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钟黑叶猴市级自然保护区加强管理有序整改

贵州六盘水野钟黑叶猴市级自然保护区

加强管理有序整改 履行生态保护责任

野钟黑叶猴市级自然保护区加强管理有序整改


工人正在保护区内安装新的标识标牌。

本报讯(记者 周沁蕾)根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贵州六盘水野钟黑叶猴市级保护区管理不到位,存在没有总体规划、勘边定界未落实及标识标牌不完善等问颢。对此,市生态文明委高度重视,积极研究方案,推进各项整改落实到位。

贵州六盘水野钟黑叶猴市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是我市于1987年成立的市级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位于水城县北盘江南北两岸,涉及水城县野钟乡、顺场乡和花戛乡共5个村,规划总面积26.74平方公里,由六盘水市生态文明委主管。

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丰富,生物295科,720属,1050种,珍稀濒危物种丰富,共21科,43属,53种,其中一级6种,二级的20种,省级12种。据调查,现有黑叶猴种群20群107只。

为解决总体规划问题,六盘水市生态文明委积极与贵州省林科院协调,由省林科院林业调查设计队负责编制《贵州六盘水野钟黑叶猴市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单位在查阅了历年来的调查考察资料,并开展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开展规划工作,于6月10日由编制单位提交了成果,现已批复实施。

针对勘边定界和设立标识标牌不完善问题,市生态文明委六盘水野钟黑叶猴市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站站长丁武福表示,保护区原有界碑46块,但由于安装时间久,破旧,字迹不清,现已重新制作安装61块标识标牌。目前,保护区界线标识清楚,管理能力得到提高。

“生态红线划定之前形成的破坏迹地(采石)共9个点,我们已按照整改要求采取覆土后种植苗木等方式,全部复绿整改完毕,当前复绿效果初显,成活率较高。” 丁武福告诉记者,此外,自今年9月以来,保护区启动综合科学考察工作,计划一年后根据考察结论,组织申报建设省级自然保护区。

“下一步,我们将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和教育,认真履行生态保护责任,做好管理、建设和保护工作。” 丁武福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