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洪秀全是很聰明的人?

願天下有情人終成好友


洪秀全的人生軌跡說明了時勢造英雄這個規律,但是並不聰明的洪秀全卻沒有做到英雄造時勢。

洪秀全屢試不第,秀才也沒有考上。事實證明,洪秀全其實並不算太聰明,文筆也比較差,從他寫的不少詩歌文章中也可以看出來。中國古代的科舉制雖然存在弊端,但是也能說明一定的知識水平和智商程度,這是毋庸置疑的。洪秀全成年後身處的時代,鴉片戰爭爆發不久,清廷慘敗,西方傳教士進入中國傳教也開始合法化。正是這個契機,洪秀全接觸到了基督教,雖然他對基督教一知半解,但是作為天國理論的基礎,也是影響深遠的。

同時,清代中期人口爆發式增長帶來的流民危機,土地相對缺乏的問題也開始湧現,層出不窮的社會矛盾日益尖銳,造成大量的人口失業,不得不鋌而走險,窮苦老百姓無路可走,這給太平天國運動發展提供了社會環境的支持。除此之外,西方列強勢力進入中國後,某種程度激化了社會矛盾,也是太平天國運動的變量之一。洪秀全確實有過人之處,在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等人的幫助下,確立了自己宗教領袖的地位。廣西金田發兵之後,到永安建制乃至定都南京,成立太平天國,雖然是眾人的集體功勞,但也自然有他非同尋常的一面。

然而,洪秀全有理論思維但無政治智慧和長遠規劃,目光短淺,私心也相當濃厚。定都南京後生活迅速腐化,縱情聲色,濫封親族為王。深居幕後,並且不信任之前的戰友,天京事變導致分崩離析。清廷還沒打上門,蕭牆起火,在組織實施和統攝補下層面,能力有所欠缺。因此,本來大有可為的天朝前景,在多重因素下,迎來了失敗的命運,這其中就包括了洪秀全的個人能力和性格缺陷。總體來說,洪秀全是一個不聰明的野心者,本應成功的失敗者,但也是一個令人敬佩的梟雄。


秦右史


洪秀全是一個有小聰明沒有大智慧的人。

他的短暫成功是清朝的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尖銳到極點的一次大爆發。按照正常的走向,清朝應該亡於那場動亂,沒有洪秀全也有李秀缺、張不全。可是歷史青睞了清朝一下,曾國藩、李鴻章、胡林翼、左宗棠這些百年難遇的人才都同時出現,又給清王朝續命50年。

洪秀全影視形象

一、洪秀全的小聰明

洪秀全對於中國傳統帝王的平衡之術無師自通,在拜上帝教與太平天國不同的時期,用不同的手腕,保證了自己天王的地位。

1.用楊秀清制衡馮雲山。洪秀全建立了拜上帝教,真正成功傳播拜上帝教的卻是馮雲山。洪秀全是教主,馮雲山是副教主。但是,金田起義以後卻不是馮雲山掌權而是後來居上的楊秀清。馮雲山只是負責後勤和教務工作。這就體現了洪秀全的聰明之處,馮雲山能力很強,威望又很高,如果馮雲山掌握軍政大權,洪秀全只能回家抱孩子了。

馮雲山雕像

2.殺死失控的楊秀清與韋昌輝。1852年6月太平軍路經蓑衣渡時,馮雲山被埋伏在此的清軍殺死,後來另一名重要的將領西王蕭朝貴也死了,形成了楊秀清一家獨大的局面。特別是定都南京以後,楊秀清屢屢用天父上身的方法制約洪秀全,太平天國所有的權力都落到了東王楊秀清的手裡。不得不佩服洪秀全的手段,他利用北王韋昌輝除掉了楊秀清。之後,韋昌輝屠殺2萬多太平軍將士,這就是著名的“天京變亂”。韋昌輝的屠殺引起了眾怒,洪秀全得到了倖存將士的幫助殺掉了韋昌輝,鞏固了自己的權位。

楊秀清影視形象

3.用兩個兄長制約石達開。楊秀清與韋昌輝相繼被殺後,太平天國內只剩下翼王石達開威望最高。洪秀全相信石達開的能力,卻不相信石達開的忠誠。於是,封了自己兩個草包哥哥做王爺,處處制肘石達開。石達開一怒之下,離開南京,最後的大渡河畔被清軍俘虜。

石達開影視形象

4.用陳玉成與李秀成制約洪仁玕。1858年,曾經是拜上帝教創始成員的洪仁玕(與馮雲山同時入會)從香港跑到南京,被封為幹王。一個連村長都沒有幹過的年輕小夥,僅僅是因為與洪秀全同族,又在香港喝了幾年洋墨水,就成了太平天國的掌權人。洪秀全對洪仁玕非常信任,但是依舊提拔了陳玉成與李秀成兩位年輕將領,在一定程度上制約洪仁玕。

洪仁玕影視形象

二、洪秀全無大治、大志與大智

1.洪秀全無大治。縱觀整個拜上帝教與太平天國20多年的歷史,馮雲山、楊秀清、石達開、洪仁玕相繼掌權,洪秀全一直退居幕後。難道洪秀全甘心將大權分出去?從洪秀全的平衡之道來看,他是不甘心的。那麼,知道自己沒有治理國家與軍隊的能力就是洪秀全放棄管理權力、退居幕後的最大原因了。

2.洪秀全無大志。歷史上成功農民起義者劉邦、朱元璋,不成功農民起義者黃巢、李自成,都會在自己軍事實力最強的時候進攻王朝的首都,以奪取天下。反觀洪秀全,打下南京後,太平天國才只有南京、鎮江、揚州三座城池,他便迫不及待的修建天王府,只派一支偏師北伐,可見其人貪圖享受,不思進取,胸無大志。

3.洪秀全無大智。洪秀全雖然無師自通帝王的平衡之道,卻沒有學到精髓。同樣草根出身的朱元璋與劉邦都大殺功臣,可是人家已經是奪了天下。洪秀全呢?一半天下還沒有拿下呢,就把楊秀清、韋昌輝、石達開幹掉的幹掉,氣跑的氣跑。最後,只能用洪仁軒來治國。如果楊秀清、韋昌輝、石達開都還在,曾國藩也未必能夠打下南京。

結論:洪秀全小聰明很多,但是無大治、大志與大智。

我是歷史有趣說,有趣說歷史,歡迎關注我。


直擊軍武


這個問題問的就有問題,古今成大事者多半不像他這樣,他是誰一個高考都沒考上的人,回家中了邪非說自己是耶穌的二兒子,這個運動的開始到結尾都是很奇葩的,說他是宗教運動吧也不全是,說他是農民起義吧也不全對,說他是民族運動吧也不多。他是一個心胸狹隘之人他所建立的政權也是一個很荒謬的政權首先是制度,聖庫制度跟前蘇聯的戰時共產主義沒區別萬物歸中央,其次就是男女有別,夫妻不準同房,自己找了一大堆,官制也是十分混亂,宰相好多王好多,(天京城破找到封王兩千餘),行政區劃也有問題,東西南北王的封地是全世界,而且就南京及其附近地區的行政區劃最為混亂,蘇福省,天浦省,直隸等地沒佔領地區也變成了他們的轄地。再說說起義的旗號是幹嘛滅清妖(這不是胡鬧嗎),曾文正公打著保護中華文化的旗號招攬了很多的讀書人,其次是管理不善靠跳大神,打仗不行了他爹和他哥就下凡訓話來了,如果說這場起義好,好就好在了把東西方的宗教相融合,肯德基等快餐的發展我懷疑是借鑑了他們,把舶來品中國化。

洪秀全不是聰明的人,沒有楊秀清等人他們是不能打到南京的,沒有洪仁玕那就沒有資政新篇,沒有石達開的太平天國,土崩瓦解。所以他壓根就不行打仗不是一把好手,治國安邦平天下更不行。所以我認為他只是一個小丑般的存在。


夢淚孤舟


能造反的人沒有一個傻子,自己乾點啥好乾,說走就走,拉著一會素不相識的人跟你去造反玩命,這樣的本事一般都是歷史級別的,用洪秀全是聰明人來比喻他都有點侮辱他了,他那是人生大智慧。

(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在封建社會,普遍的路徑是讀書科舉做官,像洪秀全基本上也是循著這樣的規律在走,從洪秀全後來科舉不中得失心瘋來看。

洪秀全不但心思深,還心思重,這種人的思想境界一般處在瘋子和思想家之間。

只不過洪秀全的過人之處在於能夠找到瘋子與思想家之間的落腳點,你很難想象一個科場失意的憤青。

就是因為看了一本梁發翻譯編造的基督教教義的聖經,也沒看出個所以然,也可能就是因為看了一些四書五經以外的東西,腦洞一下子被刺激了一下。



讀書的時候,一個同學經常“翻牆”去國外的網站,下載一些與主流思想不符的言論和文字材料,不但自己看,還傳著給我們看,而且對上面的觀點深信不疑。

後來直接用這些在國內任何一個公開網站上都看不到的東西寫了篇論文。

分配指導論文的老師一看,就說了一句話:“讓你過了,我的工作就丟了!”

後來找院長,院長丟給一把手,一把手說兩條路;重新寫一篇,要麼延遲畢業,現在這玩意肯定不給過。

這孫子就跟“暗無天日”一樣的絕望,整天一副“天要亡了”的狀態,臨了問老子怎麼能去臺灣?我想了想我也沒去過,就說是不是得游泳過去?

洪秀全比筆者這同學聰明的多,二十郎當歲愣頭青一樣的年齡,其實能把心裡那些不成熟的想法真正實施,不但需要勇氣,更需要時代機遇,更更需要抓住機遇的能力,從這一點來說,洪秀全簡直聰明到家了。


歷史三日談


單就前期的個人能力而言,毫無疑問,洪秀全是個人才,也是個聰明人。他從一個落榜秀才,到最後奪得清朝半壁江山,這樣的成就,可不是誰都能做到的。只不過,可惜的是,洪秀全在後期貪圖享樂,內部矛盾重重又沒及時解決,再加上外國列強和清政府的聯合絞殺,太平天國運動最終失敗,而洪秀全也落得一個被剁成肉醬的悲慘下場。


歷史評說


首先我不認為洪秀全是很聰明的人!認為洪秀全很聰明的人,要麼自己的認知有問題,要麼和洪秀全一樣,也是眼光短淺愛耍小聰明的人!

一個擁有帝王身份最終卻餓死在被清軍合圍的城中之人,一個在其死後對手仍然不甘心,將其從墳墓裡掘出被碎屍萬段,最終落得個不得善終之人,何來聰明之說?

認為洪秀全是聰明人的人,無非認為他能聚集大批追隨者和擁躉者,有這種本事的人基本上都能成就大事,就算做不了君成不了王也能留下名。洪秀全畫餅的本事確實了得,拿來主義假借國外泊來品上帝鼓吹人人平等,煽動反抗情緒,最得意之作當屬《天朝田畝制》,一副繁榮昌盛其樂融融的景象,在當時飽受困苦煎熬的清朝老百姓來說,無疑群心嚮往之,很快把洪秀全當成了救世主。



這一招古今中外狂熱投機主義者縷用不鮮,起義鼻祖陳勝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張角的“蒼天已死,黃天當立” ,李自城的“廣積糧,緩稱王”!就連希特勒在議會上演講,也是先拋出為了全體日爾曼人的共同命運,無一不代表廣大老百姓利益。欣慰的是洪秀全好歹做了幾年的皇帝,嚐到位及九五的滋味。

但接下來他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不符合一個合格政治家的標準,

李秀成《自述》最後部分總結了天朝“十誤”:

一、誤國之首,東王令李開芳、林鳳祥掃北敗亡之大誤;

二、誤因李開芳、林鳳祥掃北兵敗後,調丞相曾立昌、陳仕保、許十八去救,到臨清州之敗;

三、誤因曾立昌等由臨清敗回,未能救李開芳、林鳳祥,封燕王秦日綱復帶兵去救,兵到舒城楊家店敗回;

四、誤不應發林紹璋去湘潭,此時林紹璋在湘潭全軍敗盡;

五、誤因東王、北王兩家相殺,此是大誤;

六、誤翼王與主不和,君臣而忌,翼起猜心,將合朝好文武將兵帶去,此誤至大。誤主不信外臣,用其長兄次兄為輔,此人未有才情,不能保國而誤;

七、誤主不問政事;

八、誤封王太多,此之大誤;

九、誤國不用賢才;

十、誤立政無章。誤國誤命者,因十誤之由而起,而性命無涯。

“天朝十誤”基本概括了太平天國重大敗因:北伐失敗、禍起內訌、翼王出走、主不問政、濫封王爵、不用賢才、立政無章等等。

日封日多,封這有功之人,又思那個前勞之不服,故而盡亂封之,不問何人,有人保者俱準。司任保官之部,得私肥己,故而保之。有些銀兩者,欲為作樂者,用兩到部,而又保之。無功偷閒之人,各又封王,外帶兵之將,日夜勤勞之人,觀之不忿,力少從戎,人心之不服,戰守各不爭雄,有才能而主不用,庸愚而作國之棟樑。主見失算,封出許多之王。言如箭發難收,又無法解,然後封王俱為列王者,因此之來由也。

以上失誤都是在洪秀全的主政期發生的大事件,最主要的是兩王相殘和翼王出走!血洗東王府,後又北王府被抄,是天國敗落轉折。翼王出走導致天國加速滅亡!


洪秀全這個人,除了初期是個合格的煽動家以外,其他方面幾乎沒有任何建樹。

天國統治時期被他搞的的一塌糊塗!誤國不問政,封后納妃倒是很在行,他一個人有3000多名妃子,有的妃子到天朝滅亡也沒見過天王一面。給自己的9歲長子洪天貴福封了4個妃子,15歲時達到20位!諷刺的是,這位幼天王在被俘後為了保命,在受審時將太平天國的事情統統推在洪秀全和洪仁玕、李秀成等人頭上:“那打江山的事都是老天王做的,與我無干。就是我登基後,也都是幹王、忠王他們做的。” 無論作為政治家還是父親,洪秀全都算徹底失敗到家了。


記錄狂人


對於洪秀全不是很瞭解,從書本上知道他也是一位非常有影響力的人物。當時的他比較接受西方思想,所以很快就建立了與清朝向對抗的勢力政權,所以也算是一位英雄了,他很聰明,也知道籠絡人心,在當時的朝廷處處存在著壓迫,他所做的事情正是民心所向,所以很多人都甘願追隨,誓死效忠,但是後來也因為他的私心,也沒能逃出權利和慾望的驅使,最終讓太平軍大敗。對於洪秀全我也只是知道這麼多,不知道回答的對不對。


香吧佬的生活


洪秀全利用上帝教籠絡人心,聚眾拉起反清大旗,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剛開始勢如破竹,席捲了大半個中國,給晚清造成沉重的打擊。但是 他用人不當,猜忌部下,製造內訌,目光短淺,致使太平軍四分五裂,自相殘殺,實力下降,未能逃出滅亡的命運。


落葉穩又輕


是的非常聰明,他由一個落地秀才,享受了帝王生活從這點可說明一切,一個朝代的興衰包括時間長久只能說明承上啟下更替過程傳承人找對於錯,找對人傳承久遠,找錯人息火快點如些而已。三百五百隻有更替的時間,人們修房總希望千秋永固,江山巳一樣如是而斯焉。


青衣秀160209041


自私是人類的天性 如同袁世凱的一生 為了私心出賣變法 成就了自己一步一步走向了權利頂峰 為了私心又出賣了清庭 當上了總統 又為了私心復辟皇權 最終毀了自己 成也私心 敗也私心 人類何不一樣 若私心不約束 最終人類的文明也會因為成也私心敗也私心一樣 自己毀了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