些概念折磨很久,直至口傳手授才能通得一二,否則還需更些年去體會。

我是宇航

如果無“神”,蘭亭便成不了第一。如果無“韻”,晉人書法便不入流。如果無“意”則無個人色彩。


梁宇航


書法本簡單,庸人自擾之

首先,書法的本質。很簡單,就是有這麼一張紙,上面一些字,後邊一些小字落款,再有一兩個紅紅的印章點綴,整體看起來不難看,仔細看過之後讓人有所觸動,這就是書法。

其次,書法的由來。要搞清楚書法的本質,就要先弄清楚書法是怎麼來的。最開始,文字只是作為一種工具使用,就像原始人弄些獸皮做衣服使用一樣,僅僅是實用,發展到後來,人們發現同樣的獸皮衣服可以改改花樣,除了最基本的禦寒遮羞功能以外還能有些審美功能,於是就加工改造,直至後來衣服御寒遮羞的實用功能越來越弱化,審美功能佔據了增加主導的地位。書法同樣如此,最開始就是寫字,後來發現同樣的字可以寫得更漂亮些,更好看些,或者花樣更多一些,書法就誕生了。

第三,書法是怎麼變複雜的。現在很多人談書法,張口就是什麼“道”、“韻”、“格調”,在拽幾句半文半白別人聽不懂也不知道他自己懂不懂的話,本來簡單的書法變得異常複雜。這個也可以理解,世界本身就是一個由簡單到複雜的過程,同樣拿衣服舉例子,原始人時代衣服的樣式大概就幾種,到今天誰還能統計出來有多少種。書法同樣如此,更是花樣翻新多的數不過來,當然也有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故意把書法搞得很複雜,把水攪渾,渾水好摸魚。

統而言之,書法作為一種藝術表現形式,本質就是一個字——“美”,適意為佳,看著舒服的字就是你的好書法。


書法雅集


書法的本質是筆法。離開了筆法,其它的一切無從說起。

所謂的僵死,固化,生搬硬套,是在於學習的人而非原作者。如果你覺得你要學習的人,存在上述的問題,你就不應該取法於他。

學習書法的本質在於取法。取法乎上,得乎其中。何為法?筆法,章法(結構)。法是固定的,運用之方,則在於人


以圖中的“天”為例,三個天字,有順鋒起筆,有逆鋒起筆,可以輕,可以重。有斜,有正。何遵固定一法?

學習之初,當學規矩。臨摹仿效,以節度其手。臨帖必須亦步亦趨跟隨碑帖,懸之座右,朝夕諦觀,思其用筆之理,然後可以臨摹。不能參雜己意。失之毫髮,則精神頓異。待能泯規矩於方圓,遁鉤繩之曲直。窮變化於筆端,無間心手,忘懷楷則。自然便能隨心而發,任意揮灑而法度自存。
所貴能循序漸進,不急不躁。積跬步以致千里。好高騖遠,眼界不高,手也不可能會高。至於印刷體式的書法,你先不要去管他是不是好或不好。你只有先能複製,再去求變。基本的東西還沒有學會,便去當心寫成印刷體,這不切實際。


子衿書法


書法的本質是什麼,其實是一場沒有結果的討論。

80年代初,國內出了一大批有關美學的叢書,其中展開了“書法本質”的大討論,綿延數年,其結果不外乎“線條的藝術”之類。

此外,就是強調人文、精神、修養。請問,哪一樣藝術少得了共通的人文、精神、修養?

現在,日本的現代派書法已被我們操縱自如,西方後現代繪畫的形式也影響了書法。展覽中出現大量的以古代書法片斷用現代無序方式拼貼的作品。

當今書法人最苦惱之處,在於不知道將古典的、傳統的書法如何定位。

書法的本質是什麼?目前來看,理論界尚無定論。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禪維觀》

【中國書法】

書法,前面必須加中國(既漢字),所以,書法是漢字前提下的書法。

漢字,必須先懂其結構。另則,書法,俗稱毛筆字,因而,書法者,必須也熟毛筆、墨水、紙質。

所以,書法者必須以熟練“字型、毛筆、墨水、紙質”四大為根本。應能得心應手,然後再以各人性情和對詞意的理解,以毛筆字法進行表現,方為書法。

也就是說,真正的書法則為:字型+毛筆+墨水+紙質+性情+詞意。

所以我極力反對現在書法界以習“蘭亭序”為標準的風氣,如此習慣後,未書法之熟根本,更扼殺了各人性情和對詞意的理解。

成為“既無功底,也無特性”的書法。

我主張書法者,先隸,繼楷,再行!


禪維觀w性學養生


書法的本質?書法的本質是橋,一架通向心靈的橋。如果著眼於“橋”本身(字本身、字形本身等),那不叫“書法”,那叫“字法”。通達心靈的橋,才是真正意義的書法。即字的表達有基於字技的、有自我獨特個性的、當下靈魂的,是真正的書法。

字寫得好,不叫書法,叫“字技”。

字群寫得好,不叫書法,叫“章技”。

章技如:筆畫的處理都不重複,變化莫測;字群處理的正斜、主次、健病、強弱、大小、整分、重輕、普特、放縮、迎讓、潤枯、斷連、明暗、厚薄、呼應、呼吸、捷滯、跳靜、起伏、對比、節奏、點線面等,對立統一,一氣貫之,自然而然,氣象萬千。

斜多正少的、主次無分的、病態無健的、無強無弱的、滿篇斷氣的、有枯無潤的等,都不是好章技。

篇幅寫得好的,不叫書法家,叫“字技家”。也稱“字匠”。也就是現在俗稱的“書法家”。

字寫得脫離大眾,高於書法愛好者、浸淫者的,有基於書法技術的、自己獨特字體與他人辯識度高的,不叫書法,叫“字法”。有“字法”的人,都是創造者,可稱之為“家”。中國書法界群星璀璨、高山巍峨,有很多“字法家”:王羲之、顏真卿、歐陽詢、柳公權、秦檜(無關德行)、趙孟頫、尹秉綬等。現代有舒同、啟功先生等。

字寫得無功底、或不自然而做作、全無正筆的、枯意叢生而無生機的、全篇碎片無呼應統一的,雖然有自己特點的,不能稱“家”,稱為“字戲”,病態的稱為“字醜”。


現在的書法界,在主流上,路走偏了,重字法,輕書法,只看字形本身有無:精氣神力聯。重形輕意,重書輕我,重史輕時,重技輕道。

解釋一下“重形輕意”:當一些字平時練得、寫得古樸大氣、富有精氣神力時,如果以此字形寫當下的“意”,即靈魂:如喜怒憂思悲驚恐、愛戀、意趣天真等時,此時,以一種字形對付萬種情感思想,字形與我意,是脫節的。即:人書不一體。

凡是抄字、抄詩、抄文的書法作品,基本上“形意不一,人書兩分”的。因為,字背後所指向的內容,不是書寫者本人當下的真正的意識。

例子:用“啟功體”、“歐體”、趙體,王羲之體,等,去書寫“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英雄”,字體本身有“精氣神”,但字的背後有“大江東去”的靈魂嗎?

從這個層面來說:中國,真正的書法家很少:王、顏、嶽、蘇等少數而已,哪怕趙孟頫也不算。


urna風之度0




君山自在遊


書法就是寫的字讓人賞心悅目,不是死搬硬套!初學者練習楷書,就必須一步一個腳印的練習,掌握其中的要領和精髓!等臨摹或者練習成熟了,間架結構也瞭如指掌,就必須有自己的元素在裡面了,那就是自己創作書法了,當然是有規律可循,不是現在的醜書寫的無底線!



當然書法不是死搬硬套,要活靈活用,印刷體不提倡,書法書法就是書無定法!能得到大家的好評,自己寫的也得心應手,心手雙暢就是好書法!



書法當然是有變化的你看一下蘭亭序的書法,裡面的“之”字沒有一個重樣的!這就是書法的奧妙之所在?中國的書法博大精深,活到老學到老,練到老,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書法是歲月沉澱和智慧的結晶,沒有捷徑可循,只有沉下心才能練習書法,有時候也有枯燥和乏味的時候,但是當你堅持下來了就會發展其中把奧妙和變化無窮的喜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